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和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行政區劃

    平和

    人民駐小溪鎮。全縣轄10個鎮、5個鄉:小溪鎮、山格鎮、文峰鎮、南勝鎮、坂仔鎮、安厚鎮、大溪鎮、霞寨鎮、九峰鎮、蘆溪鎮、五寨鄉、國強鄉、崎嶺鄉、長樂鄉、秀峰鄉。 歷史沿革:元至治間(1321—1323)析龍溪、漳浦、龍巖縣地置南勝縣,縣治設今平和南勝,至元三年(1337)遷今小溪鎮舊縣村,至正十六年(1356)遷今靖城,更名南清縣。明正德十二年(1517)析南靖、漳浦縣地置平和縣,屬漳州府,治所河斗大洋陂(今屬九峰鎮),1949年遷小溪。1949年9月17日和平解放,屬龍溪專區(地區)、漳州市。

    1949年9月17日解放之后,全縣暫襲原制。后設6個區,轄18個鄉(鎮)。1950年,全縣分9個區,領125個鄉(鎮)。1951年7月,析第六區和第二區部分鄉增設第十區(詩坑)。1952年6月,析第一區部分鄉增設第十一區(文峰);析第四區部分鄉增設第十二區(高坑)。全縣共設12個區、132個鄉(鎮)。1954年10月,各區改冠以所在地名。翌年2月,長樂、詩坑2區并入九峰區,高坑區并入坂仔區。全縣共設山格、霞寨、南勝、坂仔、安厚、大溪、九峰、蘆溪、文峰9個區,分領162個鄉(鎮)。1956年冬,文峰并入山格,安厚并入大溪。全縣共設7個區,分領110個鄉(鎮)。1958年上半年,撤區,劃為45個大鄉。下半年,全縣劃分為山格、坂仔、南勝、五寨、國強、安厚、大溪、九峰、長樂、崎嶺、蘆溪、霞寨、文峰13個,轄241個生產大隊。1962年,析山格增設城關。全縣共設14個,轄251個大隊。1963年,增設小溪、九峰2個鎮。析城關的農業居民、船民及聯星、、新橋3個農業大隊歸小溪鎮,為縣轄鎮。九峰鎮則由九峰管轄。全縣共設14個和1個鎮。1969年,撤銷小溪鎮,回屬城關。全縣共設14個。1980年11月,再設小溪鎮。全縣恢復為14個和1個鎮。1984年底,改人民為鄉(鎮)。全縣設小溪、九峰2個鎮及城關、山格、坂仔、南勝、五寨、國強、安厚、大溪、長樂、崎嶺、蘆溪、霞寨、文峰13個鄉,共轄7個居委會、253個村。1987年8月14日,城關鄉并入小溪鎮。全縣共有2鎮12鄉。

    <strong>平和縣</strong>平和縣 1990年6月24日,山格鄉、南勝鄉改為鎮。至年底,全縣共設4鎮(小溪、九峰、山格、南勝)、10鄉(文峰、坂仔、五寨、國強、安厚、大溪、霞寨、蘆溪、崎嶺、長樂),下轄10個居委會、239個村。2000年,平和縣轄10個鎮、5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53264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小溪鎮 81825 山格鎮 43691 文峰鎮 18904 南勝鎮 26714 坂仔鎮 40011 安厚鎮 53230 大溪鎮 48400 霞寨鎮 47071 九峰鎮 44805 蘆溪鎮 39052 五寨鄉 17026 國強鄉 21328 崎嶺鄉 24135 長樂鄉 10797 秀峰鄉 15660。2003年,平和縣轄10個鎮、5個鄉:小溪鎮、九峰鎮、山格鎮、南勝鎮、文峰鎮、坂仔鎮、大溪鎮、霞寨鎮、蘆溪鎮、安厚鎮、五寨鄉、國強鄉、崎嶺鄉、長樂鄉、秀峰鄉。

    鄉鎮簡介:

    小溪鎮代碼350628100

    轄5個社區、23個村委會:~001_城區、~002_建設社區、~009_九一七社區、~006_東大社區、~008_東風社區、~010_廣寶社區、~201_村、~202_古樓村、~203_聯星村、~204_西林村、~205_高南村、~206_玉溪村、~207_寶善村、~208_新橋村、~209_豆坪村、~210_楓埔村、~211_舊樓村、~212_厝丘村、~213_村、~214_產坑村、~215_聯光村、~216_五村村、~217_溪州村、~218_南寨村、~219_巖坂村、~220_湖田村、~221_內林村、~222_坑里村、~223_舊縣村。

