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卡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網卡

    編輯

    網卡(也稱為網絡適配器英文網絡接口卡或網絡接口控制器的 NIC)在信息技術的背景下是一種電子電路,用于將計算機連接到局域網以交換數據

    功能過去幾乎只能在擴展插槽卡上找到,現在直接內置于大多數主板中。 通俗地說,該術語也用于不在單獨的插件卡上的集成網絡接口。

    它們的主要任務是使用合適的訪問方法(例如 CSMA/CD)建立與網絡的物理連接,并實現xxx或第二 OSI 層(通常是以太網)。

    卡片類型

    編輯

    一方面,網卡包括為各自的網絡類型或網絡體系結構設計的網絡接口,另一方面包適應各自的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總線接口。 幾年來,幾乎所有計算機的主板上都已經具有(有線)網絡功能,如果需要額外的、更快的或無線連接,則只需要一個網卡。 對于無線網絡,USB 記憶棒或 PCI Express 迷你卡比傳統的內置卡更常見。

    網絡類型

    在 20 世紀 80 年代初期,仍有許多相互競爭的網絡架構和類型更為廣泛,特別是 ARCNET、以太網、LocalTalk 和令牌環

    • ARCNET 以 2.5 Mbit/s 的速度運行令牌傳遞程序,主要在同軸電纜 (RG-62) 上作為總線或星形拓撲工作。 直到 1985 年,它與以太網相比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從而獲得了很高的市場份額。 由于令牌傳遞過程,ARCNET 確定性地工作,因此可以用于實時系統,這對于不適合高負載的非交換以太網來說是有問題的。
    • 以太網最初主要使用 10 Mbit/s 卡,這些卡通常通過同軸電纜(RG-58;細線或粗線)作為總線連接。 直到 1985 年,這些卡仍然非常昂貴,隨著 NE1000/NE2000 型號的價格下降。 以太網是當今最普遍的方法。 通過改進技術和組件(例如開關),許多最初的缺點,尤其是高負載問題已基本消除。
    • LocalTalk 幾乎只被 Apple 使用,它在與串行 RS-422 接口密切相關的兩線總線布線上使用 232 kbit/s 令牌傳遞過程。 這種類型的網絡在 Apple 電腦中非常流行,因為從 1984 年到 1998 年,這種接口是每臺 Apple 電腦的標準配置(無需額外的插卡)。 對于 PC(包括 Novell Netware 服務器),有合適的 LocalTalk 網卡,主要是 8 位 ISA 總線版本。
    • Token Ring主要用于IBM環境(銀行),在令牌傳遞過程中工作在4Mbit/s或16Mbit/s,具有環形拓撲結構。

    當 1995 年采用快速以太網標準時,市場逐漸減少,純 10 Mbit/s 以太網卡被 10/100 Mbit/s 卡所取代。 這些不再是最常見的,因為千兆以太網卡(也兼容 10/100 Mbps)已經獲得了顯著的市場份額。

    這些卡使用帶 RJ45/8P8C 連接器的雙絞線電纜連接到交換機(以前也是集線器),從而形成局域網 (LAN)。

    1000 Mbit/s 網卡通常通過帶 RJ45 連接器 (1000BASE-T) 的雙絞線電纜連接,但也越來越多地通過光纖(例如 1000BASE-SX)連接。 越來越多地使用光纖來實現更快的連接,而且幾乎完全從 25 Gbps 開始。

    用于無線網絡(無線局域網)的網卡最初主要出現在移動設備中,例如筆記本或 PDA 使用,但越來越多地安裝在臺式 PC 上。

    公交系統

    在總線端,不同的標準也隨著網卡n交替出現。 并非所有總線系統都有網卡,例如加速圖形端口 (AGP)。 也有相當奇特的設計使用 SCSI 總線或打印機接口,后者在筆記本電腦中使用了一段時間。 在 UNIX 領域,除了工作站和服務器,還有大型機,有許多特定于制造商的總線系統也用于網卡。 以下是網卡典型的總線系統概述:

