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率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解讀指標

    利率 相關圖片利率 相關圖片

    利率水平對外匯匯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利率是影響匯率最重要的因素。我們知道,匯率是兩個國家的貨幣之間的相對價格。和其他商品的定價機制一樣,它由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所決定。外匯是一種金融資產,人們持有它,是因為它能帶來資本的收益。

    人們在選擇是持有本國貨幣,還是持有某一種外國借幣時,首先也是考慮持有哪一種貨幣能夠給他帶來較大的收益.而各國貨幣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場的利率來衡量的。

    某種貨幣的利率上升,則持有該種貨幣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資者買入該種貨幣,因此,對該貨幣有利好(行情看好)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該種貨幣的收益便會減少,該種貨幣的吸引力也就減弱了。因此,可以說"利率升,貨幣強;利率跌,貨幣弱"。

    從經濟學意義上講,在外匯市場均衡時,持有任何兩種貨幣所帶來的收益應該相等,這就是:Ri=Rj(利率平價條件)。這里,R代表收益率,i和j代表不同國家的貨幣。如果持有兩種貨幣所帶來的收益不等,則會產生套匯:買進A種外匯,而賣出B種外匯。

    這種套匯,不存在任何風險。因而一旦兩種貨幣的收益率不等時,套匯機制就會促使兩種貨幣的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說,不同國家貨幣的利率內在地存在著一種均等化傾向和趨勢,這是利率指標對外匯匯率走向影響的關鍵方面,也是我們解讀和把握利率指標的關鍵。

    例如,1987年8月后,隨著美元下跌,人們爭相購買英鎊這一高息貨幣,致使在很短的時間內英鎊匯率由1.65美元升至1.90美元,升幅近20%。為了限制英鎊升勢,在1988年5-6月間英國連續幾次調低利率,由年利10%降至7.5%,伴隨每次減息,英鎊都會下跌。但是由于英鎊貶值過快、通貨膨脹壓力增加,隨后英格蘭銀行被迫多次調高利率,便英鎊匯率又開始逐漸回升。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巨大,xxx超過國際貿易額,表明金融全球化的極大發展。利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的影響比過去更為重要了。當一個國家緊縮信貸時,利率會上升,征國際市場上形成利率差異,將引起短期資金在國際間移動,資本一般總是從利率低的國家流向利率高的國家。

    這樣,如果一國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國家,就會吸引大量的資本流入,本國資金流出減少,導致國際市場上搶購這種貨幣;同時資本賬戶收支得到改善,本國貨幣匯價得到提高。反之,如果一國松動信貸時,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國家,則會造成資本大量流出,外國資本流入減少,資本賬戶收支惡化,同時外匯交易市場上就會拋售這種貨幣,引起匯率下跌。

    在一般情況下,美國利率下跌,美元的走勢就疲軟;美國利率上升,美元走勢偏好。從美國國庫券(特別是長期國庫券)的價格變化動向,可以探尋出美國利率的動向,因而可以對預測美元走勢有所幫助。如果投資者認為美國通貨膨脹受到了控制,那么在現有國庫券利息收益的吸引下,尤其是短期國庫券,便會受到投資者青睞,債券價格上揚。

    反之,如果投資者認為通貨膨脹將會加劇或惡化,那么利率就可能上升以抑制通貨膨脹,債券的價格便會下跌。20世紀80年代前半期,美國在存在著大量的貿易逆差和巨額的財政赤字的情況下,美元依然堅挺,就是美國實行高利率政策,促使大量資本從日本和西歐流入美國的結果。美元的走勢,受利率因素的影響很大。利率決定理論

    馬克思的利率決定論是建立在對利息的來源和本質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馬克思揭示,利息是貸出資本的資本家從借入資本的資本家那里分割出來的一部分剩余價值,而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