    山格鎮代碼350628101

    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001_山格居委會、~201_山格村、~202_白樓村、~203_新陂村、~204_平寨村、~205_寶豐村、~206_高示村、~207_隆慶村、~208_前進村、~209_銅中村、~210_土田村、~211_三美村、~212_雙田村、~213_雙坑村。

    文峰鎮代碼350628102

    平和縣

    轄1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001_龍文居委會、~2201_文洋村、~202_三平村、~203_文美村、~204_龍山村、~205_黃井村、~206_南村、~207_前埔村、~208_柴船村、~209_龍東村。 南勝鎮代碼350628103

    轄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001_南勝居委會、~201_南勝村、~202_義村、~203_龍溪村、~204_子坑村、~205_法華村、~206_歐寮村、~207_糠厝村、~208_龍心村、~209_安石坑村、~210_云后村、~211_前山村。

    坂仔鎮代碼350628104

    轄1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001_綠城居委會、~201_村、~202_寶南村、~203_東風村、~204_村、~205_東坑村、~206_聯建村、~207_五星村、~208_山邊村、~209_仁山村、~210_西坑村、~211_和平村、~212_梨洋村、~213_峨嵋村、~214_金京洋村。

    安厚鎮代碼350628105

    轄1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001_龍東居委會、~201_安厚村、~202_龍門村、~203_白石村、~204_蓮塘村、~205_大坑村、~206_山口村、~207_東川村、~208_東寨村、~209_大徑村、~210_馬三村、~211_雙馬村、~212_下新樓村、~213_華美村、~214_田徑村、~215_徑內村、~216_龍頭村、~217_三龍村、~218_湯厝村、~219_美峰村、~220_岐山村、~221_三馬村、~222_頂樓村。

    大溪鎮代碼350628106

    轄1個居委會、25個村委會:~001_鴻濱居委會、~201_店前村、~202_大芹村、~203_大松村、~204_下村村、~205_溪口村、~206_新榮村、~6207_檺林村、~208_新光村、~209_新農村、~210_新紅村、~211_江寨村、~212_赤坑村、~213_三華村、~214_云中村、~215_碩卿村、~216_莊上村、~217_廖安村、~218_赤安村、~219_宜盆村、~220_峰山村、~221_石寨村、~222_山布村、~223_壺嗣村、~224_坪塘村、~225_大二村

    霞寨鎮代碼350628107

    轄1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001_興霞居委會、~201_群英村、~202_寨里村、~203_巖嶺村、~204_洋坑村、~205_寨北村、~206_內坑村、~207_聯榮村、~208_大湖村、~209_西安村、~210_建設村、~211_村東村、~212_古隆村、~213_墩里村、~214_坑內村、~215_彭林村、~216_三合村、~217_團結村、~218_后塘村、~219_紅樓村、~220_高寨村、~221_長汀村、~222_黃莊村、~223_鐘騰村、~224_高山村、~225_官峰村、~226_五美村。

    九峰鎮代碼350628108

    轄2個居委會、25個村委會:~001_東街居委會、~002_西街居委會、~201_九峰村、~202_城東村、~203_城西村、~204_城中村、~205_三坑村、~206_蘇洋村、~207_復興村、~208_眉山村、~209_福坑村、~210_積壘村、~211_下坪村、~212_陳彩村、~213_黃田村、~214_澄溪村、~215_聯峰村、~216_福田村、~217_平等村、~218_軍溪村、~219_福山村、~220_新山村、~221_東富村、~222_振陽村、~223_下北村、~224_下西村、~225_上倉村。

    蘆溪鎮代碼350628109

    轄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001_東溪居委會、~201_東槐村、~202_村坑村、~203_新村村、~204_蕉村、~205_蘆豐村、~206_林村、~207_連益村、~208_連新村、~209_連城村、~210_雙峰村、~211_梨坑村、~212_華峰村、~213_秀蘆村、~214_西新村、~215_漳汀村、~216_九曲村、~217_山崗村。

