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13年3月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上海調研期間考察了位于浦東的外高橋保稅區,并表示鼓勵支持上海積極探索,在現有綜合保稅區基礎上,研究如何試點先行在28平方公里內建立一個貿易園區試驗區,進一步擴大,推動完善型經濟體制機制。李克強所指28平方公里即為上海綜合保稅區范圍,其中包括2005年與浙江跨區域合作建設的洋山保稅港區、1990年全國xxx個封關運作的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含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以及2010年9月啟動運營的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
2012年,上海口岸外貿貨物吞吐量累計達3.6億噸,同比增長5.9%,上海港繼續保持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世界xxx大港地位。外高橋港區完成1536萬標準箱,連續八年蟬聯全國國際船舶吞吐量最高的港區。[2]
201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該試驗區成立時,以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為核心,輔之以機場保稅區和洋山港臨港新城,成為中國經濟新的試驗田,實行職能轉變、金融制度、貿易服務、外商投資和稅收政策等多項措施,并將大力推動上海市轉口、離岸業務的發展。
2013年9月18日,國務院下達了關于印發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該總體方案就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措施,營造相應的監管和稅收制度,扎實做好組織實施等主要環節做出了明確的要求。
《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包括:在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并逐步實現可兌換等金融創新;未來企業法人可在上海自貿區內完民幣兌換,個人則暫不施行;上海自貿區也很可能采取分步驟推進人民幣可兌換的方式,比如先行推動境內資本的境外投資和境外融資;上海自貿區在中國加環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談判中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有望成為中國加入TPP的xxx對外窗口。[3]
2013年9月29日,上海貿易區正式掛牌成立,當家有關部門及上海市領導為xxx批入駐自貿試驗區的企業和金融機構代表頒發了證照。首批入駐自貿區包括25家企業和11家金融機構,其中11家金融機構包括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浦發及上海銀行8家中資銀行,花旗、星展2家外資銀行,和交銀金融租賃1家金融租賃公司。
2014年6月28日,國務院批準了《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進一步擴大的措施》。31條措施涉及服務業領域14條、制造業領域14條,采礦業領域2條,建筑業領域1條。在服務業擴大方面,在去年23條服務業擴大措施的基礎上,又新增14條措施,突出了航運貿易等自貿試驗區主導產業;在制造業和采礦業擴大方面,突出了研發;在建筑業擴大方面,體現了基礎設施建設對外資的。這將有利于自貿試驗區抓住國際產業重新布局的機遇,發揮好促進我國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和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的試驗田作用。
2014年7月25日,上海市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高票通過《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條例》。這是我國xxx部關于貿易試驗區的地方性法規,《條例》定位為綜合性立法,集實施性法規、自主性法規、創制性法規的性質于一身,堪稱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基本法。《條例》共9章57條,從管理體制、投資、貿易便利、金融服務、稅收管理,到綜合監管、等方面,對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進行了全面的規范,將于8月1日起正式實施。[4]
2014年9月26日,自貿試驗區管委會舉行了知識產權局成立儀式暨知識產權管理和研討會。
2014年9月27日,上海市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成立。市委常委、市委委姜平和副市長、市局長白少康共同出席揭牌儀式并為揭牌。新成立的上海市貿易試驗區,為市直屬正處級機構,行使相當于地區的執法權限,并享有市部分行政審批權限。
2014年11月13日,國家版權貿易(上海)揭牌儀式暨2014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文化授權交易會開幕式在上海貿易試驗區舉行,這標志著長三角區域xxx家xxx的版權貿易在自貿區成立。2014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文化授權交易會定于11月13日至15日舉行。[5]
2014年12月19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文批準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下一步,中國證監會將會同國家各相關部委,發布與原油期貨相關的各項配套政策和管理辦法。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將全面做好原油期貨上市交易的規則制定、系統完善、仿真交易等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原油期貨平穩推出和安全運行。據悉,中國證監會或將于2015年上半年擇機批復原油期貨合約正式掛牌上市。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由上海期貨交易所出資設立的面向全球投資者的國際易所,于2013年11月6日在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內注冊,同年11月22日正式揭牌成立,注冊資本50億元。[6]
