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鹽鎂礬
編輯鉀鹽鎂礬是一種罕見的礦物,屬于“硫酸鹽”礦物類別。 屬單斜晶系結晶,化學組成為KMg·3H2O,因此在化學上是多了一個氯離子的含水硫酸鉀鎂。
鉀鹽鎂礬主要發育粒狀至塊狀集合體,少數也發育厚片狀至等軸狀晶體,由于外來雜質,呈無色或黃白色、灰色至灰藍色、綠色、藍色或紫色,透明度高相應減少。
化學
編輯理想的 KMg(SO4)Cl·3H2O 配方需要 18.91% K2O 的含量; 16.19%氧化鎂; 14.24% 氯; 32.16% SO3 和 21.71% H2O. 一些鉀經常被鈉代替。 Robert Kühn 和 Karl-Heinrich Ritter 假設,在過去,山上的水分(微小的堿液夾雜物)被計入結晶水含量。 憑借著他們眾多鉀鹽長礬分析發現,鉀鹽長礬僅含有2.75摩爾結晶水,理論H2O含量僅為20.27%重量H2O。 得到的分子式 KMg·2.75H2O 也被 Strunz & 使用鎳。 早在1908年,鉀鹽鎂礬就檢測出低濃度的溴和碘。 進入氯晶格的溴的同晶含量為 0.036-0.131%(重量),根據最近對烏克蘭鉀鹽礦床中鉀鹽鉀鹽的研究,溴的同晶含量為 0.08-0.23%(重量)。
從化學上講,鉀鹽鎂鉀可以看作是無氯、硫酸鹽為主的無水硼鈣石的結晶水氯類似物。
晶體結構
編輯鉀鹽長礬在單斜晶系中結晶,空間群C2/m(空間群12號)模板:空間群/12,晶格參數a = 19.72 ?; b = 16.23?; c = 9.53 ? 和 β = 94.92°; 每個晶胞有 16 個公式單元。
鉀鹽鎂礬的晶體結構中,三個MgO4(H2O)2八面體和四個SO4四面體通過公共角連接,形成由八環組成的平行(100)層。 這些層通過進一步的 MgO2(H2O)4 八面體的角松散連接形成框架。 框架中的空隙包含四個 K、四個 Cl 和兩個水分子。 K 離子部分被八個(四個 O 和四個 Cl)包圍,部分被九個最近的鄰居包圍。
屬性
編輯形態學
鉀鹽長礬出現在尺寸達 10 厘米的晶體中,在 {001} 之后幾乎總是或多或少厚的板狀。 此外,{100}后也有厚板晶體。很少見,也發現短棱柱、雙棱錐或幾乎等距的晶體。棱柱體{111}、{111}基頻那體{001}是天然的特征晶體,因此鉀鹽長礬晶體要么是根據 {001} 的厚板狀,要么是根據 {111} 的雙錐體。 除了這些習慣上的差異外,鉀鹽長礬的服飾也有差異。 鉀鹽長礬水晶可以非常廣泛。鉀鹽鎂礬水晶的傳統習俗(相同的顏色表示相同的表面形狀)
在模式產地Leopoldshall,鉀鹽鎂石主要形成石鹽或粗粒鉀鹽鎂石,也“游泳”晶體,晶體的兩端都存在。 來自模式產地的不太常見的晶體的服裝由上述的 pinacoids {010} 和 {100} 的支持形式以及棱柱體 {110} 和 {310} 組成,它們只有小表面。 上面提到的大多數其他形式要么僅在具有較大面的單晶上發現,要么僅以窄條紋出現。棱鏡{310}由于與{320}的振蕩外觀而可以顯示條紋。
然而,更常見的是,這種礦物存在于具有典型路面結構的硬皮或(糖)粒狀塊狀聚集體和纖維聚集體(“纖維凱恩石”)中。
理化性質
鉀鹽長矛晶體在其純凈狀態下是無色透明的,但由于夾雜物和外來物質(粘土、粘土、瀝青、赤鐵礦)。 模式產地的鉀鹽鎂礬被描述為淺灰綠色。灰色和不純的品種“溶解時會產生深色、不透明的液體,通常帶有瀝青味,而較純的碎片在冷水和熱水中完全清晰且容易溶解”。 鉀鹽鎂礬的筆畫顏色總是白色的。
半透明至透明晶體的表面根據光的折射值呈現出玻璃光澤。 鉀鹽長礬具有中高光折射和中高雙折射。 在透射光下,鉀鹽鎂礬是無色的,可以通過其清晰的負浮雕和明亮的偏振色(黃色一階到藍色二階)來識別。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3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