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常香玉,女,豫劇旦角。河南鞏縣人。原名張妙玲。
出身藝人家庭的她,九歲隨父張福仙搭班學戲,拜翟燕身、周海水為師并隨義父姓改名為常香玉。初學小生、須生、武丑,后專演旦腳。幼功深厚。十歲登臺,1937年十五歲主演6部《西廂》,名滿開封。原唱豫西調,后在演出中逐漸融合豫東、祥符各調,并吸收曲劇、墜子、山西梆子、梆子、京劇等一些唱腔,別創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戲而潛心鉆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說白的。1941年赴陜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創辦香玉劇社,致力于培養青年演員。1951年為支援抗美援朝,率劇社巡回西北、中南、華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獻“香玉劇社號”戰斗機一架,有“愛國藝人”之譽。1952年參加xxx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榮譽,同年出國演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圓,運氣酣暢,韻味淳厚,格調新穎,以聲繪情、以情帶聲,多彩多姿,雅俗共賞,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內涵深邃、性格鮮明,在表達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上,細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蘭》、《拷紅》、《斷橋》、《大祭樁》、《人歡馬叫》、《紅燈記》等。
在藝術上廣泛吸收京劇、評劇、秦腔、河南曲劇以及墜子、大鼓等藝術之長,同時把風格不同的各種豫劇唱腔--豫東調、祥符調、沙河調等,融會于豫西調中,獨創新腔,成為豫劇中的一支主要流派。
1952年參加xxx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榮譽。1994年6月榮獲“亞洲最佳藝人終身成就藝術”。199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她1959年加入中國,歷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河南分會副,河南豫劇院院長,河南省戲曲學校校長,是一、二、三、五、六、七屆全國代表。
2004年6月1日凌晨7點零6分,經歷了連續三天的昏迷后,在河南省人民醫院因病逝世,享年81歲。
主要作品
《鍘美案》
這是常香玉1932年首次登臺演出的xxx個劇目,在劇中飾演英哥(娃娃生)。
《洪月娥背刀》
又名《虹橋關》,這是常香玉學習的xxx個劇目,在劇中飾演洪月娥(刀馬旦)。
《河》
在劇中飾演李桂蓮(青衣)。
《破洪州》
在劇中飾演穆桂英(刀馬旦),演出“下花園”一折。
《抱琵琶》
在劇中飾演秦香蓮(青衣)。
《買衣爭子》
即《桃花庵》,在劇中飾演竇氏(青衣)。
《玉虎墜》
又名《殺王騰》,在劇中飾演娟(閨門旦)。
《斬蔡陽》
1934年在鄭州長發戲院演出此劇,這是常香玉首闖鄭州的xxx個劇目,“豫西三張一周”之一的周海水飾演關羽,常香玉在劇中飾演馬僮(武生)。
《賣苗郎》
又名《孝婦淚》,在劇中分別飾演苗郎和柳逢春,與湯蘭香互換角色。
《曹莊殺妻》
又名《善寶莊》,在劇中分別飾演焦氏和曹莊(潑旦,武生兩門抱)。
《香囊記》
即《抬花轎》,在劇中飾演“瘋閨女”周鳳蓮(花旦)。
進入開封和中州戲曲研究社時期(1936--1938秋)
《善寶莊》
即《曹莊殺妻》,1936年元月在開封醒豫舞臺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焦氏(潑旦),與接著演出的《殺王騰》《打祭樁》并稱常香玉進開封踢響的“頭三腳”。
《殺王騰》
即《玉虎墜》1936年在醒豫舞臺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娟(閨門旦)。
《大祭樁》
演出“打”一折,在劇中飾演黃桂英(閨門旦)。
《黃愛玉》
又名《劉庸私訪》,1936年與“豫西三張”之一的張同慶在開封醒豫舞臺聯袂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黃愛玉(花旦,潑旦)。
《秦雪梅》
該劇由張丙運,史書明根據舊戲整理,張福仙設計唱腔。1936年在醒豫舞臺演出此劇,全劇共分“鬧書館”,“別府”,“吊孝”三折,在劇中飾演秦雪梅(閨門旦)。
《藍橋會》
該劇由張丙運,史書明根據傳統戲整理,張福仙設計唱腔,在劇中飾演蘭瑞蓮(閨門旦)。
《販馬記》
又名《李桂枝寫狀》,1936年與馬天德在醒豫舞臺合作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李桂枝(閨門旦)。
《收姬昌》
1936年在開封醒豫舞臺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姬母(老旦)。
《打南陽》
1936年在醒豫舞臺,在劇中飾演能干(武丑)。
《泗州城》
1936年農歷八月十五日在開封醒豫舞臺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水母娘娘(武旦)。
《洛陽橋》
1936年在開封醒豫舞臺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耶律含嫣(花旦)。
