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安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古都簡介

    長安(今西安)(拼音:Cháng ān;英文:Chang'an;韋氏拼音:Ch'ang-an;日語:ちょうあん)[1]意為“長治久安”,中華文明及東方文明史上最負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讓世人景仰頂禮膜拜。

    長安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千余年,先后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于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長安的諸多朝代中,漢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強盛時代,當時的長安已成為國際性大都市。長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0年的兩段時間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長安,與開羅雅典羅馬并稱“世界四大古都”。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0世紀左右,先后有西漢等13個朝代或政權在長安建都及建立政權,歷時1100余年。 在長達千余年的歷史中,長安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其輝煌的歷史聞名于世。并歷來為地方行政機關——州、郡、府、路、省的治所。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將長安改為“西安府”,并在唐長安城皇城的基礎上,修建了城墻,奠定了今日西安城區的風貌。

    唐代長安復原圖長安地區很早就有人類存在,早在100萬年前,藍田人就在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這里已經出現了城垣的雛形,半坡遺址是仰韶文化的代表。2008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高陵楊官寨遺址的發現,將東亞城市歷史推進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這個相當于4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聚落,也許是東亞最早的城市,城市邊緣有一條長達1945米的環壕。那時,社會已經有了簡單的分工,有的古人以制陶為生,有的人耕地,有的人狩獵。維系人際關系的,除了血緣,還有某種制度。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長安在其發展的極盛階段一直充當著東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與朝拜者的到來。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長安向世界展現了文明中國擁有的自信、開放、大氣、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鑄造了炎黃子孫永遠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長安,這座中國歷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傳承的雍容儒雅,滿腹經綸,博學智慧,大氣恢弘,成為中國歷史的底片,中國文化的名片和中國精神的芯片。

    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以長安為起點。唐代長安城下屬有萬年縣和長安縣取萬年長安之意。長安為中國四大古都之首,同時也是與雅典、羅馬和開羅齊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長安城”,在西周時稱為“灃鎬”。“灃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灃京和鎬京的合稱。“灃鎬”所在地區稱為“宗周”。秦時稱“內史”,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西漢高祖5年(前202年),置長安縣,在長安縣屬地修筑新城,名“長安城”,意即“長治久安””,改長安城所在地區為“京兆”,意為“京畿之地”。

    自從絲綢之路開通后,“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隋時,隋文帝在“大興縣”營建新都(長安縣東),命名為“大興城”。唐朝時,以中軸線重新劃分長安縣與大興縣,并更名“大興縣"為萬年縣,取意“萬年長安”,重新恢復“長安”之名。元代,“長安”喪失首都地位,“長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來。但“長安城”仍稱“長安”,歸長安縣管轄,“長安”之名并未廢除,一直保存至近代將“長安城”剝離“長安縣”獨立設立“西安市”為止,“長安”之名廢止。

    “西安市”:灃京(周)-鎬京(周)-咸陽(秦)-長安(漢)-常安(新)-常安(南北朝)-大興(隋)-長安(唐)-長安(后梁)-長安(后唐)-長安(宋)-奉元(元) -西安(明)-西安(清) -西安(中華民國)-西安市(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安”:宗周(周)-內史(秦)-京兆(漢)-京兆(新)-京兆(南北朝)-京兆(隋)-京兆(唐)-大安(后梁)-京兆(后唐)-京兆(宋)-奉元(元)-西安(明)-西安(中華民國)-西安(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沿革

    南北朝錢幣南北朝錢幣

    先秦

    長安地區很早就已經成為中國周朝的國都,最早紀錄為西周的國都酆京、鎬京(前1111年─前770年)。
    鎬京又被稱之為酆鎬,酆、鎬本是沿著酆河而修建的兩座頗具規模的城市。灃水西稱酆京,灃水東稱鎬京,史稱“酆鎬二京”,分別由周文王與周武王營建。不過,習慣上將這兩座城市看成一個城市,因為分別承擔了不同的作用。酆京在西周后期更多的承擔了祭祀的帶有宗教性的作用,而鎬京則作為行政中心存在。

