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述
編輯全球沙灘記憶考古計劃是由湯南南創作的系列影像裝置作品。
基本信息
編輯中文名:全球沙灘記憶考古計劃
作者:湯南南
分類:影像裝置作品
創作年代:2012
已完成的部分作品:《流觴》、《印度漂流》、《雅魯藏布江的流水》
作品簡介
編輯古人夜觀天象,而我喜歡在沙灘上閱讀海洋留給人類的文字。
海洋是我的宇宙,充滿了無數無名的行星與隕石。沙灘是月亮與潮汐嬉戲的樂園,也是海洋的史官。侵蝕、漂移、沉積,海中萬物化作沙礫,隨著海潮吐納而沉浮;人類也參演造化的史詩,千萬年來,沙灘記下我們的痕跡,再慢慢抹去。它保存著海洋孕育生命的奇點,也隱藏著人類的亙古歡笑、離別與哀思。
沙灘上一片朽敗殘骸所承載的,可能是一個時代的秘密,一個失傳的儀式,或者一個普通人普通的一擲。我遍尋漂流物,收集背后的故事,就如向沙灘打探海的歷史與記憶。
人類歷史興衰未定?海洋卻已經步入永恒?無論人類自詡進步的榮光還是快然自足于循環,海都拍著自已的節奏。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沙灘彼此相隔而相連,我把全球范圍內進行的沙灘考古并置,不同地域下的不同性格、不同的現實中的相同的命運都歷歷在目。
青山青史誰千古?沙灘,是海洋和人類彼此映照的星相圖。
《流觴》、《印度漂流》、《雅魯藏布江的流水》是“全球沙灘記憶考古計劃”已完成的部分,同樣的形式和不同的考察方法將會在日本、土耳其、南非、巴西、阿根廷、法國、冰島、英國、哥倫比亞、古巴等國不限期地持續進行。
作者簡介
編輯湯南南,1969年生于福建漳州戲劇之家。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博士。中國美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副教授,工作生活于杭州。
湯南南是一個從中國傳統文化里生長出來的藝術家,對和歷史和時間內在流動充滿好奇。長期圍繞海洋與山水、神話與史詩、隱逸與承擔等核心命題進行創作,持續思考中國古典文化面對當代生活的可能性,特別是虛擬現實對人的異化的個人精神重建。近年熱衷山水與海洋文化主題研究,并開始公共出版寫作。
作品跨越影像、繪畫、攝影、動畫、裝置影像等多種手法,愛好現場空間介入即興創作,善長以跨媒體藝術互鑒與融通的大型個展,多維展示其思考與創作。
湯南南曾代表中國館參加2017年57屆威尼斯雙年展。于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中國美院美術館、寒山美術館、廈門紅頂美術館、紐約LWA畫廊舉辦大型個展。先后參加俄羅斯第三屆烏拉爾工業雙年展、第九屆上海雙年展、2021澳門國際雙年展、首屆武漢雙年展、xxx屆南京三年展。作品在中國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中央美院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北京時代美術館、墨爾本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 、瑞士因特拉肯美術館 、德國卡塞爾貝爾維尤宮 、悉尼白兔美術館等國內外機構展出與收藏。
主要展出經歷
編輯2017 《不息》第57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
2017 《不息》第 57 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中國館巡展,明當代美術館,上海
2017《不息》第 57 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中國館巡展,時代美術館,北京
2021 《四海志》湯南南個展,紅頂藝術中心,廈?
內容由信息員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