《破天門》
在劇中飾演穆桂英(刀馬旦)。
《破洪州》
在劇中飾演穆桂英(刀馬旦)。
《六部西廂》
由著名劇作家王鎮南編導,1937年2月開始在開封醒豫舞臺演出此劇,馬天德飾演張君瑞,(一二部)常香玉飾演崔鶯鶯,飾演紅娘;(三四五六部)常香玉飾演紅娘,飾演崔鶯鶯(花旦閨門兩門抱)。
《劈楊藩》
1937年4月6日在醒豫舞臺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樊梨花(刀馬旦)。
《和北番》
即《二度梅》或《陳杏元》,由王鎮南編導,1937年4月15日在開封醒豫舞臺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陳杏元(閨門旦)。
《汾河灣》
1937年4月17日在開封醒豫舞臺與張同慶合作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柳迎春(青衣)。
《哭長城》
由王鎮南編導,1937年在開封醒豫舞臺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孟姜女(青衣)。
《桃花庵》
由王鎮南編導,1937年在開封醒豫舞臺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竇氏。1956年又由陳憲章導演加工后演出。
《如姬竊符》
由王鎮南編導,1937年在醒豫舞臺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如姬(閨門旦)。
《棠棣之花》
由王鎮南根據郭沫若同名話劇編導,1937年在開封醒豫舞臺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聶榮(花旦,刀馬旦)。
《五堂會審》
即《游龜山》又名《蝴蝶杯》等由王鎮南編導,1937年在開封醒豫舞臺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胡鳳蓮(閨門旦)。
《水漫蘭橋》
即《蘭橋會》王鎮南又再次整理執導,在劇中飾演蘭瑞蓮(閨門旦)。
《盜佛手桔》
即《女中魁》,因“倒倉”返回豫西。1937年5月在密縣野臺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周鳳娘(花旦,刀馬旦),并在劇中反串小生。
《巧姻緣》
即《日月圖》,1937年5月在密縣跑野臺時與張同慶合作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胡蓮英(花旦)。
《斷腸花》
1937年8月在開封醒豫舞臺演出此劇。
《李剛打朝》
1937年8月在開封醒豫舞臺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國太(老旦)。
《打土地》
這是豫劇的xxx個現代戲,由王鎮南編導,1938年2月5日在紀念中周錫去研究社成立一周年時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農婦(青衣)。
西安,寶雞,漢中,及香玉劇社時期(1938冬--1955)
《白玉樓討飯》該劇由樊樊山編劇,1939年元月6日西安開鑼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白玉樓(青衣)。
《三上關》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樊梨花(刀馬旦)。
《齊天大圣》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劇。
《麒麟燭》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劇。
《慈云庵》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劇,疑是《慈悲愿》,在劇中飾演唐僧(小生)。
《三女俠》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劇。
《武家坡》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王寶釧(青衣)。
《花園贈劍》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劇,疑是《花園贈金》或《百花贈劍》,在劇中飾演百花公主(刀馬旦)。
《黃鶴樓》
1939年上半年在西安演出此劇,在劇中常香玉飾演周瑜(武生),祥符名旦飾演,豫西名旦宋淑云飾演劉備。
《織黃綾》
又名《牛郎織女》,1939年農歷七月初七在西安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織女(閨門旦)。
《齒痕記》
即《桃花庵》,由著名劇作家樊粹庭編劇,1941年在西安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竇氏(青衣)。
《邵巧云》
又名《霄壤恨》由樊粹庭編劇,1941年在西安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邵巧云(由閨門到青衣)。
《七部西廂》
《六部西廂》續集,由黃自芳編導,1942年秋在寶雞河聲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紅娘(花旦)。
《雙訓子》
《秦雪梅》續集,由黃自芳編導,1942年秋在寶雞河聲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秦雪梅(青衣)。