    五寨鄉代碼350628200

    轄9個村委會:~201_優美村、~202_新塘村、~203_侯門村、~204_聯盟村、~205_前嶺村、~206_埔坪村、~207_寨河村、~208_新美村、~209_高峰村。

    國強鄉代碼350628201

    轄14個村委會:~201_高坑村、~202_延山村、~203_白葉村、~204_墘嶺村、~205_古爽村、~206_泮池村、~207_碧嶺村、~208_三五村、~209_鳳山村、~210_松湖村、~211_梅仔村、~212_新建村、~213_白水村、~214_巖坑村。

    崎嶺鄉代碼350628202

    轄13個村委會:~201_合溪村、~202_桂竹村、~203_新南村、~204_南湖村、~205_浮坪村、~206_彭溪村、~207_際頭村、~208_詩坑村、~209_時陂村、~210_下石村、~211_頂寨村、~212_崎南村、~213_溪頭村。

    長樂鄉代碼350628203

    轄9個村委會:~201_聯三村、~202_聯勝村、~203_建南村、~204_建三村、~205_葵山村、~206_南庭村、~207_樂北村、~208_秀山村、~209_農家村。

    秀峰鄉代碼350628204

    轄10個村委會:~201_秀峰村、~202_龍嶺村、~203_壩頭村、~204_坪洄村、~205_坪東村、~206_三聯村、~207_雙塘村、~208_文田村、~209_南峰村、~210_福塘村。

    資源

    平和縣

    平和縣物華天寶,氣候宜人,資源十分豐富。境內礦藏種類繁多,有金、銀、銅等10余種,其中石英石、高嶺土、花崗巖分布廣、貯量大、品位高,為省內罕見;水能理論蘊藏量近10萬千瓦,河流眾多,流域面廣,河床比降大,徑流快,開發價值高;地下溫泉10處,日出水量3000立方米,為發展淡水養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名優特產品飲譽,官溪蜜柚在全國優質水果評選會上名列“柚中之冠”,屢獲全國金,被命名為“中國官溪蜜柚之鄉”;黃旦、奇蘭、八仙茶多次蟬聯福建省茶類評比第一名,是烏龍茶重點生產縣之一;千年古剎的佛教圣地三平寺聞名,年接待游客70多萬人次;享譽“閩南第一山”的省級風景區靈通巖,是八閩旅游熱點之一。

    經濟

    全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48.44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67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7.99億元,增長21.7%;第三產業增加值17.77億元,增長12.0%。完成財政總收入1.56億元,增長28.2%,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1.09億元,同口徑增長27.6%;農民人均純收入4920元,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36元,增長13.4%;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5.4億元,增長17.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余額2元,增長14.1%;各項貸款余額10.4億元,增長11.5%。

    工業: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20.4億元,增長25.2%,規模工業企業新增15家,完成產值12.65億元,增長52.7%,正林銅業、凱華皮革、寶峰罐頭電力公司等4家企業實現產值超億元;全部工業企業完成稅收5124萬元,增長35.2%,17家工業企業完成稅收超過100萬元,實現產值效益同步高增長。新建續建項目113個,完成年度投資7.9億元,其中投資500萬元及以上項目48個,完成年度投資3.4億元,有26個項目投產。民營工業實現突破,投資上億元的益達紙業項目成功落戶;福環專用汽車生產項目順利投產。工業載體建設加快推進,4萬平方米通用廠房陸續投入使用,平和工業園區南區完成近千畝土地平整。

    平和縣

    農業:完成農業總產值38.97億元,增長7.5%。水果種植面積6萬公頃,其中琯溪蜜柚3.33萬公頃、香蕉0.5萬公頃;水果產量達到80.5萬噸、增長9.9%,其中琯溪蜜柚53.4萬噸、增長13.7%。茶葉種植面積0.5萬公頃,產量6900噸、增長17%。特別是第二屆福建(平和)琯溪蜜柚節舉辦,有力地推動琯溪蜜柚大量出口和農民增收。2006年琯溪蜜柚出口量達到6萬多噸,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僅蜜柚一項即增加300多元。琯溪蜜柚協會、國農農業合作社正式成立,錦溪集團、南海食品有限公司、寶峰罐頭食品有限公司被評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平和琯溪蜜柚”商標被認定為省著名商標,南海食品有限公司成為福建省首家通過中國良好農業規范認證的農業企業。農產品質量體系建設有效推進,九峰動物防疫檢查站、縣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相繼投入使用;“果—沼—牧”循環經濟模式繼續推進;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1.5萬人,新增轉移1.25萬人;“六千”水利完成坑里等11個行政村人飲工程和東川水庫節水工程,建成山地蓄水池25口,完成冬春水利水毀整治河段5.8公里;農建設完成水泥面180.7公里;農村“六大員”津貼發放基本到位;新農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三坪、寶南2個示范村土地利用規劃和村莊布局規劃已著手進行,19個整治村總體規劃和全縣新農村建設五年規劃綱要編制基本完成。

