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社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分社

      簡介

      新華通訊社先后有三個時期在海南設立分支機構:1949年3月在五指山根據地設立瓊崖分社(解放后遷入海口改名為海南分社,l952 年后改設記者組和常駐記者,1957年撤銷),1965~1979年設立海南軍區支社,海南建省后設立海南分社。現辦公地址在海口市濱海大道89號。

       職能及刊物

      海南分社的新聞信息采集和宣傳報道業務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采寫各種公開報道,向各類報刊、、等用戶供稿和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非用戶提供綜合信息。二是采寫各類參考報道,為各級領導提供決策參考。其中,公開報道包括采寫對內文字報道,向國內各類供稿;采寫對外報道,通過中、英、法、俄、西、阿、葡、日等8種文字向海外各類供稿;拍攝新聞圖片供采用;向《新華每日電訊》、《經濟參考報》、《參考消息》、《中國證券報》、《瞭望》周刊、《半月談》等主辦的多種報刊供稿;為新華網提供海南的即時新聞;為、提供音視頻報道;采寫供國內外非用戶需要的各種經濟信息。

      海南分社新聞信息中心主要負責新聞信息產品在海南的營銷、為用戶提供服務、統計和反饋用戶意見、新聞信息產品權益等工作

      新聞信息產品主要有:(一)傳統形式報道產品:文字新聞、圖片圖表新聞等。(二)新形式報道產品:網絡電視、信息、手機短信等。(三)社辦報刊:《參考消息》《半月談》《瞭望》等20余種,可根據用戶需求提供綜合信息服務。

       歷史沿革

      一、瓊崖分社

      新華通訊社瓊崖分社建立于解放xxx時期的1949年3月,社址在五指山根據地的白沙縣(今為瓊中縣)毛棧鄉--瓊崖區委員會、瓊崖臨時人民和瓊崖縱隊司令部所在地。

      1949年,中國人民xxx瓊崖縱隊解放了五指山地區,建立起包括5個縣范圍的五指山根據地。據此,瓊崖區黨委經過研究,決定請示,要求在五指山根據地設立分支機構,以利于向全國各解放區傳遞瓊崖斗爭的信息,也利于對瓊的新聞報道。1949年2月,電復瓊崖區黨委,同意籌建瓊崖分社。

      經過短期籌建工作并向中央報告,瓊崖分社于1949年3月成立,分社社長由瓊崖區黨委宣傳部長敏兼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克攻協助分社工作,采編人員有馮子平、潘干、林春光等,符集庭任臺長,配備有收機和手搖發電機,報務員有黃超等。

      瓊崖分社于1949年5月19 日開始向新華總社發稿,每天發稿聯系約1小時。所發主要由瓊崖領導機關和群眾團體提供,部分由《新報》提供,重要經瓊崖區黨委領導審定。

      瓊崖分社從成立至海南全島解放的一年時間里,向總社發出的新聞大體上有如下幾類:一是戰果報道。這類較多,如1949年3月,瓊崖縱隊調集7個團的兵力,在島西部發起春季攻勢,殲敵3000余,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分社向總社發去《春攻大捷》的戰果報道;二是戰局分析報道。此類稿每月至少發一篇,如《蔣軍敗退海南》等;三是根據地加強建設和黨團建設的報道。如《瓊崖臨時人民組成,馮白駒任,何浚任副》、《新主義青年團海南區籌委會成立,開展建團工作》等;四是五指山黎族地區開展生產互助合作的報道,如《合畝制的調查》等;五是根據地發展教育文化事業的報道。如《瓊崖公學復辦,抓緊培訓干部》、《五指山根據地部分鄉鎮興建小學校》等;六是英模報道。如《xxx女英雄劉秋菊病逝》等;七是瓊崖解放區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的報道。l949年10月1日,毛棧地區民1000多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國誕生,五指山區升起xxx面五星紅旗,分社向總社發了專稿。

      這一時期,新華總社對瓊崖分社的工作,從宣傳報道意圖到管理技術等問題,都給予許多具體指導和支持。

      1950年5月,海南解放,瓊崖分社遷入海口市,改名為海南分社,海南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克攻兼任分社社長。海南分社后改為海南記者組,歸廣東分社領導,馮子平、王良、陳小江、黃成、周原、陳健先后調來分社和記者組工作。1952年,海南記者組撤銷,馮子平任常駐海南記者。

      1950~1957年,海南分社及常駐記者,緊密聯系海南開展、社會主義和建設的實際,采寫了不少新聞報道和內參。如:l952年7月1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后改為自治州)在樂東縣抱由鎮成立,各族人民代表向毛發致敬電;《新海南報》開展反對官僚主義的報道取得良好效果;海口市完成工商業社會主義;海南發展農墾事業,墾荒種植橡膠;海南漁民遠航西沙發展捕撈業;印尼排華,我國派船接僑安置在海南興隆華僑農場就業等,都向總社發了專稿并被多家采用。

