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橋鎮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鄉鎮概況

    編輯

    官橋鎮地處東經118°05′、北緯25°01′,位于閩南金三角腹地,距安溪縣城13公里,東離泉州70公里,南抵廈門68公里,西達漳州100公里。總面積106平方公里,人口7.9萬人,轄區2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歷史沿革

    官橋鎮在明清時期隸屬--泉州府(郡)安邑鄉新溪里。所轄區為:石壁、山仔、烘兜、畬林、山兜、嶺頭、虞、尾寮、墩前、連厝、赤嶺、爐宅、巖前、土塘、善益、上坂、巖頭、山珍、芹石、宮厝、鹽壇、田頭、白沙亭、五里埔、石視頭,一共25個鄉。

    官橋鎮在期間隸屬--泉州府官溪鎮下設保甲制,一共12個保,187個甲。12個保即:官郁保(曾郁、官橋)一共12 個甲制

    仁峰保(仁宅、內園、石壩、白石、鐵峰、田地)一共16個甲制

    蓮美保(蓮美)一共19個甲制

    山荊保(三珍、宮厝、尾寮)一共8個甲制

    善益保(善益)一共18個甲制

    上苑保(上苑、土塘、深格)一共18個甲制

    赤嶺保(宅、石船、大、龜山后)一共11個甲制

    駟嶺保(巖前、新樓、大、芹石)一共21個甲制

    善壇保(善壇)一共10 個甲制

    五里保(五里埔、嶺頭)一共14個甲制

    虞都保(虞、仙都)一共18個甲制

    碧山保(石壁、仙景、豐都、口、社林、白沙亭)一共18個甲制

    解放后,官橋鎮隸屬--安溪第五區(駐地:官橋)下設13 個鄉。即:宮橋(鎮)、蓮美、仁峰、碧山、虞都、五嶺、赤嶺、駟嶺、石巖、善壇、上苑、善益、山荊等13 個鄉。

    1958年化期間官橋鎮延改為官橋(駐地:官橋),下設大隊制一共31個大隊。即:官橋、蓮美、仁峰、碧一、碧二、仙都、吾、嶺頭、五里埔、赤嶺、福山、新春、善壇、石巖、上苑、善益、山珍、寮山、榜寨、美卿、美頂、勝利、、龍門、龍美、湖山、溪內、仙地、桂瑤、龍山、和平

    公元1961年官橋鎮延改為官橋區(駐官橋)下設13 個。

    官橋--轄管:官橋、官郁、仁宅、蓮美、仁峰

    碧山--轄管:碧一、碧二

    善壇--轄管:善壇、內村

    石巖--轄管:石巖、新春

    赤嶺--轄管:赤嶺、駟嶺

    上苑--轄管:上苑、山珍、馬獅、善益、新林、新廳

    榜頭--轄管:后坂、榜頭、大生、光孝、和平、中社

    寮山--轄管:美內、寮山、榜寨、美卿、美頂

    龍門--轄管:洋坑、龍門、龍美、翠坑、龍山、金獅

    湖山--轄管:觀山、湖山、炙坑、溪內、溪坂

    仙地--轄管:仙地

    桂瑤--轄管:桂瑤、桂林

    自1965 年4 月至1992 年12 月沿改官橋為官橋鎮,其駐地:在官橋街。下設30 個村(居)委會。其村委會名稱分別為:官橋居委會、官橋村委會、官郁村委會、仁宅村委會、蓮美村委會、蓮兜美村委會、仁峰村委會、碧一村委會、碧二村委會、仙都村委會、嶺頭村委會、吾村委會、赤嶺村委會、駟嶺村委會、恒美村委會、燎原村委會、洪塘村委會、草坂村委會、善壇村委會、內村村委會、新春村委會、石巖村委會、石林村委會、上苑村委會、山珍村委會、馬獅村委會、善益村委會、益林村委會、新廳村委會、芹石村委會、(注:于公元1999年與駟嶺村分解為芹石村)初屬新崇龍區和依新區,后為xxx區官溪鎮。解放后,先屬龍城區,后為第二區,第五區官橋區。1958年9月,成立官橋人民;1961年8月改設官橋區,下轄13個小。1965年4月撤區為官橋。1984年8月改為鎮建制。1992 年轄1個居委會和28個村委會(注:至2008年全鎮已有30個村委會)。

    氣候

    官橋鎮山川秀麗,自然資源豐富。屬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22℃,年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藍溪干流橫穿腹地而過,丘陵山地和溪谷盆地星羅棋布。主要礦種有花崗巖、稀土、高嶺土、石英砂、輝綠巖等,其中花崗巖儲量達1億多立方米。位于鎮西南部的犀山,山峰雄峻,石奇洞異,自然風光獨特,文物古跡眾多,是極具開發潛力的生態旅游區。