    服務業: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44億元,增長12.5%,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7%。打造山區旅游大縣步伐加快,推出鄉村游,啟動“金秋之旅”,平和(錦溪)琯溪蜜柚科技示范園被命名為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三平廣場和仰圣山莊相繼完成,三平、靈通兩大旅游品牌效應進一步提升。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數92萬人次、增長6%,旅游直接收入7725萬元、增長11.0%;其中,三平、靈通兩大景區接待旅游人數41.3萬人次、實現旅游直接收入2232萬元,分別增長8%和15.3%。

    項目建設: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元,增長32.5%,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66億元,增長31.6%。全縣50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7.9億元,官九線平和段全線貫通,九大線開工建設,省道東東線平和段通過省發改委批準立項。電力建設新增裝機容量1.37萬千瓦,城網、農網完成當年任務。城鎮建設加快推進,自來水二期擴建、牛頭溪景觀工程等項目相繼開工建設;金盛花園、湖濱花園和水岸·帝景新城一期工程部分完工,縣檢察院技偵大樓進入內裝修,指揮中心大樓主體工程封頂;縣城東區開發著手實施;縣城400米防洪堤續建工程和東大、南環交叉口“交通島”相繼投入使用。

    招商引資: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6家,增長35.7%;注冊合同外資2238萬美元,增長8.7%;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722萬美元,增長162.5%。招商活動共簽約項目24個,項目履約率100%,總投資5126萬美元、注冊外資2631萬美元,履約率分別達100.5%和101.3%;已開工建設24個,竣工投產16個。

    抗災救災:2006年,該縣連續遭受3次臺風強降雨襲擊,直接經濟損失10.8億元。全縣共組織資金3480萬元,接受捐款680萬元,落實重建減免政策,用于恢復生產和災后家園重建。

    社會事業:組織申報省、市科技項目7個,設立5個地震監測點。克拉克瓷古窯址、莊上大樓被列為第六批國家文物單位,林語堂故居完成。新增電視信號覆蓋1.8萬戶,實現縣鄉村同網。開通“平和網”,成立全市首家縣級新聞中心,宣傳新格局初步形成。高考上本科線785名,其中本科一批人數125名;招聘省內外52名本科應屆畢業生充實到教學第一線。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公開招聘27名衛生院校畢業生;縣級衛生醫療機構對口幫扶鄉鎮衛生院和重點鄉鎮衛生院建設提升工程順利推進,完成安厚中心衛生院改制;縣醫院傳染病區和文峰衛生院門診綜合樓投入使用。移動電話“村村通”工程順利完成;工程完成300人搬遷任務;重點優撫對象和“五老”人員醫療救助政策正式實施;建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137家。支出城市低保金115萬元,有1848人受益;支出農村低保690萬元,12856人受益;新增保險擴面2113人,發放養老保險金4546萬元、失業金253.5萬元。

    旅游

    平和縣

    靈通巖:靈通巖風景區位于平和縣大溪鎮大峰山。距漳州市區116公里,屬省級風景名勝區。主峰海撥1282米,其中“獅子峰”于懸崖峭壁間,奇峰突兀,猶如雄獅盤距,堪稱“天險”。后因明朝黃道周為大峰巖題下“靈應感通”四個字后而改名。靈通山以險峰、奇石、飄云、清泉為四大特色,險奇稱絕,整個大峰山約有十五平方公里,山石相連,巨石累累,山峰千姿百態。靈通巖大峰山由獅子、玉女、擎天、靈通、天池等七個主要山峰連成,最高峰為獅子峰,海拔1287米,崖壁峭立,峰巒疊翠,洞壑綿亙,鉤梯懸絕,雄偉壯麗,形成了七峰、十寺(巖)、十八景之說。

