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集團

    長期建檔 鎖定
    本詞條由“中大” 建檔。

    三星集團概要

    編輯
    三星集團韓國xxx的企業集團,包括85個下屬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機構,在近7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近300個法人及辦事處,員工總數20余萬人,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

    公司名稱三星集團外文名稱Samsung

    總部地點
    韓國
    經營范圍
    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

    集團簡介

    編輯
    集團旗下3家企業進入美國《財富》雜志2006年世界500強行列,2008年三星集團營業額約1500億美元品牌價值高達110.85億美元,在世界百大品牌中排名第 25位。
    三星有近20種產品世界市場占有率全球企業之首,在國際市場上彰顯出雄厚實力。以三星電子為例,該公司在美國工業設計協會年度工業設計獎 (Indu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簡稱IDEA)的評選中獲得諸多獎項,連續數年成為獲獎最多的公司。這些證明三星的設計能力已經達到了世界級水平。2003年三星在美國取得的專利高達1313項,在世界所有企業中排名第九。
    三星集團總部

    發展歷程

    編輯

    概述

    三星集團是韓國xxx的企業集團,包括26個下屬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機構,在近7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近300個法人及辦事處,員工總數19.6萬人,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集團旗下3家企業進入美國《財富》雜志2003年世界500強行列,其中三星電子排名第59位,三星物產第115位,三星生命第236位。2003年三星集團營業額約965億美元,品牌價值高達108.5億美元,在世界百大品牌中排名第25位,連續兩年成為成長最快的品牌。集團旗下的旗艦公司 -- 三星電子在2003年《商業周刊》IT百強中排名第三,日益成為行業領跑者,其影響力已經超越了很多業內傳統巨頭。

    創立初期

    1938年3月1日,三星前任會長李秉喆先生以3萬韓元(按當今匯率約為人民幣200余元)在韓國大邱市成立了“三星商會”。早期三星的主要業務是將韓國的干制蔬菜、水果等出口到中國的北京及滿洲里。不久之后,三星又建廠開始了面粉和糖的生產及銷售。1948年,三星將辦公地點轉移到了韓國首都漢城市,并成立了“三星物產”公司。“三星物產的成立標志著三星開始正式展開國際貿易業務。在企業氛圍還向對保守的當時,三星讓員工參與投資及利潤分成,并對有功除成績的員工進行獎勵,三星與眾不同的管理風格開始聞名韓國。

    為支持恢復韓國經濟而步入生產領域

    1945年韓國擺脫了日本的統治,但是當時的韓國經濟由于社會和政局的動蕩不安而變得極不穩定,1950 年開始的南北朝鮮xxx更是給韓國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正在穩健發展中的三星由于xxx幾乎喪失了全部財產,但是三星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1951年三星將公司轉移到了韓國東南部的港口城市 -- 釜山,并成立了三星物產株式會社。在韓國物資極度緊缺、各種生活必備品嚴重依賴進口的當時,三星為了幫助恢復、發展韓國經濟,實現其“事業報國”的理念,開始了在生產領域的發展。1953年,三星建立了“xxx制糖”,結束了韓國白糖依賴進口的歷史;1954年三星成立了“xxx毛織”,開創了韓國 韓國自產布料的時代。這些基礎消費品自給的實現為韓國經濟的崛起打下了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在50年代中期,大多數韓國公司還是通過學校,家庭和親戚中的關系雇傭員工。三星率先建立了公開招聘的人事制度,并努力提高勞動效率、改善員工福利。

    進軍電子行業,追求業務拓展

    20世紀60年代初,韓國政局的動蕩仍舊嚴重影響著社會和經濟發展。三星也因此而經歷了很多困難。盡管困難重重,以興國為己任的三星還是準備一新以再次重建韓國經濟。1969年,三星電子正式成立。根據當時李秉喆先生的分析,從技術、勞動力狀況、 附加值、出口預期等方面考慮,電子業是最適合于韓國國情的行業。從三星電子在世界半導體領域的成功來看,他當時再正確不過了。此外,三星還成立了韓國化肥生產公司,努力實現韓國化肥的自給。三星開始追求在幾大主要工業領域的擴張并開始成為韓國企業的領導。從這時起,三星不僅專注于企業經營,也開始著眼于韓國社會教育文化的發展。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到大丘和成均館大學以的人才培養。為了回報社會,1964年1月三星建立了三星獎學會。在1965年4月又成立了三星文化財團并開始在韓國社會和文化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進入化學和重工業