    • ISA:1980年左右,最初是網卡,廣泛的ISA總線接口在PC中占主導地位,最初是8位技術(XT總線架構)(如NE1000),后來是16位版本(如NE2000)
    • PCMCIA或PC卡:這種接口主要用在筆記本電腦上,簡單來說就是小型化的ISA接口。
    • VESA 本地總線:1990 年代上半葉的短期標準,旨在更快地連接插入式卡。
    • NuBus:從 1980 年開始,Apple Computer 和 NeXT Computer 上通用的接口。
    • MCA:IBM 從 1987 年作為 ISA 的繼承者推廣的總線系統。 嘗試引入不兼容、不開放但經過改進的總線,但失敗了。
    • EISA:一種總線系統,在 1980 年代后期被所有人傳播,除了 IBM 作為 ISA 總線的后繼者。 兼容的 ISA 總線擴展,用于通過內聯擴展接觸條進行 32 位傳輸。 EISA主要用于工作站和服務器。
    • PCI:大約在 1990 年,ISA 總線架構的實際繼承者。 作為一個開放標準,它也取代了 EISA 總線,也被用來取代各種專有總線系統。 例如,PCI 在 Apple Computer 取代了 NUBUS,在 Hewlett-Packard 取代了 GSC/HSC 和 HP-PB,在 IBM 取代了 MCA。
    • USB 在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中非常普遍,可以通過即插即用輕松使用,尤其是在 WLAN 中很受歡迎。
    • 從 2004 年起,PCI Express 取代了 PCI 總線和顯卡流行的 AGP。??
    • ExpressCard:基于 PCI-Express x1 的筆記本電腦接口
    • 板載:自 2000 年代初以來,幾乎所有計算機主板都內置了 LAN 接口,因此通常不再需要專用的插卡。 經常使用相同的電子元件,只是缺少插頭連接,并且控制器通常也集成在芯片組中。 驅動程序軟件將這些芯片視為插入式卡(例如,通常有一個受控/編程的 PCI 接口)。

    網卡

    設備

    編輯

    普通網卡只有一個以太網連接,特殊版本也有多個(最多四個)。

    每個以太網卡都有一個全球xxx的 MAC 地址,由制造商分配。 但是,也有一些驅動程序允許使用軟件臨時更改 MAC 地址,這可能會在安全概念基于不可更改的 MAC 地址的 LAN 中引起安全問題。

    從網絡啟動

    編輯

    許多網卡都有一個用于所謂的引導 PROM(也稱為引導 ROM)的插槽。 這種存儲芯片被映射到計算機的地址區域,并允許計算機從網絡啟動,而無需本地大容量存儲設備(內置于計算機或直接連接),例如硬盤。 一個硬盤。 不同的計算機體系結構、操作系統和不同的網絡環境(IPX/SPX、TCP/IP)需要不同的引導程序,因此由用戶將網卡與具有適當的PROM(或EPROM)的連接一個來填充引導程序。 PC 的經典方法是所謂的 Novell Boot PROM,用于與 Novell Netware 和 Novell 自己的網絡協議一起使用。 更多基于 TCP/IP 的現代概念是例如Intel 的 PXE 和開源免費解決方案 Etherboot 和 Netboot。

    所有方法都有一個共同點:引導 PROM 中的程序啟動并鎖存到引導過程的其余部分。 在某個時候,在搜索可啟動本地媒體之前或之后,啟動 PROM 將再次喚醒并通過網絡加載操作系統。 這通常以小步驟發生,首先是具有高級網絡功能的實用程序,然后是操作系統的較大部分。 最后,控制權移交給操作系統,操作系統通常會使用其他網絡服務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65101/

    (10)
    詞條目錄
    1. 網卡
    2. 卡片類型
    3. 網絡類型
    4. 公交系統
    5. 設備
    6. 從網絡啟動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