    西漢
    秦末漢初,長安其地時為秦都咸陽的一個鄉聚,是秦始皇的兄弟長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稱為“長安”。漢初,高祖劉邦下詔,相國蕭何主持營造都城長安,開啟了漢帝國的宏大基業。
    西周多友鼎出自長安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項羽,漢高祖原本想建都洛陽,后因婁敬建議定都關中,但群臣大多是從東方而來,紛紛反對,認為洛陽更好。于是劉邦征詢張良,張良說:“洛陽建都的東周雖然比秦晉兩世好,但是城郭僅數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擊。反觀關中有函谷關、隴蜀的沃野千里,南邊有巴蜀的富庶,北邊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東方牽制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運京師,當東方有變,就可以順流而下。正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婁敬說的沒錯。”于是劉邦決意定都長安,并拜婁敬為郎中,賜劉姓。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長安縣,高帝七年,定都于此。劉邦開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重修宮殿,命名為長樂宮。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宮,同一年由櫟陽城遷都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命名為長安城。漢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墻。漢武帝設京兆尹治理長安,對長安城進行了大規模擴建,興建北宮、桂宮和明光宮,并在城西擴充了上林苑,開鑿昆明池,建建章宮等。
    在西漢的200余年歷史里,長安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開通商道,長安城成為連接歐亞的橋梁、“絲綢之路”的起點,繁盛一時。全盛時期如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時,城中有8.8萬戶,24.6萬人,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居民眾多的城市。西漢末年王莽執政時期,長安城一度毀于戰火。至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長安改為西京。及至漢末,漢獻帝曾遷都回長安。兩漢時期,長安一直作為都城存在。
    漢長安城位于今西安市區西北郊外,面積約36平方公里,大約是同時期羅馬城的四倍。長安城有12座城門和8條主要街道,最長的街道長5500米。城內的宮殿、貴族宅第、官署和宗廟等建筑約占全城面積的三分之二。宮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長樂宮、未央宮、桂宮、北宮和明光宮等。其中未央宮是從漢惠帝開始的許多皇帝的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宮殿之一。居民區分布在城北,劃分為160個“閭里”。市場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稱為“長安九市”。在城西有面積廣大的上林苑,苑內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宮等。在城南有一組王莽時期建造的禮制建筑。漢長安城一改戰國時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區、工商業區和宮殿區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這一體系
    【東漢】

    漢王帝遷都長安漢王帝遷都長安

    漢光武帝劉秀中興漢室,東漢建立時,國家殘破,特別是長安所在的關中,大量的物資需要從外地運進來,為了減少人民物資運輸之勞,所以沒有建都長安,而是建都洛陽,因為洛陽位于天下之中,地理位置好,有利于物資的運輸,而且社會生產沒有受到特別破壞。歷朝皇帝常常前往長安祭祀宗廟,稱洛陽為東都,長安為西都。

    東漢末年,天下紛爭,漢室勢微,初平元年(190),西涼軍閥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192年4月,董卓被王允呂布刺殺,192年6月,董卓部將李傕等人又攻入長安,后又相互連兵攻殺。建安元年(196),獻帝避難,東還洛陽。
    長安在戰亂時期作過6年東漢首都,但時間太短,一般在談到東漢首都時不會顧及這一點。
    【三國】
    曹丕篡漢稱帝,曹魏以洛陽為首都,長安為陪都,長安五都之一。
    【晉十六國】
    西晉永嘉之亂后,秦王司馬鄴出奔關中,后立為皇太子,稱帝并定都于長安,直到316年出降前趙漢軍。 
    西晉覆滅后,關中長安地區常常成戰爭頻發地,前趙、前秦、后秦等政權也都定都于長安。 
    385年,西燕主慕容沖攻占前秦都城長安,改名為“常安”。
    【南北朝】
    高歡擅政,北魏皇帝內附關中宇文泰,由此分裂出的宇文氏傀儡政權西魏和之后篡取的北周均以長安為都。
    【隋唐】
    隋文帝楊堅篡北周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漢長安城。當時的漢長安歷經長期戰亂,年久失修,破敗狹小,污染嚴重,于是隋文帝決定另建一座新城。
    隋唐長安城 和平坊遺址  開皇二年(582年),文帝在長安城東南龍首塬南面選了一塊“川原秀麗,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書·高祖紀》)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為“大興城”。大興城的面積達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筑學家宇文愷主持規劃建設,先造大興宮城,后造皇城。開皇三年(583年)在城西側開挖龍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宮城。第二年由大興城東鑿300余里至潼關,名為廣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運直通黃河。605年,隋煬帝楊廣即位,同年,建通濟渠運河,自大興至江都(今揚州)。608年,又興建永濟渠運河。大業九年(613年)又動用10萬余人修筑大興城外郭城,大興城的總體格局至此形成。
    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改大興為長安,此后進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間先后增建了大明宮和興慶宮等宮殿。
    唐長安城周長達35.56公里,面積約84平方公里,是現在西安城墻內面積的9.7倍,漢長安城的2.4倍,隋唐洛陽城的1.8倍,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達的6.2倍,古代羅馬城的7倍。至盛唐,長安為當時規模最大、最為繁華的國際都市。
    唐長安城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達到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唐長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達官貴人、兵士、奴仆雜役、佛道僧尼、少數民族外,外國的商人、使者、留學生、留學僧等總數不下3萬人。當時來長安與唐通使的國家、地區多達300個。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飲食風尚等從長安傳播至世界各地。另外,西方文化通過唐長安城消化再創造后又輾轉傳至周邊的日本、朝鮮、緬甸等國家和地區。唐長安成為世界西方和東方商業、文化交流的匯集地,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大都會。  唐長安城由外郭城、宮城、皇城3部分構成,總面積84多平方公里。外郭城平面長方形,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1.7米,周長36.7公里。每面有3座城門,南面正門明德門和丹鳳門為5個門道外,是都城的最高等級。宮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長方形、南北1492米,東西2820米。中部為太極宮(隋大興宮),正殿為太極殿(隋大興殿)。東為皇太子東宮,西為宮人所居的掖庭宮。皇城接宮城之南,有東西街7條,南北街5條,左宗廟,右社稷,并設有中央衙署及附屬機構。后來,唐太宗(李世民)為其父所修避暑的大明宮,唐玄宗(李隆基)又把自己當臨淄王時的王府改擴建成了興慶宮,三座宮殿合稱“三內”。
    東城西城分別有東市和西市兩座市場,集中了長安城的主要商業。城內有四條溝渠提供生活和環境用水。城東南角有一座人工園林——芙蓉園,園中有曲江池
    唐長安城的形制是中國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設的典范,在當時也影響了鄰近國家的都城建設。
    日本國的平城京和平安京、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都高度效仿了長安城的規劃。
    【五代十國】
    唐埋朝以后,長安不再是王朝的都城。后梁設大安府,后唐設京兆府,宋設陜西路、永興軍路,京兆府。元設安西路、奉元路等。
    【明代】