    1962到1972年,韓國經濟實現了持續的高速增長。1973年韓國==為了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實現高度的經濟獨立,決定鼓勵重化工業發展。三星響應==號召,為韓國重工業、化學和石油等幾個未來戰略性工業領域奠定了基礎。1973年8月,三星提出了“第二個五年管理計劃”,對重工業和化學產業進行了集中投資,并決定設立造船部。三星還成功實現了紡織品從原料到終端產品生產的一體化。1974年,三星重工業公司成立;1977年,三星造船廠和“三星精密”(三星Techwin的前身)。70年代初期,三星開始生產電視、錄象機等家用電器并開始進入國際市場。1974年,在收購了韓國半導體公司50%的股份后,開始了三星電子在半導體領域的神話。

    以技術躋身國際市場和“二次創業”

    1978年,三星半導體從三星電子中分離出來獨立運營。1983年,三星成功開發了64K DRAM和VLSI芯片,開始在國際半導體市場嶄露頭角,并日益成為行業領跑者。1985年,三星數據系統公司(即今天的SDS)成立。1986年三星經濟研究所和1987年三星綜合技術院的成立促進了三星在電子、半導體、高聚合物化學、基因工程光學通訊和航空工業等領域的擴展,為集團日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三星創始人李秉喆先生1987年11月19日去世后,李健熙先生接任他的父親成為新任會長。在1988年三星成立50周年慶典上,李健熙宣布了集團的“二次創業”,并將三星的發展方向定為做“21世紀世界超一流企業”。在“二次創業”的過程中,三星進行積極的業務結構調整,并開始向新的領域拓展業務。為進軍世界五大電子企業,三星在1988年將電子、半導體及通訊公司合并為三星電子。80年代后期三星開始致力于電子和重工業,建立了它在世界高科技領域的聲譽。

    邁入世界一流企業行業,向超一流企業邁進

    進入1993年,三星宣布實行“新經營”。這是一場旨在通過從員工個人到整個企業的積極變化來實現從“數量經營”到“品質經營”的轉變、并由此實現世界一流的企業經營革新運動。以“新經營”為契機,三星開始進行全方位品質經營和世界xxx戰略,并實施了“選擇和集中”的業務發展策略,對發展不順利或前景不看好的業務及時進行清理,對前景樂觀的業務進行集中的投資,加強研發的力度。在強化品質方面,三星電子、三星電機等實行了“停線”機制:即如在生產流程中發現不合格產品,整個生產線會被停下來,直到問題被解決。為了提高三星服務的質量, 三星人力開發院為所有的三星客戶服務人員提供客戶服務的講座。三星旗下的新羅飯店還為三星生命、三星證券和三星信用卡等的雇員提供禮儀培訓課程。“新經營”對三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新經營”實施過程中,三星通過業務結構、人才培養、產品設計生產、流程控制等多方面的變革,強化了企業的經營基礎,從而平穩度過了亞洲經濟危機,并獲得了驚人的高速成長,快速步入世界一流企業行列。在“新經營”開始10年后的2003年,三星旗下3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行列,有近20種產品市場占有率居世界首位。十年間,三星的年營業額增長了3.4倍,利潤增長了28倍,并在半導體、LCD、通信等技術領域確立了行業領跑者地位。三星的目標是成為世界超一流企業、全世界最受尊敬的企業,勤懇、上進、胸懷全球、永遠追求xxx的三星人正在步履堅實地朝著這一目標邁進。
    三星品牌戰略

