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交所
編輯酒交所就是酒類交易的平臺,最多的是電子平臺,把酒轉化為金融交易。
酒交所簡介
編輯近年來國內各類酒類“交易所”“交易中心”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白酒、黃酒、葡萄酒無不覆蓋。市場人士認為,設立交易場所有助于現貨集散,降低流通成本。
我國酒交所的出現
編輯2011年,我國生產約1025萬千升白酒、4898萬千升啤酒,消費超過19億瓶葡萄酒,是世界xxx的白酒生產和消費市場、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龐大的需求背景下,酒類進出口商、品牌廠商、供應鏈企業紛紛試水交易場所。
2011開始,中國白酒產品交易中心、中國期酒交易所、四川聯合酒類交易所、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等紛紛誕生。目前,國內各類酒類金融交易平臺接近10家,在功能和交易形式上都大同小異。
酒交所出現的原因
編輯酒除了作為傳統的飲品之外,的確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全球xxx的期酒交易所--倫敦國際葡萄酒交易所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期酒投資收益遠超黃金、原油及股票投資,成為增值率最高的投資品之一。該交易所針對過去30年投資回報曲線圖分析,鉆石增值1.49倍,黃金增值1.68倍,而葡萄酒增值則高達37.69倍。當然,并非所有葡萄酒都具備投資價值,只有xxx酒莊出產的xxx葡萄酒才具有高增值潛力。
從這個意義上說,各地酒交所成立的"熱情高漲"也不無道理。
酒交所的作用
編輯酒類交易平臺的建設,有利于平衡供需,減少了中間渠道,促使國內酒價更加透明化。
與國外相比,我國的酒類金融化才剛剛起步,目前參與的品牌并不多。隨著酒類產品金融化,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參與其中,規模也會越來越大,這是個趨勢。
廠商可通過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收入,消費者也能購買到更低廉的酒種。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酒類主銷區和主產區相對有建立集散地的優勢。通過建設交易平臺,減少中間渠道,促使國內酒價透明化,本是緩解市場亂象的一種選擇。酒類集散中心建設有利于平衡供需,中間商本應發揮價格溝通作用,促進資源配置以穩定價格。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