    西安城墻西安城墻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并在唐長安城皇城的基礎上,修建了西安城墻,留存至今,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明朝建國之后,朱元璋對于南京作為國都不甚滿意,一直心懷遷都之意,他和太子朱標最鐘意的遷都之選正是長安。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監察御史胡子祺上書,提到“據百二河山之險,可以聳諸侯之望,舉天下形勝所在,莫如關中”。朱元璋頓時心動,但不形言表。經過仔細考慮后,他派太子朱標巡視關中,并告諭天下:“天下山川,惟秦中號為險固,向命汝弟(指朱元璋第二子秦王)分封其地,已十余年,汝可一游,以省觀風俗,慰勞秦民。”其實已經頗有遷都關中的打算。

    太子朱標詳細考察了西安和洛陽,比較兩地地形,回來后向朱元璋獻《陜西地圖》。太子朱標個人也傾向于選擇西安為國都,因為長安作為最為國人仰慕的漢唐國都,王者氣派天下獨步、無可匹敵。
    然而世事難料,太子朱標返回南京后于第二年病逝,謚號“懿文太子”。
    太子朱標壯年而逝,白發人送黑發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擊,再也沒有精力和心情考慮遷都的事情。
    朱元璋在當年底親自撰寫的一篇《祀灶文》中,表達了萬般無奈的心情:“朕經營天下數十年,事事按古就緒。維宮城前昂后洼,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勞民。且興廢有數,只得聽天。惟愿鑒朕此心,福其子孫。”一副聽天由命的可憐相,聽起來真是異常凄涼。
    此后不久,朱元璋也郁郁而終,皇位傳于太子朱標的長子(皇太孫)朱允炆,史稱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后數年,駐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發動“靖難之變”,篡奪了皇位,并不顧南京城內多數臣民反對,強行將國都遷往自己的勢力據點--北平。
    長安,也就失去了寶貴的重新成為中國國都的機會。明末,李自成率軍攻破陜西,進入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并從西安出師攻滅明朝。然而,吳三桂投靠清朝,以致清兵入關,攻滅大順政權。明錢謙益《袁伯應南征吟小引》:“今長安關河四塞,自古帝王之州,一旦為蟻賊殘破,伯應(袁可立子)之憂憤視子美又何如?”
    【近代】(1840—1919)
    1900年,清廷利用義和團排外,并向十一國宣戰,引發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帝離開北京,西狩長安,留駐長安約一個月之久。
    在此前后,光緒帝與國內維新派人士都強烈主張放棄北京,遷都長安,變法強國,以與西方列強抗戰到底。