    世界一流品牌的戰略目標

    ──趕超行業霸主索尼

    三星電子的戰略目標不僅是做最成功的企業,而且要把三星打造成全球電子行業的領導品牌。為此三星設定了一個xxx有力的競爭對手,發誓努力趕上并最終超越它。

    三星相機

    三星相機

    目標就是索尼。因為在全球500強排序中,索尼是xxx排在三星電子之上的電子類企業,毫無爭議的全球霸主。

    1997年以前,三星電子還不得不從索尼購買芯片。但自從把索尼作為自己趕超的目標后,三星不惜重金建設自己強大的研發隊伍,在技術上虛心地向日本人學習,派技術人員前往索尼等技術強大的日本公司學習,最終突破了技術門檻。三星在技 術上已成為世界頂尖級的技術創新公司,在包括移動電話、手持計算設備、平面顯示器以及超薄筆記本電腦等眾多領域創造了一系列的尖端技術。為了超過索尼,三星電子除了在數碼相機、顯示器、音響等領域頻繁出擊外,還對索尼最薄弱的部分──手機展開了最猛烈的攻擊。由于索尼手機因缺乏創新、經營不善導致虧損,索尼謀求與昔日全球手機霸主愛立信手機部門的合并,并成立了索尼-愛立信公司,但三星還是在2002年以優異業績超過了索愛。在全球手機市場上,消費者公認的最受歡迎的手機不是索尼而是三星,這完全顛覆了索尼在消費電子領域頂尖角色的圖景。從1998年以來,三星電子共獲得了17項工業設計大獎,連續5年成為獲獎最多的公司。獲獎總數與美國蘋果公司持平。不久前,三星電子獲得2002年度美國工業設計獎(IDEA)中的5項大獎,這個由美國工業設計協會頒發的年度工業設計獎是全球工業設計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三星與蘋果公司并列xxx,同為本屆工業設計獎中獲獎最多的公司,并xxx于 IBM、NEC、佳能、索尼、日立、三菱富士通。這一成績證明三星電子xxx的設計理念得到了全球的認可,使其向建立世界超一流企業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 步。
    2003年6月5日,在由會長李健熙和子公司社長等50多人出席的紀念“新經營10 周年”社長團會議上,三星確定了更高層次的戰略目標:力爭到2010年發展成銷售額達270萬億韓元和稅前利潤30萬億韓元,確保品牌價值700億美元和 50種世界一流產品的“世界最受尊敬的企業”。

