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格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基本介紹

    白銀價格一般由國際白銀市場的參與者,白銀市場和國際白銀商、銀行對沖基金金融機構、各種法人機構、私人投資者以及在白銀期貨交易經紀公司博弈的一個結果。

       沿革波動 歷史沿革

    白銀作為貨幣和價值儲藏手段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1816年,英國實施《金本位法》,確定英鎊紙幣只盯住黃金,英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從國家層面廢除白銀貨幣地位的國家。19世紀下半葉,在貨幣方面開始跟隨英國實行金本位。20世紀初,世界主要國家只有中國還是完全的“銀本位制”。1935年,國民實施“法幣”,徹底放棄了用銀元做貨幣,這意味著世界上最后一個重要的國家放棄了銀本,白銀價格隨后跌到歷史最低水平,其商品屬性超過金融屬性。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告,美國開始放開對金銀的價格管制。白銀價格得以隨市場需求波動,銀幣的內在價值也超過了面值。

       歷史波動

    白銀的歷史價值經歷了古代高價期、近代動蕩期、現代炒作期和當代穩步增長期四個主要歷史時期。

      1、古代高價期

      天然銀多半是和金、貢、銻、銅或鉑成合金,天然金幾乎總是與少量銀成合金。我國古代已知的琥珀金,在英文中稱為ELECTRUM,就是一種天然的金、銀合金,含銀約20%。最初由于人們取得銀的量很小,使得它的價值比金還貴。在大約公元前1780-1580年間埃及王朝的中,銀的價值是金的兩倍。馬克思在《經濟學》中講到:“……而銀的開采卻以礦山勞動和一般比較高度的技術發展為前提。因此,雖然銀不那么絕對稀少,但是它最初的價值卻相對地大于金的價值。”

      

    白銀在古代價值幾何?蘇軾被貶至黃州時,盡管覺得廩入既絕,人口不少,私甚憂之,但痛自節儉之后,全家810 人每月用四千五百錢尚能有所結余,基本生活仍能得到保障。(蘇軾:《答秦太虛書》)可是對于蘇軾一家來說,每月的生活開支也僅值銀三兩。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 袁崇煥殺毛文龍,得到士兵兩萬八千人,要求:“歲餉銀四十二萬,米十三萬六千”。就是說,一萬人的部隊,每年需要軍餉15萬兩。每名戰士一年花費15兩白銀,按明代一兩等于37.8克,那么567克白銀就是一個士兵全年的生活費了。再如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募兵,每人年餉銀為10兩,到北方薊鎮后,邊墻的募兵年餉增至18兩。這都是戰略要地的募兵價格,如果不是要參加重要戰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價格要更低:明修《武進縣志》稱當地 “受募者日銀一分”,年薪還不足4兩。

      2、近代動蕩期

      

    明清時期中國和日本的銀價都明顯貴于世界市場,在19世紀中葉之前,中國在與的貿易中擁有巨額順差(與英國的鴉片貿易除外),而中國采取白銀結算,于是歐美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即使在中國已經不再擁有巨額順差的情況下,與中國的貿易也導致了世界白銀價值的不穩定。

      

    進入20世紀,國際金本位制在建立之后屢經顛簸,而白銀似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隨著黃金在國際儲備和貿易中的地位日益增加,白銀的價格也日益滑落。1910年,每盎司黃金的價格是每盎司白銀價格的38倍左右,到了1930年則提升到近63倍, 1940年提升到近100倍!也就是說,在1910年選擇持有白銀作為儲備工具的人,在30年后的財富將只有選擇黃金為儲備工具的人的 30%。

      3、現代炒作期

      

    1960年代以后,形勢明顯有所改觀,因為金本位顯然難以維持,貨幣浮動只是時間問題。通貨膨脹的陰影日益明顯,由于個人持有黃金,希望購買貴金屬保值的投資者只能選擇白銀,這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黃金價格。到了1970年,黃金與白銀的比價降低到了23 倍,這是20世紀以來的最底點。在商品市場大牛市的背景下,許多交易商和銀行家把大筆資本投入了商品期貨現貨投機期貨價格反過來影響了現貨。在黃金和白銀產量大大提高,國際市場流動性很強的1970年代,美國的期貨交易商近乎壟斷了世界白銀市場,并促使銀價飛漲。

      

    1970年代初期,白銀價格大致在2美元每盎司左右徘徊——這個數字看起來很低,但已經從最低點上升了80%左右,這主要是因為美國財政部放寬了對白銀的管制。與此同時,黃金的價格也很低,與白銀的比價只有23倍左右,這說明整個貴金屬市場都在低點。1973年12月,期貨投機商以每盎司2-3美元的價格大量收購白銀,這使他們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白銀持有人之一。市場上的白銀很快出現了嚴重短缺——在過去幾十年中,許多銀礦已經因為無利可圖而關閉了,人們對開采新銀礦的熱情也不高。白銀的“供給彈性”較小,在價格陡然上升的時候,白銀生產商無法立即擴大產量,結果導致價格進一步攀升。在僅僅兩個月之內,白銀價格提高到每盎司6.7美元,漲幅接近130%!