    利息的這種質的規定性決定了它的量的規定性(利息的這種質的規定決定了它的量的規定),利息量的多少取決于利潤總額,利息率取決平均利潤率。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潤率與零之間,利息率的高低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率;二是總利潤在xxx人和xxx人之間進行分配的比例。

    這一比例的確定主要取決于借貸雙方的供求關系及其競爭,一般來說,供大于求時利率下降;供不應求時利率上升。此外,法律、習慣等也有較大作用。馬克思的理論對于說明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利率決定問題具有指導意義。

    西方的利率決定論大都著眼于供求對比關系的分析,認為利率是種價格。其分歧在于什么樣的供求關系決定利率。如馬歇爾的實際利率論就強調非貨幣的實際因素--生產率和節約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生產率由邊際投資傾向表示,節約用邊際儲蓄傾向表示。

    投資量是利率的減函數,儲蓄是利率的增函數,利率的變化則取決于投資量和儲蓄量的均衡點;凱恩斯的貨幣供求論認為決定利率是貨幣因素而非實際因素。

    貨幣供應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外生變量,貨幣需求取決于人們的流動性偏好,當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增強則傾向于增加貨幣持有數量,因此利率是由流動性偏好所決定的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共同決定的;可貸資金論綜合了前兩種利率決定論,認為利率是由可貸資金的供求決定的,供給包括總儲蓄和銀行新增的貨幣量,需求包括總投資和新增的貨幣需求量,利率的決定取決于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共同均衡。

    存款利率

    歷史數據, 單位:年利率%

    調整時間
    活期
    3個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1990年4月15日
    2.88
    6.30
    7.74
    10.08
    10.98
    11.88
    13.68
    1990年8月21日
    2.16
    4.32
    6.48
    8.64
    9.36
    10.08
    11.52
    1991年4月21日
    1.80
    3.24
    5.40
    7.56
    7.92
    8.28
    9.00
    1993年5月15日
    2.16
    4.86
    7.20
    9.18
    9.90
    10.80
    12.06
    1993年7月11日
    3.15
    6.66
    9.00
    10.98
    11.70
    12.24
    13.86
    1996年5月1日
    2.97
    4.86
    7.20
    9.18
    9.90
    10.80
    12.06
    1996年8月23日
    1.98
    3.33
    5.40
    7.47
    7.92
    8.28
    9.00
    1997年10月23日
    1.71
    2.88
    4.14
    5.67
    5.94
    6.21
    6.66
    1998年3月25日
    1.71
    2.88
    4.14
    5.22
    5.58
    6.21
    6.66
    1998年7月1日
    1.44
    2.79
    3.96
    4.77
    4.86
    4.95
    5.22
    1998年12月7日
    1.44
    2.79
    3.33
    3.78
    3.96
    4.14
    4.50
    1999年6月10日
    0.99
    1.98
    2.16
    2.25
    2.43
    2.70
    2.88
    2002年2月21日
    0.72
    1.71
    1.89
    1.98
    2.25
    2.52
    2.79
    2004年10月29日
    0.72
    1.71
    2.07
    2.25
    2.70
    3.24
    3.60
    2006年8月19日
    0.72
    1.80
    2.25
    2.52
    3.06
    3.69
    4.14
    2007年3月18日
    0.72
    1.98
    2.43
    2.79
    3.33
    3.96
    4.41
    2007年5月19日
    0.72
    2.07
    2.61
    3.06
    3.69
    4.41
    4.95
    2007年7月21日
    0.81
    2.34
    2.88
    3.33
    3.96
    4.68
    5.22
    2007年8月22日
    0.81
    2.61
    3.15
    3.60
    4.23
    4.95
    5.49
    2007年9月15日
    0.81
    2.88
    3.42
    3.87
    4.50
    5.22
    5.76
    2007年12月21日
    0.72
    3.33
    3.78
    4.14
    4.68
    5.40
    5.85
    2008年10月9日
    0.72
    3.15
    3.51
    3.87
    4.41
    5.13
    5.58
    2008年10月30日
    0.72
    2.88
    3.24
    3.60
    4.14
    4.77
    5.13
    2008年11月27日
    0.36
    1.98
    2.25
    2.52
    3.06
    3.60
    3.87
    2008年12月23日
    0.36
    1.71
    1.98
    2.25
    2.79
    3.33
    3.60
    2010年10月20日
    0.36
    1.91
    2.20
    2.50
    3.25
    3.85
    4.20
    2010年12月25日
    0.36
    2.25
    2.5
    2.75
    3.55
    4.15
    4.55
    2011年2月9日
    0.40
    2.60
    2.80
    3.00
    3.90
    4.50
    5.00
    2011年4月6日
    0.50
    2.85
    3.05
    3.25
    4.15
    4.75
    5.25
    2011年7月7日
    0.5
    3.1
    3.3
    3.5
    4.4
    5.00
    5.5
    2012年6月8日
    0.4
    2.85
    3.05
    3.25
    4.1
    4.65
    5.1
    2012年7月6日
    0.35
    2.60
    2.80
    3
    3.75
    4.25
    4.75
    2014年11月22日 0.35 2.35 2.55 2.75 3.35 4.00 4.50