    世界一流品牌的形象xxx

    ──規劃高附加值產品識別
    產品是品牌識別的主要載體,規劃好品牌在產品層面上的識別可以迅速提升品牌價值,不 斷累積品牌資產。三星卓越的品牌戰略管理,就是基于成功構筑了“技術xxx、時尚簡約、xxx高價值、數碼e化”的產品識別,無論是三星手機、數位電視、顯示 器還是MP3、筆記本電腦投影儀,無一不體現出“設計時尚簡約、氣質尊貴高雅、功能強大先進、操作簡單方便”的特色,無一不體現出領袖群倫的卓越品質,無一不體現出業內xxx、無人企及的高價值、xxx次,無一不體現出年輕時尚、引領潮流、事業有成的產品使用者形象
    三星成功的產品識別,僅僅體現在追求技術xxx上是遠遠不夠的。正如三星全球市場營運部經理Eric Kim先生所說的“我們取得成功的最重要一點,就是從我們的競爭對手的‘比你更酷’的營銷策略中汲取了經驗”,三星更在產品的工業設計、功能配置、滿足消費者對時尚、品位、精神體驗方面的需求上煞費苦心。全球xxx個珍珠白色的手機、xxx個掛在脖子上的手機、xxx個增加人體生理節律的手機,全部出自三星。2001年,三星在中國市場上推出xxx臺具有雙屏顯示功能的手機──SGH-A288,以其迷人簡約的款式造型、酷得讓人發瘋的時尚色彩,引發了雙屏手機 銷售“井噴”,競爭對手紛紛效仿,一舉打破諾基亞長期構筑的直板式手機占據領導地位的市場格局。隨后,三星推出彩信照相手機SGH-V208,在時尚簡約主義下完美演繹的 角外形與高雅的機身外殼,時刻綻放動人的高貴氣質;獨創180度旋轉內置照相鏡頭,具有2倍數碼變焦、10級明亮度調節功能;配備65,000色高清晰度 LCD彩色內屏,128 x 160圖元、1.8英寸的超大熒幕,圖片顯示更清晰,色彩更生動艷麗;GPRS功能配以WAP 1.2瀏覽器,讓用戶疾速馳騁網路,圖片、動畫和鈴音的下載輕松實現。2003年,三星電子精心打造的CDMA高端手機精品SCH-A599絢亮登場,再開通訊產品時尚化、潮流化的先河。設計上著重突出了時尚、簡約的現代風格,并融合了尖端的通信科技,恰如其分地詮釋出年輕貴族們追求時尚、講究品味、奮發工作的生活觀念,成為新一代年輕領袖們的掌上新貴;借助SCH-A599攜帶的WAP瀏覽器,用戶不僅可以查詢網上資訊,而且還能下載圖片和音樂,讓原本 單調的工作洋溢起個性化的色彩;63.9克的超輕身軀,配以紅、珍珠白、金屬銀、香檳金和海洋藍等五種亮麗色彩,使A599異常卓顯個性風采; 16和弦鈴聲音樂另外特別加入了多首中國流行音樂和民謠,還允許用戶通過PC連線或WAP網路下載自己喜愛的曲目。正如香港著名時裝設計張天愛專業設 計師的角度給予的評價:“三星A599的設計思路充分表達出了實用性與裝飾性的完美結合,無論是色彩的搭配運用,還是各個配件的布局組織,都給人以別具匠 心的感覺,在時尚性和藝術性上表現相當出色。”
    作為三星數碼戰略的統帥,三星筆記本電腦產品的品牌建設自然受到了格外的重視,不僅將筆記本電腦產品定位為數碼產品的統帥,使得消費者難將它與知名的三星數碼產品區分開來;而且三星筆記本電腦的每一款產品都做到了形式新穎、風格時尚,淋漓盡致的體現了三星新的品牌識別。在三星筆記本電腦進入中國之前,IBM、康柏、東芝聯想等廠商的產品線覆蓋了從高到低的各個層面,牢牢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三星放棄了走了十年的“傳統”筆記本電腦路線,選擇了“集中優勢力量、避實就虛”的側翼攻擊戰略,面對大部分追求時尚、個性化、不愿受傳統束縛的主流消費群體,2001年以一款輕薄、時尚的NV5000作為“先遣部隊”,上演了一幕令無數人矚目的“搶灘登陸戰”。三星NV5000以當時世界上最輕、最薄的筆記本電腦的形象出現,重量只有1.35公斤,厚度僅為21毫米;它獨特的“可移動網站系統”,配備了印表機、UBS等各種接口,并且裝有一個DVD ROM及兩個音箱,更堪稱PC史上的一次xxx;NV5000具有個性化的檳金色和銀藍色外殼更是得到了時尚一族的青睞。三星NV5000筆記本電腦的優 異設計和性能,獲得了INTEL頒發的INTEL創新電腦獎和“IF設計獎”。繼而,三星又輔以功能與時尚并重的GT9000和GT9000Pro,三劍 齊發,分別在超輕薄、光軟互換和全內置三大領域中取得了顯著優勢。而后,三星電子又分別在2002年3月份推出了全世界最輕薄的Q10;在5月底 Intel發布P4-M后的xxx時間發布了最輕薄的全尺寸筆記本P10和功能強大的T10三款產品,三星電子在高端零售筆記本市場搶占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世界一流品牌的助推火箭

