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榮譽
1991、1997、2001年三次獲得孫冶方經濟學。李劍閣(右)曾任秘書,是國務院經濟智囊。李劍閣一直被譽為學者型管理者,其從業資歷深厚,且三次獲得中國經濟學界最高項--孫冶方經濟學。目睹中國金融業發展之的他再次出山執掌中金,有分析認為在中金面臨轉型之際,可以穩定大局,并為中金備戰券商創新業務。
主要簡歷
1978年1月到1981年12月,于南京師范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學士。
1982年1月到1984年12月,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經濟學碩士。 李劍閣活動照系列1
1984年12月到1988年6月,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
1988年6月到1992年5月,任國家計劃委員會體改法規司副司長、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1992年5月到1994年6月,任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司長。
1994年6月到1998年3月,任國務院證券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
1998年3月到2008年7月,任國務院經濟體制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8年7月,任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兼任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長。
2013年7月,任申銀萬國董事長。
2015年2月11日,申萬宏源選舉第四屆董事會,李劍閣因工作原因,不再繼續擔任公司董事、董事長。
社會職務
國務院經濟體制辦公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國家會計學院和上海會計學院董事會董事 李劍閣活動照系列2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大學研究所研究員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
提案
2012年3月,資本市場發展成為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其中服務實體經濟、投資者利益等成為討論重點。委員們強調要避免經濟出現投機化和空心化傾向,進一步規范完善創業板和新三板市場,盡快重開國債期貨市場。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劍閣提交的提案,應該盡快重開國債期貨市場。經過數年努力國債期貨已完成了合約及規則設計、技術系統開發工作,國債期貨仿真交易已經啟動并在逐步擴大參與范圍。國債期貨各項籌備工作已經就緒,上市條件基本成熟,重開國債期貨市場已水到渠成。
主要作品
1、《經濟初戰時期的建設方針和貨幣政策》,1984年12月,《中國經濟的動態分析和對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李劍閣
2、《經濟增長模型的遞推規劃方法和最優平衡問題》,1985年3月《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3、《將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1985年5月17曰《》。
4、《把握歷史的契機》,1985年6月25日《經濟日報》。
5、《正確處理經濟建設、體制和人民生活的關系》,1985年12月,《經濟問題探索》,中國展望出版社。
6、《國民經濟進入良性循環的關鍵》,1986年1月4日《經濟日報》。
7、《以改善宏觀調控為目標,進行三個基本環節的配套》,1986年1月24日,《中國經濟體制整體設計》,中國展望出版社。
8、《當前我國工業生產增長的制約因素》,1986年4月,錄入《中國經濟動態分析和對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從上海看大城市的困難》,1986年3月《》。
10、《論控制需求和改善供給》,1986年3月10日《》。
11、《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思考今后的子》,1986年11月,錄入《中國經濟動態分析和對策研究》,中國人民出版社。
12、《關于各級職能與分層管理的思考》,1986年12月《經濟管理》。
13、《微觀中的企業家階層和所有制問題》,1986年第24期《經濟體制研究告》。
14、《現代化需要的企業家與企業家需要的》,1986年12月22日《》。
15、《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階段的基本矛盾》,1987年1月《管理世界》。
16、《1979年以來建設與經驗的研究》,1987年2月,錄入《中國經濟體制的整體設計》,中國展望出版社。
17、《財政緊縮和金融緊縮政策下的戰略問題》,1987年12月3日《金融時報》。
18、《加快建立和培育社會主義市場體系》,1987年第11期《財貿經濟》。
19、《中國經濟體制面臨的局勢與選擇》,1987年12月,錄入《中國經濟體制的整體設計》。
20、《美國企業制度下的小企業》,1988年4月,《學習與研究》。
21、《重新確立理論的應有地位》,1988年5月20日《經濟學周報》。
22、《中國經濟體制的整體思》,1988年第1期《》。
23、《經濟體制中期規劃綱要》,1988年,錄入《中國大思》,沈陽出版社。獲孫冶方經濟科學。
24、《中國的形勢和前瞻》,1990年11月,《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錄入《Globalism Crosses National Boundaries》,Institute The University of Taxas at Austin
25、《計劃與市場問題兩辨》,1991年第1期《》。
26、《論走出放亂收死的循環》,1991年2月《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7、《關于期貨市場的幾個問題》,1993年1月22日《》。
28、《必須嚴格規范期貨市場》,1994年1月28日《人民曰報》。
29、《1994年:攻堅和制度創新》,1994年第1期《》。
30、《繼續推進流通市場化和市場制》,1995年第5、6期《》。獲1997年孫冶方經濟科學。
31、《中國的股票市場和國有企業》,1996年第6期《》。
32、《經濟學家的作用、責任和命運》,1998年第9期《經濟研究》,
33、《從通脹到擴大內需轉型期的宏觀經濟政策》,1998年第6期《》。
個人語錄
現在的所謂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聽上去好像有道理,其實是在,中國要解決醫療保障問題,國家肯定要破產。中國股民賠錢不是股市有問題,而是股民市場素質太差。
國家興,則經濟學興;民族盛,則經濟學家盛。經濟學家的命運從來是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盡管目前還存在種種不如人意的地方,但可以說我們正處于中國歷史上有經濟學以來,經濟學家處境xxx的時代。
我們不能提高勞動者工資,低工資是我們的優勢,否則,外國投資都跑到越南等工資比我們低的地方去了。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