    據專家鑒定,靈通山地形是由火山多次噴發形成的深切割地貌類型,和黃山的地貌基本相同,和武夷山的丹霞地貌也很相似。 大峰山有“菊花引”、“三蟲游斗”、“猛虎守峽”等18景,景景奇異瑰美。獅子峰奇峰突兀,猶如雄獅盤踞。石寨巖頂,一塊巨石高聳,朝天寺座落其上。著名的靈通寺,建于天然石洞之中,上有磐石覆蓋,下臨懸崖絕壁,唯有一條“”小徑可以攀登。洞前百米高處,涓涓細流,飛濺而下點滴如珠似玉;雨后流泉飛瀑,猶如珠簾高掛,身臨其境,嘆為觀止。景區內還有“阿里山之神”故居、黃道周處、林語堂故居等人文景觀和1200多年帶稀有植物及珍奇的“娃娃” 。靈通巖上的靈通寺,建于天然石洞之中,上有盤石覆蓋,下是懸崖絕壁,唯有一條“”小徑可以攀登,地勢十分險要,附近有一“珠簾化雨”勝景,涓涓細泉從幾十丈高的巖石飛流而下,化為珍珠般的雨滴,飄落于旁山。每逢雨后,流泉飛瀑,猶如珠簾高掛,游人至此,無不嘆為觀止。

    平和縣

    三平寺景區:三平寺是閩南著名的千年古剎,地處福建省漳州市屬的平和縣文峰鄉境內,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市近五十公里。由義中大師創建于一千一百多年前。總建筑面積二千多平方米,建筑群分為兩組:山門、鐘鼓樓、僧房、大雄寶殿等組成前組,祖殿、齋堂、塔殿等組成後組,殿宇建筑,別具一格歷盡滄桑,屢毀屢建,今天展現在客面前的三平寺規模,是清代重建的。義中大師,在閩南一帶和海外鄉親中稱為“三平祖師公”,祖籍陜西咸陽高陵縣人。

    這座千年古剎俗稱“三殿半”。殿宇倚山而建,座北朝南,前低後高,群山環抱,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盛暑時節,南風躍過林海竹濤,輕輕地吹來,令人頓覺涼快。香客進入山門,步入天井。天井兩側是池,香客沿著中間的石板直進,登上臺階,便是整修一新、溢彩流金的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寬三間,比山門的地勢高一米多,兩廊對峙,右廊壁上鑲嵌著清乾隆年間宰相蔡新等纂刻的三平寺碑記。香客二進“祖殿”,即“廣濟大師義中”的殿舍。殿舍前面有一條長廊,香客須從邊門步人長廊,方能抵達。面寬三間,堂中端坐著義中大師像,是清代用樟木雕成的,高一米多。雕像關節能活動,只要有人為之支撐,即可站立,別具一格。

    三平寺的最高處,也就是最後一進稱之為“塔殿”。塔殿基座高二米,正方形;重檐,面寬三間,兩側有臺階,香客欣然登上臺階,從邊門進人。正中極為光滑的水磨石籠里,有一尊三平祖師義中大師的跌坐像,塑像造型優美,頭戴僧帽,身披袈裟,面容慈祥可近可親。這塔殿的正中,有一個圓傘形的頂蓋,構造極為雅觀別致,碑文稱之為“寶蓋”,正好罩在廣濟大師的頭上。殿壁兩側鑲

    平和縣

    有七方碑碣,都是明、清殿宇的碑記。 九峰鎮:客家土樓、中原合院式民居及閩南騎墻式樓房混雜,遍布在集鎮與山野間;閩南話、客家話、潮州話一起成為此地的通用語言,年紀稍大一些的當地人,都會說、會聽這3種方言,潮劇、薌劇、四平戲、漢劇等劇種在這里盛行。

