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發展
18世紀,英國南海公司的股票股價飛漲,股票期權市場也有了發展。南海氣泡破滅后,股票期權曾一度因被視為投機、、欺詐的象征而被交易長達 100多年。早期的期權合約于18世紀90年代引入美國,當時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剛剛成立。19世紀后期,被喻為現代期權交易之父的拉舍爾·賽奇 (Russell Sage)在柜臺交易市場組織了一個買權和賣權的交易系統,并引入了買權、賣權平價概念。然而,由于場外交易市場上期權合約的非標準化、無法轉讓、采用實物交割方式以及無,使得這一市場的發展非常緩慢。
1973年4月26日,期權交易所(CBOE)成立,開始了買權交易,標志著期權合約標準化、期權交易規范化。70年代中期,美洲交易所(AMEX)、股票交易所(PHLX)和太平洋股票交易所等相繼引入期權交易,使期權獲得了空前的發展。1977年,賣權交易開始了。與此同時,期權交易所開始了非股票期權交易的探索。
1982年,貨幣交易所(CME)開始進行SP 500期權交易,它標志著股票指數期權的誕生。同年,由期權交易所首次引入美國國庫券期權交易,成為利率期權交易的開端。同在1982年,外匯期權也產生了,它首次出現在交易所(ME)。該年12月,股票交易所也開始了外匯期權交易。1984年,外匯期貨期權在商品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IMM)登臺上演。隨后,期貨期權迅速擴展到歐洲美元存款、90天短期及長期國庫券、國內存款證等債務憑證期貨,以及黃金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幾乎所有的期貨都有相應的期權交易。?
此外,在80年代金融創新浪潮中還涌現出一支新軍新型期權 (exotic options),它的出現格外引人注目。新型之意是指這一類期權不同于以往,它的結構很奇特,有的期權上加期權,有的則在到期日、協定價格、買入賣出等方面含特殊。由于結構過于復雜,定價困難,市場需求開始減少。90年代以來,這一勢頭已大為減弱。90年代,金融期權的發展出現了另一種趨勢,即期權與其他金融工具的復合物越來越多,如與公司債券、抵押債券等進行雜交,與各類權益憑證復合,以及與保險產品相結合等,形成了一大類新的金融期權產品。?
場內交易的金融期權主要包括股票期權、利率期權和外匯期權。股票期權與股票期貨分類相似,主要包括股票期權和股指期權。股票期權是在單個股票基礎上衍生出來的選擇權,股指期權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股指期貨衍生出來的股指期貨期權,例如新加坡交易所交易的日經225指數期權,是從新加坡交易所交易的日經225指數期貨衍生出來的;另一種是從股票指數衍生出來的現貨期權,例如大阪證券交易所日經225指數期權,是日經225指數衍生出來的。兩種股指期權的執行結果是不一樣的,前者執行得到的是一張期貨合約,而后者則進行現金差價結算。
與金融期貨相比,金融期權的主要特征在于它僅僅是買賣雙方的交換。期權的買方在支付了期權費后,就獲得了期權合約所賦予的,即在期權合約的時間內,以事先確定的價格向期權的賣方買進或賣出某種金融工具的,但并沒有必須履行該期權合約的義務。期權的買方可以選擇行使他所擁有的;期權的賣方在收取期權費后就承擔著在時間內履行該期權合約的義務。即當期權的買方選擇行使時,賣方必須無條件的履行合約的義務,而沒有選擇的。
金融期貨區別 標的物不同
金融期權與金融期貨的標的物不盡相同。一般地說,凡可作期貨交易的金融商品都可作期權交易。然而,可作期權交易的金融商品卻未必可作期貨交易。在實踐中,只有金融期貨期權,而沒有金融期權期貨,即只有以金融期貨合約為標的物的金融期權交易,而沒有以金融期權合約為標的物的金融期貨交易。一般而言,金融期權的標的物多于金融期貨的標的物。
隨著金融期權的日益發展,其標的物還有日益增多的趨勢,不少金融期貨無法交易的東西均可作為金融期權的標的物,甚至連金融期權合約本身也成了金融期權的標的物,即所謂復合期權。
對稱性不同
金融期貨交易的雙方與義務對稱,即對任何一方而言,都既有要求對方履約的,又有自己對對方履約的義務。而金融期權交易雙方的與義務存在著明顯的不對稱性,期權的買方只有而沒有義務,而期權的賣方只有義務而沒有。