      1957年廣東反對地方主義,常駐海南記者因寫《關于海南團結問題》的內參被錯誤處理,常駐記者隨之撤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反地方主義問題已徹底)。

      二、海南軍區支社

      新華通訊社海南軍區支社(以下簡稱支社),是派駐海南軍區的分支機構,建立于l965年7月25日,至1979 年3月撤銷,歷時l4年,社址在海口市海秀大道海南軍區部。

      (一)支社成立的背景及沿革

      支社是在國際形勢日趨緊張的情況下成立的。當時,美國在東南亞及我國沿海不斷制造緊張局勢,它不顧國際公約經常派軍用飛機和軍艦我領空、領海,攔截我在公海的商船,襲擊我漁船、漁民,我國對美國的已提出375次嚴重。但是,美國總統約翰遜并未因此而,他甚至正式宣告:美軍要直接參加越南xxx。與此同時,蘇聯也在我國邊境地區加緊增兵。

      鑒于上述情況,和毛發出關于加強戰備的。新華通訊社于l965年4月30日給中央寫了《關于在若干軍區及部隊中籌建分支機構等問題的請示報告》。報告中 首先做好應付突發事變的戰備工作,立即建立xxx線部隊分社,在任何情況下地方分社和部隊分社能向總社發出新聞,向全國、全世界的持續不斷。中央于5月25日將《報告》批轉有關部門按照辦理。隨之新華總社與人民xxx總參謀部、總部就籌建分支機構問題進行具體商定。xxx總參、總政于7月7日聯合發文,就籌建分支機構作出具體部署。海南軍區支社于7月中旬籌建就緒,7月25日掛牌辦公,成為新建部隊分支機構中行動最快、配備最完善的單位。

      支社成立后接受總社和軍區的雙重領導,正式編制20名,均為現役軍人。社長由海南軍區部宣傳處長石冠軍兼任,新華總社派黎楓任副社長,徐士杰、邢增干任文字記者,何國正、符忠昌任攝影記者,賈恒杰任圖片傳真制作員。爾后陸續調邢福橋、王孟湘、蔣豪濟、周壽祥、曹士生任文字記者,伍振超任攝影記者,呂應嚴任圖片傳真制作員,謝亞堅任臺長,梁柱華、楊永泉任譯電員,還有其他勤雜人員、司機等多人。

      1971年和l972年,軍區先后任命徐士杰、湯友權為支社副社長。l972年,副社長黎楓調回總社。

      期間,支社有部分記者臨時調回總社搞報道,有的記者參加地方支左,有的記者下放農場接受。l976年粉碎后,外調記者陸續回支社工作。1979年3月,新華總社成立xxx總分社,各大軍區成立分社,海南軍區支社隨之撤銷。部分記者調回總社重新安排工作,部分記者轉業到地方工作。

      (二)宣傳業務

      海南地處祖國南大門,又是擁有豐富熱帶資源的寶島,其軍事、、經濟地位十分重要。支社成立后,實行軍事報道、地方報道一肩挑。按當時形勢,支社把軍事上突發性事件的報道放在首位,一旦有突發事件立即全力以赴投入采訪報道,平時則按軍事新聞與地方新聞并重的原則安排采訪報道;采寫內參主要是反映地方工作中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供中央和有關領導部門參考。支社記者采寫的全部發回總社處理,具體業務與總社軍事新聞編輯部聯系。

      突發性事件主要指空戰、海戰及其他涉外事件。這些突發事件的報道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外交斗爭,其政策性、時效性、準確性要求嚴格,記者必須把握外交斗爭的大局,正確、深刻理解總社的宣傳意圖,及時準確地掌握現場材料,以最快速度向總社發出新聞。如1965~1967年的多次空戰中,我軍擊落美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擊落美軍F-104型噴氣戰斗機、活捉美國飛行員史密斯,支社都于當天把文字和照片新聞及時傳回總社,有力地配合了外交斗爭;l974年初的西沙自衛反擊戰,戰斗打響的xxx天,記者邢增干、符忠昌就隨前線指揮部上了西沙戰場,歷時4個多月,采寫、拍攝了不少戰地新聞;1978年的中越邊界自衛還擊戰,記者何國正、王孟湘、周壽祥、符忠昌、曹土生分赴廣西和西沙前線采訪,表現突出,何國正、周壽祥榮立三等功。

      在地方報道中,1975年總社派記者邢增干到屯昌縣,對該縣農業學大寨進行調查研究,不到一年時間,寫出調查報告(內參稿)和公開報道10多篇,受到總社好評。

      支社記者先后采寫不少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報道,其中文字稿《西沙之戰》、《林深處捉飛賊》、《鞠躬盡瘁的帶兵人陶如何》、《今日紅色娘子軍的故鄉》、《活躍在五指山區的xxx醫療隊》、《人民軍醫馬毅》、《三八女子闖海隊》、《艱苦創業、治窮致富的石屋大隊》等;內參稿有:《海南戰備工作》、《希臘籍輪羅德斯號與美軍潛艇相撞經過》、《場社聯手開發海南熱作資源》、《19號臺風襲擊海南損失嚴重》等;圖片報道有《海防衛士》、《南海民兵》、《深山采藥》、《軍民友誼賽》等。在舉辦的西沙影展中,支社記者拍攝參展的作品有30余件。