    基準利率是人民銀行公布的商業銀行存款、xxx、貼現等業務的指導性利率。

    模型分析

    銀行合理利率的計算模型及其分析:

    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值=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值V*物價總指數P

    根據數據,首先構造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值V與固定資本K及勞動L之間的生產函數關系:

    V=AKaL1-a

    上式中V為國內生產總值,K為全社會固定資本存量,L為全社會從業人員,A,a為參數。在不考慮技術進步時,可以認為a,A為正常數。應當指出,一個效用函數在某一特定時刻只有一種,而且很難用數學式子來完全準確的表達出來。以上的效用函數僅是一個效用函數的近似表達式,還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這樣便得到公式:

    V=3.380527635*K*1.128590175*L-0.128590175

    由上式算出的與實際的有一定的偏差,誤差率保持在0.01567~0.109912之間,屬于正常范圍。

    銀行利率的計算與租金的計算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我們首先需要求出租金的計算公式,所謂資本的租金是指如果一個人擁有K億元的資本,并將它租給生產者使用,生產者應給她R*K的租金。

    由于折舊率為δ,資本折舊為δ*K,那么資本收益或回報為R*K-δ*K。在定義資本收益率或回報率為:

    資本收益率或回報率r=資本收益或回報/資本,即:

    r=(R*K-δ*K)/K=R-δ⑶

    但由于資本回報中有相當一部分要交納各種稅收,所以將錢存入銀行所得的利率i

    設資本回報r*K中要征收一定的稅作為公共投資,征收的各種稅費占國民生產總值合理比例為£;,即征稅總額為£*V,在這里我們要考慮到誤差的存在,設誤差系數為b,在征完稅費之后為資本應得回報r*K-£*V*b。他與資本K之比可以理解為銀行利率i的合理位置,因此有如下式子:

    i=r*K-£*V/K=r-£*V/K*b

    注意到r=R-δ,因此上式可以記為:

    i=R-δ-£*V/K*b

    在單部門模型中,折舊率設為:δ=0.1,b是誤差系數。從上式看出,利率的大小與K/L、£;、b有關。

    確定依據

    利率 相關圖片利率 相關圖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加強了對利率手段的運用,通過調整利率水平與結構,改革利率管理體制,使利率逐漸成為一個重要xxx。

    1993年5月和7月,中國人民銀行針對當時經濟過熱、市場物價上漲幅度持續攀升的情況,兩次提高了xxx利率。這兩次利率調整,與1994年以來出臺的其他重大經濟改革措施相配合,對抑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控制通貨膨脹,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6年以來,針對中國宏觀經濟調控已取得顯著成效、市場物價明顯回落的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又適時先后七次降低了存xxx利率,在保護存款人利益的基礎上,對減少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利息支出,促進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利率的調整,實際上是各方面利益的調整。中國人民銀行在確定利率水平時,主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物價總水平

