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科學院

    長期建檔 鎖定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基本簡介

    位于省會鄭州市,是省直屬的正廳級事業單位。其前身是河南蠶桑局,始建于1878年(光緒四年),1952年由開封遷入鄭州,1959年經省批準成立河南省農林科學院,1984年更名為河南省農業科學院

      

    科研機構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現設有小麥研究中心、糧食作物研究所、經濟作物研究所、煙草研究中心(許昌)、園藝研究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所、植物營養與資源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畜牧獸醫研究所、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中心、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中心、農副產品加工研究所、農作物新品種重點實驗室、動物免疫學重點實驗室等13個直屬科研機構、9個職能處(室)和1個直屬事業單位;有20個國家和省級研究中心、依托建立。以農作物育種與農作物品種評價為起點,組建了河南省農作物新品種良種區域試驗體系;通過試驗與品種評價,推薦審定數一百計的農作物品種,對推動農作物品種更新,促進農業生產發揮了重大作用。對全省農業科研系統實行體制兩級管理,在業務上指導21個市農業(蔬菜)科學研究所(院)、30個縣(市)農業科學試驗站,形成了省、市、縣農業科研體系。重視,以商品化的形式把推向市場服務三農

       科研團隊

      全院現有職工近1000人,其中科技人員700余人,具有高級職稱的202人,中級職稱的151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210余人;擁有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78人、省優秀專家33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8人,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21人,中原學者2人。

      

    2015年9月,張新友同志任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黨委副,霍好勝同志任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2]

       科研

      十五以來,我院在河南省委、省的正確領導下,始終以科技創新為中心,以服務河南農業、農村、農民為己任,以出大、出大效益、出高水平人才為目標,緊緊圍繞科技創新、示范推廣和科普培訓三大職能任務,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強化科技推廣應用,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河南現代農業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科技創新方面,十五以來,我院共獲省級以上科技6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2項、二等5項、發明二等1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8項、二等38項、三等14項;通過省級以上審(鑒)定農作物新品種159個,其中國審(鑒)品種62個;申請植物新品種權的新品種58個,獲農業部授權的26個;申請發明專利26件、實用專利5件,授權發明專利18件;爭取到xxx科研項目140項,經費達到17623萬元;在全國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780余篇,出版論著110余部。2007年,在農業部、財政部啟動的10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中,我院共爭取到功能研究室科學家崗位7名、綜合技術試驗站2名、功能研究室1個,總經費2750萬元,名列全國省級農科院前茅。

      

    獲得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的優質強筋早熟多抗高產廣適性小麥新品種鄭麥9023,該品種較好解決了品種的品質、適應性和抗病性等問題,先后通過豫、鄂、皖、蘇等省和全國審定,獲得十五主要農作物新品種一等后補助,被農業部推薦為主導品種,累計種植面積已達1.6億畝,帶動產區農民增收33.6億元。2005年,以鄭麥9023為主體的鄭州強筋小麥成功實現了在期貨市場掛牌交易,成為我國xxx批在國外期貨市場掛牌交易的小麥產品,為我國優質小麥產業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榮獲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的高產穩產廣適緊湊型玉米單交種鄭單958,作為我國緊湊型玉米育種的重要里程碑,2000年以來,先后通過國家和冀、魯、豫、吉、遼等7省(區)審(認)定,累計推廣2億多畝,成為建國以來年種植面積xxx的玉米品種,顯著提升了玉米產業的整體水平,為我省糧食生產連續兩年突破1000億斤和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我院根據河南省實際,經過多年的探索、積累和創新,形成了以下優勢研究領域: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棉花、高蛋白大豆花生芝麻、雙低油菜)的遺傳育種研究,其中芝麻育種研究在全世界處于xxx地位;以游離小孢子培養為基礎的單倍體育種體系研究,該技術獲得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植物(紅薯、馬鈴薯、大蒜、山藥等)脫毒快繁技術研究;奶牛、肉牛胚胎生物技術研究;動物重大疫病快速診斷技術研究;食品安全保障技術體系研究;主要農作物的高效、簡化栽培技術研究(在棉花栽培技術方面,我院在全國是xxx的。建國以來,國家在棉花栽培技術方面授3項,而我院就占2項。我院創造的棉花無土栽培工廠化育苗被專家譽為棉花栽培史上的第四次)。

      

