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體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概述

    1·與主體相對應的存在(nonego);

    2·對象(coverage,object,objective,subject,subject matter,target);

    哲學上指主體以外的客觀事物,是主體認識和實踐的對象;

    4·法律上指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物品、行為等;

    詞語解釋

    基本解釋

    客體kètǐ

    [object]哲學術語,指存在于主體之外的客觀事物

    詳細解釋

    釋義:(1).指外界事物,是主體的認識對象和活動對象。
    【出處】;A2%81%E5%90%AF%E8%B6%85" class="innerlink" title="梁啟超">梁啟超《新民說·論私德》:“對於私人之交涉,與對於公人之交涉,其客體雖異,其主體則同。”

    釋義:(2).指次要的人或事物。
    【出處】:章炳麟《駁康有為論xxx書》:“今日廣西">廣西會黨,則知己為主體,而西人為客體矣。”

    哲學定義

    主體存在著關系的一切是為客體。客體是與主體存在著關系的全部。

    關系的物關系的物

    客體是相對于主體而言的。處于客體的事物,當作為某一具體事物本身的時候,就成了事物主體,其它與之處于關系的物,就變成了客體。處于主體的事物,作為其它事物關系面出現的時候,就成了客體

    主客體的關系存在,人們是為了呈現事物。呈現事物,得自于人們對事物的描述,人們在描述某一事物時,在印象里就有了事物的形態,而襯托出這個事物
    形態的,是形態里的區別,事物相互的影響證明了事物形態區別的存在,存在的形態區別又體現出了具體的事物。存在的形態區別的一切事物,就是存在的客體,印象里的事物的形態就是存在著的主體

    人們通過對這種主客關系的表達描述,也就呈現了事物的關系發生。主客關系是人為的定位,也是自然生命意識出現后的存在,人們在相互影響的事物環境里切入一點來描述具體的物時,其主體客體就已經相互作用了。人們對存在著的關系的作用表達,在進行人為的認識和描述時,也就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進行時。

    意識自然的客體,是處于意識里的一切自然事物,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物質基礎這些都是自然的客體存在形式。以主體存在的生命的意識對所有自然的客體的認識就是自然的全部內容。意志的社會的客體,是除卻了人之外存在的一切,以意志的人為主體對所有一切存在的客體的認識就是社會的全部內容。生命存在的世界的客體,是與存在的生命相關的所有,以生命為主體對所有與生命有關的事物就是世界的全部內容。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112/

    (9)
    詞條目錄
    1. 概述
    2. 詞語解釋
    3. 基本解釋
    4. 詳細解釋
    5. 哲學定義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