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de
編輯i-mode 是一種手機門戶服務。 顯示了類似 WWW 的頁面——但適應了手機顯示屏的功能。 i-mode 頁面是用 CHTML 編寫的。 i-mode(2008 年在德國停產)與 WAP 直接競爭。
i-mode 提供彩色文本、圖形、視頻和聲音。 需要具有特殊 i-mode 功能的手機才能使用全部功能和所有顯示選項。 i-mode 由日本 NTT DoCoMo 在 Keiichi Enoki 的領導下開發,于 1999 年 2 月 22 日推出,擁有超過 5200 萬用戶(截至 2007 年 7 月),可以訪問超過 92,000 個 i-mode 網站。 2005 年 11 月 10 日,i-mode 全球用戶突破 5000 萬大關。 這使 i-mode 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移動數據服務。 Mari Matsunaga 被稱為“i-mode 之母”。
i-mode在日本的成功主要有兩個原因:
歐洲使用 WAP 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將他們自己的門戶網站放在前臺,而在日本,i-mode 則從一開始就嘗試與內容提供商分享收入。 通過這種方式,即使是小型提供商也能夠提供有利可圖的 i-mode 頁面。
第二個原因是,在日本,很少有人在家里使用電腦,而更多和更遠的旅程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行的。 這使得移動互聯網成為主要的信息來源之一。
i-mode 里程碑和日本 i-mode 注冊用戶的演變
編輯2019 年 10 月,NTT DoCoMo 宣布將于 2026 年 3 月 31 日在日本結束 i-mode 服務。
目前的發展
編輯2005
2005 年 9 月:以色列移動運營商 Cellcom 推出 i-mode 服務
15. 2005 年 9 月:在俄羅斯移動運營商 Mobile TeleSystems 推出 i-mode 服務(分布區域: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2005 年 10 月:UK O2 在英國和愛爾蘭推出 i-mode 服務
19. 2005 年 11 月:與網絡運營商 StarHUB 一起在新加坡開始 i-mode 服務
2006
- 7. 2006 年 6 月:E-Plus 宣布將停止在德國的 i-mode 服務,該服務發生在 2007 年 12 月。 它只能由現有客戶使用。
2007
- 澳大利亞供應商 Telstra 將于 2007 年底停止使用 i-mode。
2008
- 19. 2008 年 3 月:E-Plus 宣布它也將于 2008 年 4 月 1 日停止為現有客戶提供 i-mode 服務。
iHTML
編輯iHTML 是一種源自 CHTML(C 表示“緊湊”)的標記語言,用于在 i-mode 手機上顯示網站。 iHTML 由 NTT DoCoMo 開發,是專有標準。 iHTML 使用 HTML 標簽的一個子集,輔之以一些額外的元素,例如表示圖標、鍵盤控制命令和特定于移動設備的特性,例如 手機號碼鏈接。
DoJa(“DoCoMo's Java”)的開發是為了在 i-mode 手機上開發 Java 應用程序。
i-mode手機
編輯i-mode 手機的名稱由制造商縮寫、代/功能編號和最后的“i”組成。
日本設備:
- 900 系列提供 3G (FOMA)、基于字符的視頻通話、條形碼閱讀器、百萬像素攝像頭和 QVGA 顯示器等等。
- 700 系列提供 3G (FOMA)、基于字符的視頻通話、條形碼閱讀器、百萬像素攝像頭和 QVGA 顯示器,無需其他功能。
- iC 結尾表示此設備配備了非接觸式“FeliCa”IC 芯片,這使所有者可以 B. 允許手機支付。 從 902 系列開始,所有手機都帶有非接觸式 FeliCa 芯片。
日本以外的設備:
- 以 2 開頭的 2 系列具有彩色顯示屏,并提供例如 B. 和弦鈴聲和 i-mail。
- 以 3 開頭的 3 系列除上述功能外還具有集成攝像頭。
- 34 系列的設備也支持 Java。
- 4 系列可讓您錄制和發送或接收視頻。
- 41x 設備還配備百萬像素攝像頭。
- 42x-er 設備還支持新的 Java 游戲 (DoJa 2.5)。
- 43x-er 設備還具有可以使用存儲卡擴展的內存。
- 5 系列通過 EDGE 提供快速 i-mode 訪問。
- 6 系列提供通過 UMTS 的快速 i-mode 訪問以及 4 系列的所有功能。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7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