      為了適應軍事報道的需要,支社一成立就按照在xxx中學習xxx的原則狠抓隊伍建設,要求所有采編人員都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參加部隊的理論學習和軍事訓練,牢固立常備不懈思想,養成紀律、雷厲風行作風。為了搞好軍事報道,支社還制定了一套保障新聞時效的制度,電訊人員嚴格按進行科目訓練和實地練兵,車輛時刻保持待發的良好狀態,支社領導以身作則吃苦在前,使支社形成一個團結戰斗的集體,從而了多次突發事件報道任務的順利完成。

      三、海南分社

      (一) 分社成立前的記者組

      1979年3月,海南軍區支社撤銷后,新華總社于1981年在海南設立了記者組,辦公地址在海南區黨委大院內。

      記者組設立之前,l980年廣東分社派記者來瓊采訪,就海南農業生產建設方針、場社關系、管理體制等問題向中央寫了內參,引起國務院領導的重視,召開了有廣東、海南和中央有關部門領導參加的海南島問題座談會,于l980 年7月24日發出文件(即國務院批轉的《海南島問題座談會紀要》),從而促進海南的開發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時期。為了適應海南開發建設的新形勢,新華總社應海南區黨委的要求,設立了海南記者組,負責人為陳業軒,先后調來海南記者組工作的記者有趙、黃揚略、周家國、符啟訓、陳江等。記者組可直接向總社發稿,也可發回廣東分社。1987年9月中央決定海南籌備建省后,成立了海南分社籌備組,記者組隨之撤銷。

      (二)分社的成立及業務

      海南分社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于海南建省后的1988年6月22日正式掛牌成立。它是新華通訊社在海南省的常設派駐機構,是在國內設立的第30個地方分社。

      海南分社的報道方針是:全面、準確地宣傳貫徹黨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四項基本原則,的基本線,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緊密聯系海南經濟特區和開發建設的實際組織報道,真實、全面地反映海南的新成就、新變化、新經驗、新措施,熱情謳歌勇于開拓進取的先進人物,塑造社會主義的海南經濟特區的良好形象

      海南分社承擔把海南新聞向國內和國外報道的任務,主要宣傳手段為文字新聞和圖片新聞并舉。國內報道除經總社向國內的、、提供通稿外,還向報刊提供文字和圖片專稿;對外報道除經總社以6種文字向國外播發通稿外:還向海外新聞機構提供文字和圖片專稿、特稿。

      海南分社從成立至l991年底,出各類文字近2000條,新聞圖片500多幅,所發大都被國內外新聞機構采用,采用率達80%以上。

      海南分社除了采寫播發大量反映海南經濟特區在中取得的新成就、新經驗的新聞外,還實事求是地反映大特區建設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為海南的搖旗吶喊。其中較有影響的有:《起飛前的變奏》、《在這片希望的土地上》、《洋浦風波》、《海南積極面對發展與矛盾的挑戰》等。還采寫關于海南經濟特區發展思的調查、關于海南社會治安問題的調查、關于海南小大社會體制的調查、關于海南發揮熱作資源優勢的調查、關于西沙群島生態問題的調查、關浦開發問題的調查等內參,這些專題調查報告都為中央及有關部門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不少得到、國務院和省領導的批示,對推動實際工作起到積極作用。

      海南分社按照總社的要求,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新聞,用現場短新聞反映海南經濟特區建設的新變化,先后采寫了《海口歲歲高》、《海口車如流》、《海口街頭看廣告》、《海口元宵換花記趣》、《海口鬧花潮》等一批有特色的視覺新聞,受到和讀者的歡迎。

      海南分社與總社及各分社之間,通過微波專線保持24小時不間斷的通訊聯系,分社與總社之間已實現電腦聯網,傳遞、發布新聞的手段比前大有進步。分社所屬經營實體有:海南新華新聞文化發展公司、海南信息社。

      (三)機構設置及領導名單

      海南分社設有社長、副社長、采編室、辦公室、經理室、信息部,有新聞專業人員9人。

       歷屆領導

      黃紹進:l987年9月至l988年4月任分社籌備組組長;

      羅昌華:l987年8月至l989年1月任分社籌備組副組長、副社長;

      陳業軒:l987年9月至l988年4月任分社籌備組、黨組、辦公室主任;

      周昭先:l988年4月至l991年10月任分社黨組、社長;

      肖輝家:l991年10月任分社黨組、社長;

      王輔捷:l991年10月任分社黨組、副社長;

      田川:1988年8月任分社黨組、采編主任;

      寧光前:l988年8月任分社黨組、辦公室主任。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1555/

    (0)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