《燈節緣》
由黃自芳編導,1943年正月十六在寶雞河聲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小姐(閨門旦)。
《鴛鴦夢》
由黃自芳根據《孔雀東南飛》改編并導演,1943年正月在寶雞河聲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劉蘭芝(青衣)。
《秦雪梅吊孝》
由著名劇作家陳憲章再次改編執導,1945年在寶雞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秦雪梅(閨門旦)。只演“觀文”,“別府”,“吊孝”。刪去“訓子”。
《鳳儀亭》
又名《連環計》,又陳憲章編導,1947年在西安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貂蟬(花旦)。
《金碧霞》
由劇作家王景中編劇,1949年在天山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金碧霞(刀馬旦)。
《柳化蟬》
由王景中編劇,1949年在天山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柳化蟬(青衣)。
《八部西廂》
由王景中改編,1949年在演出此劇。
《花木蘭》
由陳憲章根據馬少波京劇本編導,1950年12月在西安南大街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花木蘭(花旦,武生)。
《梁山伯與祝英臺》
陳憲章編導,演出“十八里相送”“樓臺會”兩折,1952年在西安南大街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祝英臺(閨門旦,小生)。
《白蛇傳》
由王景中根據田漢同名京劇本改編,李紫貴執導,演出“游湖”“結親”“酒變”“盜草”“水斗”“斷橋”六折,1952年2月底在開封人民大會場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白素貞(青衣)。
《投衙》
這是《游龜山》中的一折,1953年赴朝鮮慰問時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胡鳳蓮(閨門旦)。
河南省豫劇院一團時期(1956--1966)
《漳河灣》
1956年元月一日在鄭州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曹秉華。
《擦亮眼睛》
由著名作家李準編劇,陳憲章導演。
《大祭樁》
由陳憲章編導,1956年12月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黃桂英(閨門旦)。
《五世請纓》
由陳憲章根據傳統戲整理,1957年12月12日在省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佘太君(老旦)。
《母親》
根據白沉,蘭流同名滬劇改編,陳憲章執導,1958年5月22日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母親。
《破洪州》
由陳憲章根據傳統戲整理并執導,常香玉,趙義庭,趙錫銘共同導演,1959年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穆桂英(刀馬旦)。
《三哭殿》
由陳憲章改編,1959年12月1日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銀屏公主(青衣)。
《杜十娘》
由陳憲章根據躍進青年劇團同名演出本移植整理,1960年元旦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杜十娘(閨門旦)。
《鴛鴦譜》
由陳憲章根據川劇傳統劇目移植整理,趙義庭導演。1960元月28日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劉慧娘(閨門旦)。
《游龜山》
由趙籍身陳憲章根據傳統戲整理,1961年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胡鳳蓮(閨門旦)。
《玉虎墜》
有陳憲章根據傳統戲整理并執導,1962年元旦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娟(閨門旦)。
《朝陽溝》
由楊蘭春編劇,楊蘭春,許欣執導,在劇中飾演拴寶娘。
《李雙雙》
由李準,趙籍身,楊蘭春改編,許欣執導。1964年5月30日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李雙雙,高興旺飾演孫喜旺。
《杜鵑山》
1965年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柯湘。
《人歡馬叫》
由劉錫拈李樹修編劇,劉錫年執導。1965年6月9日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吳大娘。
《賣籮筐》
由黃俊嶺根據同名越調改編,在劇中飾演張大嫂。
以后時期(1973年以后)
《百將渡》
由崔承海,夏相林,謝巧官執導,1973年5月23日前夕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楊奶奶。
《紅燈記》
1974年10月9日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李奶奶。
《于無聲處》