      

    1979年夏天,市場上不斷出現巨額買盤,銀價很快從6美元上升到11美元。隨著投機根莊者的不斷涌入,白銀的價格日趨瘋狂——從11美元上漲到20美元,然后30美元,到了1979年年底突破40美元!黃金和白銀的比價下跌到12倍左右,創下歷史新低。期貨市場已經完全失去了對白銀的控制。全世界的白銀生產廠商為此興奮不已,他們迅速了尋找新銀礦的計劃,許多早已關閉的銀礦又重新開采。美國和歐洲的普通居民也對銀價上漲感到驚喜不已,他們翻箱倒柜找出了祖傳的銀質茶器和裝飾品,凡是有白銀作為原材料的器物,都毫不猶豫地送去,制作成標準銀塊到市場上賣出。

      

    1980年1月21日,白銀漲到了它的歷史最高價:每盎司50.35美元。在短短12個月里,銀價上漲了8倍;從1970年算起,銀價上漲了25倍。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商品擁有如此漫長、如此駭人聽聞的大牛市!但在白銀價格達到50美元之后不久,紐約商品交易所頒布了一條臨時:從即日起,建立新的白銀期貨合約,只允許舊合約的平倉。這意味著壟斷者再也無法從期貨市場上買進任何白銀,而且白銀期貨合約的總數只會不斷減少,誰都無法通過大量買入或賣出來價格。1980年3月25日,白銀價格出現大幅度下跌,白銀價格崩潰了。

      

    1980年3月27日在期貨界被稱為“白銀星期四”,僅僅幾天前還在高位運行的白銀期貨,在3月27日日中居然跌到了10美元的低點 — 美聯儲和美國主要商業銀行竭盡全力使白銀價格在跌到10.82美元一盎司之后暫時止跌回穩,轟轟烈烈的白銀危機到此就宣告結束了。1981年以后,隨著白銀產量的擴大,白銀期貨和現貨價格不斷下跌,直至初才有重新抬頭。

      4、當代穩步增長期

      

    自1990年以來,世界白銀總庫存下降了74%,白銀的庫存已經是歷史新低。雖說白銀消費總體還是偏低,但在過去的10年中,白銀的消費大體上是遞增的。總的看來,全球礦產白銀的總產量在未來某個時候可能會有所增加,不過這要等一些大型新礦產完全達產或有新的銀礦山投入使用。由于全球礦產銀產量暫不會增加,而世界各個行業對白銀的需求還在穩步增長,這就為未來銀市的繼續看好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持。隨著經濟的發展,白銀制造業的需求緩慢增加,白銀用于電工、電子、焊接合金和焊料、首飾和銀制品、銀幣和紀念章的量將增加。

      2002年,白銀價格再次發力,開始了新一輪的牛市。金融市場流動性泛濫及其后金融危機引發的避險需求使得市場對貴金屬的需求大幅增加,黃金價格一飆升,白銀也在其帶動下迅速上漲。由于白銀價格相對金價便宜很多?其價格波動也更加劇烈。2011年4月28日,在歐債危機的影響之下,白銀價格迅速攀升至30年高點49.44美元/盎司?逼近上一輪牛市的歷史最高點,5個月內幾乎翻了一倍,相比1902年前上漲了9倍。

      從歷史上看,大商品價格波動一個大周期約30年。白銀從上一輪牛市高點即1980年的49.45美元至2011年的48.44美元基本上經過一個。當前白銀價格主要受到兩方面的支撐,一是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白銀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二是隨著白銀投資產品的增多,在金融市場整體動蕩的下,白銀的投資需求成為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

      

    白銀一直是黃金的“影子”,但與黃金又有所不同。雖然白銀具備貴金屬屬性,但是其主要用途依然是體現在工業方面。國際白銀市場從2007年開始就一直處于供應過剩狀態。世界白銀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白銀供應總量為10.48億盎司,較2011年增加890萬盎司。其中,礦產量增長至7.87億盎司,較2011年上升3.8%,主要來自鉛鋅礦副產品輸出。主要銀礦供應量同比增長1%,占全球銀礦產量的28%。其中,中國白銀總產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過去十年間,中國銀礦產量幾近上升100%。近年來,中國白銀產量連續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

      

    法國興業銀行發布報告稱,預計2013年白銀可能仍有高達逾4000噸的供應過剩。巴克萊銀行預估2013年全球白銀供應量將達到32347噸,較2012年增加0.8%。2013年全球白銀總體供大于求,可能出現6441噸的過剩,2014年全球供應量將達到32775噸。由于白銀工業需求減少,投資需求趨緩,白銀礦山的供應增長依然強勢,筆者預計,2014年白銀供應過剩格局將延續,實際投資需求的增減將決定銀價走勢。

      2013年,白銀制造需求下降了1.8%,珠寶和銀器是白銀最主要的制造需求,該部分需求在2012年下降了1.4%。印度和西歐工業用銀下降最顯著,源于這些國家疲弱的經濟狀況。過去十年間,中國白銀飾品市場擴張211%,2014年則有望進一步上升。同期,中國白銀加工需求上升137%,工業領域白銀加工量自3770萬盎司升至8440萬盎司,主要的使用終端來自電子行業。然而,隨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缺少經濟和下游需求復蘇的支撐,將給電子工業的增長帶來壓力。

