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鎂礦
編輯菱鎂礦,也被稱為苦晶石,是一種經常出現的礦物,屬于“碳酸鹽和硝酸鹽”礦物類別,化學成分為 Mg,因此在化學上是碳酸鎂。
菱鎂礦在三角晶系中結晶,發展為菱面體、棱柱晶體,但也有白色、淡黃色、褐色到黑色的土狀塊狀集合體。 無色晶體也是已知的。
菱鎂礦與鐵晶石菱鐵礦形成完整的混晶系列。
化學
編輯菱鎂礦 (Mg) 的理論成分為鎂 28.83%、碳 14.25% 和氧 56.93%。然而,由于與菱鐵礦形成混晶,它通常含有鐵,部分取代了配方中的鎂。還觀察到錳和鈣的少量混合物。
晶體結構
編輯菱鎂礦在模板中與方解石同型結晶,晶格參數 a = 4.63 ? 和 c = 15.03 ?,每個晶胞有六個公式單元。
屬性
編輯與大多數碳酸鹽一樣,菱鎂礦可溶于酸并釋放 CO2。然而,與方解石相比,它僅以粉末形式溶解在溫酸中。
修改和變化
編輯由于其與菱鐵礦 (Fe) 形成完整的混合晶體,各個相區域被分開并賦予單獨的名稱,類似于長石中的斜長石。菱鎂礦的端部元素可能含有高達 10 mol% 的 Fe,相反,菱鎂礦高達 10 mol% 的 Mg。中間元素包含 10-30 mol% 的 Fe 作為鈣錳礦,Fe 含量為 50-70 mol% 稱為鐵鈣石,Fe 含量為 70-90 mol% 稱為鐵鈣石。
此外,菱鎂礦也常被稱為晶體菱鎂礦,微晶形式和微晶形式稱為凝膠菱鎂礦,具體取決于它們的晶體發育。
經常誤導的縮寫 Pinolith (皮諾利斯) 也用于菱鎂礦、白云石和石墨的礦物混合物。基質由白云石組成,由于石墨而著色為淺灰色至幾乎黑色,并包含看起來像松子(皮諾利)的白色菱鎂礦顆粒內含物。由于菱鎂礦儲藏室常呈花狀結構松石又被稱為冰花菱晶礦。
形成
編輯菱鎂礦主要為熱液、交代或變質巖。然而,偶爾也會在巖漿巖中發現它。空間的和菱鎂片巖,菱鎂礦主要形成于滑石和綠泥石板巖以及白云巖中。致密菱鎂礦最初具有類似于蛋白石的凝膠狀結構,但后來變為微晶結構,更可能在蛇紋巖中發現。
使用
編輯作為原材料
菱鎂礦耐高溫達3000℃左右,是生產耐火燒結鎂磚的重要原料,用于高爐、煉鋼轉爐等熔爐的內襯。這些磚塊在窯爐中以高達 1800 °C 左右的高溫燒制,產生結晶氧化鎂 (MgO)。此外,這些磚具有良好的儲熱性能,因此它們被用作夜間儲熱加熱器和電壁爐等的儲熱芯。
如果菱鎂礦在高達 800 °C 左右的較低溫度下燃燒,其中一部分仍為碳酸鹽,這意味著未釋放化學計量可能量的二氧化碳 (CO2)。由此產生的“苛性氧化鎂”保持活性,與填料混合并加工成索雷爾水泥,用于制造耐火建筑材料和絕緣化合物。
菱鎂礦的熱分解行為是由原料的不同性質、所采用的工藝技術和物理化學過程決定的。
作為寶石
菱礦的莫氏硬度為 4 至 4.5,實際上太軟了,無法用作寶石的商業用途。盡管如此,對于收藏家來說,一顆清晰的、刻面的菱鎂礦還是有一定價值的。
然而,具有相似外觀的礦物,如榴石,可作為仿制綠松石的基礎。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