2015年1月29日,中國網發布《國務院關于推廣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可復制試點經驗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試驗區)可復制試點經驗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通知》明確,上海自貿試驗區可復制試點經驗,原則上,除涉及法律修訂、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事項外,能在其他地區推廣的要盡快推廣,能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的要推廣到全國。有關部門結合自身深化的各項工作,已在全國范圍復制推廣了一批經驗和做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五方面的事項28項。[7]
2015年4月20日,國務院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方案》,方案提出了25項主要任務和措施。[8]
2015年4月22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發布《關于啟動貿易賬戶外幣服務功能的通知》,正式宣布上海市開展自貿試驗區分賬核算業務的金融機構可按相關要求向區內及境外主體提供本外幣一體化的貿易賬戶金融服務,標志著貿易賬戶外幣服務功能的正式啟動。[9]
2015年5月20日,設立于上海自貿區的亞洲藝術品金融商學院通過上海市教育管理部門審批,獲得辦學許可,這也是上海自貿區內成立的xxx藝術品金融類人才培養機構。
亞洲藝術品金融商學院是由創始人范勇攜手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整合紐交所一些上市公司、紐約蘇富比公司和蘇富比藝術學院等多家資源共同創辦。首任院長由此前先后在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以及上海社會科學院擔任過黨委的程天權擔任。原全國財經委副主任王連洲為該院發起校董,幫助完善商學院的國際化建設。[10]
2015年10月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兩年來在四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有效運行;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為目標的金融制度創新有序推進;以職能轉變為核心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初步形成。
沈丹陽說,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具體包括以下9個成效:
一是外商投資和境外投資備案管理制度成效明顯。
二是企業準入單一窗口制度進一步完善。
三是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
四是貿易功能不斷深化。
五是本外幣一體化運作的貿易賬戶功能進一步拓展。
六是跨境人民幣結算、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本外幣雙向資金池等金融創新進一步深化。
七是一批面向國際的金融交易平臺已正式運行。
八是人才創業進一步優化。
九是自貿試驗區與自主創新示范區聯動發展加快。[11]
貿易區響應世界經濟發展新形勢,正在籌備發起世界自貿區聯合會。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已成為世界貿易區聯合會,世界貿易區聯合會將有利于提升世界各貿易區的整體化水平,積極推動世界范圍內建立貿易區,促進世界對外貿易額的大幅度提升,輻射五大洲國家的全球貿易區網絡,使大部分對外貿易、雙向投資實現化和便利化。[12]
地理
上海自貿區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內,位于上海市東部,長江三角洲東緣。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擴展區域包括陸家嘴金融片區、金橋開發片區和張江高科技片區。其中,陸家嘴金融片區,共34.26平方公里,東至濟陽、浦東南、龍陽、錦繡、羅山,南至中環線,西至黃浦江,北至黃浦江。金橋開發片區,共20.48平方公里,東至外環綠帶,南至錦繡東,西至楊高,北至巨峰。張江高科技片區,共37.2平方公里,東至外環線、申江,南至外環線,西至羅山,北至龍東大道。
氣候
上海自貿區所屬浦東新區為長江沖積層,平均海拔3.87米。具有明顯的海洋性特征,一年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均氣溫15.7℃,年降水量1100毫米。
區域格局 綜述
上海自貿區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2014年12月28日全國常務委員會授權國務院擴展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區域,將面積擴展到120.72平方公里。[13]
綜合保稅區
上海貿易試驗區范圍綜合保稅區包括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外高橋保稅區于1990年設立,是中國xxx個保稅區,也是目前中國國內經濟規模xxx、業務功能最豐富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于2004年設立,是中國xxx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于2005年底設立,是中國xxx個實行區港一體封關運作的特殊監管區域;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于2009年設立,實行保稅物流區域與機場貨運區一體化運作模式。