    ──不懼風險推行TOP贊助計劃
    1996年,三星電子會長李建熙強調品牌價值在競爭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立志把三星品牌價值迅速提高到世界xxx水平。他力排眾議,堅持認為要把三星打造成世界xxx品牌,做奧林匹克xxx贊助商(TOP計劃)是惟一的一條道路。從此,三星電子開始大膽地開展全球性的品牌資產管理規劃,并每年拿出20億美元(體育營銷約占20%)的市場營銷費用,并將奧林匹克TOP贊助計劃作為其體育營銷的最高策略。
    TOP計劃源于1985年,又稱奧林匹克合作伙伴計劃,4年一期。加入該計劃的企業獲得“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的稱謂,享有在全球范圍內使用奧林匹克知識產權、開展市場營銷等權利及相關的一整套權益回報,并且是奧運會、國際奧會、奧運 會組委會和奧運會組委會以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奧會和奧運會代表團的官方贊助商。另外,TOP伙伴還享有在全球范圍內產品、技術、服務類別的排他權利。TOP計劃只授予那些國際型企業的xxx贊助商:除了企業及其產品具有居于世界xxx地位的高尚品質和良好形象,擁有充足的全球性資源的跨國公司外,還要求企業能協助推行國際奧會的營銷計劃。同時規定在同一行業中只能挑選一家企業。而每期只有10家~12家國際一流企業可以作為世界范圍的奧運會贊助商。
    從1997年進入第四期TOP計劃以來,三星TOP贊助計劃一發而不可收:1998 年贊助長野冬季奧運會,2000年贊助悉尼奧運會,2002年贊助鹽湖城冬季奧運會,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6年第二十屆都靈冬季奧運會,三星 又將以無線通訊設備全球官方合作伙伴的身份,與可口可樂、美國通用電器松下電器等8家巨型企業集團一起,叁與2008年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全球贊助商 計劃。三星再度贊助TOP計劃,使其有機會在未來的日子 ,憑其xxx贊助商的頭銜,再次與可口可樂、柯達這樣的世界xxx品牌一起同臺表演。這使三星顯然躋身于世界一流品牌的行列中。三星電子負責宣傳的副總裁張一炯先生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體育營銷是三星戰略營銷的重點,三星正式簽約贊助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想提高三星在無線通訊方面,以至整個三星品牌的形象,而提高三星品牌形象是根本目的。”三星電子負責技術的副總裁樸商鎮先生表示,“三星將通過自己最先進的無線通訊技術,讓2008年成 為不同以往的心曠神怡的奧運會。”據透露,那時,三星將使人們能夠通過手機觀看比賽,而三星正在進行周密的計劃,要讓6年后的北京奧運會成為奧運會的 典范。可以想象,6年后三星的無線通訊設備和技術必將在北京奧運會出盡風頭,三星的品牌價值無疑又將更上一層樓。

    世界一流品牌的營銷策略

    ──高層次的營銷手段
    為了立產品的xxx形象,三星無論在廣告宣傳,還是銷售渠道上都給人以xxx的印象。無論是移動電話、DVD播放器,還是MP3,三星都力圖將產品定位于高端市場,而不是廉價貨。與同類產品相比,一般三星電子產品更具特色,功能更多,這使 得其產品價格要高出30個百分點。由于美國在全球市場的領導地位,決定三星極為重視這個市場。但是在美國,除非生活在時代廣場旁邊的三星廣告牌附近,三星品牌完全被東芝、富士通、松下電器等亞洲品牌淹沒了。對美國人來說,索尼可以說在這些品牌中一枝獨秀,許多人對三星的質量依然心存懷疑。于是,三星一直投入大量的資金要讓美國人熟悉三星商標,從而扭轉過去人們把它看做是廉價品牌的看法。比如,在前不久舉行的鹽湖城冬奧會上,三星花費1500萬美元的巨額贊助費贊助冬奧會,為其產品促銷。另外,三星還用一家廣告商取代了幾十家廣告商,以使三星廣告的外觀和給人的感受更一致。在最近的廣告上,一對父子球迷高速奔跑,不是去賽場,而是去廣場上通過三星電視看足球賽。除此,還在美國推出了一系列超現實主義的廣告,突出一個被三星公司稱為“雪女” (SnowWoman)的絕世美女的形象。整個活動看上去花費甚巨,高雅不凡。人們預測一旦此舉成功,三星的蠃利和知名度均會水漲船高。
    三星電子另一個提升其產品公眾形象的舉措是將其產品撤出一些大型連鎖商店如沃爾瑪和Kmart,因為來這些連鎖超市的用戶更看重產品的價格,而不是產品的質量。為此,三星將撤出的產品如DVD、電視以及電腦轉移至BestBuy、Sears、CircuitCity以及其它一些高級專業商店進行銷售,因為這些商店看重的是產品的質量和品牌。為了讓用戶體驗到數位家庭的舒適和便利,三星電子推出了以TCP/IP為基礎的數位家庭網路解決方案─Home Vita,該工程在韓國擁有100個實驗室,并在漢城、香港設立多個體驗中心,通過一個無線的Webpad(網路遙控器)或WAP移動電話或任何聯網的電腦,就可以對整個家居實現智慧化、綜合性的控制,把家庭自動化的理想提高了一個一個更高的層次。我們僅看到三星電子推出來這種實用的系統。
    近些年三星不僅對重大體育賽事的贊助活動熱衷異常,自2000年開始推行全新的品牌宣傳─“SAMSUNG DIGITall:everyones invited TM(三星數位世界歡迎您),三星針對各個目標地區開展的以普及數碼應用為核心的各種各樣的全民數碼活動也在十分頻繁地進行:北京數碼體驗館的設立、連續兩屆三星Digital Man選撥賽、2002年上海Cebit Asia資訊技術展覽會、2003年4月正式開賽的三星杯美麗新視界2003DV/數碼知識電視大賽等。就是希望通過上述市場營銷方式使得三星電子嶄新的高品質的形象和消費者需求的生活化的產品深入人心。
    三星產品戰略

