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發展變化
早在19 世紀初期,世界上就已經出現了較為健全的國際黃金市場。當時處于金本位制時期,國家的黃金黃金市場都是交易、輸出入。后來,隨著金本位制的崩潰,紛紛實行外匯管制,黃金交易受到很大程度的,如黃金一般要出售給外匯管理機構或指定的銀行,至于工業和其他用途的黃金,也需向外匯管理機構或指定的銀行購買。但是,國際黃金市場沒有因為黃金已不再是貨幣材料而萎縮。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對黃金管制有所放松,黃金市場得到進一步發展,交易量也明顯增多。進入70 年代以后,國際黃金市場又有了新的發展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一些國家和地區相繼黃金市場或放松對黃金輸出入的管制。如溫尼伯期貨交易所于1972 年11月開業進行黃金買賣;美國于1975 年宣布允許居民持有和買賣黃金;在1974 年也撤消了對黃金輸出入的管制。此外,、新加坡也先后于1978 年4 月和11月設立了黃金期貨市場。這樣,加上原有的倫敦、巴黎和蘇黎世黃金市場等,黃金市場幾乎遍布世界各地,而且黃金交易量也迅猛增加,最終導致巨大的國際黃金市場的形成。
(2)倫敦以外的一些黃金市場的重要性上升。倫敦的黃金市場在歷史上雖然始終是世界最重要的國際黃金市場,但是,由于20 世紀60 年代以界各地黃金市場的及其業務的不斷擴大,倫敦作為國際黃金市場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例如,1969 年后,蘇黎世通過給予南非儲備銀行以優惠的信貸支持,以獲得南非80%黃金新產量的供應,加之原蘇聯所拋售的黃金大部分也通過蘇黎世黃金市場進行交易,因此使其很快成為世界很重要的國際黃金市場之一。另外,紐約、國際黃金市場的擴展也十分迅速。 目前,它們對黃金的吸收量己占到世界總吸收量的25%左右,對國際金價的動向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盡管如此,由于倫敦國際黃金市場對黃金的運輸、精煉、庫藏等,具有較高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其黃金價報價對世界黃金行市仍有很大影響。所以,倫敦仍不失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黃金市場之一。
(3)各黃金市場金價波動劇烈,投機活動越來越頻繁。自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國際黃金市場的金價一直動蕩不定。如1980 年1 月黃金價格曾達到850 美元/盎司的破紀錄的高峰,然而僅到當年3 月,又迅速下跌至470 美元/盎司。波動幅度高達近80%。與此緊密相聯,國際黃金市場中“買空賣空”的投機活動日益盛行,而這種投機活動又進一步加劇了金價的波動。
(4)期貨市場發展迅速。自1947 年美國解除黃金,開辦了黃金期貨市場以來,紐約期貨交易所、期貨交易所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受此影響,不僅新加坡、相繼開辟了期貨市場,就連一貫以黃金現貨交易著稱的倫敦市場也于1981 年開辦了期貨市場,使國際黃金市場的結構和布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于各地黃金市場對金價波動的性進一步增強,黃金價格的差距也隨之趨于縮小。此外,期貨交易的性質也較以前有了重大變化。過去對黃金的期貨交易通常是為了使買賣雙方免受金價波動的影響,而近年來對黃金的期貨交易在很大程度上是為投機服務,期貨交易雙方到期后,大多數并不實際交割,而只是支付金價波動的差額。