    西安

    【現當代】(1919—)
    民國之后,蔣介石在抗戰爆發前的三十年代大力進行“剿共”,1936年(民國25年)蔣介石至西安督戰時,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軟禁蔣介石并逼迫蔣與共產黨合作抗日,最后促成國共暫時停止內戰,共同抗日。
    長安是今之西安市,是西部地區重要的金融、商貿中心和交通、信息樞紐,地處中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通往西南、中原、華東和華北各地區的門戶和交通樞紐。
    西安現在不僅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1992年7月國務院批準為內陸開放城市,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隴海蘭新線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現轄9區4縣,總面積99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3.49萬人。西安市加快推進國際化、市場化、人文化、生態化進程,全市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定都王朝

    西周(前1046年─前770年)
    秦朝(前350年-前206年)

    西漢(前202年─9年)
    新朝(9年─23年)
    東漢(190年─195年)
    西晉(313年—316年)
    前趙(319年─328年)
    前秦(351年─385年)
    后秦(386年─417年)
    西魏(534年─557年)
    北周(557年─581年)
    隋朝(581年─617年)
    唐朝(618年─904年)
    大順(李自成)(1644年─1645年)

    相關詩詞

    杜牧長安秋望

    樓倚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李白長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地遠魂飛苦,
    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李白《陽春歌》

    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垂裊風。
    殿前花始紅,流芳發色繡戶中。
    繡戶中,相經過。
    飛燕皇后輕身舞,紫宮夫人絕世歌。
    圣君三萬六千日,歲歲年年奈樂何.

    杜甫《秋興八首·其六》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李白《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客從長安來,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此情不可道,此別何時遇?
    望望不可見,連山起煙霧。

    魏了翁《上已領客》

    流觴元已奚所因,更指三日為良辰。
    山陰坐上皆豪逸,長安水邊多麗人。

    劉禹錫《楊柳枝》

    城外春風吹旗,行人揮袂日落時。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蘇舜欽《長安春日效東野》

    前秋長安春,今春長安秋。
    節物自榮悴,我有樂與憂。

    柳永《少年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夕陽島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
    雅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盧照鄰《長安古意》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百尺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游蜂戲蝶千門側,碧樹銀臺萬種色。
    復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云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
    燕雙飛繞畫梁,羅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蟬翼,纖纖初月上鴉黃。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
    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
    大唐芙蓉園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
    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
    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云。
    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
    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風。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相關作品

    樂隊:《女子十二樂坊》、《唐朝樂隊
    電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國》、《大明宮(紀錄片)》、《望長安
    電視劇:大陸:《隋唐演義》,《隋煬帝》,《花木蘭》,《開創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大唐名相》,《貞觀之治》,《隋唐英雄傳》,《游龍驚鳳》,《風塵三俠之紅拂女》,《亂世桃花》,《傻小李元霸》,《新少林寺》,《秦王李世民傳奇》,《至尊紅顏》,《大唐情史》,《貞觀長歌》,《薛仁貴傳奇》,《文成公主》(李琳版),《文成公主》(曹穎版),《武則天》,《無字碑歌》,《日月凌空》,《大明宮詞》,《神探狄仁杰》,《唐明皇》,《楊貴妃秘史》,《大唐歌飛》,《金縷衣》,《法門寺猜想》。香港:《大唐雙龍傳》,《隋唐群英會》,《布袋和尚》,《楊貴妃》,《金牌冰人》,《楚漢驕雄》,《盛世仁杰》,《決戰玄武門》,《洛神》,《醉打金枝》,《漢武大帝》。
    建筑:建筑師張錦秋為代表的新唐風建筑(陜西歷史博物館,阿培仲麻呂紀念碑,“三唐工程”(唐華賓館、唐歌舞餐廳、唐代藝術博物館),陜西扶風法門寺工程,臨潼華清池唐代御湯遺址博物館,青龍寺空海紀念碑院,敦煌國際大酒店,西安國際會議中心曲江賓館,慈恩寺規劃,玄奘經念院,大雁塔南廣場,西安百盛等)。
    漫畫:韓露:《長安幻夜》
    小說:《長安幻夜》《長安亂
    游戲:《古劍奇譚二:永夜初晗凝碧天》,《新仙劍奇俠傳》,《大話西游 (游戲)》系列,《軒轅劍》系列,《武神》,《龍之崛起》,《劍俠情緣》,《劍俠情緣網絡版》系列,《大唐無雙》,《夢幻西游》,《創世西游》,《幻想西游》,《仙途》,《大唐豪俠》,《絲路英雄》。
    主題公園:《大唐芙蓉園》
    河圖《不見長安》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569/

    (5)
    詞條目錄
    1. 古都簡介
    2. 歷史沿革
    3. 定都王朝
    4. 相關詩詞
    5. 相關作品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