    概述

    三星公司自創立至今,其產品開發戰略演變大致經歷了“拷版戰略”、“模仿戰略”、“緊跟技術xxx者戰略”和“技術xxx戰略”四個階段。

    拷版戰略

    --在較短的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打入市場
    拷版戰略是指一個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技術、設計和零部件完全依賴外界的供給,該企業就像另一家企業的一個生產車間,只是依樣畫葫蘆地進行組裝而已。
    三星公司1969年進入家電和電子產業,是因為家電和電子產品市場在當時已顯露了巨大的發展前景和潛力,以電視機為代表的家用電器電子產品處在迅速普及階段;新產品層出不窮,特別是彩色電視機已進入市場成為熱銷產品,利潤豐厚。然而,三星電子選定的xxx項產品卻是已經進入產品生命周期衰退階段、利潤率不高的12英寸黑白電視機這一特定產品。這是因為:
    1.三星電子在成立之初并不擁有和掌握最起碼的電子技術;掌握彩色電視機技術的外國公司不愿向三星電子轉讓有關技術,只愿意提供黑白電視機成套散件和組裝技術。
    2.雖然黑白電視機當時在收入水平高的發達國家市場已進入生命周期的衰退階段,但在收入水平低的發展中國家(包括韓國)還存在對這種低檔產品有需求的細分市場。盡管許多外國公司因黑白電視機利潤率低而對它不再有興趣,但對當時的三星公司來說,從黑白電視機市場中能獲取的利潤還是令其滿意的。
    3.黑白電視機的組裝技術在當時基本上已成為公開技術;韓國員工的素質比較好,善于學習,可望在較短時間內把黑白電視機的組裝技術學到手并以低成本進行生產。
    綜合考慮上述條件,三星電子當時制定的產品開發戰略是:從外國公司(日本索尼)進口黑白電視機成套散件和基本的組裝技術,在外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組裝,生產處在衰退階段的低檔產品(貼上“三洋”品牌)銷往海外低端市場(三星電子的xxx批12英寸黑白電視機銷往巴拿馬)。這一戰略體現了當時條件下的市場、產品和技術的合適匹配。
    20世紀80年代早期,三星電子進軍DRAM(動態存儲器)市場之初,因不掌握關鍵技術,奉行的產品開發戰略也是拷版戰略,即從外國公司進口64KDRAM芯片進行封裝,封裝技術依賴外國公司,生產低檔產品供給低端市場。