    在科技示范推廣方面,我院始終以自身科技優勢為依托,圍繞各地的支柱產業和優勢領域,探索院和市、縣合作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機制和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通過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科技支撐行動,建設農村科技示范,實施示范推廣、科普及適用技術項目,開展技術咨詢與培訓、提供技術與市場信息服務等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十五以來,我院先后創建了安陽、駐馬店、新鄉等3個綜合示范、38個單項示范和10個現代農業、特色農業示范,培育出了以西平縣優質小麥、武陟縣高產玉米、鹿邑縣雜交棉花、延津縣優質花生、原陽縣優質水、平輿縣出口芝麻、盧氏縣煙草和社旗縣三粉加工等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示范樣板和高效農業園區,形成了示范作用輻射全省的農業科技示范網,示范推廣面積達5.3億畝;在當前我省種植面積較大的五大作物(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大豆)中,我院培育的品種均占主導地位,并且在周邊省份大面積推廣,為我省糧食生產超千億斤和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共承擔省科普及適用技術工程項目233項,建立省科普示范點3個,舉辦不同類型的技術培訓班1830余場次,培訓農民19.1萬人次,推廣普及新、新技術270余項,既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又使廣大農民得到了實惠,見到了效益。同時,我院結合自身科技優勢,創辦了具有法人資格的科技型企業20家,年均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年創利稅2700萬元;河南農科院種業有限公司被認定為2006年中國種業五十強企業,位列第16位;秋樂、金娃娃等種子品牌在省內外已產生了較大影響,市場占有份額不斷擴大。通過創辦科技企業,加速了科技,而且實現了科技與市場需求的有機結合。

      

    在新的形勢下,我院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目標,按照省委、省關于三農工作的總體部署,把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作為科研工作的中心任務,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科技,著力推動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把我院逐步建設和發展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全國區域性農業科技創新中心。

       機構設置

      1、小麥研究中心

      2、 糧食作物研究所

      3、經濟作物研究所

      4、 煙草研究中心

      5、 園藝研究所

      6、植物營養與資源研究所

      7、 植物研究所

      8、畜牧獸醫研究所

      9、 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中心

      10、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中心

      

    11、農副產品加工研究所

      12、芝麻研究中心

      

    13、河南省動物免疫學重點實驗室

      14、河南省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重點實驗室

      

    15、河南省糧食質量安全與檢測重點實驗室[3]

      16、河南省小麥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17、河南省農業生態與重點實驗室

      18、河南省油料作物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

      19、博士后工作站

       專家庫

    · 馬萬杰張改平張新友 鄒慶鵬朱止民 張 勛 喬鵬程房衛平

      

    · 劉康峰 衛文星房志勇鄭 飛 田云峰李保全 張兆敏李繼軍

      

    · 尚鴻泉 宋保謙 許為雷振生王西成 季書勤吳政卿趙虹

      

    · 趙獻林胡 琳 海 燕 劉發魁 鐵雙貴王振華尹海慶胡學安

      

    · 唐保軍湯豐收盧為國張書芬 楊鐵鋼梁慧珍董文召謝德意

      

    · 陳廷貴 李淑君張保占徐小利 孟月娥張曉偉 王鵬王晉華

      

    · 史宣杰蔣武生張玉亭寶德俊沈阿林張翔武繼承魯傳濤

      

    · 張振臣馬奇祥 劉紅彥孫建偉 宋玉立 張玉聚楊修身 武予清

      

    · 薛保國 徐照學李紹鈺白獻曉魏成斌 鄭國清鳳銀解方

      

    · 田建民劉學勛 劉毓俠 楊春英李運景 張玲王 建 張軍鋒

      

    · 趙炳宜 侯傳偉張 洋 衛雙玲鄭永戰鄧瑞廣 楊艷艷李學伍

      

    · 郭成留韓啟忠 丁虹曾 凱 白樂高 韓顏軍 馬政 張克武

      

    · 張小鳴 程澤強李茜茜 藺鋒 楊春林趙潔萍 鄭秋梅李錦輝

      

    · 張顯華 劉冠江 馮予玲 李文君祁玉峽 孟媛 金榮生 胡應華

      

    · 閆文斌 趙 博 劉琨朱朝華 蘭 張學斌焦宏廷 劉進前

      

    · 王漢芳 王美芳 王根松方保停劉媛媛東何盛蓮

      ·司海平

       現任領導 黨委 魏蒙關[4] 院長 張新友 副院長 鄒慶鵬 副院長 張勛 副院長 喬鵬程 副院長 房衛平[5]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3790/

    (20)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