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規律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經濟規律

    價值規律

    1、價值規律出自《資本論》,作者:馬克思。

    2、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交換以價值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3、價值規律的意義和作用:價值規律是人類社會普遍適用的經濟規律,揭示了商品經濟變化和發展的奧秘,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剩余價值規律

    1、剩余價值規律出自《資本論》,作者:馬克思。

    2、剩余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剩余價值實質是由雇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超過工人勞動力價值以上的那部分價值。

    3、剩余價值規律的意義和作用:剩余價值規律的研究成功,揭示了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秘密,揭露了任何雇傭勞動生產制的本質,揭示了雇傭社會的財富不斷增長的源泉。

    認識利用

    經濟規律具有客觀性,并不等于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是消極的,無能為力的。相反,人們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并用來為整個社會謀利益的。如果把經濟規律偶像化,讓自己去做經濟規律的奴隸,是十分錯誤的。F.恩格斯說:“社會力量完全象自然力一樣,在我們還沒有認識和考慮到它們的時候,起著盲目的、強制的和破壞的作用但是,一旦我們認識了它們,理解了它們的活動、方向和影響,那末,要使它們愈來愈服從我們的意志并利用它們來達到我們的目的,這就完全取決于我們了。”“這里的區別正象雷電中的電的破壞力同電報機和弧光的被馴服的電之間的區別一樣,正象火災同供人使用的火之間的區別一樣。當人們按照今天的生產力終于被認識了的本性來對待這種生產力的時候,社會的生產無政府狀態就讓位于按照全社會和每個成員的需要對生產進行的社會的有計劃的調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04頁)。

    對經濟規律的認識和利用與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利用有著不同的特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利用或多或少是順利的。和這不同,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涉及社會各階級和階層的利益,因而在階級社會中,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是有階級背景的。為社會的利益來利用經濟規律的總是先進的階級,而衰朽的階級則加以反抗。先進的階級發現和利用那些觸犯社會衰朽階級的利益的經濟規律,往往要遇到這些階級的抵制和強烈的反抗。因此,就需要有能夠克服這種反抗的社會力量。在資產階級民主xxx時期,新興的資產階級曾經利用工人和農民作為自己的后備軍,戰勝了封建主階級的反抗。在當代社會條件下,克服衰朽階級反抗的社會力量就是占社會絕大多數的工人階級和農民的聯盟。在生產力水平很低的原始社會和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剝削階級社會中,經濟規律常常作為一種自發的力量支配著人們的行動。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雖然有了高度的發展,但由于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存在,經濟規律仍是自發地起作用,人們的自覺作用被限制在十分狹窄的范圍內。社會主義社會則不然,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無產階級的階級利益和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的一致性,使人們有可能自覺地利用經濟規律來為社會主義xxx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這時,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能夠認識它們和依靠它們,駕馭它們,并給其他正在為自己開辟道路的經濟規律以發生作用的廣闊場所。恩格斯曾經預見到,隨著資本主義的消滅和生產資料的公有化,人們將擺脫社會經濟關系的壓迫,認識客觀的經濟規律,并將比較自覺地運用這些規律以利于社會。他寫道:“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商品生產就將被消除,而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也將隨之消除。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這些直到現在都如同異己的、統治著人們的自然規律一樣而與人們相對立的規律,那時就將被人們熟練地運用起來,因而將服從他們的統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323頁)。

    此外,利用經濟規律還取決于經濟管理體制、管理水平、管理手段等多種因素。

    實踐在認識經濟規律過程中的重要性雖然經濟規律是可以被認識的,但是人們對于經濟規律的認識,不能一次完成,而要有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這是由于經濟規律所反映的不是外在的表面現象,而是內在的本質聯系,揭示它需要有一個過程。還由于經濟生活的實踐需要有一個過程,人們經驗的積累也需要有一個過程,從而人們對經濟規律的認識有一個從不認識到較少認識,再到較多認識這樣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這是認識本身的規律所決定的。在這個認識過程中,重要問題在于實踐和總結經驗,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和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才能逐步地克服盲目性,使對經濟規律的認識不斷提高和深化,然后才有可能逐步發展成為對經濟規律的完全或比較完全的認識。認識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必須通過反復的實踐,解決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和人們主觀認識之間的矛盾。毛澤東說:“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的規律的認識,必須有一個過程,必須從實踐出發,從沒有經驗到有經驗,從有較少的經驗,到有較多的經驗,從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認識客觀規律,從而獲得自由,在認識上出現一個飛躍,到達自由王國”(1962年1月30日《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只有在認識客觀規律的基礎上,人們才能克服盲目性而有自覺的行動。因此,必須不斷通過經濟工作的實踐和不斷總結經驗,來擴大和加深對經濟規律的認識,解決主觀認識和經濟規律之間的矛盾,掌握和運用經濟規律,使社會主義經濟工作按照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辦事,以保證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中各項任務的正確解決,獲得經濟工作的成功。

    參考書目

    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1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2、列寧:《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

    3、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斯大林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9。

    4、毛澤東:《實踐論》,《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6。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368/

    (10)
    詞條目錄
    1. 經濟規律
    2. 價值規律
    3. 剩余價值規律
    4. 認識利用
    5. 參考書目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