鳳凰柴窯簡介
編輯陳公鳳凰柴窯,御窯博物院官方合作窯口,非物質文化遺產窯口。地址位于風景秀麗的景德鎮荷塘景區鳳凰山附近,緊鄰千年古瓷道,在元明古窯址上重新再造明、清柴窯兩座。秉承千年陶瓷文化底蘊,傳承五百四十四年御窯制瓷精髓,追尋先人的瓷魂匠心,用全傳統古法制瓷工藝在斷代一百多年后重新再現了從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至公歷1911年清宣統3年五百四十四年的御窯宮廷用瓷。讓世界獨有的景德鎮高嶺瓷薪火相傳,祚永萬世!
歷史傳承
編輯柴窯瓷器---“片柴值千金”
柴窯是五代十國皇帝周世宗柴榮的御窯。據記載,柴窯創建于五代后周顯德初年。明代曹昭在洪武年間撰寫,明中期由王佐增補的《格古要論》,記載有:“柴窯出北地世傳柴世宗時燒者故謂之柴窰天青色滋潤細媚有細紋多足麄黃土近世少見”。
柴窯出產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滋潤細媚有細紋。”制作精美,光彩絕倫,是當時諸多窯中最佳的。
柴窯是柴宗專門燒制皇宮鈞瓷用品的官窯群。早在隋唐時期,中國就已經確立了南青北白的瓷器格局,但是這種固有的局面在宋代徹底打破。北方也開始生產高質量的青瓷,這是宋代大遷徙中瓷工遷徙和技術交流的結果。所以宋代的制瓷發展也像民族融合的過程,不斷的學習和交流促進了柴窯的誕生。
柴窯自古以來都是被皇權推動發展的 ,柴窯最貴,世不一見。燒制一窯,需要近萬噸的七年到二十年之間的馬尾松木,對燒造工藝也尤為的高。對陶瓷胎釉發色效果大有提升,并且富含高質可燃的油脂,柴窯燒制的瓷器油潤大,可見的氣泡層 。上手感受油油潤潤。掌握燒制柴窯技藝的把樁師傅已經寥寥無幾。柴窯的燒制還需要經驗老道非遺傳承的把樁師傅對窯火的精準把控。一個好的瓷器呈現:胎、釉、畫、型、燒缺一不可。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十足的經驗。真正的古法制瓷72道程序只多不少,柴窯瓷燒制成本高、成品率低。柴窯如同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它的美不在燒成而在驚喜。在生火的一瞬間,藝術已經將一切都交給了未知,浴火重生中期待那個煥然一新的作品。
柴窯傳承人
編輯陳茂衍
正榮堂創始人 ,陶瓷雕塑繪畫、專業彩繪繪畫人物。
陳正林
50年代新中國最早的一批陶瓷高級工程,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大學,曾擔任光明瓷廠設計科總工程師,窯爐建筑公司的總經理。對陶瓷現代工業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陳鈴凱
鳳凰柴窯文化研究院的院長,鳳凰柴窯創始人,景德鎮學院特聘做客教授。陳院長長期致力于古陶瓷研究,尤其在古代制瓷工藝以及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方面成果斐然,被譽為中國陶瓷界的一位巨匠。
陳逸倫
鳳凰柴窯窯口主理人,陳逸倫自小師從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系教授余勐學習繪畫,從素描到油畫還有陶瓷雕塑。一直深入研究景徳鎮的傳統制瓷工藝,堅持古法制瓷柴窯燒制。
柴窯特點
編輯
現代發展
編輯內容由百科審核團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9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