國際黃金市場的參加者。作為賣方出現的參加者主要有:產金國生產黃金的企業;擁有黃金需要出售的集團或個人;為解決外匯短缺和支付困難的中央銀行;預測金價下跌做“空頭”的投機商等。作為買方出現的參加者主要有:為增加儲備的中央銀行;為投機或投資的購買者;預測金價上漲做“多頭”的投機商;以黃金作為工業用途的工商企業等。此外,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如國際清算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也參與黃金市場的買賣活動。 界的黃金市場上,黃金的交易是在交易商或經紀人手中的。交易商或經紀人的區別主要是他們在市場上的功能所決定的。經紀人所擔任的是在固定的交易所與投資者之間發揮媒介作用的角色,他僅收取一些傭金,并不在交易過程中擁有交易的黃金;而交易商則是以自己的錢購買黃金,然后再轉賣給投資者,反過來又從投資者那兒收購黃金,隨時在市場上扮演著買進賣出的銷售商角色,以賺取黃金買進與賣出之間的差額。交易商必須時刻注意和預測金價市場的波動情況,如果他們預測金價會上漲,就設法增加他們手中所持有的黃金數量,并提高黃金的出售價;相反,如果他們預測金價會下跌,就會適度降低價格,以便盡快賣出手中所持有的黃金。交易商和經紀人每天都必須處理業務,他們是以開發黃金市場為主要工作的專業人員,與各大洲的黃金交易中心都有聯絡。他們的利潤主要來自復雜的“套利”作業。黃金在不同市場上的價格可能會有出入,交易商便可在低價的市場上買進而在高價的市場上出售以賺取其中的差價。
從事黃金買賣的交易所都有一種特色,即使是一家小小的交易公司,里面也是情緒高昂、喧鬧異常。由于和經濟情況的變化都會引起金價的升跌,交易商必須隨時收聽有關世界各地與經濟情況的報道。無論是中東所做的有關石油價格的評論,或者南非金市的銷售量等等消息,對現代的黃金交易商而言都是同等重要的消息。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對黃金的交易持完全不加的政策,而大多數國家都有對黃金交易和管理的具體和,甚至在特定時代的某些地區,私人持有黃金可能會被判處死刑。因而在黃金買賣中有“黑市”和“灰市”兩種情況。
所謂“黑市”,就是在黃金的持有被完全的地方,需要以不正常的高價才能在暗中交易的市場(即“黑市”)上買到。黑市的高昂價格常造成日益的黃金走私集團。印度是黃金走私最為嚴重的國家,走私進入印度的黃金,大部分經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迪拜。從迪拜經過阿拉伯海灣到印度,是世界上最為活躍的一條黃金走私線。
所謂“灰市”,是指像大部分的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國家,黃金的買賣和持有要受到許多方面的,即便能夠持有或買賣黃金,往往也要課以重稅。當然,即便是在擁有市場和公開市場的國家中,黃金市場的買賣通常也得對做報告、請示,真正毫無的國家是十分稀少的。
市場類型
國際黃金市場可根據其性質、作用、交易類型和交易方式、交易管制程度和交割形式等作不同的分類。
(1)按其性質和對整個世界黃金交易的影響程度,可分為主導性市場和區域性市場。A.主導性市場。是指其價格的形成及交易量的變化對其他黃金市場起主導性作用的市場。這類市場主要有倫敦、紐約、蘇黎世、、等。
B.區域性市場。主要指交易規模有限,且大多集中在本地區并對整個世界市場影響不很大的市場。這類市場主要有巴黎、法蘭克福、布魯塞爾、、新加坡、東京等。
(2)按交易類型和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
所謂現貨交易,是指交易雙方成交后兩個營業日內交割的一種交易方式。
所謂期貨交易是指交易雙方按簽訂的合約在未來的某一時間交割的一種交易方式。在同業間通過電話聯系進行交易的歐洲型市場,如倫敦、蘇黎世等是以現貨交易為主;設有具體交易場所的美國型市場,如紐約、、等,是以期貨交易為主。
由于黃金交易及其類型上的差異,黃金市場又呈現著國際化的趨勢,因而世界上就出現了兩大黃金集團:一個是倫敦—蘇黎世集團,另一個是紐約一集團(包括)。這兩大集團之間的合作十分密切,共同著世界黃金市場。其中倫敦黃金市場的作用尤為突出,至今該市場的黃金交易和報價仍然是反映世界黃金市場的一個“晴雨表”。
(3)按對黃金交易管理程度的不同,可分為交易市場和交易市場。
A.交易市場。是指黃金可以輸出入,居民和非居民均可買賣的黃金市場,如蘇黎世。