    模仿戰略

    --消化吸收外來技術,努力提升自身產品、市場和技術匹配的檔次
    模仿戰略是指一個企業所開發產品的關鍵技術雖然不是企業自己創造發明,但企業通過種種途徑已經掌握了這種產品的關鍵技術,能夠在模仿產品的行業主導設計的基礎上對產品的設計和零部件設計作出改進或一定程度的創新,使自己的產品與其他企業的同類產品有所不同,更適合某些特定市場的需要。
    三星電子的低檔12英寸黑白電視機和低檔DRAM在它所選擇的市場上取得的業績很不錯。但根據當時與外國公司簽訂的技術支持協議,三星電子很難獲得基本的組裝技術之外的關鍵技術。三星電子當然不甘心停留在這種目標產品關鍵技術控制在外國公司手中的市場、產品和技術的低水平靜態匹配。
    為此,三星電子一方面仍積極地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外國技術;另一方面在公司內部大力開展對關鍵技術的消化吸收和掌握。
    在黑白電視機產品上,三星電子避開外國公司的耳目,對關鍵技術秘密地學習。他們做了廣泛的調研、討論和探索,最終克服了似乎難以克服的困難,掌握了黑白電視機的必要技術。在這基礎上,三星電子根據當時韓國國民收入較低、對電視機需求大的特點,利用已掌握的技術,在1975年開發了符合韓國國民特殊需要的修改版經濟型l2英寸黑白電視機,投放市場后,大受歡迎。雖然從技術角度看,產品的零部件仍主要依賴進口,但是,這時的市場、產品和技術的匹配已發生實質變化--三星電子已掌握黑白電視機的必要技術并能對產品設計進行改進。繼開發經濟型黑白電視機之后,三星電子又陸續開發了14英寸彩色電視機(1976 年)、微波爐(1979年)、家用錄像機(1984年)、1MDRAM(1986年)、便攜式攝錄像一體機(1989年)等產品。與生產xxx批黑白電視機和64KDRAM之時幾乎不掌握關鍵技術的情況不同,三星電子在開發上述產品之前通過“反解工程”已經破解和基本掌握了有關產品的關鍵技術;其投放市場的產品是參考行業主導設計的基礎上由三星公司自行開發的,有一定程度的創新。三星彩電進入市場時間距彩電首次在市場問世雖然有20多年,但這種產品在世界市場仍處在成熟階段,三星電子為其xxx批彩電選擇的特定市場仍然是巴拿馬,后來又銷往日本;而三星微波爐、家用錄像機、1MDRAM上市時,這些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均處在成長階段,市場潛力巨大,即使在發達國家也有需求,三星電子把加拿大、美國和日本市場中的低端市場定為產品的主要目標市場。這時,三星電子的市場、產品和技術的匹配上升了一個臺階:掌握了關鍵技術,開發處在生命周期成熟或成長階段的產品,占領發達國家的低端市場。
    在這階段,除了廣泛利用反解工程方法外,三星電子還采用了另外一些方法來獲得關鍵技術,如:在外國小公司中尋找技術來源;聘請在海外受過訓練的、掌握最先進科學技術知識的韓裔科學家和工程師;在美國硅谷和日本東京建立研究與開發中心;讓設在韓國的研究與開發中心和設在外國的研究與開發中心并行地開發同一新產品,開展內部良性競爭等等。這些做法所產生的協同作用,對于三星電子打破外國公司的技術封鎖,促進外國公司向三星電子轉讓先進技術,加速三星電子破解和吸收先進技術,提高三星電子技術起步水平和總體技術能力,提升三星電子的市場、產品和技術匹配的檔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此時三星的自主技術開發能力還不強,產品的自主創新程度還不高;它開發、生產和銷售的產品在世界市場上還屬于低檔產品,面向低端市場,利潤率不是很高。另外,它還需向外國公司支付巨額的技術使用費。盡管如此,三星電子的市場、產品和技術的合適匹配還是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它把經濟收益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入研發活動,建立了韓國xxx的研發機構,在加快消化吸收外國先進技術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了自身技術開發和產品創新的能力。

    緊跟技術xxx者戰略

    --用先進技術開發處在生命周期導入階段的新產品,占取中高端市場
    經過多年積極進取的技術學習、技術吸收和技術能力培育,在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三星電子的技術開發能力和所開發產品的技術水平與世界先進公司的差距已大幅度縮小,在某些領域已接近或趕上世界先進公司。
    三星電子越想進入高端電子市場,它需要的技術就越尖端,而且在這方面也還存在著欠缺,還不能獨立于外國公司。為此,三星電子除了進一步加強公司內部研發和與其他公司簽訂技術轉讓協議外,還采取了兩項新的戰略舉措:一是在發達國家收購高技術企業(如1994年收購日本LUX公司,1995年收購美國ASTResearch的主要股份);二是與擁有尖端技術的競爭企業結成戰略聯盟,共享技術。這時,一些處于技術領導地位的外國公司(如東芝、NEC、摩托羅拉、Digital、SGS-Thompson、西門子等)也愿意在比較平等的基礎上與三星電子建立戰略聯盟共享技術,因為三星電子通過自身努力,其技術開發能力已有大幅度提升,已擺脫了技術“小伙伴” 的形象。