    九峰鎮土地面積211平方公里,東北距平和縣城47公里,西南與廣東饒平、大埔兩縣接壤、東南與本省秀篆鎮相靠,離閩粵邊界8公里。在商周至秦漢為閩越與南越交融地帶,歷史上曾先后歸屬綏安、漳浦、南勝、南靖縣管轄,1518年為平和縣城所在地,直至1949年秋,歷時431年。九峰鎮現有人口4.7萬人,客家人占三分之二。由于它地處閩南、潮汕、客家聚居交融地域,因此,其生活習俗、建筑風格、文化與等,都帶有三重文化習俗交融混合的特殊風貌,留下許多寶貴的歷史遺跡。例如,九峰鎮建于明清時期、保存至今的45座客家土樓,除了與其他地區土樓有著聚居、易于防守等共同點外,在內部結構上采用單元式與內向小通廊組合的方式,既有較強的私密性、又能與各家的特點。外部突出表現在罕見的圍垅、照壁、水池上,這些都與其他地區土樓有明顯不同。目前,九峰鎮縣級以上文物單位21處,有明清時期的縣衙遺址、明城墻殘跡、古窯址、、祠、民居、土樓、牌坊等建筑,成為閩省罕見的內涵、風情獨特的地區之一。

    侯山宮:侯山宮位于平和縣小溪鎮西林村,平和一中的西側,地處花山溪流域的河谷盆地中。東北距鎮0.9千米,距平和縣城約1.5千米。西林村是琯溪蜜柚的發源地,種植琯溪蜜柚已有400多年歷史,從而使平和縣成為中國琯溪蜜柚之鄉和全國最大的琯溪蜜柚交易市場。侯山宮是一座具有閩南特色的宮廟建筑,坐西北朝東南,為石、磚、木結構,占地約1390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為432平方米。主體建筑由門樓、天井和正殿等組成。正殿為單檐懸山式屋頂,屋脊裝飾繁麗,具有較高工藝水平。主體建筑左側為的碧云室,門樓前是大埕。門樓依托宮廟前墻而建成。正殿為面闊3間,懸山頂,木構梁架。天井由河卵石鋪就,保存清代風貌。

    特產

    平和縣

    平和琯溪蜜柚:平和琯溪蜜柚,系福建省平和縣著名的地方傳統名果,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歷史。清朝乾隆年間被列為朝廷貢品,同治贈賜“西圃信記”印章一枚及青龍旗一面,作為貢品標識和。1857年,施鴻保在《閩雜記》中寫到“閩中諸果,荔枝為美人,福為名士,若平和拋(即柚)則俠客也,香味絕勝”。它以獨特的風采,在1989年被農業部定為全國優質農產品,參加全國七五星火計劃博覽會榮獲金杯,1994年第三次全國柚類評比榮獲金杯第一名,1995年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琯溪蜜柚之鄉榮譽稱號,1996年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確認為“綠色食品”。琯溪蜜柚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獲得國家農作物品審定的柚類良種,琯溪蜜柚以其獨特的品質,蟬聯五屆全國柚類評比第一名,其綜合指標居全國領先地位,被譽為“柚中之王”。 琯溪蜜柚,色橙黃鮮艷,芳香濃郁,可食率達55%以上。我國著名果樹專家、浙江農業大學一級教授吳耕民生前這樣評價:“果大皮薄,瓤肉無籽,色潔白如玉,多汁柔軟,不留慘渣,清甜微酸、味極永雋,可列為柚類之冠”。

    經過一代代的精心栽培,琯溪蜜柚的規模不斷壯大,目前平和縣年產蜜柚25萬噸,占全國柚類總量的25%。 琯溪蜜柚以果大色美味佳,皮薄肉嫩汁多,甜酸爽口化渣,無籽耐貯質優而聞名,素有天然水果罐頭之美稱。每100毫升果汁含全糖9.17--9.86克,可滴定酸0.734--1.011克、維生素c48.93---52.98毫克(最高61.78毫克),同時含有鎂,、銅、鐵、鋁、鈦、錳、釩、磷、氯等1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質元素,具有調節人體新陳代謝之功效,有降壓舒心、祛痰潤肺、消食醒,降火利尿等功效。對脊椎炎、膿腫癥、便秘、糖尿病等患者亦有一定的療效,還能預防血管硬化、腸癌等疾病,是令人仰慕的天然保健食品。 琯溪蜜柚最耐貯藏,可存放三個多月,成熟期在每年10月至12月。

