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介紹 校區
陜西科技大學截至2016年3月,學校現有西安未央校區、太華校區和咸陽校區三個校區,總面積2055畝,建筑面積120.7萬平米。西安校區占地面積1590畝,規劃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先進、優美,坐落于風景秀麗的灞河之濱、未央湖畔。學校有專任教師1200多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近600人;有全日制各類在校學生23000多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2700多人。圖書館藏書近200萬冊。
建筑 校區名稱 建筑類型
西安校區
陜西科技大學沁園;福慧圖書館;陜西科技大學逸夫樓;陜西科技大學文體館;陜西科技大學游泳館;陜西科技大學校訓石;陜西科技大學田徑運動場;陜西科技大學風雨操場;陜西科技大學沁園小區;陜西科技大學實訓樓 咸陽校區 陜西科技大動場(咸陽);陜西科技大學科大附屬中學;陜西科技大學科技樓;陜西科技大學陶研所;陜西科技大學校醫院;陜西科技大學圖書館;陜西科技大學大禮堂;陜西科技大學現代教育中心;陜西科技大學體育館;陜西科技大學中心教學樓 歷史沿革
學校創辦于1958年,時名西北輕工業學院。
1970年,遷至陜西咸陽,定名為西北輕工業學院;。
1977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院校之一。
學校原隸屬于輕工業部,1998年劃轉到陜西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體制。
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西北輕工業學院更名為陜西科技大學。
2006年,學校主體東遷西安。
科研 科研項目
十一五期間,學校承擔各類縱向科研項目580項,包括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產業化項目、陜西省13115科技創新專項等重大項目。獲得科技勵120多項,省部級以上勵50多項,其中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1項、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4項。出版各類著作和教材426部,發表論文7292篇,其中核心期刊4538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檢索收錄論文1189篇。
2011年,學校科研工作全年承擔各類縱向科研項目173項,獲得科技勵41項,出版各類著作和教材46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925篇,SCI、EI、ISTP等三大檢索收錄論文636篇,授權專利378項,其中發明專利190項。
2013年,學校承擔各類縱向科研項目310項,獲得科技勵35項,出版各類著作和教材44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728篇,SCI、EI、ISTP等三大檢索收錄論文480篇,授權專利543項。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數據顯示:在2013年全國高校授權專利數量排名中,學校排全國高校第21名,省屬高校第1名;在2013年底全國高校有效專利數量排名中,學校排全國高校第41名。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佛山研究院、浙江(溫州)輕工研究院、陜西省平板顯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陜西省人民依托學校成立了省級研究院--陜西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院,這些產業化平臺注重解決行業關鍵性技術問題,為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技術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部分重要科研獲
項目名稱 研究者 項 乙烯基聚合物鞣劑組成結構與性能相關性的研究 馬建中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 環保增強增韌型皮革鞣制整飾化學品的關鍵制備技術 馬建中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 提高漢口山羊皮革質量的研究 潘津生、魏世林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 北方面粗質次豬皮制革新技術的研究 魏世林、劉鎮華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 從活性染料到反應性染色理論與實踐 蘭云軍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 華北山羊皮制革技術開發 章川波、魏世林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 科研機構
截至2014年3月,學校建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原輕工部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以及其他校內科研機構數十個。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輕化工助劑化學與技術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陜西省造紙技術及特種紙品開發重點實驗室、陜西省輕化工助劑重點實驗室、商檢紙張紙漿檢測重點實驗室
原輕工部重點實驗室(4個):制漿造紙工程實驗室、皮革工程實驗室、輕工機械CAD/CAM工程研究中心、應用化學專業實驗室
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個):陜西省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中藥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輕工技術與創新研究中心、陜西省平板顯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陜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輕化工助劑化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校內科研機構
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科銳新材料研究所、證券投資研究所、造紙環保研究所、物流工程研究所、天然產物研究所、鴕鳥綜合深加工研究所、思想研究所、皮革復合材料研究所、自動機械研究所、凱特研究所、古陶瓷藝術研究所、過程控制研究所、陽光電子研究所、藝術設計中心、現代職業培訓中心、圖形與CAD技術研究所、平板顯示技術研究所、材料研究所、納米材料化學與技術研究所、皮革工程中心、圖形與圖像研究所、網絡與多技術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企業文化研究所
