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簡介
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Hanergy Holding Group Limited,簡稱漢能控股集團)成立于1994年。集團總部設于,在國內10多個省份以及美國、英國、荷蘭、等國家和地區設有子公司和分支機構。集團以水電等傳統清潔能源為基礎,已建、在建水電項目權益總裝機容量超過600萬千瓦;以太陽能光伏產業為主導,在廣東、四川等地投資建設產能約超過3GW的太陽能光伏研發生產,是當今國內規模xxx、專業化程度最高的民營清潔能源發電企業。[2]
發展歷程
集團以不斷開拓創新的現代企業,歷經15年創業期和發展期,奠定了“一基兩翼”的產業發展戰略構架。即:以傳統清潔能源水力發電板塊為基礎,以太陽能研發與生產等高科技能源板塊為左翼,以太陽能光伏應用等為右翼的產業結構。“一基”是漢能“兩翼”發展的基礎,“兩翼”是漢能實現的新引擎,“一基兩翼”的布局形成漢能完整的清潔能源產業鏈和價值鏈。[3]
集團自進入清潔能源領域以來,從浙江甌江、廣東東江到云南金沙江等一系列江河上的水電站投資建設及在江蘇、等風電能源的開發利用,形成了一大批已經投產發電和正在建設的電力項目。其中云南金安橋水電站一期總裝機容量2400MW,該項目被全國工商聯、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譽為民營企業進入電力壟斷行業的標志性工程,集團也由此成功躋身于建設百萬千瓦級大型水電站企業行列。[4]
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人類的重大災難性問題。集團適時組建了清能投資咨詢公司,集中發展以國內CDM技術咨詢服務為核心,以國際CDM服務、自愿減排市場(VER)和節能減排潛在項目投資為支撐的節能減排服務戰略業務體系。集團開發的CDM項目遍及全國主要省區,以及東南亞地區,已成為國內xxx的CDM技術咨詢企業,業務涉及可再生能源領域、工業過程中能源效率提高、工業過程中溫室氣體直接減排、燃料替代領域等。[5]
高端精英人才引進和團隊建設已經成為集團長期的戰略方針。集團擁有一大批水電、風電、太陽能、石油、氫能、燃料電池等能源相關領域的專家,其中包括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團隊。2004年,集團即組建了新能源研究院,聘請2000年諾貝爾化學得主艾倫·G·馬克迪爾米德(Alan G. MacDiarmid)先生為首席科學家(已故),同時聘請了大批歸國中青年科學家,組建了逾百名博士、碩士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為主體的漢能高科技能源研發中心。研發中心面積達1萬平方米,有12個國際一流水準的清潔能源實驗室,并與國內外多家知名院校合作建立了聯合實驗室。主要從事太陽能光伏發電、燃料電池以及相關關鍵原材料的研發和中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在新能源領域已申請專利近200項,其中發明專利占總數的60%。
經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批準,在漢能控股集團設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該工作站將為漢能及全行業培養更多更高端新能源研究人才。這標志著漢能控股集團在科研領域和自主創新方面站在了中國同行的前列,博士后工作站的成立為集團吸引國際國內頂尖人才搭建了良好平臺,也為集團實現既定戰略目標奠定了人才基礎。[6]
大事記
2016年
2016年20日,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深夜公告稱,李河君宣布辭任上市公司執行董事及董事會,由漢能控股副總裁袁亞彬接任。
?2015年
2015年7月15日,漢能薄膜發電于5月20日起開始停牌。該公司發出公布,指依據證券及期貨(在證券市場上市)規則之條例第8(1)條,聯交所應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之指令,于2015年7月15日即時停止漢能薄膜發電股份之買賣。漢能薄膜發電停牌前報3.91港元。
2014年
2014年2月,全球xxx影響力的科技商業項——麻省理工學院《科技創業》(MIT Technology Review) “全球xxx創新力企業”評選結果揭曉,漢能控股集團位列第23位,成為國內能源領域xxx上榜企業。
2012年
06月30日,漢能國際光伏發電集團歐洲區域公司開發建設的意大利拉奎拉光伏電站正式并網發電。[7]
06月13日,宜家與漢能控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漢能將在三年內完成宜家項目所需太陽能電池板的制作和安裝。
06月05日,漢能與Q-Cells就收購Solibro一事簽定合作協議。
05月10日,漢能武進光伏生產廠房BIPV幕墻光伏電站成功實現并網發電。
04月28日,漢能山東禹城硅基薄膜太陽能研發制造正式投產。
03月29日,漢能海南一期250MW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項目正式投產。
02月06日,漢能控股(歐洲)有限公司與意大利光伏行業企業AZZEROCO2公司和EXALTO公司簽署了
《30MW光伏電站項目開發合作框架協議》。
2011年
11月19日,漢能廣東河源光伏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正式投產。
06月15日,漢能四川雙流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正式投產。
04月18日,漢能全球研發中心在燕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落戶。
03月27日,漢能金沙江金安橋水電站歷經8年建設首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
2010年
12月29日,漢能吳忠太陽山光伏并網一期20兆瓦項目獲得自治區發改委核準。
01月12日,漢能河源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制造正式開工。
02月24日,漢能與緬甸簽署了《關于緬甸聯邦丹倫江上游河段滾弄水電站開
發、運營、移交的協議備忘錄》。
2009年前
2008年05月21日,江蘇如東一期風電場并網發電,它為全國xxx的風電場。
2008年01月08日,華睿集團正式更名為漢能控股集團。
2007年12月29日,云南五郎河二級水電站全部機組并網發電。
2007年11月09日,賀蘭山風電場三期工程全部并網發電。