1978年11月18日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母親。
《斷橋》
由陳憲章改編,趙義庭導演,1980年4月9日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參加豫劇流派調演,在劇中飾演白素貞(青衣)。
《冰山春水》
1980年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再劇中飾演鄭豫華。
《柳河灣》
1981年12月在河南人民劇院演出此劇,在劇中飾演郭大腳。
(上述戲碼為不完全統計,常香玉一生演出劇目遠不止此)
人物影響
常香玉不僅是位杰出的豫劇表演藝術家,而且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豫劇唱腔旋律作家。她在豫劇唱腔發展史上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豫劇唱腔的創制和拓展;二是把豫劇唱腔的演唱方法引上專業化和科學化的道。
常香玉對豫劇唱腔的創制和拓展,并非是獨辟蹊徑的標新立異,另起爐灶的嶄新樣式,而是結合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對前輩們的唱腔藝術進行全面繼承和融會貫通,是在此基礎上的高格調追求——賦予豫劇傳統唱腔以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
常香玉對豫劇唱腔的創制和拓展,絕非只限于豫西調和豫東調兩大派系的合流上,她的目光已遠遠超過了這個范圍。可以說凡能為她所用的素材和技法,都能融進她的唱腔創作之中。例如《花木蘭》中“自那日才改扮喬裝男子”唱段里用的河南曲劇的音調;《白蛇傳·斷橋》中“恨上來罵法海不如”唱段里用的梆子的音調;《拷紅》中“尊姑娘穩坐在繡樓以上”唱段里用的京韻大鼓的音調;《李雙雙》中“我盼你早回來同敘家常”唱段里用的歌曲五哥放羊的音調;豫劇清唱《攻關》中用的勞動音調;等等。就連唱腔中運用的各種笑聲,也是受了蘇聯歌劇演員的揉進自己唱腔中的。
常香玉在豫劇唱腔創制上的貢獻,還表現在對板式的靈活運用和發展上。眾所周知,豫劇傳統板式在沒有專業作曲家介入的20世紀30年代,是比較凝固的,點滴改動都要付出艱巨的代價。而常香玉憑借她緊跟時代的思想和銳意的,敢于向傳統挑戰,她不再是機械的套用傳統板式,而是根據人物感情的需要,靈活地運用傳統板式達到藝術表現的目的。如《大祭樁》中“惱恨爹爹心不正”的唱段很難把【二八板】和【流水板】截然分開,已達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再如該劇“婆母娘且息怒站在口”唱段中的一大段夾白:“哭一聲我的婆母,再叫一聲婆母娘,孩兒行至三岔口,你不問,手持大棍,就是這樣的責打,孩兒我實實地屈,婆母娘縱然將將孩兒,孩兒我也不敢說屈。”如果單從作曲的角度考慮,則是很譜寫的,常香玉則很巧妙且富創造性地運用似白非白、似唱非唱、唱白相間的藝術手法將這段極難處理的唱詞處理得入情入理、絲絲入扣,達到了百聽不厭的藝術境界,至今傳唱不衰。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似韻白像吟唱的形式也是一種板式。
常香玉對豫劇唱腔創制的另一貢獻是發展了豫劇清唱這種演出形式,也或豫劇清唱并非始于常香玉,但因常香玉的長期藝術實踐和不懈探索,創造性的發展和推動了這種藝術形式,使之更為普及,幾乎為國內歌舞團所保留。特別是粉碎“”后,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像她為郭沫若的詞譜曲的《水調歌頭·粉碎》、為詞譜曲的《攻關》,還有《懷念毛》、《哭總理》、《繼續長征歌》、《八十年代春來早》、《正月十五鬧花燈》、《責任制是俺的聚寶盆》、《學春娥比著干》、《百年夢圓·賀回歸》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藝術珍品。可以說常香玉對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音樂素材的吸收運用,都時有上乘之作。
傳記曲譜
童年的足跡——常香玉的回憶
作者:常香玉 張黎至 整理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6-12
戲比天大 常香玉回憶錄
作者:常香玉 陳小香整理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0
豫劇藝術大師常香玉
作者:史靜栽
出版社:陜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1-11
話說常香玉
作者:張鄉仆 蘇宏 著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08
常香玉的故事
作者:王洪應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09
常香玉傳
作者:雷桂華
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3-04
豫劇大師 常香玉
作者:常香玉編輯委員會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5-05
常香玉演出本精選集
作者:陳憲章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3-11
常香玉唱腔曲譜集(一)
作者:河南豫劇院藝術室
出版社:音樂出版社出版
出版時間:1958-03
常香玉唱腔曲譜集(二)
作者:河南豫劇院藝術室
出版社:音樂出版社
