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松屬常綠喬木,高達30m,胸圍達1m。樹皮幼時淡褐色,不剝裂,老時暗褐色,淺線裂;枝條平展;一年生枝淡黃灰色或淡黃褐色,無毛,有光澤;冬芽卵圓形,有樹脂。葉線形,長2-4cm,寬1.5-2.5mm,堅硬,直伸或彎鐮狀,先端急尖或漸尖,不分叉,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1條白色氣孔帶,生于果枝上的葉上面中上部或近先端通常有2-5條不規則的氣孔線。雌雄同株,均著生二年枝上;雄球花圓筒形,著生葉腋,下垂,長約15mm,黃綠色;雌球花長圓筒狀,直立,長約35mm,淡綠色,生于枝頂部。球果圓柱形,長6-14cm,徑3.5-4cm,近無梗,果鱗腎狀扇形,長約1.5cm,寬約3cm;苞鱗短,長不及種鱗的一半,不露出。種子倒或歪三角狀,長8-9mm,種翅寬大,淡褐色,較種子為長。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杉松材質較輕,供板材及造紙用。 適于風景區、公園、庭園及街道等地栽植。樹形優美、亭亭玉立、秀麗美觀,可在建筑物北側或其他樹冠庇蔭下栽植,也可在草坪上叢植成景。列植于道路兩側,易形成莊嚴、肅穆氣氛,可用于紀念林。[1]
藥名:杉松
漢語拼音:shan song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bies holophylla Maxim.
別名: 松殼絡樹、遼東冷杉。
性味: 辛,溫。
歸經:(暫缺)
功能:風濕痹痛、祛瘀、消腫、接骨。
主治:用于跌打損傷、骨折、瘡癰、漆瘡。
用法用量:3~5錢,水煎沖酒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用鮮根皮搗爛敷患處。外用:浸泡在60℃左右水中熏洗。
生態環境: 陰性樹,耐陰性強,喜生于土層肥厚的陰坡。不耐高溫及干燥,淺根性。抗煙塵能力較差。不耐修剪。
資源分布:原產中國 遼寧省東部、吉林東部、黑龍江東南部。
藥材基源:松科油杉屬植物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以根皮入藥。
采收儲藏: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研末。 [2]
(暫缺)
性狀鑒別
樹皮幼時外表面灰褐色或白褐色,不剝裂;老時暗褐色,淺裂,內面灰白色。葉條形,長2-4cm,寬1.5-2.5mm。先端突出或漸尖,堅硬,葉內樹脂管中生。樹皮氣微,味微苦。葉氣微,味淡。
生長習性
耐蔭,喜冷濕氣候,耐寒。自然生長在土層肥厚的陰坡,干燥的陽坡極少見。喜深厚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淺根性樹種。幼苗期生長緩慢,10年后漸加速生長。壽命長。
繁殖
播種繁殖。應用新鮮的種子沙藏1~3個月后播種。幼苗需遮蔭。扦插宜冬季經生長激素處理,生根良好。宜定植于建筑物的背陰面。
主要病蟲害
常見的病蟲害有冷杉毒娥及樹干小尖紅腐病。可控制。 [3]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