外高橋保稅區是全國xxx個保稅區,于1990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經過20多年的發展,外高橋保稅區已成為國內經濟規模xxx,業務功能最豐富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也是全國xxx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外高橋保稅區做大做強酒類、鐘表、汽車、工程機械、機床、醫療器械、生物醫藥、健康產品、化妝品、文化產品十大專業貿易平臺,其中文化貿易平臺被文化部授予全國xxx國家對外文化貿易。
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是我國xxx個保稅物流園區,于2003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封關面積1.03平方公里。作為全國xxx實施區港聯動的試點區域,可同時享受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相關政策和上海港的港航資源。依托區區聯動、進區退稅等政策功能優勢,保稅物流園區與外高橋保稅區相輔相成、聯動發展,是現代國際物流發展的重要。
洋山保稅港區是我國xxx個保稅港區,于2005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2012年1月批準擴區,規劃總面積14.16平方公里,由小洋山港口區域、陸域部分和連接小洋山島與陸地的東海大橋組成。洋山保稅港區實行區港一體監管運作,是上海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的核心載體,集聚了包括通信及電子產品、汽車及零部件、xxx食品、品牌服裝等的分撥配送中心,基本形成了面向歐美的分撥配送、大商品產業、面向國內的進口貿易以及航運龍頭企業集聚地。
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于2009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規劃面積3.59平方公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實行保稅物流區域與機場西貨運區一體化運作,具有浦東機場亞太航空復合樞紐港優勢,是上海臨空服務產業發展的先導區。目前已引進包括電子產品、醫療器械、xxx消費品等全球知名跨國公司空運分撥中心以及百多個融資租賃項目,UPS、DHL和FedEx三大全球快件公司均入區發展,一批重點功能性項目已啟動運作,機場綜保區已逐步形成空運亞太分撥中心、融資租賃、快件轉運中心、高端消費品保稅展銷等臨空功能服務產業鏈。 金融片區
陸家嘴金融片區包含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世博前灘地區。陸家嘴金融片區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區域、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高端服務區、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現代商貿集聚區。這里將探索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金融制度體系,與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相適應的制度安排,持續推進投資便利化、貿易化、金融國際化和監管制度創新,加快形成更加國際化、市場化、化的營商。世博前灘地區是上海新一輪發展的重點區域,正在打造總部經濟、航運金融、文化體育旅游業、高端服務業集聚區。
開發片區
金橋開發區于1990年成立,經過20多年的持續開發,已經成為上海的先進制造業核心功能區、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先行區和生態工業示范區。這里將以創新管理和金融制度、打造貿易便利化營商、培育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不斷提升經濟發展活力和創新能力。
高科技片區
張江高科技片區是上海貫徹落實創新型國家戰略的核心。這里將推動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與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深度聯動, 提升張江園區創新力,重點在國家科學中心、發展四新經濟、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科技金融、人才高地和綜合優化等重點領域開展探索創新。
規模功能
2013年上海綜保區將推進國際貿易結算中心、融資租賃、期貨保稅交割功能、擴大保稅船舶登記試點規模、研究建立具有離岸特點的國際賬戶等十項功能先行先試,即:深化國際貿易結算中心試點運作、融資租賃功能全面發展、以期貨保稅交割功能促進大商品產業集聚、擴大保稅船舶登記試點規模、推動機場區港一體化邁出實質性步伐、做大洋山保稅港區國際中轉集拼業務、全面推進亞太營運商計劃、探索前店后庫聯動模式、試點全球維修檢測業務、研究建立具有離岸特點的國際賬戶。
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是中國境內xxx個貿易區,是中國經濟新的試驗田,力爭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貨幣兌換、監管高效便捷、法制規范的貿易試驗區。上海自貿區的政策與經驗強調復制性和推廣性。[14]
綠卡申請
2017年4月12日,外籍人才憑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出具的《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在華xxx居留推薦函》即可到市出入境管理局申請辦理外國人xxx居留證,其外籍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隨同申請,審批時限也將縮短。
這也是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出入境政策新十條中xxx條對符合認定標準的外籍高層次人才,經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或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推薦,可直接申請在華xxx居留政策的正式落地。
