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古安山巖
編輯現代安山巖是一種基性火山巖,被認為是原始安山巖。 它以富含鎂和硅的噴出巖形式存在于弧前盆地中,通常出現在俯沖過程的早期階段。
這些巖石的特點是極度耗盡不相容的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不能通過遷移通過巖石的溶液(重稀土以及鈮、鉭和鉿)運輸。 相比之下,銣、鋇或鉀等可傳輸元素的含量各不相同。 迄今為止,此類巖石幾乎只在年輕島弧的深海海溝一側或歸因于以前此類環境的蛇綠巖復合體中被發現。 特征成分歸因于地幔中交代物質的熔化。
具有相似化學成分的太古代侵入巖被稱為贊岐巖類,與幾個古代克拉通的巖石一起出現。
巖石學和地球化學
編輯現代安山巖的巖石學特征是輝石和橄欖石晶體,通常肉眼可見,位于富含微晶的玻璃狀基質中。 許多現代安山巖在 (100) 面后含有多合成孿晶斜輝石。 這些斜輝石被認為是在冷卻時由原輝石形成的。
玏古安山en的地球化學成分具有以下特征:
- 高鎂含量(氧化鎂 = 8-15%)
- 低鈦含量(二氧化鈦<0.5%)
- 硅含量為 57-60%
- 高鎂與(鎂+鐵)比值 (0.55-0.83)
- 相容元素含量與地幔相同(鎳 = 70-450 ppm,鉻 = 200-1800 ppm)
- 與拉斑長石相比,鋇、鍶和 LREE 更豐富
- 鈦與鋯 (23-63) 和鑭與鐿 (0.6-4.7) 的特征比
起源
編輯玎古安山巖巖漿形成于弧前附近先前熔融物質的熔化,這是由于俯沖地殼上方地幔楔中先前耗盡的地幔水化導致已經耗盡的橄欖巖熔化。 極低品位的鈦是橄欖巖熔化的不相容元素,是由于先前耗盡的地幔源的熔化。 xxx,前階段的熔化通常導致拉斑玄武巖島弧玄武巖的形成。
現代安山巖從地幔對流影響的俯沖帶上的地幔楔中的高比例部分熔體中獲得高鎂和低鈦品位。 部分熔化的高比例是由于俯沖帶上的地幔含水量高造成的。 來自俯沖板片部分熔體的揮發物和不相容元素的添加導致覆蓋材料的上覆楔形熔化過程的開始。 不相容元素富集或耗盡差異的證據表明,熟古安山巖是通過交代作用富含輕稀土、鍶、鋇和堿的橄欖巖材料形成的。 這種富集可能是由于來自俯沖地殼碎片的物質混合所致,這些物質可能來自沉積巖,也可能來自融化、排水的地殼。
現代安山巖可以來源于拉斑長質巖漿地層的橄欖巖殘渣,在現代安山巖火山活動之前通過交代作用富集輕稀土。 形成島弧拉斑長巖和玎古安山巖的第二種可能性是存在不同貧化的橄欖巖母巖,它通過交代作用不同程度地富集。 在這個模型中,富含橄欖巖的區域會產生拉斑巖漿,而貧化的橄欖巖區域會產生熟古安山巖。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6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