研究院
佛山研究院、浙江溫州輕工研究院、陜西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院
學術資源
截至2014年3月,陜西科技大學圖書館館藏圖書130萬冊、電子圖書館圖書65萬冊(種)、中外文期刊1079種、購置中外文鏡像和網絡數據庫 26個、自建特色資源數據庫10個,完整收藏自1907年創刊至今的百年文獻《化學文摘》(CA)。形成了文理兼收、多種文獻載體并存、輕工類圖書文獻資 源頗為豐富的多學科藏書體系。圖書館的所有文獻資源已實現自動化、網絡化管理,局域網已具規模,建立了SAN結構的惠普存儲系統,存儲容量26T,各種應用服務器14臺。
《陜西科技大學學報》創刊于1982年12月,創刊初期為半年刊,限國內發行,1984年起改為季刊,1986年經國家科委批準刊物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2002年起改為雙月刊,《陜西科技大學學報》為學術性科技期刊,主要刊載輕工行業各學科有獨創性的科學研究論文。內容涵蓋制漿造紙,材料工程、皮革及革制品、食品工程、機電工程、自動控制、計算機應用及信息科學、工業造型設計、化學工程、科學、基礎科學眾多領域,具有鮮明的輕工業特色和交叉學科特色,主要讀者為國內外科研部門的中高級科技人員。
《陜西科技大學學報》1992年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攬》(xxx版),在歷次期刊評比中分別于1989年獲陜西省高教局期刊評比三等,1993年陜西省科協期刊評比二等,2000年陜西省新聞出版局期刊評比二等。2001年11月,我刊被國家科技部、新聞出版總署選定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刊物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陜西科大截至2016年3月,學校設有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文理學院、職業技術學院(職業教育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思想理論課教學科研部、體育部等13個學院(部)。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二級學科1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二級學科71個,本科專業58個,涉及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醫學、藝術學等8大學科門類。有省級優勢學科6個,xxx、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重點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8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哲學社會科學特色建設學科1個。
學院名稱 專業名稱 輕工與能源學院 輕化工程(漿紙方向)、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印刷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 資源與學院 輕化(皮革方向、染整方向)工程、服裝(皮革制品,含鞋類、箱包、皮具等)設計與工程、工程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工程、藥物制劑、制藥工程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
機電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工業工程、物流工程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自動化系、光電系、電信系、計算機系 化學與化工學院
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高材料與工程
理學院 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學 設計與藝術學院 工業設計、包裝工程、藝術設計、服裝設計、動畫 文化學院 英語、播音與主持藝術、電視編導 學科建設
截至2014年3月,學校有省級重點扶持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7個;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二級學科1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二級學科71個。
省級重點扶持學科(1個):企業管理[7]
省級重點學科(7個):材料物理與化學、包裝工程、皮革化學與工程、制漿造紙、應用化學、機械設計及理論、材料學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材料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學科(2個):化學工程與技術、輕工技術與工程
博士二級學科授權學科(16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應用化學、工業催化、輕化工過程系統工程、資源與化工、制漿造紙工程、皮革化學與工程、制糖工程、發酵工程、輕工裝備及控制、輕工技術經濟與管理、功能高化學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學科(17個):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化學工程與技術、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中藥學、藝術學理論、設計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工商管理、美術學
專業學位授權點
序號
專業學位
——————————————————
類別
領域名稱
1 工程碩士 機械工程 2 材料工程 3 動力工程 4 電氣工程 5 控制工程 6 計算機技術 7 化學工程 8 輕工技術與工程 9 林業工程 10 工程 11 食品工程 12 工業設計工程 13 生物工程 14 工商管理碩士
MBA 15 藝術碩士
MFA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17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1100人 陜西科技大學,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600多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4.96%。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315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4.35%。學校有雙聘院士1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科技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教育部高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委員、陜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陜西省三五人才、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優秀教師、陜西省三八紅旗手等53人,有xxx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13個。