    這是維護存款人利益的重要依據。利率高于同期物價上漲率,就可以保證存款人的實際利息收益為正值;相反,如果利率低于物價上漲率,存款人的實際利息收益就會變成負值。因此,看利率水平的高低不僅要看名義利率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還要看是正利率還是負利率。

    二是利息負擔

    長期以來,國有大中型企業生產發展的資金大部分依賴銀行xxx,利率水平的變動對企業成本和利潤有著直接的重要的影響,因此,利率水平的確定,必須考慮企業的承受能力

    例如,1996年至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先后七次降低存xxx利率,極大地減少了企業xxx利息的支出。據不完全統計,累計減少企業利息支出2600多億元

    三是利益

    利率調整對財政收支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企業和銀行上交財政稅收的增加或減少而間接產生的。因此,在調整利率水平時,必須綜合考慮國家財政的收支狀況。銀行是經營貨幣資金的特殊企業,存xxx利差是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利率水平的確定還要保持合適的存xxx利差,以保證銀行正常經營。

    四是供求狀況

    利率政策要服從國家經濟政策的大局,并體現不同時期國家政策的要求。與其他商品的價格一樣,利率水平的確定也要考慮社會資金的供求狀況,受資金供求規律的制約。

    此外,期限、風險等其他因素也是確定利率水平的重要依據。一般來講,期限越長,利率越高;風險越大,利率越高。反之,則利率越低。

    隨著中國經濟開放程度的提高,國際金融市場利率水平的變動對中國利率水平的影響將越來越大,在研究國內利率問題時,還要參考國際上的利率水平。

    利率分類

    利率 相關圖片利率 相關圖片

    根據計算方法不同,分為單利和復利

    單利是指在借貸期限內,只在原采的本金上計算利息,對本金所產生的利息不再另外計算利息。復利是指在借貸期限內,除了在原來本金上計算利息外,還要把本金所產生的利息重新計入本金、重復計算利息,俗稱"利滾利"。

    根據與通貨膨脹的關系,分為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名義利率是指沒有剔除通貨膨脹因素的利率,也就是xxx合同或單據上標明的利率。實際利率是指已經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后的利率。

    根據確定方式不同,分為法定利率和市場利率

    官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門或者中央銀行確定的利率。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機構銀行業協會按照協商辦法確定的利率,這種利率標準只適合于參加該協會的金融機構,對其他機構不具約束力,利率標準也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場利率之間。市場利率是指根據市場資金借貸關系緊張程度所確定的利率。

    根據國家政策意向不同,分為一般利率和優惠利率

    般利率是指在不享受任何優惠條件下的利率。優惠利率是指對某些部門、行業、個人所制定的利率優惠政策。

    根據銀行業務要求不同,分為存款利率、xxx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在金融機構存款所獲得的利息與本金的比率。xxx利率是指從金融機構xxx所支付的利息與本金的比率。

    根據與市場利率供求關系,分為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

    根據利率之間的變動關系,分為基準利率和套算利率

    基準利率是在多種利率并存的條件下起決定作用的利率,我國是中國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xxx的利率。

    利率計算

    零存整取是我們普通居民較普遍采用的方法,以零存整取利率的計算為例。

    零存整取的余額是逐日遞增的,因而我們不能簡單地采用整存整取的計算利息的方式,只能用單利年金方式計算,公式如下:

    SN =A(1+R)+A(1+2R)+…+A(1+NR)

    =NA+1/2 N(N+1)AR

    其中,A表示每期存入的本金,SN是N期后的本利和,SN又可稱為單利年金終值。上式中,NA是所儲蓄的本金的總額,1/2 N(N十1)AR 是所獲得的利息的總數額。

    通常,零存整取是每月存入一次,且存入金額每次都相同,因此,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將存期可化為常數如下:

