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麗新

    長期建檔 鎖定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集團概況

    波數折的“亞洲電視”股權交易,近日出現重大的新進展。由“亞視”行政總裁陳永棋牽頭的財團與上市公麗新集團司“麗新發展”(HK,0448)簽訂補充協議,成功壓價港元,落實收購后者所持的“亞視”股權。

      

    陳永棋低價得手之后,會否引入新的策略股東?“亞視”未來如何開拓xxx市場,何時會集資上市?這些仍是資本市場和電視業界所共同關注的話題。

      5月16日,“麗新發展”發出通告,公布有關“亞視”股權交易的重大更改。這交易涉及該公司所持有的兩項資產,一是32.75%的“亞視”股權,一是50%的股權。收購方是一家名為“DragonGoodwill InternationalLimited”(DGI)的公司。該公司在英屬群島注冊成立,陳永棋持有該公司80%的股權。

      人民網5月22日電 去年11月8日,“麗新發展”與“DGI”就上述股權交易達成協議,成交價為3.6億港元,原定于今年5月15日之前完成交易。但是,經過長達半年多的討價還價,負債高達78億港元的“麗新發展”,急于出售資產套現,被“DGI”壓價成功。雙方在限期前達成新協議,成交價減至2.3億港元,減幅高達36.1%。

      

    如果以3.6億港元出售,“麗新發展”可以獲得1790萬港元左右的收益。如今以2.3億港元的低價出售,估計“麗新發展”將出現近1億港元的虧損。由于這一交易進行重大更改,必須重新獲得“麗新發展”股東和債權人的批準,才能得以落實。因此,完成交易的日期推遲到今年7月31日。在即將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債權人是否接受成交價,將成為決定“亞視”股權能否成功轉手的一個關鍵。

      

    “亞視”身價急速“縮水”,令市場尤為關注。1998年,“麗新發展”向以封小平為首的財團出售“亞視”股權時,“亞視”的身價大約在14億港元左右。即使以去年11月份的成交價計算,亞視的身價也在10億左右。如今,扣除股權的交易,“麗新發展”實際上是以約1.96億港元出售32.5%的“亞視”股權的,即“亞視”的估值約為6億港元,比1998年那次交易出現了超過57%的大幅折讓。

      原本持股約16%的陳永棋,完成這次收購后,成為“亞視”的大股東,持股量增至49%左右。他透露,將會分批為“亞視”引入策略股東。上周,當“麗新發展”與“亞視”落實股權交易之際,市場上已經傳出有一家上市公司有意斥資收購“亞視”部分股權的消息。但是該上市公司對這一傳聞不予置評。

      目前,本地三大中,已經有兩家上市--“電視”(HK,0551)和“寬頻”(HK,1097),“亞視”未來同樣致力上市集資。根據近日的收市價來計算,“電視”的市值約為107億左右,“寬頻”則在40億港元左右,“亞視”卻僅區區6億,它的身價與同城對手的差距難道如此之大?

      

    有業內人士認為,陳永棋之所以壓價成功,一方面在于“麗新發展”急于減債,另一方面,當前的SARS疫情令電視廣告慘淡,電視業并不被看好。因此,“亞視”的身價目前看似“縮水”,一旦經濟開始復蘇,加上“亞視”落地珠三角所產生的協同效應,則有望反彈回升。

       集團歷史

    麗新制衣在戰前己設立,當時僅是一間規模細小的制衣工場,1950年開始由林百欣接辦。林百欣原籍廣東潮陽,1914年出生,早年曾在一家汕頭銀行任職,1945年移居,初期做成衣推銷員,稍后在深水涉元洲街開設成福織造廠,1950年接辦麗新制衣廠。麗新制衣在深水涉基隆街僅得兩間鋪位,主要制造恤衫,銷往東南亞。五十年代,麗新制衣積極拓展新市場,當時,麗新接到一份東非訂單,訂制700打恤衫,要求限期送貨,其時每月僅有一班輪船從日本經駛往非洲,在僅停留三、四天,麗新即從日本訂購人造纖維布料,爭取在停泊期間完工并及時送貸。林百欣憶述:“船到后,我們到碼頭收貨,一定要在船離港直航非洲之前把制成的恤衫落貨,如果不能用同一班船運往東非,信用必然過期,結果,全廠通宵開裁,翌早外發車縫,再回廠上領,釘鈕…至包裝,一切工序,在三天之內完成,及時將貨送上船,打破一切紀錄。”林氏還表示:“當時全靠上上下下齊心拼勁,能人所不能,假如是今日的分科流水作業生產方式,根本做不到。”林百欣這番話,形象生動地反映制造商當年艱苦創業情景及其高效率,結果,林百欣成功開辟非洲市場,并被同業冠以“非洲王”稱號。

      1959年,麗新在注冊為有限公司,并成功將產品打入英美市場。1964年,麗新制衣 遷入青山道一幢自置的3層廠廈,生意愈做愈大。當時,因為要從購買呢絨蕊絨布等布料,為確保布料來源,麗新收購了上市公司民與紗廠大部分股權,該廠擁有2萬枚紗錠,規模頗具。到六十年代后期,麗新制衣的產品已遠銷英、美、德和,成為主要的成衣制造商之一。

      

    1972年,林百欣趁股市將麗新制衣在上市,并將上市所籌得的資金用于更新設備,購量先進制衣機器,擴建廠房。當時,麗新制衣已成為xxx的紡織品配額持有人之一。七十年代,林百欣憑多年辦廠經驗,看到投資地產的潛力,遂將公司剩余資金用于購地興建廠房,用作收租。1980年,麗新旗下投資廠房面積己逾100萬方呎,每年提供的租金收人達7,000港元。地產收益已逐漸成為麗新的重要收益來源。1983年,地產低潮,當時大部份地產商或受之前地產狂潮所累,或對前景抱觀望態度,麗新卻將從制衣及配額賺取的資金,悉數投入地產,最初吸納的主要是九龍塘至窩打老道一帶的貴重住宅用地,1985年地產復蘇時,麗新的實力已不同凡向了。

      

    1987年,林百欣在赴美留學歸來的次子林建岳協助下大展,同年9月,林氏透過麗新制衣斥資7.92億港元向陳俊家族購入上市公司鱷恤60%股權。鱷魚恤在可說早已家喻戶曉,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紀初葉,1910年一家公司在注冊“鱷魚恤”商標,從事出口業務,五十年代初這盤生意輾轉傳至陳氏家族。鱷魚恤于1961年注冊為有限公司,1971年在上市,到八十年代中期已發展為外銷與本銷并重的制衣集團,在港九各區擁有逾30間鱷魚恤零售店,并在中區擁有鱷魚恤大廈作為集團總部。

      1987年,陳俊家族因對前途信心不足,準備移民,遂將鱷魚恤控制權出售,但仍持有10%股權。

      麗新收購鱷魚恤后,于同年10月重組集團架構,成立麗新制衣國際有限公司,作為集團控股公司,向麗新制衣購入包括鱷魚恤在內的全部制衣業務,同年12月在上市。麗新制衣則改名為麗新發展有限公司,專責地產發展業務。麗新發展分拆后在地產發展方面更加進取,先后興建銅鑼灣廣場、長沙灣商業廣場,麗新廣場等,成為股市中的中型地產集團。1988年,麗新發展和林氏家族再收購行動,先后收購經營洲店業務的景耀國際逾六成股權及亞洲電視逾四成股權。這時,林氏家族透過麗新國際,控制上市公司已增加到4家,躋身華資大財團之列。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2612/

    (8)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