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彈
編輯火山彈(以前稱為:噴射器)是在火山噴發期間以彈道方式噴出的直徑超過 64 毫米的火山碎屑。 它有圓形的形狀; 外形和表面有在形成和運輸過程中熔化的跡象。
在較早的文獻中,任何沿彈道彈射的火山碎屑都被視為炸彈; 另一方面,這種大小的角狀火山碎屑在最近的文獻中被稱為火山塊。 由75%以上的火山彈組成的火山碎屑巖稱為火山團塊。
特點
編輯根據定義,火山彈的直徑超過 64 毫米,但也可以達到數米。 它們的形狀通常是蛋形或紡錘形,因為它們在飛行和在空氣中冷卻時繞著自己的軸旋轉。
在特別富含氣體和粘性(富含二氧化硅,“酸性”)熔巖的情況下,會形成面包殼炸彈。 由于高速輸送而突然輸送到地表壓力和溫度條件下的熔巖,在彈道飛行過程中劇烈放氣。 這會增加材料中已經存在的氣泡的大小并產生新的氣泡。 膨脹引起的應力導致表面出現裂縫,裂縫由于快速冷卻而在飛行中凝固,使熔巖塊看起來像一條面包。
由于它們的重量相對較高,炸彈落在火山附近的地面上,因此與其他火山副作用相比造成的破壞相對較小。
發生
編輯火山彈幾乎發生在所有的火山噴發中。 例如冰島或意大利的火山區。 例如,在佛薩山頂的意大利火山島 Vulcano 可以找到火山彈的標本。 這些是 1888 年至 1890 年噴發階段的噴出物。然而,它們是通過加熱變得粘稠的舊火山巖碎片形成的。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6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