    如果存期是1年,那么 D=1/2 N(N十1)=1/2×12×(12+1)=78

    同樣,如果存期為2年,則常數由上式可算出D=300,如果存期為3年,則常數為D=666。

    這樣算來,就有:1/2 N(N十1)AR=DAR,即零存整取利息。

    例如:你每月存入1000元。存期為1年,存入月利率為1.425‰(2004年10月29日起執行的現行一年期零存整取月利率),則期滿年利息為:1000×78×1.425‰=111.15(元)

    又如儲戶xxx支取,那么,到期時的余額在過期天數的利息按活期的利率來計算利息。

    零存整取有另外一種計算利息的方法,這就是定額計息法。

    所謂定額計息法,就是用積數法計算出每元的利息化為定額息,再以每元的定額息乘以到期結存余額,就得到利息額。

    每元定額息 =1/2 N(N+1)NAR÷NA

    =1/2(N十1)R

    如果,現行一年期的零存整取的月息為1.425‰。那么,我們可以計算出每元的定額息為:1/2×(12+1)×1.425‰=0.0092625

    你每月存入1000元,此到期余額為:1000×12=12000(元)

    則利息為:12000×0.0092625=111.15(元)

    扣去20%的利息稅22.23元,你實可得利息88.92元.(注:2008年10月9日以后產生的利息已不用交利息稅)

    推進難題

    利率 相關圖片利率 相關圖片

    人民幣匯率改革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在倒逼利率市場化加快前行,中國的金融改革已不容拖延,必須銳意改革,既要開放金融市場,也要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國外利率市場化做得最保守的國家也不過用了16年時間,而中國已為此走過了14個年頭,利率市場化的滯后已經成為國內市場價格扭曲的最根本因素。

    不過,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是中國整體金融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無法單兵獨進,需要其他各項改革的緊密配合,才能理順中國的市場經濟體系

    在此之前,全國工商聯的調研表明,90%的規模以下中小企業以及95%的小微企業迄今還沒有與銀行發生過借貸關系,短期來看,這部分企業也難以從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中獲得好處,仍須佐以金融市場的深度開放,讓包括小貸、村鎮銀行等多種形態的資金中介共存,形成多層次融資體系。

    與此同時,還要同時推進各類要素市場的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以及政府自身的改革。只有當上述各項改革形成合力之時,金融改革來之不易的成果才能得到鞏固與維持。

    尤其重要的是銀行業與企業的改革。在中國,關系型融資的比例居高不下,不同所有制企業的融資條件幾有天壤之別,所以,利率工具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有限。這是我國在利率市場化推進過程中無法繞開的難題。誠如IMF副總裁朱民所言,銀行和企業行為先市場化,利率才能市場化。這意味著,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落實各行業非公經濟“新36條”或許是更為關鍵的一環!

    利率與匯率

    利率政策通過影響經常項目對匯率產生影響。當利率上升時,信用緊縮,xxx減少,投資和消費減少,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進口,促進出口,減少外匯需求,增加外匯供給,促使外匯匯率下降,本幣匯率上升。與利率上升相反,當利率下降時,信用擴張,貨幣供應量(M2)增加,刺激投資和消費,促使物價上漲,不利于出口,有利于進口。