三秦學者:郭守武[2]
xxx教學團隊(1個):皮革工程xxx教學團隊(馬建中)
省級教學團隊(13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教學團隊(黨新安)、纖維與生物質資源教學團隊(徐永建)、電工電子教學團隊(黨宏社)、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吳寶惠)、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教學團隊(黃劍鋒)、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團隊(鄭甲紅)、微生物學教學團隊(呂嘉櫪)、數控技術教學團隊(文懷興)、基礎力學教學團隊(張)、有機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李小瑞)等[3][4][5][6]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3月,學校現有xxx特色專業建設點9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3個,陜西省名牌專業7個;xxx本科專業綜合試點項目1項、省級本科專業綜合試點項目9項;xxx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24個;xxx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24門;xxx視頻公開課程1門,xxx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50門;xxx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省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門;xxx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0個;xxx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4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4個;承擔省部級教改項目46項。
xxx特色專業(9個):動畫、輕化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應用化學、藝術設計、包裝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8][9]
省級特色專業(13個):應用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動畫、藝術設計、電子科學與技術、包裝工程等
省級名牌專業(7個):輕化工程、工業設計、食品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應用化學、包裝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7]
xxx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輕化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9個):食品與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電視電影實驗教學中心、設計與藝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子實訓、力學實驗教學中心等
xxx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皮鞋工藝學(弓太生)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年度 課程名稱 負責人 學院
2012
皮革理化分析
羅曉民
資環學院
2012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基礎
蒲永平
材料學院
2012
工程力學
張
機電學院
2012
黨新安
機電學院
2012
數控加工與編程技術
文懷興
機電學院
2012
植物纖維化學
徐永建
輕工學院
2012
監測
丁紹蘭
資環學院
2012
無機材料物理化學
朱振峰
材料學院
xxx精品課程
年度 課程名稱 負責人 學院
2006
包裝技術基礎(雙語授課)
陳滿儒
設計學院
2007
制革整飾材料化學
馬建中
資環學院
2008
有機化學
李小瑞
化工學院
皮鞋工藝學
弓太生
資環學院
省級精品課程
年度 課程名稱 負責人 學院
2003
無機材料物理化學
朱振峰
材料學院
2003
設備控制基礎
陳樺
電信學院
2004
有機化學
李小瑞
化工學院
2004
整飾材料化學
馬建中
資環學院
2004
計算機基礎
李 茜
電信學院
2004
大學物理
劉建科
理學院
2005
包裝工程基礎
陳滿儒
設計學院
2005
人機工程學
楊君順
設計學院
2005
植物纖維化學
李新平
輕工學院
2005
王 芬
材料學院
2006
皮鞋工藝學
弓太生
資環學院
2006
微生物學
呂嘉櫪
生命學院
2007
化工原理
陳均志
化工學院
2008
工程力學
張
機電學院
2008
塑料成型及模具
黨新安
機電學院
2009
造紙原理與工程
杰
輕工學院
2010
張
機電學院
2010
皮革制品CAD/CAM
弓太生
資環學院
2011
數控加工與編程技術
文懷興
機電學院
2011
創造方
劉子建
設計學院
2011
監測
丁紹蘭
資環學院
2011
生物工藝原理
賀小賢
生命學院
2012
皮革理化分析
羅曉民
資環學院
2012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基礎
蒲永平
材料學院
截至2014年3月,學校榮獲xxx優秀教學二等1項,省部級優秀教學43項;承擔省部級教改項目36項。
xxx優秀教學二等(1項):教學為主型地方高等學校創育模式構建與實踐(張美云)
對外交流
截至2014年3月,學校重視國際合作與對外交流,已與美國、日本、俄羅斯、英國、、、、烏克蘭、格魯吉亞、韓國、越南等國家的25所高校、研究所以及企業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在聯合培養學生、引進外籍教師、互派訪問學者、科研協作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多次舉辦了各類國際學術會議。
文化傳統 校訓
至誠至博
誠和博是從中國古代前賢名句選取而來,體現了陜西科技大學的傳統。誠是維系人類社會的最高規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誠的含義包括誠樸、誠信、誠實,蘊涵樸實無華,以誠相待,取信于人。博是指學問淵博,是人生追求學問和事業的境界,含義是精深、經天緯地,又指胸懷寬闊,海納百川。至是達到。至誠至博是人生的追求目標,達到誠實守信,樸實無華;達到博學、知識豐富精深。誠實而博學,博學而求誠,誠實有德,博學有才。誠和博是師生共同遵守的和學問準則。
