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IPO指標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簡介

      經過長達一年零五個月的暫停之后,2006年5月,上海證交所重新開始新股上市,中國重開IPO市場受到投資者的歡迎。在一些重要的監管變化實施之后,深圳證交所也重開新股上市,但數量有限,主要集中于中小規模的公司。

      如圖1所示,從1998年到2006年,該指標顯示價格升幅達80%,推動上海、深圳和的IPO超越了此前在2000年達到的峰值。為了便于比較,圖2展示了IPO指標、新華富時全指成分股指數與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全指指數僅包含在滬深證交所上市的A股,中國25指數包含在證交所上市的H股紅籌股。IPO指標介于其他兩種指數之間,明確無疑地反映出該指數包含了在中國和上市的公司。

      圖1:

      圖2:

      表1:

      指標值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末值

      101.7

      113.4

      156.1

      125.2

      102.4

      145.3

      129.0

      137.8

      -

      月平均值

      100.9

      112.9

      148.6

      148.5

      118.4

      118.1

      133.1

      124.4

      179.4

      最高值

      110.1

      127.7

      161.9

      173.4

      131.1

      145.3

      152.0

      137.8

      187.6

      最低值

      90.8

      95.5

      124.6

      125.2

      102.4

      110.1

      118.2

      114.3

      156.8

       ?重要性

      公司以首次公開上市作為募集更多資金的一個重要手段。反過來,IPO可以讓更廣泛的市場來評價一家公司的表現,并決定其價值。公司一旦上市,就要遵守法律、監管和信息披露的相關要求,這通常會提高其公司治理水平。對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而言,這意味著他們要更多地使用國際會計準則。

      中國證券市場的歷史相對較短。上海和深圳證交所分別于1990年和1991年成立。此后,隨著法律、管理條例和監管法規的頻繁改進,中國股票市場呈現出令人驚訝的發展速度。2000年7月,在上海和深圳證交所上市的公司超過1000家。相比之下,成立于1792年的紐約證交所花了200多年時間才達到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規模。

      中國IPO的迅速膨脹意味著它在每年的市場總值增長中占有很大份額。在過去一年中,投資者們目睹了公司上市的又一輪新浪潮,這些公司的IPO受到機構及個人投資者的追捧。今年六月,中國銀行的IPO在募集到112億美元,在上海募集到200億人民幣。十月份,中國工商銀行創下新的記錄,在和上海兩地的IPO共籌資190億美元。由于這些IPO規模巨大,其表現勢必對中國證券市場的總體走勢有重要的影響。同時,這些公司的上市也有助于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

      中國證券市場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事件:

      1984年7月20日

      中國xxx股份制公司市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注冊成立

      1984年11月14日

      飛樂音響成為xxx向發行股票的公司,但其股票未在交易所買賣。

      1990年11月26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2月1日

      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2月19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xxx交易日

      1991年7月3日

      深圳證券交易所xxx交易日

      1992年10月25日

      國務院證券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成立

      1993年6月29日

      青島啤酒H股上市,成為xxx家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

      1994年2月22日

      深圳證券交易所新股暫停上市

      1994年7月1日

      《中華人民國公司法》生效

      1994年8月1日

      中國證監會宣布部分外國投資者可以購A股票;當年隨后幾個月新股停止上市

      1997年5月22日

      中國對國有企業買賣股票加以

      1997年6月6日

      中國人民銀行對銀行投資股票加以

      1998年1月1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生效

      1998年11月18日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

      1998年12月2日

      中國證監會對發行內部股票加以

      1998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國證券法》發布,并定于1999年7月1日生效

      1999年6月3日

      批準全資公司發行B股

      1999年10月29日

      證券投資基金在國內銀行間市場買賣

      1999年11月13日

      創業板市場建立

      2000年1月6日

      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獲準進入國內銀行間同業市場

      2000年6月13日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登記在冊的投資者超過5000萬

      2000年7月6日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上市的公司達1000家

      2001年1月4日

      中國公司在上海、深圳和證券交易所籌資超過100萬億人民幣

      2001年2月19日

      國內居民可以持有B股

      2001年4月23日

      電器公司PT水仙成為中國xxx家退市公司

      2001年6月22日

      中國石油發布招股說明書,并擬發行2.8萬億A股,成為xxx家在四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大型國有公司

      2001年8月22日

      中國石油的股票xxx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報價

      2001年9月4日

      中國xxx個式基金華安創新發行

      2001年12月1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新交易規則》生效

      2001年12月11日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2年11月4日

      允許外國投資者購買國有股和法人股

      2002年12月1日

      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規則生效

      2002年12月20日

      xxx家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及xxx家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成立

      2003年2月28日

      中國證監會批準五家機構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托管人資格

      2003年4月9日

      xxx次要約收購產生

      2003年4月28日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CBRC)成立

      2003年7月10日

      聯合銀行成為xxx個投資A股的境外機構投資者

      2004年5月27日

      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xxx交易日

      2004年8月31日

      中國證監會為實施股改而暫停新股發行

      2004年11月29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股票上市規則(修訂)》

      2005年2月24日

      xxx個交易所交易基金發行

      2005年4月30日

      部分試點公司開始股權分置

      2005年7月21日

      人民幣升值2%,中國實行參照一攬子貨幣的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2005年9月5日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并實施《上市公司股權分置管理辦法》

      2005年10月27日

      中國建設銀行聯合交易所xxx交易日,在籌資92 億美元

      2005年10月28日

      修訂《公司法》和《證券法

      2005年11月22日

      中小企業板完成股改

      2006年1月5日

      外國投資者在股改后可投資G股和新上市公司

      2006年3月7日

      水泥生產商Holchin B.V.成為xxx投資G股的外國投資者

      2006年3月21日

      《上市公司章程》生效

      2006年5月8日

      《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生效

      2006年5月15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對交易規則做出新的調整

      2006年5月16日

      長江電力成為根據新規則發行追加股份的xxx家公司

      2006年5月18日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方法》生效

      2006年5月25日

      工程公司中工國際(CAMCE)成為新規則發布后xxx公開招股的公司

      2006年6月1日

      中國銀行在聯合交易所xxx個交易日,籌資112億美元

      2006年7月5日

      中國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xxx個交易日,籌資200億元人民幣

      2006年10月27日

      中國工商銀行在滬港兩地的IPO共籌資190億美元,預計集資總額高達219億美元

       計算方法

      IPO指標列入了在中國成立和辦公,并在上海、深圳或交易所上市的A、B和H股公司。該指標不包括任何在中國以外注冊成立的中國公司的股票。新公司上市之后即被加入指標;指標中現有公司在加入12個月之后將被移除。一支股票的即時流通市值為編制指標的基礎。股份派息、分股、特殊股利、股票合并、回購、分拆及組合股票分配將會引發指標值的修正。

      IPO指標以1997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該指標涵蓋1991年12月31日到目前的這段時間。指標值每月計算一次,每月指標定于下一月的第三個星期發布。

      構建本指標的實時和歷史交易數據由Bloomberg和新華財經提供,用于編制浮動率的基礎信息來自新華財經子公司Mergent、股票交易所、監管部門以及指標中的有關公司等。有關公司行為的信息來源于新華財經、監管機構備案資料和新聞報道。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2701/

    (4)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