為了加快推進這項xxx居留政策的落地,浦東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市出入境管理局多次對接,積極制定外籍高層次人才的認定標準及認定流程,目前該認定標準和認定流程已獲批準。即日起,上海自貿試驗區區域內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可向其所在片區管理局提出申請,推薦符合認定標準的外籍高層次人才。[15]
經濟發展
截止2013年11月22日,自貿試驗區共接待企業、個人咨詢和辦理業務超過5.8萬人次,其中企業辦理核名近6000戶。35個工作日內已辦結新設企業1434家,其中外資新設企業38家,外資注冊資本超過5.6億美元;內資新設企業1396家,內資注冊資本超過347億元。上述新設企業中,以貿易類和服務類為主,占比分別為69%和26%。
金融機構和服務業項目相繼落戶,已有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基金、股權交易等40家金融機構入駐試驗區,包括中、農、工、建、交等9家中資銀行在區內設立分行;花旗、星展、匯豐、東亞等11家外資銀行在區內設立支行。同時,外資游戲游藝設備生產銷售、外資工程設計、融資租賃兼營商業保理等一批服務業項目已落地,其他服務業領域已形成一批項目的儲備。
自貿試驗區深化功能創新拓展、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的試點內容,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已在區內設立了聯合產權交易服務公司,上海期貨交易所也將設立國際原油期貨交易平臺。同時,全國xxx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跨境通已啟動試運行,DHL北亞樞紐在浦東機場啟動航空快件國際中轉集拼業務試點。此外,在總部經濟、文化貿易、大商品交易、融資租賃、航運運價指數衍生產品交易等方面也有一批新設項目落戶自貿試驗區。[16]
截至2014年11月底,自貿試驗區投資企業累計2.2萬多家、新設企業近1.4萬家、境外投資辦結160個項目、中方對外投資額38億美元、進口通關速度快41.3%、企業盈利水平增20%、設貿易賬戶6925個、存款余額48.9億元人民幣。[17]
截至2014年9月底,區內已經設立13家保險公司和1家外資代表處。全市102家保險業務機構中有73家開展自貿試驗區業務,為7500余家區內企業提供了保險服務,區內企業覆蓋率約35.5%,為區內企業提供財產險保障金額2.21萬億元,人身險期末有效保額854.72億元,實際支付保險賠款4.28億元。[18]
2014年,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
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修訂出臺2014版負面清單,將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由2013版的190條減少到139條。深化商事登記制度。全年區內新增注冊企業11440戶。其中,內資企業9383戶,注冊資本3329億元;外商投資企業2057戶,合同外資118億美元。集聚總部經濟企業258家,其中亞太營運商22家。年內全面實施xxx批服務業六大領域23項措施。
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有效運行。創新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監管制度,海關、檢驗檢疫、海事等部門推出60多項創新舉措,進口平均通關時間比區外減少41.3%,出口平均通關時間比區外減少36.8%。啟動實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管理制度,新一輪對外措施全面落實。
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有序推進。貿易賬戶、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和深化外匯管理等試點穩步實施。已通過分賬核算系統驗收的10家銀行共開立了9741個貿易賬戶;自貿試驗區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額3226億元,其中,跨境人民幣境外xxx業務累計金額197.28億元,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收支總額783億元。
以職能轉變為核心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初步形成。區內27項制度創新已先后在全國或部分地區復制推廣。
2014年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主要經濟指標及其增長速度[19]
指標
單位
xxx值
比上年增長(%)
經營總收入
億元
16000.00
11.0
商品銷售額
億元
13800.00
11.5
航運物流服務收入
億元
1180.00
15.0
工業總產值
億元
572.70
-10.1
稅務部門稅收
億元
576.40
13.4
合同外資
億美元
118.00
5.2倍
新增注冊企業數
家
11440
1.6倍
內資企業注冊資本
億元
3329.00
2.9倍
截至2015年4月末,擴區后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共設有21家商業銀行總行(包括華瑞銀行)、83家一級分行、17家二級分行和351家支行網點;20家非銀行金融機構法人,1家財務公司分公司;3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代表處/分公司。區內機構的存款和xxx余額分別為4.61萬億元和4.10萬億元。[20]
負面清單 2013年版
2013年9月29日,上海市發布上海自貿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共18大類。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是此次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的關鍵內容。以后,在這個清單之外的領域,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將改為備案制(國務院對國內投資項目保留核準的除外)。xxx負面清單有190條特別監管措施。