    技術xxx戰略

    --引領尖端技術,占據高端市場
    上世紀90年代后期,三星電子的自主技術開發和自主產品創新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它的產品開發戰略除了強調“技術xxx,用最先進技術開發處在導入階段的新產品,滿足高端市場需求”的匹配原則外,同時也強調“技術xxx,用最先進技術開發全新產品,創造新的需求和新的高端市場”的匹配原則。在這一時期中,三星電子開發的多項產品在高技術電子產品市場已占世界xxx地位,贏得多項世界xxx,其中包括:世界xxx臺硬盤數碼攝像機ITCAM一9W,世界xxx款具有光學變焦功能的300萬像素照相手機、GSM/CDMA雙模手機、UniJa手機、T丌彩屏手機,世界xxx臺高清電視用DVD,世界xxx面高清電視機用57英寸 TFT-LCD顯示屏等等。
    三星集團在中國

    在華開展業務歷程

    三星在中國的發展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在中韓還沒有建交的歷史背景下,三星經香港從中國進口煤炭,這是韓國企業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和中國進行的xxx筆貿易;1992年4月,三星康寧公司在天津成立三星xxx家在華合資企業。1992年8月,中韓兩國建交以后,三星在中國的發展開始加速,1995年1月,為加強三星在華業務,三星成立了三星集團中國總部。次年,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截止到2002年8月底,三星在中xxx建立了一個投資公司,24個生產法人企業,4個銷售法人企業,1個研發中心和1個售后服務中心。三星在中國的職員數達到3萬8千人,累計投資總額達23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三星公司全球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除韓國外全球xxx的投資對象國。2002年,三星在華營業額將達到60億美元,其中60%(約35億美元)為出口額。

    在華開展業務情況

    三星在中國的投資主要由三星電子、三星電機、三星SDI、三星康寧、三星SDS等電子相關公司完成。此外,xxx毛織、三星TECHWIN(三星航空)、三星重工業、三星物產、xxx企劃、三星生命、三星火災、三星物產、新羅酒店等公司在中國也有投資。
    三星在中國經營的產品包括:CDMA手機、CDMA系統、激光打印機、TFT-LCD顯示器等通訊及辦公產品;半導體(IC,TR)、34英寸純平顯像管等核心零部件;背投大屏幕電視、DVD、家庭影院等AV產品;數碼相機等光電子產品;大型雙開門冰箱中央空調及柜式空調白色家電產品。

    在華發展戰略

    2001年10月,在中國即將加入WTO之際,三星集團李健熙會長繼95年以后再次訪華。李會長考察了中國的投資環境,視察了三星在華的發展情況,在拜會朱镕基總理時承諾三星將繼續加大對華投資。李會長還在上海主持三星旗下電子領域公司(三星電子,三星SDI,三星電機,三星康寧)的社長團會議并對三星集團下一步在華發展做了部署。李會長強調,“對韓國、對三星來講,中國既是機會又是挑戰,我們要銘記制定三星的生存、發展戰略時,必須考慮到中國”,并囑托各公司社長們積極應對變化中的中國市場。李會長還強調“我們應從原來的建立以低價勞動力為基礎的生產基地戰略中走出來,積極探索以產品的高級化、個性化為基礎的品牌中心戰略。
    2002年3月,三星集團派三人會長團成員李亨道會長到中國總管中國業務。李亨道會長在就任辭中強調:“三星在中國的經營理念是以半導體、通訊、數字媒體、電子零部件等xxx的產品和服務,為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提供便利,與中國經濟共同成長。”他又指出:“中國三星將成為優秀的人才與企業共同成長的企業,受中國人民愛戴的企業。”

    內容由中大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62/

    (15)
    詞條目錄
    1. 三星集團概要
    2. 集團簡介
    3. 發展歷程
    4. 概述
    5. 創立初期
    6. 為支持恢復韓國經濟而步入生產領域
    7. 進軍電子行業,追求業務拓展
    8. 進入化學和重工業
    9. 以技術躋身國際市場和“二次創業”
    10. 邁入世界一流企業行業,向超一流企業邁進
    11. 世界一流品牌的戰略目標
    12. 世界一流品牌的形象杠桿
    13. 世界一流品牌的助推火箭
    14. 世界一流品牌的營銷策略
    15. 概述
    16. 拷版戰略
    17. 模仿戰略
    18. 緊跟技術領先者戰略
    19. 技術領先戰略
    20. 在華開展業務歷程
    21. 在華開展業務情況
    22. 在華發展戰略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