B.交易市場。又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黃金的輸出入一般要受管制,只準非居民買賣,而不準居民進行交易的黃金市場,如1979 年10 月英國撤消的全部外匯管制前的倫敦市場;另一種是對黃金的輸出入實行管制,只準許居民買賣的國內黃金市場,如巴黎市場。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同國際黃金市場沒有聯系,事實上黃金也可以流入,且在黃金的交易價格上是相互影響的。
國際黃金市場
黃金市場的發展不但為廣大投資者增加了一種投資渠道,而且還為中央銀行提供了一個新的貨幣政策操作的工具。
(一)黃金市場的保值增值功能
因為黃金具有很好的保值、增值功能,這樣黃金就可以作為一種規避風險的工具,這和貯藏貨幣的功能有些類似。黃金市場的發展使得廣大投資者增加了一種投資渠道,從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投資風險。
(二)黃金市場的貨幣政策功能
黃金市場為中央銀行提供了一個新的貨幣政策操作的工具,也就是說,央行可以通過在黃金市場上買賣黃金來調節國際儲備構成以及數量,從而控制貨幣供給。雖然黃金市場的這個作用是有限的,但是由于其對利率和匯率的性不同于其它手段,從而可以作為貨幣政策操作的一種對沖工具。隨著黃金市場程度的逐步加深,它的這個功能也將慢慢出來。可以說,通過黃金市場來深化金融是中國的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的一個客觀要求。
市場 金商
最典型的就是倫敦黃金市場上的五大金行,其自身就是一個黃金交易商,由于其與世界上各大金礦和許多金商有廣泛的聯系,而且其下屬的各個公司又與許多商店和黃金顧客聯系,因此,五大金商會根據自身掌握的情況不斷報出黃金的買價和賣價。當然,金商要負責金價波動的風險。
銀行
銀行又可以分兩類,一種是僅僅為客戶代行買賣和結算,可身并不參加黃金買賣,以蘇黎世的三大銀行為代表,他們充當生產者和投資者之間的經紀人,在市場上起到中介作用。也有一些做自營業務的,如在新加坡黃金交易所(UOB)里,就有多家自營商會員是銀行的。[2]
近年來,國際對沖基金尤其是美國的對沖基金活躍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各個角落。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基金公司借人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貸交易所構筑大量的淡倉有關。一些規模龐大的對沖基金利用與、工商相金融界千絲萬縷的聯系往往較先捕捉到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利用管理的龐大資金進行買空和賣空從而加速黃金市場價格的變化而從中漁利。
法人機構和私人
這里既包括專門出售黃金的公司.如各大金礦、黃金生產商、專門購買黃金消費的(如各種工業企業)黃金制品商、首飾行以及私人購金收藏者等,也包括專門從事黃金買賣業務的投資公司、個人投資者等;種類多樣,數量眾多。但是從對市場風險的喜好程度分,又可以分為風險厭惡者和風險喜好者:前者希望回避風險,將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包括黃金生產商、黃金消費者等,后者就是各種對沖基金等投資公司,希望從價格漲跌中獲取利益。前者希望對黃金保值,而風險;后者希望獲利而愿意承擔市場風險。
經紀公司
是專門從事代理非交易所會員進行黃金交易,并收取傭金的經紀組織。有的交易所將經紀公司稱為經紀行(Commission House)。在紐約、、等黃金市場里,活躍著許多的經紀公司,他們本身并不擁有黃金,只是派場內代表在交易廳里為客戶代理黃金買賣,收取客戶的傭金。
交易所
從國際經驗上來看,黃金交易一般都有一個固定的交易場所,目前世界上共有五大黃金交易所,分別是英國倫敦黃金交易所、蘇黎世黃金交易所、新加坡黃金交易所、黃金交易所和東京黃金交易所。我國上海黃金交易所于2002年底成立,位于上海外灘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內。