《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3年)》(以下簡稱負面清單),以外商投資法律法規、《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等為依據,列明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內對外商投資項目和設立外商投資企業采取的與國民待遇等不符的準入措施。負面清單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及代碼》(2011年版)分類編制,包括18個行業門類。S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T國際組織2個行業門類不適用負面清單。[21]
2014年版
2014年6月28日,國務院批準了《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進一步擴大的措施》。31條措施涉及服務業領域14條、制造業領域14條,采礦業領域2條,建筑業領域1條。在服務業擴大方面,在去年23條服務業擴大措施的基礎上,又新增14條措施,突出了航運貿易等自貿試驗區主導產業;在制造業和采礦業擴大方面,突出了研發;在建筑業擴大方面,體現了基礎設施建設對外資的。
2014年7月,上海市人民發布了《關于公布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4年修訂)的公告》。
《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4年修訂)》特別管理措施由原先的190條調整為139條,調整率達26.8%。按措施的類型分,性措施110條,性措施29條;按產業分,xxx產業6條,第二產業66條(其中制造業46條),第三產業67條。[22]
該名單以國務院批準的《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進一步擴大的措施》、《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等為依據,列明上海自貿區內對外商投資項目和設立外商投資企業采取的與國民待遇等不符的準入措施。負面清單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及代碼》(2011年版)分類編制,包括18個行業門類。S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T國際組織2個行業門類不適用負面清單。
據上海市說明,對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管理原則,外商投資項目實行備案制(國務院對國內投資項目保留核準的除外);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和變更實行備案管理。對負面清單之內的領域,外商投資項目實行核準制(國務院對外商投資項目實行備案的除外);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和變更實行審批管理。
除列明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外商投資國家以及中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產業,外商投資危害和社會安全的項目,從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經營活動。
自貿試驗區內的外資并購、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戰略投資、境外投資者以其持有的中國境內企業股權出資,應符合相關要求;涉及審查、反壟斷審查的,按關辦理。
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地區投資者在自貿試驗區內投資參照負面清單執行。xxx與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及其補充協議、《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及其后續《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我國簽署的自貿協定中適用于自貿試驗區并對符合條件的投資者有更優惠的措施的,按關協議或協定的執行。[23]
2015年版
2015年01月29日,上海市市長楊雄透露,上海2015版自貿區負面清單,將更加和透明,而另一份行政清單也正在部分區分區縣試點,立足廣覆蓋、全流程、標準化,力圖做到行政皆進清單、清單以外無。關于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楊雄表示,2013年,自貿區推出的xxx負面清單有190條特別監管措施,2014年版已縮減到139條。上海現在正積極研究2015版負面清單,希望進一步擴大度和透明度。[24]
交通
通過S2、G1501和S20溝通三區與市內高速網,方便地連接長三角跨省市高速網。
水
洋山保稅港區與外高橋港區之間已開通水上穿梭巴士集裝箱駁運系統。規劃建設中的內河航運系統可溝通長三角內河運輸網絡。
鐵
蘆潮港鐵集裝箱中心站建成投入使用,年吞吐能力達180萬標準箱,向外高橋、浦東機場方向延伸。
航空
浦東國際機場距外高橋保稅區20公里,距洋山保稅港區30公里,與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無縫銜接。
軌交
上海軌道交通6號線連通外高橋保稅區,上海軌道交通2號線直通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上海軌道交通16號線直達臨港新城。[25]
制度建設
投資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和完善負面清單。在2013版負面清單的基礎上,2014年6月修訂出臺2014版負面清單,將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由190條減少到139條,調整率達26.8%,進一步提高了度和透明度,進一步銜接了國際通行規則,為中美BIT談判提供參考,得到國內外各方的積極評價。
