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playPort
編輯DisplayPort 是一種通用、免許可的數字視頻和音頻信號傳輸連接標準,由視頻電子標準協會 (VESA) 標準化。 應用領域本質上是計算機顯示器與 PC 或筆記本電腦的連接。
勵志
編輯DisplayPort 最初旨在加速向數字接口的過渡,這是獲得更高顯示質量的先決條件。 該連接還需要比 VGA 和 DVI 更少的空間,因此更適合筆記本電腦等便攜式設備。 與競爭對手的 HDMI 連接器相比,該連接器使用兩個彈簧式倒鉤進行機械鎖定,按下連接器外殼上的按鈕即可將其釋放。
從技術上講,DisplayPort 依賴于由一條、兩條或四條通道(通道 0 到通道 3)組成的高帶寬和低延遲的主鏈路,它只允許數據在一個方向上流動。 1.0 版支持包含音頻的視頻流。
DisplayPort 1.0 包括一個輔助通道(AUX 通道),它允許以低延遲和恒定帶寬進行雙向連接,以便根據 VESA 標準 E-DDC、E-EDID、DDC/CI 和MCCS 使之成為可能。 這使得真正的即插即用成為可能。 AUX 通道可用于多種用途,包括消費電子控制或 USB。
發展
編輯xxx個 DisplayPort 規范于 2006 年 5 月 1 日發布。
修訂版 1.1a 于 2007 年 1 月 11 日發布,最初主要包含更正。 2007 年 4 月,VESA 批準了最終版本 1.1,其中包括對使用 HDCP 1.3 的加密的支持。 此復制保護 (DRM) 已用于 DVI 和 HDMI。 除 HDCP 外,還支持 DPCP(DisplayPort 內容保護)。
1.2 版于 2010 年 12 月 22 日發布,新功能包括支持多流傳輸 (MST)、立體視覺(“3D”)、色彩空間 xvYCC、scRGB 和 Adob??e RGB 1998。此外,AUX 通道的數據速率從 1 Mbit/s 到 720 Mbit/s,這允許具有更高帶寬要求的應用程序。
引腳分配
編輯下表顯示了 DisplayPort 視頻源(PC、筆記本電腦)的引腳分配。 通道 0 到 3 在xxx器側交叉,車道 0 連接到車道 3,車道 1 連接到對面的車道 2。
進一步發展
編輯顯示端口 1.1
DisplayPort 1.1,也稱為雙模 DisplayPort 和 DisplayPort++,允許與 DVI 和 HDMI 兼容,因此可以使用廉價的適配器進行連接,只需將電氣信號級別從 LVDS 調整為 TMDS。 圖形芯片制造商 Intel、AMD 和 Nvidia 通過從圖形卡開始而不是實際輸出之后的技巧來實現這一點:如果圖形卡識別出連接的設備是具有 DisplayPort 的型號,信號也以這種格式發出. 但是,如果 z。 例如,如果適配器用于 HDMI,這會向卡發出信號以在內部切換到 HDMI 協議。 然后在下游阻抗轉換器/電平轉換器中對信號方法 LVDS (DisplayPort) 和 TMDS (DVI/HDMI) 的不同信號電平和阻抗進行調整,它使信號邊沿保持不變,但調整目標接口的信號電平和阻抗。 但是,此支持是可選的,因此對每個端口的支持取決于供應商。 也可以連接雙鏈路 DVI 和模擬 VGA,從技術上講,它的工作方式與連接 HDMI 設備的方式完全相同。 DVI 使用與 HDMI 相同的信號,而顯卡必須為 VGA 生成模擬信號。 如果顯卡不支持此方法或僅支持有限數量的連接,則需要所謂的活動 DisplayPort 適配器(也稱為支持 Eyefinity 的適配器)。
顯示端口 1.2
DisplayPort 1.2 于 2009 年 12 月 22 日發布。 主要改進是數據速率從每通道 2.7 Gbit/s 翻倍至 5.4 Gbit/s,以顯示更高分辨率。 根據菊花鏈原理連接多個顯示器的可能性也是新的是可以相互控制的。 對于此功能,稱為多流傳輸 (MST),與顯示器的串聯連接有關,每個轉發顯示器都需要一個 DisplayPort Out 插座。 這個功能在多流傳輸部分有更詳細的討論。
