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組成
目前,黃金市場由三個市場組成:
(1)金銀貿易市場,以華人資金商占優勢,有固定買賣場所,主要交易的黃金規格為5個司馬兩一條的99標準金條,交易方式是公開喊價,現貸交易;
(3)黃金期貨市場,是一個正規的市場,其性質與美國的紐約和的商品期貨交易所的黃金期貨性質是一樣的。交投方式正規,制度也比較健全,可彌補金銀貿易場的不足。黃金市場
市場監管
監管
(l)金管司關于金銀管理條例及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經紀公司法規關于黃金的條款。
(2)證監會關于期貨交易所管理的法規。
相關組織
(l)金銀貿易場
(2)黃金期貨交易所
(3)倫敦金市場
(4)黃金交易員協會
(5)期貨協會
監管特征
(l)金管局負責管理貨幣儲備黃金。
(2)證監會負責管理黃金期貨交易所。
(3)金管司協助管理金銀貿易場和倫敦黃金交易所。
(4)工商局和首飾商會管理金首飾制造業。
(5)是世界五大黃金交易市場之一,是其中同時擁有實金交易、無形市場和期貨市場的xxx地區。
(6)黃金市場是一個充分市場化、各種屬性黃金交易共存的體制,并且主要體現黃金投資和商品黃金交易特征。
市場規模
(l)實金交易由金銀貿易商經營。無形黃金交易、紙黃金投資由倫敦黃金交易所經營。黃金衍生品由黃金期貨交易所來經營。上述交易規模是亞太地區xxx的交易規模,且交易中大部分為投資型金融黃金的交易。
(2)商品性黃金主要是需求消費市場。1992年規模達99.1噸,到2001年降低為46.1噸。
交易模式
期貨
1980年期貨交易所開始經營黃金期貨業務,買賣以分開喊價方式進行,多方合約以100金盎司為單位,金為每份合約1500美元。以每金盎司美元定價,每份合約的價格變動為10美元或其倍數。若每金盎司價格變動超過上一個交易日收市結算價40美元,則買賣將暫停30分鐘以補交額外金。交易不設任何變動。完成每份合約時.賣方交付100金盎司標準金。期貨交易所按管理規程實施管理,并參照紐約市場規則運行。
倫敦金
1974年,黃金恢復在市場買賣后,倫敦黃金交易所與蘇黎世黃金交易所幾大金商在設立了分支機構,建立了倫敦金市場。它是一個現貨市場,黃金在倫敦交收,并在成交后兩個交易日在紐約以美元結算。
倫敦黃金市場客戶可利用特別的信貸安排而遲延結算,方法涉及借貸黃金或美元、基本金和價格變動金等。這個市場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倫敦金遲延結算市場。全球的黃金交易商、制造商及生產商均參加這個市場交易。
固定買賣場地
金銀貿易場已經擁有幾十年歷史,有固定買賣場地。黃金以港元/兩定價,交收標準金成色99%,主要交易黃金規格為5個司馬兩為一條的99標準金條。目前采用公開叫價、手勢成交的方式。貿易場采用會員制管理,有172名會員、31名交易場認可的金條熔鑄商。金銀貿易場是一個完全不受干預或監管,七十多年來一直運行良好,成為亞洲地區深受交易商、金飾商、長線投資人士及投機人士認可的交易場所。
實金市場
主要產品為金條、金幣、金元寶、金像、金佛。一般金條的溢價為1%,是銷售金條的基本規則,溢價可確定。金價可隨市波動開展實景交易、在的銀行、金店擔資銀行處買賣,并相應形成了實金、黃金存折、黃金券三個投資產品。
金飾市場
是世界第三大金飾出口商,僅次于意大利和。首飾店超過1800家,制造商1000家,由各種首飾協會自律管理。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