二是實施外商投資備案管理和境外投資備案管理制度。負面清單以外領域的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制和企業合同章程審批制全部改為備案制。同時,建立以備案制為主的境外投資管理方式,試驗區管委會可在5個工作日內辦結備案手續。
三是深化商事登記制度。工商部門實施注冊資本認繳制等,區內新設公司注冊資本的申報出資、認繳年限等未出現異常情況。實施了企業準入單一窗口制度,企業準入由多個部門多頭受理改為一個部門、一個窗口集中受理。質監部門推出了組織機構代碼實時賦碼。稅務部門推出10項辦稅一網通創新措施,實現稅務登記號碼網上自動賦碼。
四是落實服務業擴大措施。總體方案確定的服務業23項措施全面實施,并且建立了相應的監管制度和監管措施,目前已有283個項目落地。今年國務院又批準了新一輪31項擴大措施。
監管制度創新
一是創新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監管制度。海關推出先進區、后報關、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等23項監管服務創新舉措。檢驗檢疫推出通關無紙化、第三方檢驗結果采信等23項措施。海事推出了船舶安全作業監管、高效率船舶登記流程等15項新制度。同時,海關、檢驗檢疫聯動實施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監管試點,并在一線出境、二線入區環節實現通關單無紙化。
二是啟動實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管理制度。借鑒國際通行規則,建立貿易、運輸、加工、倉儲等業務的跨部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今年先建設口岸監管單一窗口,6月18日已實現部分功能上線運行。
三是探索建立貨物狀態分類監管制度。對保稅貨物、非保稅貨物、口岸貨物進行分類監管,提高通關速度,控制監管風險。目前,海關已制定監管方案和操作規范,確定試點企業。
金融制度創新
在宏觀審慎、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推出了51條創新舉措,在貿易賬戶體系、投融資匯兌便利、人民幣跨境使用、利率市場化、外匯管理5個方面形成了一線放開、二線嚴格管理的宏觀審慎的金融制度框架和監管模式,為國家金融做好壓力測試。
一是金融創新措施不斷推出。一行三會積極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利率市場化和外匯管理等方面的先行先試。人民銀行出臺了分賬核算、外匯管理等7個細則文件。銀監會出臺了簡化準入、風險評估等4個實施細則。證監會、保監會也出臺了相關操作辦法,進一步推進了金融服務業的。
二是金融服務功能不斷增強。87家有金融牌照的機構和一批金融服務企業已入駐區內,啟動實施了一批服務實體經濟和投資貿易便利化的金融創新業務。同時,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平臺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已批準成立。
三是建立完善金融監管和防范風險的機制。一行三會駐滬機構和上海市建立監管協調機制和跨境資金流動監測機制,人行上海總部和試驗區管委會建立反洗錢、反恐融資、反逃稅監管機制。同時,進一步完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措施和切實加強機構風險管理責任。
管理創新
加快轉變職能,由注重事前審批轉為注重事中事后監管,形成6項制度為主體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框架,加強對市場主體寬進以后的過程監督和后續管理。
一是建立安全審查制度。重點是建立在外資企業準入階段協助國家有關部門進行安全審查的工作機制。目前已經制定形成試驗區安全審查辦法。
二是建立反壟斷審查制度。重點是探索在經營者集中、壟斷協議和市場支配地位等方面參與反壟斷審查的制度安排。目前已經制定發布自貿試驗區三個領域反壟斷的工作辦法,形成了自貿試驗區反壟斷審查聯席會議制度方案。
三是健全社會信用體系。4月30日正式開通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依托這一平臺積極推動自貿試驗區子平臺建設,完善與信用信息、信用產品使用有關的一系列制度。目前,自貿試驗區子平臺已完成歸集查詢、處理、數據目錄管理等功能開發工作,同時探索開展事前誠信承諾、事中評估分類、事后聯動懲的信用管理模式。
四是建立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和經營異常名度。企業年檢制改為年度報告公示制度后,企業通過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工商部門報送年度報告,特定企業還須提交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年度審計報告。目前,一批未按期限年報公示的企業,已被納入首批經營異常名錄。
五是健全信息共享和綜合執法制度。在信息共享方面,重點是建設試驗區信息共享和服務平臺。目前,平臺已初步實現各管理部門監管信息的歸集應用和共享,促進跨部門聯合監管。在綜合執法方面,重點是建立各部門聯動執法、協調合作機制,包括相對集中行使執法權、建設網上執案系統、建設聯勤聯動指揮平臺。
六是建立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制度。重點是通過扶持引導、購買服務、制定標準等制度安排,支持行業協會和專業服務機構參與市場監督。目前,自貿試驗區《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的若干意見》正在征求意見。
針對《總體方案》明確的23項服務業擴大措施,國家主管部門和上海市已出臺14個操作管理配套文件,從投資者條件、企業設立程序、業務規則、監督管理、違規處罰等方面,對擴大行業明確具體監管要求,建立相應的監管制度。
法制建設
在國家層面,已暫時調整實施了3部法律、17部行規、3部國務院文件、3部國務院批準的部門規章的有關內容。上海市制定實施了《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條例》,對自貿試驗區建設涉及的制度創新內容和具體舉措,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進行了全面規范。[26]
政策試點
為適應在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進一步擴大的需要,國務院決定在試驗區內暫時調整實施一部分,允許外商進入鹽業高鐵石油開發等領域。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
