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度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強度

    編輯

    強度(特別是在紡織品和紙張的情況下還有撕裂強度)是材料的幾個強度參數之一:材料可以承受的xxx機械拉伸應力。 強度的量綱是單位面積的力,單位為N/mm2或MPa。 作為強度 u. a. 的象征。

    在應力-應變圖中,強度是曲線的最高點。 這通常由拉伸試驗確定,因為xxx拉伸力 F z {\displaystyle F_{z}} 與標準化拉伸試樣的原始橫截面 A 0 {\displaystyle A_{0}} 相關:

    R m = F z A 0 {\displaystyle R_{\mathrm {m} }={\frac {F_{z}}{A_{0}}}}

    等韌性材料在拉伸試驗中超過強度后會進一步拉伸,試驗桿會收縮。 另一方面,脆性材料,如鑄鐵,幾乎沒有收縮就可以斷裂

    標稱強度和真實強度

    編輯

    必須區分“標稱”應力 σ nominal和“真實”應力 σ true 。 從應力-應變圖中讀取的(標稱)應力值(強度,屈服點)與材料中的真實應力不對應。 這是因為在計算名義應力時,拉力與初始橫截面有關。

    在拉伸試驗中,實際截面A {\displaystyle A} 因橫向收縮和面積減少而發生變化,變形后小于初始截面。 特別是在由延展性材料制成的樣品上,由于橫截面減小,塑性變形測試后是可見和可測量的。 所以真實的強度與樣本中標稱的強度不一樣,而是更高。

    σ w a h r = F z A {\displaystyle \sigma _{\mathrm {true} }={\frac {F_{z}}{A}}}

    “標稱”強度可以換算成“真實”電壓,不一定要對應“真實”強度。 假設體積恒定,可以在均勻伸長率范圍內計算實際橫截面。 一旦發生收縮,就不可能準確估計橫截面。

    在儀器化拉伸試驗中,連續測量樣品的橫截面,力與真實橫截面相關。 以這種方式檢查的樣本顯示真實應力持續增加直至斷裂(圖中的藍色曲線)。 然而,以這種方式確定的值僅具有理論上的重要性。

    撕裂強度

    屈服點通常與技術尺寸有關。 然而,標稱強度起著一定的作用,例如在成型或加工時的生產中。另一方面,脆性材料根據強度標注尺寸,但這些材料沒有相關的限制,因此標稱和真實之間沒有區別stress.簡而言之:技術上有一個組件在達到強度時早已失效,無論是否有收縮。

    強度作為名稱的一部分

    編輯

    強度在過去被廣泛用于表征材料。 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結構鋼的名稱。 這就是鋼 52(St52,今天的 S355)以其 52 kp/mm2(510 N/mm2)的強度命名的方式。

    由于歐洲和國際標準的協調,許多鋼材現在根據屈服點指定,從結構的角度來看,屈服點是材料承載能力的更好參數。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66054/

    (4)
    詞條目錄
    1. 強度
    2. 標稱強度和真實強度
    3. 強度作為名稱的一部分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