出版時間:1958-09
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唱腔選介
作者:常靜之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1-09
常香玉唱腔選
作者:王豫生爾東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5-12
略論常香玉的演唱藝術
作者:于林青
出版社:音樂出版社
出版時間:1964
人民藝術家 常香玉
作者:中央宣傳部文藝局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07
常香玉在陜西
作者: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出版社:陜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03
常香玉紀念文選
作者:常如玉
出版社:河南省常香玉基金會
出版時間:2009-12
常香玉研究
作者:郭俊民
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06
常香玉演唱藝術研究
作者:陳小香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9-12
探究常香玉的藝術人生及聲腔藝術
作者:陳小香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01
陳憲章戲劇藝術論
作者:荊樺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4-06
常香玉畫傳
作者:雷桂華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01
情緣——高玉秋與常香玉
作者:晏霽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05
誰說女子不如男
作者:小香玉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10
影視戲劇
電影《花木蘭 》
上映:1956年
地區:中國
顏色:黑白
類型:豫劇、戲曲片
語言:國語
出版:電影制片廠
導演:劉國權張辛實
演員表
常香玉飾 花木蘭
趙義庭飾 賀元帥
吳碧波飾 花木惠
馬天德 飾 花弧
湯蘭香飾 花母
劉鳳琴飾 花木棣(小)
蓮飾 花木棣(大)
汪如意 飾 地保
張德勛飾 劉忠
軒耀閣 飾 王福
電影《人歡馬叫》
上映:1965
地區:中國
顏色:黑白
類型:豫劇、戲曲片
語言:國語
出版:西安電影制片廠
導演:孫 敬
演員表
王善樸飾 吳廣興
常香玉 飾 吳大娘
任飾 劉
魏 云飾 愛 勤
張福生飾 隊 長
飾 冬 梅
鄭蘭波 飾 何 太
劉 凌 飾 徐福貴
盧景義 飾 高奎武
張國政飾 吳守成
電影《豫劇藝術家常香玉》
上映:1980
地區:中國
顏色:彩色
類型:紀錄片
語言:國語
出版:中央新聞記錄電影制片廠
編導:段 洪
攝影:包萬檢
邵振堂
相春暉
電視劇《常香玉》
上映:1992
地區:中國
集數:18
顏色:彩色
語言:國語
拍攝:河南
編劇:張鄉仆
導演:顧琴芳羅 云
作詞:李 準
作曲:朱超倫張北方
演唱:李 娜
演員表
小香玉 飾 常香玉
艾 立 飾 張茂堂
王亞軍飾 魏彩榮
沈保平飾 陳憲章
豫劇舞臺劇《常香玉》
首演:2005
編劇:韓楓楊林
導演:李利宏
主演:
陳婷婷飾 常香玉(少年)
李金枝 飾 常香玉(青年)
王 惠 飾 常香玉(老年)
李 斌 飾 陳憲章
袁國營飾 張茂堂
藝術人生·常香玉
首播:2003.8
攝制:
藝術人生·常香玉(紀念)
首播:2004.7
攝制:
魯豫有約·常香玉
首播:2003.7
攝制:鳳凰
大事列表
1923年
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南河渡鎮董溝村一個貧農家庭,乳名張妙玲,父親張茂堂,母親魏彩榮。
1928年
秋,在鄰村的土臺子上xxx次觀看了梆子戲《甩大辮》,從此心中便深深埋下了一顆藝術火種。
1930年
5月,弟弟張振有出生。
1931年
春,為了生計隨父親到密縣搭班謀生,期間,為救場xxx次登臺演出了《鍘美案》,在劇中飾演英哥(娃娃生)
端陽節,因拒做童養媳和家族親戚,隨父母舉家到密縣謀生,中間正式跟父親學習了xxx出戲《虹橋關》,之后又陸續學了須生戲《戲牡丹》和青衣戲《河》。常香玉個人圖片
秋,搭班演出了墊戲《戲牡丹》,藝術生涯正式開始。
1932年
年初,隨父親赴鄭州周海水未果,旋搭平燕科班習演。隨后,拜京劇武生葛燕亭為師,學習京劇的各種武功技巧。
秋,隨父母回鄉掃墓,途徑站街鎮,認常會慶為干大。
1933年
年初,隨父搭太乙新班習演,期間虛心向名伶王金枝徐雙槐求藝,王徐傾囊相授各種絕技,武生戲《荊軻刺秦》更是徐雙槐的親授。
春,二赴鄭州,隨父搭周海水太乙班習演。
1934年
秋,搭五圣會班回鞏縣跑高臺期間,遭到張氏族長的欺逐,憤而更名常香玉。
1935年
11月,三赴鄭州,隨父再搭周海水太乙班,進開封闖蕩。
到開封不到倆月,便憑借文武不擋、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藝,嶄露頭角。由墊戲改為中軸,成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
1936年
全年在醒豫舞臺演出,期間觀摩了豫東、祥符、沙河各名角兒的精彩演出。
6月,在勝利唱片公司灌制了《秦雪梅·鬧書館》《秦雪梅·吊孝》唱片。
7月,向豫東調名角兒聶良卿學習豫東調。
8月,向京劇武功教師系統學習了“打出手”武功技巧,并移植演出了京劇武旦戲《泗州城》