    匯率變動對利率的影響也是間接地作用,即通過影響國內物價水平、影響短期資本流動而間接地對利率產生影響。

    舉例說明

    存款基準利率

    歷史數據, 單位:年利率%

    調整時間 活期 3個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1990年4月15日 2.88 6.30 7.74 10.08 10.98 11.88 13.68
    1990年8月21日 2.16 4.32 6.48 8.64 9.36 10.08 11.52
    1991年4月21日 1.80 3.24 5.40 7.56 7.92 8.28 9.00
    1993年5月15日 2.16 4.86 7.20 9.18 9.90 10.80 12.06
    1993年7月11日 3.15 6.66 9.00 10.98 11.70 12.24 13.86
    1996年5月1日 2.97 4.86 7.20 9.18 9.90 10.80 12.06
    1996年8月23日 1.98 3.33 5.40 7.47 7.92 8.28 9.00
    1997年10月23日 1.71 2.88 4.14 5.67 5.94 6.21 6.66
    1998年3月25日 1.71 2.88 4.14 5.22 5.58 6.21 6.66
    1998年7月1日 1.44 2.79 3.96 4.77 4.86 4.95 5.22
    1998年12月7日 1.44 2.79 3.33 3.78 3.96 4.14 4.50
    1999年6月10日 0.99 1.98 2.16 2.25 2.43 2.70 2.88
    2002年2月21日 0.72 1.71 1.89 1.98 2.25 2.52 2.79
    2004年10月29日 0.72 1.71 2.07 2.25 2.70 3.24 3.60
    2006年8月19日 0.72 1.80 2.25 2.52 3.06 3.69 4.14
    2007年3月18日 0.72 1.98 2.43 2.79 3.33 3.96 4.41
    2007年5月19日 0.72 2.07 2.61 3.06 3.69 4.41 4.95
    2007年7月21日 0.81 2.34 2.88 3.33 3.96 4.68 5.22
    2007年8月22日 0.81 2.61 3.15 3.60 4.23 4.95 5.49
    2007年9月15日 0.81 2.88 3.42 3.87 4.50 5.22 5.76
    2007年12月21日 0.72 3.33 3.78 4.14 4.68 5.40 5.85
    2008年10月9日 0.72 3.15 3.51 3.87 4.41 5.13 5.58
    2008年10月30日 0.72 2.88 3.24 3.60 4.14 4.77 5.13
    2008年11月27日 0.36 1.98 2.25 2.52 3.06 3.60 3.87
    2008年12月23日 0.36 1.71 1.98 2.25 2.79 3.33 3.60
    2010年10月20日 0.36 1.91 2.20 2.50 3.25 3.85 4.20
    2010年12月25日 0.36 2.25 2.5 2.75 3.55 4.15 4.55
    2011年2月9日 0.40 2.60 2.80 3.00 3.90 4.50 5.00
    2011年4月6日 0.50 2.85 3.05 3.25 4.15 4.75 5.25
    2011年7月7日 0.5 3.1 3.3 3.5 4.4 5.00 5.5
    2012年6月8日 0.4 2.85 3.05 3.25 4.1 4.65 5.1
    2012年7月6日 0.35 2.60 2.80 3 3.75 4.25 4.75

    基準利率是人民銀行公布的商業銀行存款、xxx、貼現等業務的指導性利率,存款利率暫時不能上、下浮動,xxx利率可以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下浮10%至上浮70%。

