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南縣新村鎮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地理

    新村鎮位于阜南縣西北部,西與臨泉縣土坡鄉為鄰,北與阜陽市穎州區馬寨鄉接壤。

      楊灣村長子街大橋臨三縣,故新村鎮也被稱為阜南的西伯利亞。新村鎮轄11個行政村,205個自然莊,355個村民組,12677戶,人口57640人,耕地面積5.9萬畝,區域面積62.14平方公里。

       河流

      新村鎮境內河流屬淮河水系。主要有小草河、三十里河、中心大溝等。

      小草河:源于臨泉縣趙莊境內,東流至潤河。在新村鎮境內長10公里,流經楊灣村、鑫建集村、鄭寨村、張樓村等,流域面積4萬平方公里;

      三十里河西與臨泉接壤,東流至阜陽西湖,流經新村鎮內天棚、梁寨、劉老等村,鎮境內長8公里。

      中心大溝:源于楊灣村長子街入境,經楊灣村、新村村、于洼村、鑫東村、白郢村、劉老村流入阜陽西湖,鎮境內長18公里

       人文 名人

    明末清初兵部尚書張鶴

      張鶴鳴,字元平,號鳳臬,(阜南縣新村鎮天棚人)也有史載為號達野。生于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二十六歲中舉人,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科考武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繼任歷城縣知縣,貴州巡撫,兵部右待郎總督陜西省三邊軍務,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晉升兵部尚書。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他出任南京工部尚書,加封太子太師(正一品)。總督貴州、四川、云南、湖廣、廣西五省軍務、賜上方寶劍。

      張鶴鳴曾兩次受皇上到貴州平亂,戰功卓著,對者教育為主守惡必辦。對為首者殺頭,殺一儆百,對改惡從善者回鄉務農,從不追糾。

      張鶴鳴閱歷最廣,從七品、六品、五品、四品、三品、二品,直到太子太師的一品大員,階梯式的升遷,開創了阜南歷史上做務最高的一員。

      張鶴鳴無論是做京官還是地方官,都是恪盡職守,勤政為民,每到一地都能受到當地人民的。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告老返家。晚年吟詩作賦,寫有《微蘆花湄集》、《飄然吟》等書。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正月,李自成xxx軍攻潁州,他和二弟張鶴騰、三弟張鶴松、長子張大同募兵守城,城破均被殺,全家在城內的270多名老少人全被,無一幸免。張鶴鳴時年八十四歲,葬于阜陽城西七河附近。安葬時他家幾口棺同時出殯。于是便流下張鶴鳴因頭顱被農民xxx軍割走,又有黃金做個假人頭入殮,怕人盜墓,以五口棺從阜陽城四門一齊出棺的傳說。崇禎念其為朝廷忠節,賜祭表,這就是所謂的御葬。

      

    二品張鶴騰

      張鶴騰,子元漢,號鳳達,(阜南縣新村鎮天棚人)生于1554年。二十五歲中舉人,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進士。曾任潞城縣令、榆次縣令、戶部郎中和云南副使等,張鶴騰自幼聰穎過人,一生經史子集、天文、地理、文學、醫學、武舉等,可說是無所不精。

      張鶴騰在萬歷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間先后任潞城、榆次縣令(山西南部高原地區)。明朝年末,特別是萬歷年間,國窮民貧,階級加大對農民的剝削,土地大量兼并,這里的人民除了的。剝削外,還有巨盜。潞城和榆次兩縣都是最貧困的地區,張鶴騰到任就是救災除匪盜。在潞城張鶴騰帶書童張猛和縣衙所有人員到大街為民煮粥散粥。張鶴騰深通醫道,發現有病的及時投藥,為饑、病者救治。城鄉饑民拋棄的幼童全部派人抱到衙內,令老夫人們養于縣衙,自己與兒童們一塊吃大鍋粥飯。后來有數百名兒童長大后都說自己是張大人收養的兒童,都姓張,以示永遠不忘張大人的。張鶴騰在兩縣先后收養的兒童有700余人。

      張鶴騰把當地為首的三個飛賊砸上手銬,關在牢內,親自,親自監押后,親自監斬了三個惡賊,還平定了附近幾個匪穴山洞,匪患既除,榆次全縣群眾大快,全城歡呼,皆呼張知縣張鶴騰為張青天,全縣人民把張鶴騰當作神明敬奉。兩年后,張鶴騰離開榆次縣時,全縣人民跪伏道旁,寫上張青天三字的并設轎、萬民安傘相送。

      張鶴騰在榆次縣任職兩年半,由于政績卓著,晉升刑部主事(六品),以后又遷戶部典試西粵號稱得士。在戶部分管外勤,為五品官,主要清查廣西等地錢糧庫銀等。他清正廉潔,一塵不染,被提拔為四部郎中。后又升為云南福部政使三品。

      張鶴騰在任期間,鐵面,勤政深入查民情,扶貧濟困,不僅政務清正廉潔,他還給百姓治病,為患者解除疾病之痛苦,由于藥物對癥達到之療效,時人稱張鶴騰是再現,當時轟動朝野,萬歷傳旨嘉晉升二品。