全城轟動。
10月,結識劇作家王振南和史書明。
年底,周海水率班去西安演出,在父親的幫助下重新組班繼續在開封獻藝。
1937年
2月,常香玉在張福仙王振南史書明等的扶持下,成立了中州戲曲研究社。
不久,中州戲曲研究社推出了王振南史書明編劇的新戲《六部西廂》,前兩部部常香玉飾演閨門旦應工的崔鶯鶯,后四部飾演花旦應工的紅娘。一經貼演,受到熱烈歡迎,觀者如潮。
1938年
2月,為宣傳xxx,戲曲研究社排演了王振南編劇的新戲《打土地》(有資料可靠豫劇史上xxx出現代戲)。
4月,開封淪陷前,隨父母撤至密縣,初識馬金鳳,并合作演出了《桃花庵》。
6月,隨父母到洛陽演出。
12月,因不堪洛陽警備閻參議的搗亂,撤離洛陽,赴西安演出。
1939年
全年在西安演出
1940年
8月,應張鈁之邀赴河南新安縣鐵門鎮為千唐志齋竣工典禮助興演出。期間,患肋膜炎輟演。
由義妹常香玲陪護在洛陽養病。
1941年
秋,大病初愈,初識崔蘭田,并與湯蘭香重逢,心情快慰之下與湯再次合作《販馬記》。人們奔走相告,盛況空前,以致劇院坍塌。
11月,在洛陽華洛舞臺組班演出并與京劇名家劉奎官同臺輪流壓軸,期間,虛心向劉問藝。
劉奎官親授《霸王別姬》中的劍舞。
1942年
2月,因不堪洛陽盧專員在后臺搗亂,與之口角,怒而跳崖,幸被救起。旋即離開洛陽,二赴西安。
3月,在西安向京劇名家段崇妙、郭建英求藝,學習了京劇的綢子舞,并反串演出了京劇《黃金臺》。
1943年
正月初六,應河南名士、寶雞河南會長黃自芳之邀在寶雞河聲劇院演出黃自芳編劇的新戲《燈節緣》。
次日,在劇評會上年僅27歲才華橫溢的陳憲章引起了常香玉的注意。
2月,常香玉排演了黃自芳推出的新劇《鴛鴦夢》
5月,不堪寶雞青紅幫李樾村的,憤而吞金。幸被救下,陳憲章在救援常香玉的過程中,作用無可替代。
8月,應邀赴漢中演出。
1944年
6月3日,好事多磨,天隨人愿。與陳憲章結為連理,結婚儀式在西安東大街正大豫飯莊秘密舉行。
1945年
4月28日,在西安《陜西青年報》上發表啟事。正式公開與陳憲章的關系。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不久,長女常小玉出生。
1946年
7月,陳憲章重新整理《西廂記》《秦雪梅》等劇,常香玉xxx新強
11月,次女陳小香出生。
1947年
10月,陳憲章被,常香玉竭力營救,幾近傾家蕩產。
1948年
春,在西安創辦“香玉劇校”。
6月,兒子陳嘉康出生。
1949年
2月,應張治中之邀,赴甘肅獻藝。
8月,淪陷前,西撤。
9月20日,抵達酒泉。
9月25日,在酒泉迎來解放,開始新生。
10月,在西北大廈小禮堂為中國人民xxxxxx野戰軍演出了《秦雪梅》,彭德懷、賀龍觀看并了全體演職員。
1950年
春,在天山劇院先后上演了王景中編劇的新戲《金碧霞》、《柳化蟬》,反響強烈。
8月4日,在民生劇社與京劇名家程硯秋座談。
9月,率劇社重返陜西西安,參加西北文化部組織的觀摩大會。
10月,朝鮮xxx爆發,陳憲章推出了愛國題材的新劇《如姬竊符》,常香玉領銜。
1951年
8月7日,常香玉率劇社開始為捐獻“香玉劇社號”戰斗機在全國巡回演出。
1952年
3月4日,完成捐機任務凱旋回到西安。
9月,率劇社進京參加全國xxx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與梅蘭芳、程硯秋、蓋叫天、周信芳、王瑤卿、袁雪芬同獲最高榮譽。
10月,在政務院小禮堂為等黨和國家xxx演出了《拷紅》,并受到的總理宴請。
12月,隨宋慶齡、郭沫若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出席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回國途中經蘇聯,受到正在蘇聯休養的的親切,并贈她“和平”題詞。
此次訪問了奧地利、匈牙利、蘇聯、蒙古四國。
1953年
4月,隨西北人民赴朝慰問團到朝鮮進行慰問演出,
5月25日,慰問開城的部隊,演出了豫劇《紅娘》,金日成等觀看了演出。
7月31日,彭德懷司令員觀看了常香玉的《花木蘭》,并了全體演職員。
1954年
2月——6月,率劇社隨全國慰問人民xxx慰問總團第三總分團赴新疆各地慰問演出。
10月2日晚8時整在懷仁堂和梅蘭芳、周信芳、程硯秋一起為、、、、彭德懷、陳毅、賀龍、、、李富春、、董必武等黨和國家xxx和蘇聯的布爾加寧、越南的胡志明、朝鮮的金日成、蒙古的喬巴山等外賓,演出了豫劇《白蛇傳·斷橋》。
1955年
6月6日,赴京參加文化部舉辦的戲曲演員講習班。
下半年,文化部決定,籌建河南省豫劇院,香玉劇社遷回河南鄭州。
1956年
3月4日,河南豫劇院成立,常香玉任院長。
3月6日,率團赴拍攝豫劇電影《花木蘭》,該片是豫劇史上的xxx部影片。
12月,在鄭州參加了河南省xxx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出了豫劇《大祭樁》,和陳素真同獲最高榮譽。
1957年
1月14日,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分會成立,馮紀漢當選為,陳素真、常香玉、周奇之、莊順義為副,崔蘭田、馬金鳳等59人為理事。
7月21日,與梅蘭芳、周信芳、程硯秋、袁雪芬、陳書舫、郎咸芬等發表文章,戲曲界不演壞戲。
1958年
6月——8月,率團赴西安、寶雞、演出。
11月,xxx次鄭州會議召開,參加在省軍區禮堂為大會演出,、、、、陳毅觀看了演出。
1959年
2、3月間,第二次鄭州會議召開,常香玉為大會演出了豫劇《破洪州》,、觀看了演出。
5月4日,光榮加入中國。
不久因病赴京治療,住院期間,周總理兩次派人到醫院慰問。
10月2日晚,在懷仁堂為人代會演出了豫劇《破洪州》,、等黨和國家xxx觀看了演出,、、齊燕銘親切了全體演職員,