2006年11月,漢能成為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CDM EB)注冊CDM項目企業。
2005年10月08日,江蘇如東風電CDM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準。
2003年12月28日,漢能投資建設的浙江龍泉瑞垟二級水電站正式并網發電。
2003年07月19日,漢能斥資12億元收購青海尼那水電站。
2003年08月08日,云南金沙江金安橋水電站籌建工程在云南省麗江市金安橋電站壩址舉行。
2002年09月29日,漢能與云南省簽署《云南省金沙江金安橋水電站投資開發協議書》。
2002年04月30日,廣東東江木京水電站首臺機組并網發電。
1999年
廣東東江木京水電站正式開工建設。
1994年
漢能控股集團前身——華睿集團成立。
漢能榮譽
2000年李河君先生擔任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
2002年集團成為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李河君先生擔任副會長
2003年集團榮獲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頒發的“光彩事業”
2003年中國工商聯并購公會和全球并購研究中心授予李河君先生本年度“中國十大并購人物”
2003年集團榮獲云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頒發的“見義勇為”
2005年集團成為中華紅絲帶基金執行理事長單位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2005年集團成為中國光彩事業基金會副理事長單位
2005年李河君先生擔任全國工商聯常委
2000-2006年連續七年榮獲市工商局頒發的“守信企業”稱號(自2007年開始市工商局停止該項評選)
2005年李河君先生擔任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
2005年李河君先生擔任第二屆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2006年集團榮獲云南省“光彩事業組織”
2006年中國公益事業促進會授予李河君先生“公益楷模”稱號
2006年集團成為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單位,李河君先生當選為首任會長
2007年李河君先生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8年5月17日,集團通過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中國紅十字會贈予我集團“”牌匾
2009年6月27日,李河君先生在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第二屆會員大會上連任會長。
漢能戰略 漢能產業結構
“一基兩翼”:即以清潔能源發電板塊為基礎,以太陽能光伏研發與生產為左翼,以太陽能光伏應用為右翼的產業結構。“一基”是漢能“兩翼”發展的基礎,“兩翼”是漢能實現的新引擎,“一基兩翼”的布局將形成漢能完整的清潔能源產業鏈和價值鏈。[8]
“一基”指漢能的清潔能源發電板塊,涵蓋了水電、風電。經過十余年的水電、風電投資建設,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項目有云南省金沙江金安橋水電站、云南五郎河流域梯級水電站、廣東省東江木京水電站、廣東省東江黃田水電站、江蘇省如東風電場、回族自治區賀蘭山風電場等,奠定了漢能“兩翼”可持續發展的基礎。[9]
“左翼”指漢能太陽能光伏研發與生產板塊,其特征是高科技技術在能源領域的商業化運用,將是漢能再次騰飛,實現夢想與的強大動力。“左翼”板塊的主要產品包括:不同類型太陽能技術的研發、太陽能生產設備制造與生產、太陽能電池制造和工藝流程的優化,以及儲能技術、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發。在太陽能光伏制造上,漢能已經在珠三角、四川等地布局了生產,進行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和制造。
“右翼”指漢能太陽能光伏應用板塊。包含光伏產品整合解決方案、光伏電站工程建設與總承包、光伏平衡系統生產與整合、光伏電站運營以及碳交易、能源交易衍生產品交易等。
漢能產業發展模式
集團專注于清潔能源的發展,憑借具有前瞻性的戰略優勢和品牌優勢,以可供集團持續發展的資源儲備為基礎,不斷提升以漢能軟實力為主的綜合實力,在水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領域占據制高點,以創新、變革性技術為起點,以規模化優勢構筑漢能特有的產業發展模式,推動清潔能源產業在中國和世界大力發展,為降低全球碳排放做貢獻。
漢能國際化戰略
產業國際化
漢能“一基”產業的水電不僅包括在中國西部建設的大型水電項目,同時已在東南亞等地區開發水電資源,籌建水電建設,并將繼續開發老撾、巴基斯坦等國的水利資源。
在“左翼”產業的研發上,漢能已經在歐洲和美國都建有自有和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以確保漢能“左翼”產業站在技術的最前沿。
在布局“右翼”產業時,漢能擬在全球范圍內成立相應的區域公司,負責太陽能電池組件的銷售,及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與運營。
目前已有漢能控股歐洲有限公司、漢能光伏大中華區域公司(籌)、漢能光伏亞太區域公司(籌)、漢能光伏美洲區域公司(籌)、漢能光伏中東與非洲區域公司(籌)。
資本國際化
主要是籌備IPO,引入國際資本。在CDM產業發展上,漢能已經建立“中國碳”國際性的基金,以推動節能減排在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同時漢能整合國際國內的資本與項目,開展跨國資本并購。
人才國際化
在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上,漢能從設立之初就開始引進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如引進了2000年諾貝爾化學獲得者——艾倫·G·馬克迪爾米德(Alan G. MacDiarmid)擔當漢能新能源研究院xxx任首席科學家。漢能不斷提升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現已完成電力建設與運營人才、太陽能光伏科研與生產人才、太陽能光伏應用人才的跨國管理體系,以漢能項目的人力資源所需。
[10]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