履約不同
金融期貨交易雙方均需開立金賬戶,并按繳納履約金。而在金融期權交易中,只有期權出售者,尤其是無期權的出售者才需開立金賬戶,并按繳納金,以其履約的義務。至于期權購買者,因期權合約未其義務,其無需開立金賬戶,也就無需繳納任何金。
現金流轉不同
金融期貨交易雙方在成交時不發生現金收付關系,但在成交后,由于實行逐日金融期權交易結算制度,交易雙方將因價格的變動而發生現金流轉,即盈利一方的金賬戶余額將增加,而虧損一方的金賬戶余額將減少。當虧損方金賬戶余額低于的維持金時,他必須按及時繳納追加金。因此,金融期貨交易雙方都必須保有一定的流動性較高的資產,以備不時之需。
而在金融期權交易中,在成交時,期權購買者為取得期權合約所賦予的,必須向期權出售者支付一定的期權費;但在成交后,除了到期履約外,交易雙方格不發生任何現金流轉。
盈虧特點不同
金融期貨交易雙方都違約也要求提前交割或推遲交割,而只能在到期前的任一時間通過反向交易實現對沖或到期進行實物交割。而在對沖或到期交割前,價格的變動必然使其中一方盈利而另一方虧損,其盈利或虧損的程度決定于價格變動的幅度。因此,從理論上說,金融期貨交易中雙方潛在的盈利和虧損都是無限的。
相反,在金融期權交易中,由于期權購買者與出售者在和義務上的不對稱性,他們在交易中的盈利和虧損也具有不對稱性。從理論上說,期權購買者在交易中的潛在虧損是有限的,僅限于所支付的期權費,而可能取得的盈利卻是無限的;相反,期權出售者在交易中所取得的盈利是有限的,僅限于所收取的期權費,而可能遭受的損失卻是無限的。當然,在現實的期權交易中,由于成交的期權合約事實上很少被執行,因此,期權出售者未必總是處于不利地位。
作用與效果不同
金融期權與金融期貨都是人們常用的套期保值的工具,但它們的作用與效果是不同的。
人們利用金融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在避免價格不利變動造成的損失的同時也必須放棄若價格有利變動可能獲得的利益。人們利用金融期權進行套期保值,若價格發生不利變動,套期保值者可通過執行期權來避免損失;若價格發生有利變動,套期保值者又可通過放棄期權來利益。這樣,通過金融期權交易,既可避免價格不利變動造成的損失,又可在相當程度上保住價格有利變動而帶來的利益。
但是,這并不是說金融期權比金融期貨更為有利。這是由于如從保值角度來說,金融期貨通常比金融期權更為有效,也更為便宜,而且要在金融期權交易中真正做到既保值又獲利,事實上也并非易事。
所以,金融期權與金融期貨可謂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在現實的交易活動中,人們往往將兩者結合起來,通過一定的組合或搭配來實現某一特定目標。
金融期權與金融期貨有著相似的功能。從一定的意義上說,金融期權是金融期貨功能的延續和發展,具有與金融期貨相同的套期保值和發現價格的功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控制風險的工具。
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是指企業為規避外匯風險、利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股票價格風險、信用風險等,指定一項或一項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與其抵消被套期項目全部或部分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
價格發現
價格發現功能是指在一個公開、公平、高效、競爭的市場中,通過集中競價形成期權價格的功能。
盈利
期權的盈利主要是期權的協定價和市價的不一致而帶來的收益。這種獨特的盈利功能是吸引眾多投資者的一大原因。
投機
騎墻套利策略是外匯投機者使用的一種方法。所謂騎墻套利是指同時買入協定價、金額和到期日都相同的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在這種策本是有限的(即兩倍的金),無論匯率朝哪個方向變動,期權買方的凈收益一定是某種傾向匯率的差價減去兩倍的金。即是說,只要匯率波動較大,即匯率差價大于投資成本,無論匯率波動的方向如何,期權買方即投資者均可受益。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