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成熟度模型
編輯CMU 能力成熟度模型,是一種成熟度模型,用于評估組織軟件過程(軟件開發、維護、配置等)的質量(“成熟度”),并確定相同的改進措施。
CMU CMM 的變體在 2003 年底得到了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簡稱 CMMI)的補充,以抵消 CM 模型的擴散(每個開發學科開發自己的模型)并創建一個統一的、模塊化的、最重要的是,通用模型創建。
其他基于原始 CMU CMM 的流行模型是用于軟件流程成熟度確定和評估的 Spice 以及用于 IT 治理流程的 COBIT。
模型結構
編輯在 CMU CMM 中,質量分為五個級別之一,每個級別的質量都在增加。 每個階段都分配有特殊的關鍵過程域,這些過程域又包含目標和關于如何實現這些目標的示范活動。 這些階段是:
1 – 初始(開始) 這是每個組織即使沒有定義和實施軟件開發過程也能達到的基本狀態。 成本、時間和質量不可預測。沒有定義關鍵過程區域 (KPA)。2 - 可重復(使用 CMMI 管理)存在基本過程。 新項目是根據過去項目的經驗來規劃的。 時間是合理可控的。 成本和質量受強烈波動影響。Key Process Areas (KPA):需求管理、軟件項目計劃、軟件項目跟蹤和監督、軟件分包商管理、軟件質量保證、軟件配置管理。3-定義在組織中介紹并記錄了典型的軟件開發和維護過程(標準軟件過程)。
一個專門的組織單位負責實施。 在這里可以相當可靠地評估成本和時間。時間、成本和質量可以得到可靠的控制。KPA:量化過程管理,軟件質量管理。5-優化整個組織集中精力尋找弱點,進一步改進過程。KPA:缺陷預防,技術變更管理,過程變更管理。
與其他標準的區別
編輯與 DIN EN ISO 9001 不同,CMM 是專門為軟件過程開發的,可以作為替代方法或與它結合使用。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47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