12月1日,與唐喜成、吳碧波、閻玉蓓合作在鄭州省人民劇院演首演豫劇《三哭殿》。
1960年
3月15日——6月17日,赴京參加文化部舉辦的第二屆戲曲演員講習班。
6月1日——11日,全國文教群英會在召開,常香玉、李準作為特邀代表列席會議。
7月18日,與李準、謝瑞階等赴京參加全國第三次文代會。
8月14日,當選為中國文聯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61年
1月12日,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局批準,常香玉、謝瑞階、李準等,在國家經濟困難時期,給予特需供應。
10月11日——25日,赴廣東從化出席中央中南局召開的中南區高級人才座談會。
1962年
2月2日,省文化局舉行收徒大會,常香玉收孫蘭香、林秀蘭等五人為徒,并在大會上發言。
7月9日——30日,省文化局邀請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閻立品、趙義庭等人座談。省委吳芝圃、劉仰橋到會,對過去工作中的缺點進行了,向老藝歉。會上,探討了如何提高豫劇質量等問題 。
11月18日,省豫劇流派名老藝人座談會舉辦清唱會,常香玉參加。
1963年
2月3日,到鄭州郊區演出,向農民祝賀春節。
夏季,參加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11月3日,在《日報》發表《推陳出新,演好現代戲》一文
11月30日,在《日報》發表《一個演員,兩重身世》一文。
1964年
1月1日,在懷仁堂參加豫劇三團演出的現代戲《朝陽溝》,、、、、、、等黨和國家xxx觀看了演出,并親切了全體演職人員。
6月20日——7月13日,省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在鄭州舉行,常香玉在會上展演了豫劇《李雙雙》,并作了發言。
1965年
6月27日,啟程赴廣州參加中南區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
9月20日——10月28日,在西安電影制片廠參加豫劇《人歡馬叫》的拍攝工作。
11月,豫劇教育家周海水在鄭州病逝,戲劇界舉行了隆重的會,常香玉執禮,參加、致哀。
12月,率團赴上海演出。1966年
2月,在《戲劇報》發表《用演現代戲》一文。
6月6日,被,藝術活動完全中斷。
1967年
父親張茂堂病逝。
1968年
12月7日,《河南日報》發表署名忠東的長篇文章。
1969年
春,下放周口西華農場,參加勞動。
1972年
調回鄭州,在豫劇二組工作。
1973年
4月18日——5月20日,省戲劇創作劇目調演在鄭州舉行,常香玉參加現代戲《百將渡》的演出。
5月1日,在人民公園露天舞臺舉行的慶五一晚會上,清唱了豫劇《龍江頌》中的選段。
12月,參加豫劇《杜鵑山》的排演。
1974年
10月9日,與鄭州市豫劇團合作豫劇《紅燈記》,飾演李奶奶。
1975年
3月14日,隨團赴京參加全國文藝調演,演出《紅燈記》。演出“說家史”和“刑場”。
《》刊登了常香玉的演出劇照。
1976年
10月,一舉粉碎“”,根據郭沫若的《水調歌頭·粉碎》,常香玉夫婦連夜創作了豫劇清唱《大快事》,并搬上舞臺。
1977年
6月,赴參加電影《春天》的拍攝工作。
12月27日,調任河南省戲曲學校校長。
1978年
5月27日——6月5日,在京參加了中國文聯三屆三次會議。
11月18日——12月,在省人民劇院演出了現代豫劇《于無聲處》,常香玉飾演梅林。
1979年
1月,新年期間恢復演出了豫劇《花木蘭》
10月31日——11月16日,參加全國第四次文代會。常香玉當選為中國文聯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
1980年
3月28日——4月13日,豫劇流派匯報演出大會在鄭州開幕,常香玉在會上演出了豫劇《白蛇傳·斷橋》。
4月29日——5月10日,在河南省第二次文代會上,當選為河南省文聯第二屆委員會副、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分會。
6月21日,文化部、中國劇協、省文化局、省文聯在省人民會堂隆重舉行會議,祝賀常香玉舞臺生活五十周年,表彰她為發展豫劇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
10月,收鄭州市豫劇團演員王希玲為徒。
11月,排演豫劇現代戲《冰山春水》,常香玉飾演鄭豫華。
1981年
6月,收鄭州市豫劇二團演員虎美玲為徒。
12月16日,與鄭州市豫劇團合作排演了現代豫劇《柳河灣》,常香玉飾演郭大腳。
1982年
1月13日——3月14日,率鄭州市豫劇團進京演出豫劇《柳河灣》《花木蘭》
11月,在《河南戲劇》上發表《愿戲曲之花更鮮艷》一文。
12月26日,省青年戲曲演員匯演期間,抱病觀看了洛陽、許昌代表團的演出,并上臺了演職人員。
1983年
6月23日,河南省委任命常香玉為省文化廳藝術顧問,不再擔任省戲曲學校校長。
10月14日,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年會在鄭州舉行,文化部副部長周巍峙及常香玉、丁是娥、郎咸芬、崔蘭田、申鳳梅出席開幕式。
1984年
1月6日,在鄭州會見戲劇工作者利斯蒂娜·聶柯玲女士,向她講述了自己的藝術歷程和豫劇的歷史。
2月26日率領洛陽市豫劇二團進京演出豫劇《金雞引鳳》。
5月8日,收汪荃珍、李金枝等人為徒。
1985年
2月,帶領小香玉、汪荃珍、虎美玲參加春節晚會的節目。
12月15日上午,出席省文聯、省劇協為祝賀省首屆戲劇大賽閉幕而舉行的茶話會。
12月15日下午,省政協文化組省劇協召開名老藝人座談會,常香玉、閻立品、馬金鳳、趙義庭、趙錫銘、吳碧波等參加了會議。