    平和縣

    南勝麻:南勝麻棗是中縣著名茶點,原產于南勝鎮,是南勝鎮著名的土特產,已有七百多年生產制作歷史。南勝麻棗是以上等糯米、角棕芋、白麻、白糖、飴糖、花生油等為原料,分三道工序精制。先將糯米和角芋加工成麻棗胚,然后用花生油炸漲,再配料混泮白麻成棗糕。“南勝麻棗”的特點是皮酥而晚脆,質嫩而甜,富有韌性,有獨特風味,曾于1997年獲意大利米蘭國際輕工貿易博覽會金。

    平和香蕉:坂仔香蕉,平和香蕉具有皮薄、味香、肉軟、質甜、無芯,風味與營養俱佳的特性。每百克香蕉果肉,含熱量486焦耳,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質1克,維生素C20毫克,含有磷、鈣、鐵等多種營養元素和維生素。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含量高于柑、芒果菠蘿番木瓜等。果肉可潤肺、滑腸,是一種天然保健水果。平和香蕉1992年在國家商標局注冊“坂仔”牌商標,1995年取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成為國內第一個取得注冊登記和“綠色食品”使用權的香蕉產品。1998年被漳州市人民認定為知名商標。

    奇蘭茶葉:白芽奇蘭因其芽梢白毫明顯,葉張似“竹葉奇蘭”成品茶具有獨特“蘭花”香氣的特征,固而得名。它是烏龍茶發展進化涌現的新品種,是平和縣科技人員與茶農歷經歷十多年努力從地方奇蘭群體中單株選育成功的珍稀良種。1995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省級茶樹良種審定。

    平和縣有著一千多年種茶歷史。早在明末清初,平和大峰山出產的茶葉遠銷緬甸等國。平和屬南帶季風氣候,境內海拔1544.8米的大芹山,為漳州第一高峰,山巒起伏,林竹茂密,終年云霧繚繞,溪流潺潺,獨具生產優質茶葉的自然生態。

    白芽奇蘭茶多酚類含量15.7%,咖啡堿2.8%,均高于安溪鐵、色種和烏龍;兒茶素總量11.78%,氨基酸0.8%,同時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稀有元素,是清茶類的優質產品。

    平和縣

    小溪枕頭餅:平和小溪的枕頭餅因形似長枕得名。傳說明代嘉靖年間,小溪西城有位太常名叫李文察,告老還鄉了。一年夏天,夫人張氏得病,李文察焦急地請遍遠近名醫,皆不見好。萬般無奈時,只好張榜求醫。

    榜文剛貼出去,就被一個衣裳襤褸、獨眼跛腳的游方揭下了。給夫人望病后,說:“尊夫人所患乃脾濕虛癥,宜補氣健脾化濕,貧僧配制有參苓白術散金丹,請差人隨貧僧去銅鼓巖取藥。”藥取來后,李文察一看,盒內裝著八小條形似四方長枕的藥餅。交代:日服兩條,早晚飯后服下,五日后再來看病。李夫人服下這藥后,果然病就好了八成。

    第五日,又來看病,他說,“夫人病體已有起色,還宜慢慢調養。”于是又開一帖“黃芪健中湯”,并交代說:“請將方中的黃芪、桂枝、白芍、炙甘、生、大棗搗碎研末,佐以飴糖做餡,再將茯苓研成粉做皮,加工制成四方長枕狀,溫火烤后即可服用。每日,飯后服。此藥甘溫香脆,補氣和中,定能治愈夫人之病。”李文察側耳傾聽,心悅誠服,走后,他遵囑制好藥餅,給夫人繼續服用,不久夫人的病就完全好了。

    仙藥治病的故事傳遍了全城,又傳到了京城。嘉靖知道了,欽命西山李氏將枕頭餅作為貢品獻上。這下可急壞了李文察,因為枕頭餅是藥餅,并非茶點,皇上豈能亂嘗?他只好將藥餅改制成茶點,聘請溪口著名的制餅師傅,用香柑、芝麻、花生仁做餡,面粉作皮,拌以豬油,精工制成枕頭餅,貢奉給品嘗,果然,此餅小巧精致,香甜酥脆,佐茶絕妙。上至天子,下至王公大臣,嘗后莫不交口稱贊,小溪枕頭餅于是身價百倍了。

    后來,西山李氏家道中落,他的以出售枕頭餅作為謀生之道,從此此餅的制法便流入民間。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9972/

    (17)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