在我國的黃金市場上還不存在類似國際黃金市場的上對沖基金之類的市場機構。我國黃金市場實行的是會員制,目前共有金融類和非金融類共108家會員,其中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類會員占據了大部分的交易量。隨著上海金交所一年多的營運,中國黃金市場xxx的供應商也漸漸浮出水面,中國黃金總公司下屬的中金股份有限公司是成為金交所xxx的黃金提供者。
國際市場 倫敦黃金市場
倫敦黃金市場歷史達300年之久,也是世界主要現貨市場、現時世界上xxx的現貨黃金市場,由5 家大黃金交易公司組成。二次世界大戰前,黃金交易的數量巨大,約占全世界經營量的80%,是世界上xxx可以成噸買黃金的市場。xxx的特點是沒有一個固定之交易所。 由于倫敦金市沒有固定之交易場所,亦即隨時隨地均可交易。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本地倫敦金]是指世界各地沒有固定交易場所或交易時間的黃金交易,并非要到倫敦進行買賣或交收。相對于美國之期金,這種形式被稱為“現貨黃金”。
二次大戰后,英國的、經濟地位下降,經濟尚未恢復,英鎊大幅度貶值,黃金市場xxx超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35 美元1 盎司的黃金官價,英國實行外匯管制,倫敦黃金市場也因此關閉。進入50 年代后,英國和世界經濟都趨于好轉;1954 年,倫敦黃金市場重新。1960 年,xxx次美元危機爆發,倫敦黃金市場價格上漲到每盎司41.50 美元,美、英、法等8 國組成“黃金總庫”,以維持金價。1968 年,美元危機再度興起,形成搶購黃金風潮,僅半個月內,英國的黃金儲備就流失14 億美元,“黃金總庫”也無力維持金價,實行黃金雙價制。1979 年10 月,英國廢除了全部外匯管制,英國居民可以買賣黃金,倫敦黃金市場現在雖然不是世界xxx的黃金市場,但仍不失為世界主要的黃金現貨交易市場,其價格變化,被看作國際黃金市場價格的晴雨表。
倫敦黃金市場交易的黃金數量巨大,多采用批發交易。該市場現貨交易由美元計價,期貨交易為英鎊計價。
在夏季,倫敦黃金的開市時間為時間下午3:30至子夜12:00收市,冬季為下午4:00至翌日凌晨1:00。
蘇黎世黃金市場
蘇黎世黃金市場是二次世界大戰后發展起來的世界性黃金市場。它以三大銀行為中心,聯合經營黃金。與倫敦金商不同的是,他們不但充當經紀人,還掌握大量黃金儲備進行黃金交易。是著名的的資金所,每逢國際局勢發生動蕩或貨幣金融市場發生波動時,各地大量游資紛紛涌向,購金保值或從事投機活動。加之,利率低,持有的黃金可以列為現金項目,市場交易沒有任何,其業務發展趨勢,已成為世界xxx的黃金現貨交易中心。
蘇黎世金市沒有正式組織結構,由三大銀行:銀行、信貸銀行和聯合銀行負責清算結賬。蘇黎世黃金總庫就是建立在上述三大銀行的非正式協商基礎上,不受管轄。三大銀行除了是現貨黃金的交易市場,同時銀行亦會參與黃金的投資性買賣活動。蘇黎世黃金市場在每個交易日任一特定時間,根據共需狀況定立當日交易金價,這個價格就是蘇黎世的黃金官價。全日金價在此基礎上波動,不受漲停跌版。
紐約黃金市場
紐約黃金市場是目前世界上xxx的黃金期貨市場。每年有2/3 的黃金期貨契約在紐約成交,但交易水分很大,投機活動整個市場。紐約黃金市場的發展歷史很短,但發展速度相當快。1974 年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交易開業之初時,每月黃金買賣數量不超過4 萬筆,而到1976 年初,每月成交數達50 萬筆。1977 年底,每月上升到100 萬筆。1979 年上升到每月650 萬筆。1981 年每月成交數達1040 萬筆,日交易量達30000—40000 筆,成交額約70噸黃金。1980 年,紐約黃金市場交易量達8 億盎司,約25000 噸黃金,而世界黃金供應量每年只有1700 噸。
紐約黃金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使得世界黃金市場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方面促進了紐約黃金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紐約黃金期貨市場巨大的交易量,使倫敦黃金市場的每日定價制的權威受到影響,有時還不如紐約黃金市場的定價更具適合性。