國務院決定在試驗區內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國國際海運條例》、《中華人民國認證認可條例》、《鹽業管理條例》以及《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的有關資質要求、股比、經營范圍等準入特別管理措施。[27]
2014年9月17日,根據2014年8月1日起實施的《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條例》有關,《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相對集中行政復議權實施辦法》和《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行政規范性文件法律審查規則》將于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28]
2015年1月7日,上海市商務委官網發布《關于在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的通知》,正式在上海自貿區啟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29]
2015年1月13日,工信部通信發展司發布了《關于在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放開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經營類電子商務)外資股權比例的通告》。通告指出,在自貿區內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經營類電子商務)的外資股權比例可至xxx。[30]
2015年2月15日,上海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試點正式開閘,這意味著此前處于灰色地帶的平行進口汽車可以陽光化銷售。
2013年12月2日,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提出《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金融支持具體內容包括四方面:一是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化;二是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三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四是深化外匯管理。[31]
2015年10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在上海自貿試驗區逐步提高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程度,同時研究啟動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境外投資試點,拓寬境外人民幣投資回流渠道以及支持依法設立境外股權投資基金等。[32]
地區區別
FTZ與FTA的本質區別
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Free Trade Zone 縮寫FTZ):是根據本國(地區)法律法規在本國(地區)境內設立的區域性經濟特區。這種方式屬一國(或地區)境內關外的貿易行為,即某一國(或地區)在其轄區內劃出一塊地盤作為市場對外做買賣(貿易),對該地盤的買賣活動不過多的插手干預、且對外運入的貨物不收或優惠過費(關稅)。
與國際上傳統貿易區(FTA)不同的是,傳統貿易區是多個國家一起玩,游戲規則多xxx同制定;而這種方式是一國在自己的地盤玩,自己地盤自己做主,游戲規則自己制定。
傳統的貿易區(Free Trade Agreement 縮寫FTA):是根據多個國家之間協議設立的包括協議國(地區)在內的區域經濟貿易團體。指多個國家或地區(經濟體)之間做買賣生意(貿易),為改善買賣市場,彼此給予各種優惠政策;至于怎樣做買賣,不是某一國說了算,而是在國際協議的基礎上多國合作伙伴一起商議制定游戲規則,按多xxx同制定的規則進行。
FTZ與FTA的中文譯名:
FTZ與FTA兩者的相同之處在于,都是為降低貿易成本促進商務發展而設立。為避免兩者混淆,商務部等部門2008年專門提出將FTZ和FTA分別譯為貿易園區和貿易區,以示區分。
戰略意義 國家
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建設是國家戰略,是先行先試、深化、擴大的重大舉措,意義深遠。這項重大是以制度創新為著力點,重在提升軟實力,各項工作影響大、難度高。
建設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是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
主要任務是要探索中國對外的新徑和新模式,推動加快轉變職能和行政體制,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實現以促發展、促、促創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服務全國的發展。建設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有利于培育中國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構建與合作發展的新平臺,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上海
對于上海而言,貿易試驗區獲批推行,獲得機會的不僅是貿易領域,對于航運、金融等方面均有牽一發而動的作用。
將使上海突破已有的條框,放寬稅收、外匯使用等優惠政策,有利于跨國公司內部的全球調撥、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在上海注冊開業。
貿易試驗區的推進將使得海上保險等航運服務業務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解決航運中心建設中金融支持的問題,這將使得上海獲得更多的制度紅利。[33]