校歌
《遠航》
校歌迎著祖國初升的太陽
我們從首都起航
渭水之濱,搏擊風浪
三實作風放飛理想
回首往昔書寫國計民生的篇章
面向未來鍛鑄中國輕工的輝煌
讓我們揚起風帆滿載人類幸福的夢想
遠航遠航遠航……
肩負民族振興的希望
我們在科學海洋蕩漾
至誠至博,發奮圖強
傳承文明桃李芬芳
回首往昔書寫國計民生的篇章
面向未來鍛鑄中國輕工的輝煌
讓我們揚起風帆滿載人類幸福的夢想
遠航遠航遠航遠航……
校徽
校徽
陜西科技大學校徽由圖形和文字兩部分構成,以藍色為基調。藍色給人以、、深邃、無限之感,是科技的象征;圖形以五條青色向上的波浪條形和藍色的半圓相互交叉組合,象征運動和發展;文字采用郭沫若的手寫體和英文的大寫印刷黑體。
陜西科技大學校徽寓意深遠,五條波浪代表數字5,藍色半圓和白色半圓的組合代表數字8,暗含陜西科技大學創建于1958年;左、右兩側半圓分別代表東西文化,寓意陜西科技大學是融東西文化于一體的高等學府;五條向上的波浪代表陜西科技大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將遵循至誠至博的校訓,開拓進取,實現跨越式發展。五條青色的波浪和藍色半圓交叉隱喻青出于藍勝于藍之義,代表陜西科技大學培養的高級技術人才將遍及五大洲。
校旗
校旗
陜西科技大學校旗由學校標準色、校徽和學校字體組成,設計簡潔、大方。
杰出校友
(備注:校友排名不分先后)
原天津記者站金樹華;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之黃暉、宮華夫婦;
胡氏家庭學金設立者胡琦寅;
西安交通大學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著名專家賀延齡;
日本國華裔博導何立風;
中國人民xxx某部主任兼何樹宇;
鷹鹍集團廣東省銷售總公司董事長關紅梅;
玉柴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鋒;
西安電力機械制造公司黨委、副總經理陳元魁;
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事業部總經理陳汛武;
《中國100女性榜》之李春婭;
世界包裝最高得主之喬加強;
美國道瓊斯公司國際指數部資深總監生;
山東淄桓九寶恩制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國祥;
中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十大影響力領軍人物劉愛林;
日本行人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金平;
中國科學院引進國外杰出人才計劃入選者唐惠儒;
首位獲得Otto-Schott研究的中國杰出科學家邱建榮;
陜西科技大學咸陽校區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教授常江;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房桂干;
咸陽師范學院黨委趙懷禮;
上海大學校長羅宏杰;
齊魯工業大學校長陳嘉川校友;
柞水知名學者--張力;
原大連輕工業學院院長肖正揚;
原天津輕工業學院黨委、院長譚國民;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海誠公司董事長陳鄂生;
浙江省常委會副主任葉榮寶;
省常委會副主任韓葆珍;
十二屆全國常委會副委員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常委會主任 代表,十一屆全國代表:艾力更·依明巴海
全國政協常委潘蓓蕾;
原紅塔仁恒紙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中國造紙學會理事趙萬立;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獲得者、全國代表王全杰;
鳥巢標識系統設計師,中信國華標識有限公司創作總監,張建民;
特色專業高考派 動畫專業詳情>>
本專業是西北地區最早開設的動畫專業之一,分為“新動畫”和“數字動畫”兩個方向。學生在校主要學習鍛煉美學、語言文學、影視、動畫創作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畢業后主要在影視、動畫、、廣告、網絡、游戲、建筑、地產等行業從事影視、動畫創意、制作與研究工作。
輕化工程專業詳情>>
本專業是陜西科技大學xxx特色和代表性的學科之一,主要學習化學、化工、制漿造紙、生物質材料技術、清潔生產與等方面知識。畢業生可從事制漿造紙及相關輕化工學科領域的教學、科研和開發工作;也可從事制漿造紙及相關企業的技術研發、運營管理工作;還可從事各級部門的科技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詳情>>
本專業分為陶瓷材料和玻璃材料兩個專業方向。主要學習與提升無機非金屬材料工業的新產品開發、工藝設計、科學研究、工藝管理、質量檢驗等方面能力。學生畢業后可在與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有關的企業(陶瓷、玻璃、耐火材料、水泥、玻璃纖維、新型無機材料等)、研究設計單位從事設計、研究、生產制造、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
應用化學專業詳情>>
本專業主要學習化學基本理論并受到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科技管理訓練。畢業生可到科研院所、高校、廠礦企業、醫藥等部門及行政部門深造或工作或繼續深造,部分優秀畢業生直接考入美國、、英國等國的國際著名大學深造。
藝術設計專業詳情>>
本專業分視覺傳達與景觀環藝兩個專業方向。主要學習繪畫基礎、藝術設計、建筑、園林等相關知識。畢業后主要從事商品包裝設計、廣告策劃與設計、新設計和藝術設計、景觀設計等方面工作。
包裝工程專業詳情>>
本專業有運輸包裝與測試、包裝工藝與設備、包裝材料與測試、包裝系統設計等培養方向。主要學習運輸包裝、包裝材料、包裝工藝、包裝CAD、包裝結構設計、包裝機械、包裝印刷、包裝測試等課程。畢業后在包裝及相關的企事業科研單位從事包裝系統設計、包裝產品制造、包裝生產管理、包裝科學技術研究與應用等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詳情>>
本專業在塑料模具方面全國xxx。本專業學習材料成型工藝及設備相結合、先進制造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注重各類模具設計和數控加工技術方面的訓練。畢業生主要在材料成型、機械制造及其他相關領域內,從事材料成型設備的設計開發、成型工藝規劃、生產運行等方面的工作。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詳情>>
本專業主要面向鞋靴及服飾品設計與工程,主要學習素描、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造型設計、鞋類結構設計、鞋類工藝學、箱包設計、運動鞋設計、革制品材料學、分析化學及產品檢驗等方面知識。畢業生可從事鞋靴及服飾品設計研發、工藝管理、功能研究、技術監督、電子商務、國際貿易與品牌策劃等工作。
詞條圖冊 校園風景(1張)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