紐約黃金市場的成交月分均以雙數之月分;一般而言,較遠期月分之金價水位較高,同時成交亦較少。目前,在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黃金產品包括:黃金期貨、迷你期貨,黃金基金和黃金期權。由于紐約期金市場由大型的對沖基金及機構為主,龐大的交易量吸引各方的投資者加入,做成紐約黃金市場具有極高的市場流動性。
在夏季,紐約期金的開市時間為時間晚上8:20至翌日凌晨2:30收市,冬季為晚上9:20至翌日凌晨 3:30。
黃金市場
黃金市場已有70 多年的歷史。從20 世紀60 年xxx始,黃金市場已發展成世界主要的黃金交易中心。1987 年黃金進口總值達186 億港元,比1986 年增加了273.5%,同期黃金成交額由1231 億港元上升到3714 億港元,升幅高達300%。
黃金市場可分為:
(2)無形市場,以倫敦經營方式,通過電訊成交。
(3)期貨市場,按紐約、方式交易,美元計價。黃金市場的黃金買賣集中在金銀貿易場進行。由于時間凌晨2 時30 分至3 時這段時間正值世界其他黃金市場休市之際,欲繼續進行黃金買賣交易者,就必須到黃金市場,加之黃金市場無外匯管制等客觀有利條件,使黃金市場迅速發展,現已成為世界四大黃金市場之一。
亞洲區最主要的黃金市場,市場每日報價均被其它交易市場密切關注。在國際社會,黃金市場正好填補了紐約及市場收市及倫敦市場開市前的空擋,成為國際黃金市場不可分離的一環。除了推行外匯政策外,更具備完善的財務及通信服務,是中外經貿交流的xxx橋梁。對國內投資者而言,是投資黃金的不二之選。
在2011年12月5日,金銀業貿易場更新交易時間為:
公開叫價產品交易時間:上午9時-中午12時;下午2時-下午5時;
電子交易產品交易時段:上午8時正至翌日凌晨3時30分(包括周六凌晨)。
5.美國黃金市場
紐約和黃金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是1977年后,美元貶值,美國人(主要是以法人團體為主)為了套期保值和投資增值獲利,使得黃金期貨迅速發展起來。目前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和商品交易所(IMM)是世界xxx的黃金期貨交易中心。兩大交易所對黃金現貨市場的金價影響很大。
以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為例,該交易所本身不參加期貨的買賣,僅提供一個場所和設施,并制定一些法規,交易雙方在公平和合理的前提下進行交易。該所對進行現貨和期貨交易的黃金的重量、成色、形狀、價格波動的上下限、交易日期、交易時間等都有極為詳盡和復雜的描述。
6.東京黃金市場
東京黃金市場于1982年成立,是日本正式批準的xxx黃金期貨市場。會員絕大多數為日本的公司。黃金市場以每克日元叫價,交收標準金的成色為99.99%,重量為1公斤,每交易合約為1000克。
7.新加坡黃金所
新加坡黃金所成立于1978年11月,目前時常經營黃金現貨和2、4、6、8、10個月的5種期貨合約,標準金為100盎司的99.99%純金,設有停板。[3]
市場簡史
與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一樣,中國人發現和使用黃金的歷史非常悠久,并且也一直將其作為和財富的象征。早在春秋時期,當時的楚國就已經開始鑄造金幣郢爰.但是,從五千年的歷史來看,中國在傳統上是一個黃金貧乏的國家。總量上的匱乏使黃金缺乏成為主要流通手段的物質基礎,在中國古代和近代歷史上長期承擔主要貨幣職能的金屬是白銀。
除了黃金生產力的落后之外,中國貧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自鴉片xxx以后長期遭受列強的巧取豪奪,大量黃金和白銀被當作鴉片貨款和xxx賠款流出中國,造成國內貴金屬硬通貨的嚴重匱乏。而此后中國境內的連年xxx和日本侵略xxx更是造成了我國黃金與白銀的大量外流,其中一部分被用于購買軍械物資,另一部分被達官顯貴在外逃時攜帶出去。