免稅和港將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業,而貿易區將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貿易和倉儲物流企業聚集,疊加中國的產業升級。因此,貿易區對于物流的集聚效應將更加顯著。[34]
影響評價 評價
這是中國新xxx的一項頂層設計。--英國《經濟學人》;
這一具有前瞻性的工程是邁向正確方向的一步。--羅文尼希;
上海自貿區出金融信號,這里將成為放松資本管制和人民幣可兌換的橋頭堡。--《紐約時報》;
試驗區將試行人民幣交易等金融化措施,吸引海外投資,使之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原動力。--日本《產經新聞》;
如果上海自貿區配套措施跟得上,它將對世界貿易產生巨大影響。--羅文尼希;
上海自貿區有望成為泛亞地區的供應鏈樞紐,建成世界xxx的大商品交易中心。--《經濟學人》;
啟動上海自貿區是中國探索新徑的試驗場。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中國問題專家韓載振博士認為,上海作為試點,對中國經濟可起到試金石作用,有助于中國經濟體制和市場進一步。--印度《經濟時報》。[35]
影響 金融創新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撰文稱:2015年元旦前夕,中國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廣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貿易試驗區,并擴展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區域范圍,將涵蓋浦東金橋開發區、張江高科技片區和陸家嘴金融片區。其中,上海自貿區擴容方案2015年1月底有望獲批,屆時上海浦東將存在三種狀態:即28.78平方公里的自貿區老區,新擴的近100平方公里的自貿區新區,加上1100平方公里的自貿輻射區。此次上海自貿區擴區無疑是對自貿區制度紅利的進一步,為全國范圍的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
隨著粵、閩、津三地自貿區的相繼出爐,2015年中國自貿區建設正式迎來競爭模式和擴容潮。對上海方面而言,2015年上海自貿區的xxx件大事就是輻射上海xxx大行政區浦東,同時上海市職能轉變試驗的監管空間也將進一步擴大;對陸家嘴而言,本來就有很好基礎的陸家嘴,一旦將自貿區制度推廣到整個陸家嘴,陸家嘴金融片區必將出巨大活力。此外,對于張江、金橋來說,也存在很多可圈可點的探索空間。
高層推進建設上海自貿區的目的,并不是對保稅區傳統優惠政策的技術性升級,而是對現行貿易、投資、金融和行政制度深度的試驗場。在這樣的創新勢頭之下,上海自貿區有大未來。
時至2014年底,上海自貿區又一次作為國家的先行者,未來它的創新會成為新的標準,如從上海自貿區成立至今,已經有27項措施在全國或者部分地區復制推廣,這樣反過來又會推動上海市乃至整個國家的競爭力、就業和經濟增長。[36]
擴圍影響
2015年1月底,隨著上海自貿區的正式擴圍,不但意味著自貿試驗的復制推廣正在換擋加速,迎來物理空間范圍上的拓展,而且自貿區原有區域內產業結構單一的缺陷也將得到彌補。綜合來講,上海自貿區擴圍將帶來兩個方面的深遠影響:
一是突破了此前可輻射基調下的經驗復制概念,直接步入實質性的物理擴圍范疇。原來的上海自貿區只有28.78平方公里,面積太小,此次大幅擴圍后,達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即解決了物理空間的問題,也使得三區在產業布局、功能定位上有更好的作為。
相較于定位于高端制造業的金橋開發區片區和集中了大量高新技術企業的張江高科技片區,此次擴圍對有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區域、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高端服務區,以及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現代商貿集聚區之稱的陸家嘴金融片區影響xxx。原因很簡單,陸家嘴有豐富的金融資源和廣泛的金融市場,而金融創新仍是上海自貿區的重中之重,也是上海自貿區輻射浦東、擴區浦東的重中之重。
二是擴圍后的上海自貿區作為的先行者,肩負著更重的歷史。2015年,職能轉變、治理能力的提高、的全過程監管等,將會在浦東新區這個完整的行政區域內、完整的行政架構下,作為重中之重來操作。同時,自貿區也帶有為國家進行壓力測試的艱巨任務,只有在更大的范圍內試驗,壓力測試的結果才會精準。[37]
現任領導
艾寶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市黨組副,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主任,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主任。
沈曉明:上海市委常委,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浦東新區區委。
孫繼偉:上海市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區長、區黨組,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嚴旭: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浦東新區區黨組副
簡大年:浦東新區副區長,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王辛翎: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保稅區管理局黨組副、副局長
李兆杰: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保稅區管理局副局長
朱民: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副主任
王靖:中國(上海)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副主任[38]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4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