      

    張大賡

      張大賡(1600年-1674年),字楊甫,別號實水,潁州(今阜南縣新村鎮天棚集)人,明末兵部尚書張鶴鳴第三子,明代畫家。

      張大賡熱心于工詩繪畫。從青年起,張大賡便出游各地,登泰山,走秦隴,跨長江,游湘水,南抵滇黔,飽覽祖國壯麗山河,為繪畫積累了大量素材。他的畫內容很廣,花鳥松石,魚蟲竹泉,無不涉獵,其中尤以山水稱著,其山水畫又以蒼健出名。張大賡除擅長繪畫之外,還工于詩文,著有詩集一卷。

       集市

      鑫建集:位于新村鎮西南5公里處,該集市建于1987年2月,街道寬闊整潔,交通便利,商貿繁華。

      新村集:(習稱新村),清末在張莊村頭興集。因興于附近崔集之后,一切都新,故名新村集。該集市座落在全鎮中心,面積1.2平方公里,鎮委、鎮及其所屬各站所,企業單位都駐于此,交通發達,客商云集,貿易繁榮。

      天棚集:位于新村鎮東北6公里處,該集市歷史悠久,天棚集的由來:相傳于明朝時期,張大庚、張大壯兄弟二人安葬了父、叔、兄后,總認為他們死在阜陽,魂在異鄉,沒有回歸老家,作為孝子賢弟,應搭一個天棚,做水陸道場,對天遙祭,招魂來家。因此,就不惜重金聘請能工巧匠,在天棚故居府第前,搭一周長七七四十九丈,高七七四十九尺的招魂天棚,上有堂屋、內宅、花墻、虛門,錯落有致,飛檐挑爪,突兀多姿,古色古,色澤和諧,莊嚴肅穆。天棚搭好后,張大庚請來、,在其誦經七七四十,他與二哥在哀樂聲中焚香父親、叔父、兄長啊,快來天棚上歸位吧,回故里,祖家人團聚。四鄰八方的人不分白天黑夜,爭先恐后地前來觀看,人山人海,比趕會的人還多,隨著人流的增加,各地做小買賣的從四面八方云集這里,進行交易。祭奠禮儀結束后,前來觀看者仍絡繹不絕,于是便趁勢興集。集因有天棚而興,也因有天棚而命名為天棚集。

      村莊:新村鎮有11個行政村,205個自然莊,村莊的密度偏大,家宅占地較多。該鎮立足實際,從2007年起,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將全鎮205個自然莊合并11個中心村、78個居民點的規劃正在實施,并對不分舊村莊實施工程。

      啞叭洼村莊的由來:傳說有一過此莊居住,青蛙叫得不能入睡,說不能不叫嗎?蛙聲沒有了,故名啞叭洼。

      自古以來,新村因鄉俗質樸,民風清醇,孕育了繁榮的商貿業。歷史悠久的新村集,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和三月十九的古會,家俱、農副產品、竹編、柳編和大戲、小曲、民舞等應有盡有;風味小吃別具一格,客商潮涌,盛況空前,貿易成交額近達數千萬元。除此之外天棚集還有二月十五,三月十五,九月初九重陽會,廟會時商會群集。

       婚俗

      媒妁之親初定之后,男方要向女方派送定親禮品,叫下允或允媒,表示這門親事就算是允許了、定下來了。而舊時的允媒禮品多為衣服。送衣服不能是單數,必須是雙數,即要么是兩套、四套、六套,而決不能說一套、三套或五套。寓意成雙成對。后來這下允又時興給現金,于是這錢數又有了講究。大部分人多以六、八、九開頭。

      本地把選擇結婚時間叫擇(音zhai)日子。日子擇定以后,媒人要把擇定的日子送到女方,名曰送日子。這送日子也有講究:日子要寫在全柬貼上,而且還要用紅子(即七尺紅布)包裹著。據老人介紹,要有兩張全柬貼、兩根做針線活用的大針、兩拐子紅絲線,把兩根紅絲線頭捻在一起,從兩根針眼穿過,然后別在一個全柬貼上,同時還要找兩棵完好無損的大蔥、大米、麥面和一點艾葉,一并裝在全柬貼內,并和另一張裝有嫁娶吉期的日子貼(這一張也叫配貼)放在一起。這針線,不僅寓意未來的新娘子有一手過硬的針線活,同時還暗示這是月下老人牽的紅線,前世有緣,千里姻緣一線牽;完整的大蔥是青的,下面是白的,不正是寓意新娘子一生清清白白嗎?米、面寓意未來肯定要過米面夫妻嘍。艾葉,乃愛也。寓意夫妻恩恩愛愛。可見,僅僅是送日子一項,就包含著很豐富的內容。