解放xxx時期,的金圓券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黃金外流事件。當時由于財政連年出現巨額赤字而大量發行法幣,導致物價飛漲,。為了實際上已經崩潰的經濟局面,1948年8月19日,實行了所謂的幣制和限價政策.其頒發的《金圓券發行辦法》金圓券每元含黃金0.22217克,發行額以20億為限;按1金圓券折幣300萬元的比率收兌法幣。同時黃金1兩等于金圓券200元,白銀1兩等于金圓券3元,美元1元等于金圓券4元。使用高壓和等手段強制推行這個,命令國統區的人民必須在1948年9月30日前將所持黃金和白銀全部兌換成金圓券,過期不交者一律強制。不到兩個月,就從人民手中了金銀外幣總值達兩億美元。1948年10月初,由上海開始的搶購風潮波及國統區各大城市,物價進一步飛漲。11月10日,宣布取消限價政策。12日又公布了《修正金圓券發行辦法》,1金圓券的含金量減為0.044434克,等于公開宣布金圓券貶價4/5,并撤銷了金圓券發行20億元的限額。之后金圓券開始無限量發行,至1949年5月行了六十七萬多億元,金圓券也像法幣一樣成為廢紙。這些用金圓券兌換來的黃金和白銀,以及中央銀行歷年積累的黃金和白銀儲備于1949年用軍艦至。
對于當時運臺黃金的總數量還存在一些爭論,但總之這在當時是一筆相當可觀的巨額財富,并由此造成了新中國在建立之初就面臨的貧金局面。此時中國只能從新生產黃金中獲得儲備的增加,而幾乎沒有歷史積累。在建國之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在黃金問題上一直是嚴格管制,黃金開采企業必須將所生產出來的黃金交售給中國人民銀行,而后由中國人民銀行將黃金配售給用金單位。那時新生產出來的黃金主要用于緊急國際支付和國家儲備。
因此,新中國成立后,國內的黃金市場一直是封閉的,黃金的市場流動需要申請和配額。1950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下發了《金銀管理辦法》(草案),凍結民間金銀買賣,明確國內的金銀買賣統一由中國人民銀行經營管理。
1983年6月15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國金銀管理條例》,國家對金銀實行統一管理、統購統配的政策;中華人民國境內的機關、部隊、團體、學校,國營企業、事業單位,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一切金銀的收入和支出,都納入國家金銀收支計劃;境內機構所持的金銀,除經中國人民銀行許可留用的原材料、設備、器皿、紀念品外,必須全部交售給中國人民銀行,不得自行處理、占有;在中華人民國境內,一切單位和個人不得計價使用金銀,私相買賣和借貸抵押金銀.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從1949年開始的三四十年時間里,整個中國社會出現了一個黃金斷層,這個斷層整整影響了兩代人。其間,中國人民幾乎與黃金絕緣,只是很樸素的知道黃金很值錢,黃金很貴重,但無法接觸到黃金,更談不上對黃金的了解與認識,對黃金的重要作用和金融屬性了解甚少。這個黃金斷層實際上導致了整個社會對黃金的普遍缺乏認識和。可以說,大多數中國投資者都需要對黃金投資與相關知識進行大補課,中國也需要一個重新真切認識黃金的過程。對市場參與各方來說,這個過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入門知識
新手在投資前要做好以下準備工作。對新手可以少走彎。
1.不要聽老匯友說什么不用看書,也不用看技術資料,多炒就會了。我覺得新手必須知道的一些外匯基礎知識還是要學習的
例如,你是否知道什么是K線,什么是壓力線,如何使用模板,5根均線如何使用等等。
2.蠟燭曲線圖這本書,完全是外匯圣經,推薦你看這邊匯友必看的書。3.多看數據,沒有什么比數據更加有力和學習型的了。多交流。
4.一次投入,前期不要投,也不需要投資,因為都可以申請模擬賬戶,什么時候,你模擬的有感覺了,在去投資。
5.選擇主流平臺,不要去碰嘿平臺,框進去的全部都是新人。還有什么返點的呢什么的,我都不大相信。
6.把炒黃金當成理財,不要當成投機。我感覺這個是個理財的方向。要做理財的人,要做投資,不做投機,投機的都是賭徒。
7.對了。如果你是新手,可以先去環球外匯集團注冊外匯模擬賬戶,先免費注冊個玩玩。看看模擬炒外匯是這么炒的,慢慢你就懂了。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