    基礎設施

    作為安溪縣工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大縣城龍橋組團的有機組成部分、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官橋鎮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較高;省道206和207線貫穿鎮區,建設中的安(溪)廈(門)高速從鎮區穿過,交通十分便捷;全鎮擁有1.6萬多門程控電話,移動電話覆蓋全鎮,電視覆蓋率達xxx,寬帶網絡迅速發展;鎮內建有一座日產15000噸的自來水廠,一座110KV輸變電站并與省電并網,水電供應充足穩定;現有二級乙等醫院1家,全日制中學4所、小學23所、中心幼兒園1所,金融機構、涉外服務、醫療單位等較為完善。

    經濟發展

    官橋鎮僑臺優勢突出。旅居港澳臺及海外僑胞達17萬人。據統計,以來,官橋旅外鄉親捐資興辦官橋鎮教育、體育、衛生、交通、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總額達1.2億元人民幣;投資興業超過1200萬美元,涵蓋石材、食品、商貿等行業

    官橋鎮產業特色鮮明。現有石材加工企業286家,年產近千萬平方米各種規格石板材、異形材,產品遠銷國內外,2000年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為中國石材鎮。蓮兜美豆干、山珍豆簽、成珍桔紅糕、湖頭米粉等傳統特產行銷,在東南亞地區享有盛名。

    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安溪經濟開發區龍橋園官橋片區,首期規劃面積6000畝,建成區面積1100畝;16家企業落戶發展,投資總額4.8億元人民幣。泉州大華集團、恒駿電子、圣能電源、佳龍刀具、東恒家具、盤古匠器、閩洲紙品等一批項目相繼動工建設或投產,為官橋鎮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目前,正圍繞推動石材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新興產業,著力引進電源電器配套項目,礦山機械,異型石材加工,石材廢渣綜合利用,服裝加工,水暖消防器材,汽車(摩托車)配件,豆干、豆簽、桔紅糕精加工,犀山旅游風景區開發等項目。客商到官橋興辦企業,除了享受省、市、縣各項優惠政策外,還將享受由鎮提供從洽淡-簽約-報批-在建-投產的全程保姆式服務。

    主要街巷

    編輯

    (一)官橋街

    官橋街巷形成于清初,開始以日中為市,街道簡陋。19年(1930年),進行整擴,兩側興建二層有雨腳架的樓房。為紀念孫中山,故命名為中山街。街尾設立牛圩,作為耕牛交易場所。新中國成立后,1964年拆除文廟建供銷商場。1965年,在街尾建設官橋農械廠,后向東延伸至安溪至廈門公,向西延伸至官西大橋。1985年,在中山東端三角地帶新建新文街。1991年后,投資200多萬元建成鎮自來水廠。1995年,安溪至廈門公拓寬為24米,兩側興建樓房和商店。1996年,官橋被福建省列為全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興建了官橋郵電模塊局,官橋醫院僑光大廈、門診大樓,鎮宿舍大樓、辦公樓及計劃生育服務大樓、敬老院、幼兒園等,開辟東大、橋東商住小區,官橋的街巷逐漸增多。至2004年5月,官橋街主要由3條街、10條、1個小區組成。

    中山街 東至幸福,西至西大,長500米,寬16米。為紀念孫中山而取名。

    新文街 南至河濱,北至幸福,長300米,寬18米。街名取自文明之意。

    僑興街 東至西大,西至中山街,長500米,寬16米。是官橋至西坪公,故原稱官西。1995年,突出官橋是主要僑鄉,改為今名。

    東大 南至官橋與龍門交界,北至澳江電站,長8公里,寬32米。原省道205線段(今改為206線),1995年改為今名,因位于鎮區的東部,故稱。

    天平 南至河濱,北至西大,長400米,寬16米。名取自公平、之意。

    貿興 南至河濱,北至西大,長400米,寬16米。原名為九三,即紀念1949年9月3日xxx三十一軍九十一師偵察營在縣城會師紀念日。1995年易名,寄托貿易發達,生意興旺。

    幸福 南至河濱,北至官西,長600米,寬16米。原稱新車,系1994年前官橋至西坪經官橋醫院門口的公段,故名。后官橋至虎邱段拓寬改道,該段成為街巷,1995年改為今名。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9926/

    (8)
    詞條目錄
    1. 鄉鎮概況
    2. 主要街巷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