    xxx基準利率

    歷史數據,單位:年利率%

    調整時間 六個月以內(含六個月) 六個月至一年(含一年) 一至三年(含三年) 三至五年(含五年) 五年以上
    1991.04.21 8.10 8.64 9.00 9.54 9.72
    1993.05.15 8.82 9.36 10.80 12.06 12.24
    1993.07.11 9.00 10.98 12.24 13.86 14.04
    1995.01.01 9.00 10.98 12.96 14.58 14.76
    1995.07.01 10.08 12.06 13.50 15.12 15.30
    1996.05.01 9.72 10.98 13.14 14.94 15.12
    1996.08.23 9.18 10.08 10.98 11.70 12.42
    1997.10.23 7.65 8.64 9.36 9.90 10.53
    1998.03.25 7.02 7.92 9.00 9.72 10.35
    1998.07.01 6.57 6.93 7.11 7.65 8.01
    1998.12.07 6.12 6.39 6.66 7.20 7.56
    1999.06.10 5.58 5.85 5.94 6.03 6.21
    2002.02.21 5.04 5.31 5.49 5.58 5.76
    2004.10.29 5.22 5.58 5.76 5.85 6.12
    2006.04.28 5.40 5.85 6.03 6.12 6.39
    2006.08.19 5.58 6.12 6.30 6.48 6.84
    2007.03.18 5.67 6.39 6.57 6.75 7.11
    2007.05.19 5.85 6.57 6.75 6.93 7.20
    2007.07.21 6.03 6.84 7.02 7.20 7.38
    2007.08.22 6.21 7.02 7.20 7.38 7.56
    2007.09.15 6.48 7.29 7.47 7.65 7.83
    2007.12.21 6.57 7.47 7.56 7.74 7.83
    2008.09.16 6.21 7.20 7.29 7.56 7.74
    2008.10.09 6.12 6.93 7.02 7.29 7.47
    2008.10.30 6.03 6.66 6.75 7.02 7.20
    2008.11.27 5.04 5.58 5.67 5.94 6.12
    2008.12.23 4.86 5.31 5.40 5.76 5.94
    2010.10.20 5.10 5.56 5.60 5.96 6.14
    2010.12.26 5.35 5.81 5.85 6.22 6.40
    2011.02.09 5.60 6.06 6.10 6.45 6.60
    2011.04.06 5.85 6.31 6.40 6.65 6.80
    2011.07.07 6.10 6.56 6.65 6.90 7.05
    2012.06.08 5.85 6.31 6.4 6.65 6.8
    2012.07.06 5.60 6.00 6.15 6.4 6.55

    基準利率

    是人民銀行公布的商業銀行存款、xxx、貼現等業務的指導性利率,存款利率暫時不能上、下浮動,xxx利率可以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下浮10%至上浮70%。

    基準利率是金融市場上具有普遍參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資產價格均可根據這一基準利率水平來確定。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融資者衡量融資成本,投資者計算投資收益,客觀上都要求有一個普遍公認的利率水平作參考。所以,基準利率是利率市場化機制形成的核心。

    最新新聞

    2013年7月9日各期限Shibor呈全線下跌態勢,其中2周利率跌幅xxx,下跌8.20個基點至3.6040%,其次是3月利率和1周利率,分別下跌7.10個基點和6.00個基點至4.7230%和3.5960%,隔夜、1月利率微跌0.70個基點和0.20個基點至3.2490%和4.2980%,中長期利率6月、9月和1年變化幅度較小,分別報于4.22155%、4.2720%和4.4000%。短期銀行間拆借利率持續下跌幅度較大,顯示6月份銀行間流動性緊張問題在7月上旬已經得到一定緩解。

    公開市場操作方面,繼上周在公開市場零操作后,央行周二繼續全面暫停公開市場操作,既無回購操作,也未發行央票。盡管7月以來流動性緊張狀況已大為緩解,資金價格穩步回落,但央行周二仍暫停發行央票,打消了市場對于央票重啟的猜測,繼續釋放出維穩信號。據Wind統計,本周公開市場無央票和正、逆回購到期。

    貨幣政策方面,在經歷“錢荒”后,為安撫市場,中國央行近期暫停公開市場操作,持續減緩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收緊的力度,但這并非表明央行“緊平衡”的政策立場發生轉變。預計,央行在密切觀察國內流動性和基本面狀況的同時,會繼續通過公開市場來調節流動性。對于市場近期對政策的種種猜測,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本輪流動性緊張事件過程中,市場基本上正確理解了央行對流動性的把握,未來央行仍將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并適時調節市場流動性,保持市場總體穩定。因此,預計下半年貨幣政策中性基調不變。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354/

    (4)
    詞條目錄
    1. 解讀指標
    2. 存款利率
    3. 模型分析
    4. 確定依據
    5. 利率分類
    6. 利率計算
    7. 推進難題
    8. 利率與匯率
    9. 舉例說明
    10. 存款基準利率
    11. 貸款基準利率
    12. 基準利率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