      結婚儀式后,男抱斗、女抱瓶洞房(俗稱入洞房)。斗,一說暗指抖起來,即發跡之意;另一說是暗指斗盛糧,衣食無憂。斗中還放有銅鏡、秤、如意意思是夫妻相敬,稱心如意;瓶是守口如瓶、平平安安,示意新娘不要多嘴多舌,一面惹是生非,同時寓意全家平安。

       民俗文化

      在本地,年五更到年初一午時之前,是不應解大便的,叫存財。誰要是解了小便,老年人便說你存不住財氣。即使是解了小便,也要等初一午時之后再倒掉,包括早晨的洗臉水也是如此,都要存到初一午時后。以前還有年初一不吃葷、不動刀的習俗。

      本地,凡是賣豬、牛、羊肉的地方,一律把舌頭叫做賺頭。因為舌與折諧音。把耳朵叫順風,取意順字,寓意一順百順。

      賣的不喊姜而喊拐子。

      赴宴吃魚時只吃一半,從來不翻過來吃下面一半,避諱翻船、翻車。

      年后走親戚,興送果子,果子是一種食品,一般送于長輩,小孩想吃也要先得到長輩的允許。

      傳說:明末清初期間,有一天的早上,天地間五彩繽紛,竟翠,百鳥和鳴,玄女下來觀看美景,陶醉于三十里河風光(西湖公園),來了一無賴觀其貌美,以暴猥褻她,正危機時,張鶴鳴(明末清初兵部尚書,原籍新村鎮天棚人)遇此地,幫其趕走了無賴。玄女感其恩,即拜張為義父,隨張回府,住了短時間方走。臨別時,玄女取出三支信香交于張鶴鳴,說:我乃玄女,義父今后如有難,可點支信香,我就下凡。但沒有要事,千萬不要點香!言罷飄然而去。

      過數月,張鶴鳴為了見玄女和驗證信香的作用,就在府第門前搭了一個結構美的高大天棚,于其上燃支信香,玄女果從空飄降,問張鶴鳴:義父有何要事,燃香喚我?張鶴鳴答:我想你了!玄女生氣地說:我已告訴你,沒有要事,不要燃香喚我。說罷離去。

      后來,張鶴鳴在阜陽與李自成xxx軍交戰,皆敗,料難逃命,忙燃支信香,求玄女搭救。玄女疑其義父又是想她,并無要事,故未成行。張鶴鳴見玄女未到,又燃支信香,玄女見了急忙下凡,可是已經晚了,張鶴鳴已身首兩分。

       經濟

      2008年,新村鎮黨委在縣委、縣的正確領導下,以加快發展,富民強鎮為目標,以農民增收為核心。扎實苦干,奮力拼搏,完成縣委、縣部署的各項工作任務,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

      全鎮的蘆蒿生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至2012年已發展到8000畝,同時,也帶動了3000畝糯玉米、5000畝瓜類、2000畝馬鈴薯經濟作物的發展。2005年全鎮糧經比達6:4,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2000元,種植蘆蒿集中的區域,人均純收入在3600元以上。

      大力發展豬、牛、羊等良種畜牧業,注重發揮專業村、專業戶的示范作用,發展三元雜交豬2.5萬頭、山羊1.5萬只、黃牛8000頭、家禽20萬只,極大地增加了農民收入。

      新村鎮是一個有5萬多人的農業大鎮,2012年外出務工人員占全鎮人口的25%,每年勞務收入達9000萬元。據2005年底統計,全鎮農民在當地存款余額近億元。不僅農村經濟得到了發展,同時,農民的素質和文明程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社會治安比較穩定,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旅游

    二郎廟:二郎廟坐落天棚集東北角,東靠寨墻門口有一小塘,三間大廳,塑 天棚公園有兩尊神像相當威武,神廟掛有有求必應,每年三月十五廟會,有很多人去廟里、求告、求神、求醫、求福、求平安,長達三天。在解放后被拆,現被張玉棟已修整,但比原來規模小,待復修造型。

      古井-臥龍泉:天棚有口古井叫臥龍泉,老年人都知道,而今記憶人不多了。臥龍泉坐落在二郎神殿西側最高處,井旁有一棵百年以上的龍爪松。臥龍泉的傳說,現仍在流傳:井水甘甜如蜜,滋潤嗓子唱大戲。井水質量不僅甘甜,而清澈之潤咽喉,歌唱家、演員用后唱腔特別好,每年天棚多次唱大戲,一天兩三場,唱不壞嗓子,但到別處去唱,演員唱不出來聲音,吃藥無效,必來天棚臥龍泉擔水,飲后即逾。

      

    天棚農民公園

      新村鎮天棚農民公園建于2009年3月15日,農民公園開設了農業文化展,收集陳列大量近代農民勞動生產工具、家庭紡織機具、生產和家庭用的石器,還有別具一格的石磙山,另外,立了明末清初兵部尚書張鶴鳴、張鶴騰五塊功德碑和一塊臥龍碑,還有百家姓文化展和書畫展等,并計劃重新修建名勝古跡和開發四塘六舟,增加更多的旅游景點。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9833/

    (13)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