1986年
1月23日,隨全國中法友好代表團出訪法國。
夏,在寓所,和陳憲章一起接受電視劇《常香玉》創作組一個多月的采訪。
1987年
7月,赴沈陽參加全國民族聲樂理論研究會。
10月7日,參加首屆中國藝術節(中南)在武漢的開幕式及名家專場演出,與陳伯華、尹羲、紅線女會面。
1988年
4月,收河南省豫劇一團演員王惠為徒。
10月1日,參加河南省xxx屆藝術節名老藝人專場演出。
1989年
3月,為河南省第二屆戲劇大賽資料匯編《耕耘的春天》題詞:“推陳出新,才能繁榮”。
12月,陳小香著《常香玉演唱藝術研究》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1990年
3月,獲得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首屆“金唱片”。
4月18日——20日,馬金鳳舞臺生活六十周年紀念活動在洛陽舉行,常香玉、崔蘭田、申鳳梅、馬少波、馬泰等出席祝賀,常香玉在會上發表祝賀講話。
5月20日,出席省委侯賓與戲劇工作者的座談會。
10月31日,隨中國戲劇家代表團訪問日本。
12月,十八集電視連續劇《常香玉》由河南投入拍攝。
1991年
3月,為第三屆戲劇大賽資料匯編《豐收集》題詞:“學習、繼承、創新”。
5月23日——25日,在省第三次文代會上,被推舉為省文聯顧問。
12月2日——3日,省劇協第三次代表大會在鄭州舉行,會議一致推舉常香玉為名譽。
1992年
春節期間,電視劇《常香玉》在河南首播。
6月9日,在省戲校會見著名電視主持人凌峰和《八千里云和月》攝制組。
6月17日,參加陳憲章劇作研討會。
9月16日,經國務院批準,省委宣傳部部長于友先向其頒發了享受特殊津貼證書。
年末,辦理離休手續。
1993年
11月,《常香玉演出本精選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常香玉和馬金鳳、申鳳梅、張新芳的紀念誕辰100周年戲曲名家演唱會在鄭州天龍戲曲茶座舉行。
1994年
3月29日,豫劇大王陳素真在鄭州病逝,享年76歲。常香玉送去花圈致哀。
4月6日,“今日中國豫劇十大名旦”比賽組委會決定,授予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五人“中國豫劇名旦功勛杯”。
6月,榮獲紐約美華藝術協會、紐約市文化事業部、林肯藝術中心頒發的“亞洲最佳藝人終身成就”。
7月,擔任文化廳藝術指導委員會顧問。
1995年
3月21日上午,出席王景中劇作研討會,在會上發言。并出資贊助出版《王景中劇作選》。
7月20日,申鳳梅在周口病逝,享年68歲。常香玉發唁電并送去花圈致哀。
8月14日,收菅愛梅、盧玉琴為徒。
10月6日——11日,全國中老年戲曲匯演在舉行,常香玉出席了開幕式并登臺獻藝。
1996年
6月,母親魏彩榮在鞏義老家逝世,享年92歲。
8月28日,應邀隨河南省豫劇團赴演出。
10月29日,出席曲劇表演藝術家張新芳舞臺生活六十年座談會。
11月5日——6日,省劇協第四次代表大會在鄭州召開,再次被理事會推舉為名譽。
1997年
4月25日,省委決定成立振興豫劇指導委員會,常香玉任委員。
12月,收山東菏澤豫劇團演員朱桂芹為徒。
1998年
12月,收開封市豫劇團演員朱巧云為徒。
1999年
9月,慶祝建國五十周年河南戲曲名家演唱會,常香玉出席并登臺清唱。
2000年
7月9日,愛侶、著名劇作家陳憲章在鄭州病逝,享年84歲。
2001年
5月,出席第八屆“香玉杯”頒儀式。
2002年
年底,身患癌癥,赴協和醫院住院治療。
2003年
4月5日,崔蘭田在安陽逝世,享年77歲。送花圈致哀。
6月15日,出席第九屆“香玉杯”頒晚會,并講話。
6月18日——22日,在鄭州接受《藝術人生》攝制組的電視專訪。
12月23日,抱病參加在奧林匹克中心建筑工地慰問河南建筑工人的演出。
2004年
3月21日,從轉進河南省人民醫院。
4月12日,在病房親切會見了前來探望的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朱軍、楊瀾。
5月24日,會見著名聲樂教育家武秀芝教授。
5月26日,會見省豫劇三團部分藝術家王善樸、魏云、柳蘭芳、朱超倫。
5月28日,會見晚年琴師劉庚辰。
16月1日清晨七時零六分,在河南省人民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1歲。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物(2009年授予) 丁曉兵 馬萬水 順 馬恒昌 馬海德 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 孔祥瑞 孔繁森 文花枝 方永剛 方紅霄 毛岸英 王選 義 王有德 王啟民 喜 王順友 鄧平壽 鄧建軍 鄧稼先 叢飛 包起帆 史光柱 史來賀 葉欣 甘遠志 申紀蘭 白芳禮 任長霞 劉文學 劉英俊 華羅庚 向秀麗 廷· 許振超 達吾提·阿西木 邢燕子 吳大觀 吳仁寶 吳天祥 吳金印 吳登云 宋魚水 張華 泉 張秉貴 迪 時傳祥 李四光 李春燕 李桂林和陸建芬夫婦 李素芝 李夢桃 李登海 楊利偉 楊懷遠 楊根思 蘇寧 谷文昌 邰麗華 邱少云 邱光華 邱娥國 陳景潤 麥賢得 孟泰 孟二冬 林浩 林巧稚 林秀貞 歐陽海 羅映珍 羅健夫 羅盛教 草原英雄小姐妹 趙夢桃 鐘南山 十三農民 容國團 徐虎 秦文貴 袁隆平 錢學森 常香玉 黃繼光 彭加木 焦裕祿 蔣筑英 謝延信 韓素云 竇鐵成 賴寧 雷鋒 譚彥 譚千秋 譚竹青 樊錦詩 豫劇六大名旦 常香玉 閻立品 馬金鳳 陳素真 崔蘭田 桑振君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