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P-11
編輯PDP-11 是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的 16 位計算機,于 1970 年推出并在 1970 年代廣泛使用。 雖然沒有明確設計為繼任者,但它在過程計算技術的許多應用中取代了以前占主導地位的來自程序數據處理器系列的 12 位計算機 PDP-8。
PDP-11 系列的技術概念保持簡單。 一種標準化的“通用總線系統”(Unibus),中央處理器、主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通過它相互通信。
與許多以前的計算機相比,PDP-11 沒有任何特殊的輸入/輸出命令。 由于 Unibus 上的xxx設備像主內存一樣被尋址,xxx設備可以用“正常”的計算機命令來控制。 PDP-11 還用于控制發電廠、交通路線和電話網絡。 開放式總線系統還使第三方供應商能夠將價格低廉且功能強大的xxx設備推向市場,以連接到 PDP-11。
PDP-11歷史
編輯介紹
PDP-11 于 1970 年 1 月由數字設備公司 (DEC) 推出,并且已經基于集成電路。 它通過標準化的“通用總線系統”(Unibus)進行通信,從而實現了對大量過程應用程序的升級和轉換。 正因為如此,PDP-11 在 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被廣泛用于實驗科學和研究,它是一個準標準。 在發電廠、交通路線和電話網絡的控制方面也有廣泛的應用。 僅在 1970 年代,DEC 就售出了超過 170,000 臺 PDP-11。 1983 年推出的 PDP-11/73 引入了 Q-Bus,它使用多路復用,使地址和數據信號共享同一線路。 這使得更便宜的計算器模型成為可能。 PDP-11 在 1990 年代初期仍在許多研究實驗室中使用。
PDP-11 模型
PDP-11 計算機可以根據使用的xxx總線進行分類。 桌面計算器在 1980 年代與 MicroPDP-11 一起使用。
Unibus 模型
以下模型使用原始的 18 位寬 Unibus:
- PDP-11(后來的 PDP-11/20)和 PDP-11/15,具有 4K 16 位內存的原始 Jim O'Loughlin 計算器
- PDP-11/35 和 11/40
- PDP-11/45、11/50 和 11/55,處理器速度明顯加快
- PDP-11/70:11/45 架構,具有多達 4 MiB 內存和通過大容量總線的 I/O 接口
- PDP-11/05 和 11/10,降低成本 11/20
- PDP-11/34 和 11/04,Bob Armstrong 設計的低成本版本
- PDP-11/44,改進的 11/34,帶有高速緩存和浮點單元,由 John Sofio 開發
- PDP-11/60
- PDP-11/24,xxx個用于 Unibus 的 VLSI PDP-11,帶有“Fonz-11”(F11) 芯片組
- PDP-11/84,VLSI“Jaws-11”(J11) 芯片組
- PDP-11/94,11/84 的更快變體
Q 總線模型
以下模型使用了后來推出的更便宜的 Q-Bus,其中地址和數據線結合在一起:
- PDP-11/03(又名 LSI-11/03)
- LSI 11/2(十一半)原始 LSI-11 的更緊湊版本
- 具有 248 KB 內存的 PDP-11/23
- MicroPDP-11/23
- 帶有“Jaws-11”(J-11) 芯片組的 MicroPDP-11/73
- MicroPDP-11/53、11/53+,板載 1.5 MB 內存
- MicroPDP-11/83
- MicroPDP-11/93,最后一個 DEC-Q-Bus PDP-11 型號
- Mentec M100,Mentec 對 11/93 的重新設計
- Mentec M11
- Quickware QED-993:PDP-11/93處理器升級板
無總線系統車型
- PDT-11/110
- PDT-11/130
- PDT-11/150
這些機型只有16位寬的處理器總線,作為智能終端s. PDT-11/110和PDT-11/130系列使用VT100終端機箱。
其他工作站
- Pro 325 "Fonz-11" (F11) 芯片組工作站,帶軟盤
- 配備“Fonz-11”(F11) 芯片組、軟盤和硬盤的 Pro 350 工作站
- 配備“Jaws-11”(J-11) 芯片組、軟盤和硬盤的 Pro 380 工作站
PDP-11命令
編輯PDP-11 的字長為 16 位。 單地址命令、雙地址命令和跳轉之間存在區別。 一次對六位進行尋址,前三位用于八種尋址模式,后三位用于選擇八個寄存器(R0 至 R7)中的一個。 許多指令可用作字指令和字節指令,即它們以 16 位或 8 位單元運行。 “重復”命令的字節版本在以下清單的括號中給出。
1-地址命令
最重要的單地址命令是:
- INC(INCB) X:將值增加 1
- DEC(DECB) X:將值減 1
- COM(COMB) X:X的補碼
- NEG(NEGB) X:X 的補碼(取反)
- ASR(ASRB) X:算術右移
- ASL(ASLB) X:算術左移
- ROR(RORB) X:向右旋轉
- ROL(ROLB) X:向左旋轉
2地址命令
2 地址命令始終遵循命令源目標模式。 因此,ADD R1, R2 命令計算出 R2 = R1 + R2。
最重要的雙地址命令是:
- MOV(MOVB) A,B: 復制 (B = A)
- ADD A,B:加法 (B = B + A)
- SUB A,B:減法(B = B - A)
- MUL A,B:乘法 (B = B * A)
- DIV A,B:分區 (B = B/A)
跳躍
始終為跳轉指定 8 位偏移量。 這指定要跳過的單詞數。
PDP-11自帶了很多跳轉指令,一共有18種。
尋址模式
PDP-11 的尋址方式根據使用的寄存器是 R0 到 R5(通用寄存器)、R6(堆棧指針或堆棧指針,SP)還是 R7(程序計數器,PC)而不同。
通用寄存器(R0 到 R5)
尋址單位對于字節指令是“1”,對于字指令是“2”。
堆棧指針(R6)
R6 是指向處理器用來在中斷期間緩存當前機器狀態的堆棧的指針。 堆棧指針用于管理堆棧內存;它必須始終包含字地址,即偶地址。 因此,相對于通用寄存器,寄存器 R6 在自動遞增或自動遞減尋址模式下總是增加或減少 2,無論是字節還是字命令。 此外,尋址模式遵循上面的通用寄存器表。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6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