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稅務籌劃,是指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的獲得“節稅”的稅收利益。它是稅務代理機構可從事的不具有鑒證性能的業務內容之一。稅務籌劃是由應為TaxPlanning意譯而來的。從字面理解也可以稱之為“稅收籌劃”、“稅收計劃”,但是由于我國將稅務部門對于稅收征收任務的安排叫做“稅收計劃”,為之避免與之混淆,在從國外文獻中引進這一術語之初,將其譯為“稅收籌劃”、“納稅籌劃”、“稅務籌劃”,一體現稅收籌劃所具有的實現策劃安排的特點。
概念
稅務籌劃,是指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稅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納稅主體(法人或自然人)的經營活動或投資行為等涉稅事項做出事先安排,以達到少繳稅或遞延納稅目標的一系列謀劃活動。
納稅人在不違反法律、政策規定的前提下,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參排和籌劃,盡可能減輕稅收負擔,以獲得“節稅”( tax savings)利益的行為很早就存在。稅務籌劃在西方國家的研究與實踐起步較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引起社會的關注,并得到法律的認可。1935年英國上議院議員湯姆林對稅務籌劃提出:“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安排自己的事業,依據法律這樣做可以少繳稅。為了保證從這些安排中謀到利益……不能強迫他多繳稅”。他的觀念贏得了法律界的認同,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在以后的稅收判例中經常援引這一原則精神。近30年來,稅務籌劃在許多國家都得以迅速發展,日益成為納稅人理財或 經營管理決策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部分。許多企業、公司都聘請專門的稅務籌劃高級人才或委托中介機構為其經濟活動出謀劃策。在我國,稅務籌劃自20世紀90年代初引入以后,其功能和作用不斷被人們所認識、所接受、所重視,已經成為有關中介機構一項特別有前景的業務。
稅務籌劃是納稅人的一項基本權利,納稅人在法律允許或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所取得的收益應屬合法收益。
特點
合法性
合法性指的是稅務籌劃只能在稅收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遵守稅法。二是不違反稅法。合法是稅務籌劃的前提,當存在多種可選擇的 納稅方案時,納稅人可以利用對稅法的熟識、對實踐技術的掌握,做出納稅最優化選擇,從而降低 稅負。.對于違反稅收法律規定,逃避 納稅責任,以降低稅收負擔的行為,屬于偷逃稅,要堅決加以反對和制止。
籌劃性
籌劃性,是指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對經濟事項進行規劃、設計、安排,達到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在經濟活動中,納稅義務通常具有滯后性。企業交易行為發生后才繳納 流轉稅; 收益實現或分配之后,才繳納 所得稅;財產取得之后,才繳納財產稅。這在客觀上提供了對 納稅事先做出籌劃的可能性。另外,經營、投資和理財活動是多方面的,稅收規定也是有針對性的。納稅人和 征稅對象的性質不同,稅收待遇也往往不同,這在另一個方面為納稅人提供了可選擇較低 稅負 決策的機會。如果經營活動已經發生, 應納稅額已經確定而去偷逃稅或 欠稅,都不能認為是稅務籌劃。
目的性
稅務籌劃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稅負,減輕納稅負擔。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選擇低 稅負。低 稅負意味著較低的 稅收成本,較低的稅收成本意味著高的資本回收率;二是滯延納稅時間(不是指不按稅法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 欠稅行為),獲取 貨幣的時間價值。通過一定的技巧,在資金運用方面做到提前收款、延緩支付。這將意味著企業可以得到一筆“無息xxx”,避免高邊際稅率或減少 利息支出。
風險性
稅務籌劃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稅收收益,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往往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這與稅務籌劃的成本和稅務籌劃的風險有關。
稅務籌劃的成本,是指由于采用稅收籌劃方案而增加的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含成本,比如聘請專業人員支出的費用,采用一種稅收籌劃方案而放棄另一種稅收籌劃方案所導致的機會成本。此外,對稅收政策理解不準確或操作不當,而在不知覺情況下采用了導致企業稅負不減反增的方案,或者觸犯法律而受到稅務機關的處罰都可能使得 稅收籌劃的結果背離預期的效果。
專業性
專業性不僅是指稅務籌劃需要由財務、會計專業人員進行,而且指面臨 社會化大生產、 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貿易業務日益頻繁、經濟規模越來越大、各國稅制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僅靠納稅人自身進行稅收籌劃顯得力不從心。因此,稅務代理、 稅務咨詢作為第三產業便應運而生,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基本方法
1、優惠政策
2、納稅期的遞延
3、轉讓定價籌劃法
4、稅法漏洞籌劃法
思路
業務能否全部或部分符合軟件或高新技術領域
業務能否全部或部分與農林牧漁相關
是否符合財稅【2010】65號技術先進服務企業
產品是否屬于符合資源綜合利用產品
公司從事的業務是否屬于環境保護、節能環保
公司從事的業務是否屬于公共基礎設施
公司是否存在技術研發項目并發生了研發費用
公司是否存在雇傭殘疾人的情況
公司是否存在實際已支付,但無法入賬的費用
公司是否屬于成本費用很低,高利潤行業
上下游企業是否存在稅收優惠政策
是否可以改變現在經營模式為節稅經營模式
流轉稅規劃思路梳理:
業務是否可以通過分劈技術進行節稅設計
是否可以通過減少交易環節進行節稅設計
是否可以通過改變經營方式進行節稅設計
產品是否允許通過改變公司商業方式進行節稅設計
增值稅企業進項稅抵扣是否已經*化
產品原材料是否涉及農產品
其他稅種規劃思路梳理:高管、股東個人所得稅是否進行過安排員工工資發放
是否進行過稅務安排公司
新建、在建房產是否考慮過房產稅問題
公司特殊或一次性交易事項是否進行過稅收安排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