      全球經濟增長態勢,除了歐洲正經歷而又緩慢的經濟復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情況也有放緩的趨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白銀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削弱了對白銀的工業需求。數據顯示,2013年10月中國白銀進口量較2012年同期減少5.73%,且連續兩個月下滑,需求不振。國內經濟形勢來看,制造業PMI及P均顯示經濟增長勢頭有所放緩,與此同時通貨膨脹卻有所增加,市場資金偏緊。中國經濟擴張仍然高度依賴投資,措施以促進消費和調控房地產市場為重點。

      中國、美國和日本是全球白銀工業需求方的最大貢獻者。2000年以來,制造業白銀需求維持在2.7萬~2.8萬噸水平,各領域消費則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態勢。2012年,全球工業用銀下滑4%。然而,中國和印度,卻不降反升,這與其經濟的增長不無關系。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許多工業化國家陷于經濟危機帶來的壓力,工業用銀受。雖然美國經濟穩步回暖,歐洲和日本經濟弱勢復蘇,新興國家經濟增長趨穩,估計2014年白銀工業需求不會出現太大的增幅。

       分析

      一、中長線

      1、鐘擺原理

      2、水床原理

      3、市場焦點的把握

      二、短線—美國主要經濟指標

      1、國內生產總值

      2、工業生產指數

      3、新屋開工率

      4、產能利用率

      5、采購經理人指(PMI )

      6、生產者物價指數(PPI)

      7、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8、 就業報

      9、 個人所得

      10、 耐用品訂單

      11、 消費者信心指數

      12、經常帳

      13、預算赤字

      14、零售銷售指數

      15、領先指標

      16、美元指數

      17、個人收入與消費支出

      18、貿易赤字

      19、ISM非制造業指數

      20、ISM制造業指數

      21、國際資本流動

       比率

      使用黃金/白銀比率GSR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夠消除金銀走勢背后共同驅動因素的影響,減小系統性風險,獲得相對收益。但是,就GSR本身來說,并沒有具體變化規律可言。

      因此,我們在進行GSR指標的研判時,不妨把COMEX白銀庫存數據結合在內。原因就在于,與黃金相比,白銀現貨的商品屬性更加突出,它不僅僅是一種投資產品,也是一種重要的原物料。白銀現貨具有的工業屬性使得它的庫存數據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可以參考的分析思是,庫存周期的變化伴隨的也是相應的價格調整,也就是說,當處于庫存形成階段時,由于產品價格的上揚導致供給逐步增加,同時高價又了需求的放大,需求缺口逐漸,價格見頂;當處于庫存下降階段時,供應速度將小于消耗速度,庫存達到最高點并開始逐漸回落,價格會急速下跌,后持續上升。

      因此,在我們對GSR數據進行分析時,如果GSR和白銀現貨庫存同時處于階段性高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白銀現貨很可能處于超賣狀態,可以預見的是,隨之而來的周期性需求將會提振銀價,此時適合采取賣黃金、買白銀策略;相反,如果二者均處于低點,說明現貨白銀價格存在被高估的可能,市場往往沒有足夠的能力消化實貨,這會帶來白銀庫存的逐漸增加,價格下跌不可避免,賣白銀、買黃金將會帶來較好收益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機會并不會頻繁出現,該策略比較適合愿意長期持有金銀倉位的投資者。

       走勢分析

      雖然白銀行情波動較大,但白銀走勢在一片低迷的投資市場中依然較為堅挺,那么即將到來的2013年,銀價將往哪里走?白銀投資是否還有機會?

      

    橫向比較2012年以來的金、銀走勢,白銀漲幅已經是黃金的三倍左右,其投資潛力不容小覷。分析師認為,白銀與黃金相比,不僅具有類似的金融屬性,而且商品屬性也突出得多,其走勢特征是波動劇烈,作為貴金屬類投資品,套利功能更為突出。

      白銀專家分析,由于白銀具備金融和商品的雙重屬性,2013年主導國際白銀市場的兩大主線將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和市場的供求關系。

      從貨幣政策來分析,一是2013年歐債危機可能繼續發酵,歐洲央行降息已成為大概率事件;二是當前困擾美國經濟的“財政懸崖”談判進展緩慢,給貴金屬市場帶來了不確定性;三是美國貨幣寬松政策將延續。

      紙幣嚴重超發,實際購買力下降,將成為貴金屬市場的最大支撐,金銀保值投資將成為未來的一大趨勢。

      再看市場供求關系,世界白銀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白銀產量總體大于制造業白銀需求總量,大約過剩1.4億盎司。據最新預測,全球白銀市場在2012年將供大于求,盈余在3億盎司。

      專家指出,2013年白銀走勢不確定性增強,工業消費仍將供過于求,可能銀價;但作為金融投資品,白銀依然具有較大潛力,緊盯美國失業率數據可能是引導銀價的關鍵。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0543/

    (22)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