顯示端口 1.3
與 DisplayPort 1.2 相比,2014 年 9 月 15 日發布的 DisplayPort 1.3 將最大數據速率提高了 50%,達到每通道 8.1 Gbit/s。 這意味著可以通過四個可用通道傳輸高達 32.4 Gbit/s 的數據,從而在 60 fps 和 8 位色深下實現xxx分辨率 5K (5120×2880),無需壓縮。 此外,DisplayPort 標準 1.3 版首次包含使用 4:2:0 顏色欠采樣的壓縮,因此未來的 UHD-2 顯示器可以在 60 fps 和 8 位色深下以 8K (7680×4320) 分辨率顯示將得到支持。
顯示端口 1.4
DisplayPort 1.4 于 2016 年 3 月 1 日發布。 32.4 Gbps 的 HBR3 仍然是最快的傳輸速率。 但是,已經進行了功能更新,支持顯示流壓縮 1.2 (DSC)、前向糾錯、HDR10、Rec.2020 色彩空間以及將音頻通道擴展到 32 個。
顯示端口 2.0
DisplayPort 2.0 于 2019 年 6 月 26 日發布。 定義了三種新的傳輸模式,支持高達 77.37 Gbit/s 的傳輸速率,允許傳輸 8192 × 4320,60 Hz 和每個顏色通道 12 位,無需壓縮。 它從 8b10b 編碼更改為效率提高約 20% 的 128b/132b 編碼。
定義了以下三種傳輸速率,它們對圖形卡、顯示器,尤其是所使用的電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 UHBR 10:.0- 波特率為 10.0 GHz,未壓縮數據速率為 38.69 Gbps,使用 4 通道
- UHBR 13.5:- 波特率為 13.5 GHz,未壓縮數據速率為 52.22 Gbps,使用 4 通道
- UHBR 20:.0- 波特率為 20.0 GHz,未壓縮數據速率為 77.37 Gbps,使用 4 通道
顯示端口 2.1
DisplayPort 2.1 于 2022 年 10 月 18 日發布。 創新之處在于:
- 有適用于 USB 4.0 的兼容協議。
- 還支持面板重播模式。
后者已經存在于 DisplayPort 2.0 中,創新產品越來越多地作為創新產品(也包括 HDMI 2.1a)出售。
內置默認值
編輯顯示流壓縮
DSC 是一種有損編碼,xxx壓縮比為 1:3。 壓縮不應在視覺上可見。 借助 DSC,DisplayPort 1.4 能夠以 60 Hz 和 10 位 HDR 視頻或 12 位顯示 8K UHD(7680×4320 像素)。 4K UHD(3840×2160 像素)和 12 位 HDR 的幀速率最高可達 240 Hz。
多流傳輸
DisplayPort 1.2 標準引入了多流傳輸 (MST)。 它可以通過一個 DP 端口輸出來控制多個獨立的顯示器。 多個視頻流在輸出數據流中被多路復用。 MST 集線器可以將此數據流拆分到多個顯示器中。 這些通常包含在顯示器本身中 - 可通過 DP-Out 連接識別,另一個 DP 顯示器可以連接到該連接。 該協議最多支持 63 個顯示器,但可用的xxx累積傳輸速率是所用標準的速率(DP 1.2:17.28 Gbit/s,DP 1.3/1.4:25.92 Gbit/s)。 另外,源端與一個設備的xxx連接數(即一條鏈的xxx長度)為7。追溯,隨著新MST的發布,標準的單顯操作更名為“SST”模式(單流傳輸)。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4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