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榴輝巖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榴輝巖是(根據IUGS的定義)不含斜長石且由≥75%的綠輝石和石榴石組成的變質巖。它們由具有玄武巖化學(變基巖)的母巖(原巖)形成,在相對低溫(高于約14kbar和約500°C).(所謂的桐輝巖相)。沿著兩個以前分開的大陸之間的縫合線(地質縫合線)的榴輝巖是以前存在的海洋或海盆的證據,在兩個構造板塊之間有海洋地殼。榴輝巖的密度為3.2–3.6g/cm3。因此,它是暴露在地球表面的所有硅酸鹽巖石中密...

    榴輝巖

    編輯

    榴輝巖是(根據 IUGS 的定義)不含斜長石且由 ≥75% 的綠輝石和石榴石組成的變質巖。 它們由具有玄武巖化學(變基巖)的母巖(原巖)形成,在相對低溫(高于約 14 kbar 和約 500° C).(所謂的桐輝巖相)。 沿著兩個以前分開的大陸之間的縫合線(地質縫合線)的榴輝巖是以前存在的海洋或海盆的證據,在兩個構造板塊之間有海洋地殼。 榴輝巖的密度為 3.2–3.6 g/cm3。 因此,它是暴露在地球表面的所有硅酸鹽巖石中密度最大的,被認為是自中太古代以來板塊構造的主要驅動力。

    盡管它具有堅固和耐候的特性,但它很難用作天然石材,因為它很少暴露在地表,而且一些礦床也受到地質學保護。

    礦物成分

    編輯

    榴輝巖由綠色單斜輝石(富含綠輝石:(Ca,Na)(Mg,Al)Si2O6)和紅色石榴石(富含鎂鋁榴石)組成。 此外,通常還包括石英、硅石、金紅石鐵礦、白云母黃鐵礦。 所有類型的榴輝巖的特征是 - 根據定義 - 沒有斜長石(長石),隨著對硬玉和石英的壓力增加,斜長石變成鈉長石。 在大約 27 kbar(超高壓變質作用)的極高壓力下,柯石英(石英的高壓變體)也包括在內。 從27 kbar/500 °C上升到35 kbar/700 °C,鉆石也可以以適當的化學成分包含在榴輝巖中。 柯石英或鉆石大多存在于穩定的礦物相中,例如石榴石、地石英或綠輝石,并且通常只能在地球表面折返后才能間接檢測到。

    榴輝巖起源

    編輯

    榴輝巖是在大約 10 kbar(對應深度約 35 公里)的高壓和中高溫(500 至 1000 攝氏度)的條件下形成的,這僅在地溫梯度較低的地區才會出現。 因此,榴輝巖常被作為古俯沖帶的指標。 榴輝巖面部巖石也可以在強烈加厚的大陸地殼底部形成,但這種發現非常罕見。 當上升到地球表面時,榴輝巖可以通過逆行變質作用被疊加,例如礦物。 斜長石、閃石、綠簾石和黑云母,然而,不能將其歸因于實際的榴輝巖面礦物共生。 由于它們的高密度,在芬諾斯堪地亞地盾(科拉半島)發現的現存最古老的榴輝巖也被認為是 28.7 億年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俯沖和板塊構造的證據。 由于較早的太古宙或冥古宙的地熱梯度較高,較早的榕輝巖被認為不太可能。

    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榴輝巖碎片,最大年齡為32億年。 榴輝巖在那之前很少或根本沒有形成的事實可能是由于當時的地幔溫度高得多。

    逆行變態

    編輯

    顯微鏡下的榕輝巖

    由于榴輝巖相的壓力和溫度條件只有在更深的地方才能達到,因此將變質巖運回地表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如果低級變質相區的條件保持較長時間,則礦物組合可能發生部分變化。 適應這些條件。 榴輝巖原本存在的綠輝石經常分解成輝石和斜長石的混合物; 隨著逆行變質作用的進行,輝石也可以被角閃石取代。 相應的混合物通常形成辛粘附。 從宏觀上看,這些變化不一定特別明顯; 然而,轉化產物在顯微鏡下立即顯現出來。

    地質學的重要性

    編輯

    對榴輝巖的研究有助于古地理重建。 榴輝巖,由玄武巖 (MORB) 形成,代表一塊前海洋地殼,在古俯沖帶中被吞沒,并在通過折返復活之前被輸送到很深的地方; 這里通常只有密度較低的材料(例如藍色板巖)中的榕輝巖鏡片。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61139/

    (4)
    詞條目錄
    1. 榴輝巖
    2. 礦物成分
    3. 榴輝巖起源
    4. 逆行變態
    5. 地質學的重要性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