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固醇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結構組成

    類固醇(steroid)是由3個碳環己烷(A、B、C)和1個碳環(D)組成的稠合四環化合物。天然類固醇分子中的六碳環

    類固醇類固醇

    A、B、C都呈椅式構象(環己烷結構),這是最穩定的構象(xxx的例外是雌激素分子內的A環是芳環為平面構象)。“甾”字的字形,形象化地表述了這類化合物共通的結構特徵:三條屈線代表三條支鏈,“田”字形代表四個環。

    類別功能

    固醇類


    固醇類:在生物界分布甚廣,特點是在第3個碳原子上有一個β-羥基,在第17位上有一個側鏈。有些固醇還有Δ5雙鍵動物胚胎組織和皮膚的固醇以及植物的固醇如豆甾醇在側鏈上還有一個雙鍵。在生物體內固醇以游離(非酯化形式)或以脂肪酸酯的形式存在。固醇為無色蠟狀固體,溶于乙醚、氯仿、苯和熱乙醇等有機溶劑,不溶于水,不能皂化(見表)。表中列出某些重要的固醇及其來源。①動物固醇:膽固醇,亦稱膽甾醇。脊椎動物細胞的重要組分,在神經組織腎上腺中的含量最高(濕重百分數),心臟中含量最低,在肝、腎和皮膚中的含量也相當多。人體內膽石主要由膽固醇構成。正常人血漿內膽固醇含量為每百毫升150~250毫克,游離與酯化的比例約為1∶3。主要的酯化脂肪酸為亞油酸,其次為油酸,繼之為飽和酸(主要是棕櫚酸),還有花生四烯酸。人紅細胞內膽固醇含量為每百毫升壓積細胞約含 100毫克,幾乎都是游離膽固醇;它與血漿游離膽固醇呈動態平衡神經組織主要含游離膽固醇,不與機體其他膽固醇庫交換。腎上腺和生殖腺則富含酯化形式的膽固醇。哺動物細胞(成熟的紅細胞除外)都能合成膽固醇,但合成速率差別很大。肝和小腸是合成的主要場所。動物也能從食物中攝取膽固醇。其生理功能尚未完全了解。膽固醇是細胞膜和細胞器膜的一種組分,紅細胞、肝細胞、髓鞘的質膜都含有相當量的膽固醇;它調節生物膜脂質的物理狀態,保持膜的流動性。神經髓鞘含有大量膽固醇。它與髓鞘的形成,維持穩定性和功能都有一定關系。此外,膽固醇還是合成膽汁酸和類固醇激素的前體。7-脫氫膽固醇存在于動物皮下,在紫外光照射下能轉化成為維生素D3。②植物甾醇:植物甾醇是植物細胞的重要組分,不能被動物體吸收利用。豆甾醇和谷甾醇都是豆甾烷的衍生物,比膽固醇多兩個碳原子,在C-24上有一個乙基。③酵母甾醇:麥角甾醇是酵母菌、麥角菌的主要固醇組分。含28個碳原子的類固醇化合物。經紫外光照射轉化成為維生素D2。維生素 D在動物體的和磷的體內平衡中起關鍵作用。

    膽汁酸和膽汁醇


    膽汁酸和膽汁醇:是哺乳動物和其他脊椎動物體內膽固醇的降解產物。較高等的脊椎動物(哺乳類、鳥類、蛇)膽汁內都含C24膽汁酸,與牛磺酸或甘氨酸形成結合物膽汁鹽。低等原始脊椎動物的膽汁內含C27膽汁酸和/或C26或C27膽汁醇,有些與硫酸形成酯,也有些與牛磺酸形成結合膽汁鹽。哈斯爾伍德從生物進化角度提出動物的進化與膽汁醇和膽汁酸的分子演化趨勢有一定的聯系。分子演化進程如下:C27(和C26)醇(酸酯)─→C27 酸(和牛磺酸結合的化合物)─→C24 酸(和牛磺酸結合的化合物)─→C24 酸(和甘氨酸結合的化合物)膽汁鹽的生理功能是分泌到腸內促進脂質的乳化與吸收。某些肝臟疾病和阻塞性黃疸導致膽汁分泌減少影響脂質的消化吸收。


    類固醇激素


    類固醇激素:昆蟲和甲殼動物的蛻皮激素是膽甾烷的衍生物,結構特點是C-7~C-8間雙鍵,C-6酮基,2β,3β,14α羥基和側鏈上C-22和C-25羥基。昆蟲的前胸腺和甲殼動物的丫器官分泌蛻皮激素,為蛻皮和生長調控所必需的激素。植物也有強效的蛻皮激素類似物,具有麥角甾烷和豆甾烷側鏈結構。

    強心苷類:許多種屬的植物含有強心烷交酯的衍生物,也屬于類固醇化合物,通常以糖苷形式存在于自然界。藥用的強心苷有毛地黃毒素、芰黃素和地高辛;其作用是加強心肌收縮力,使心率減慢,用于控制心力衰竭。

    蟾蜍毒


    蟾蜍毒:是蟾蜍皮腺分泌的防御性毒素,具有和毛地黃毒素相似的作用。蟾蜍毒素是蟾蜍烷交酯的衍生物,通常以酯的形式存在。

    皂角苷配基


    皂角苷配基:存在于植物內,是螺甾烷的衍生物,通過3β-羥基與糖結合成糖苷即皂角苷。因可形成肥皂樣溶液并具表面活性得名。薯蕷屬植物內的地奧素結構已搞清,許多皂角苷配基的結構也有報道。地奧素配基和龍舌蘭皂苷配基常用作加工制造類固醇激素的原料。

    濫用后果

    合成代謝類固醇濫用的后果:類固醇的濫用可以帶來許多的副作用。它可以引起痤瘡、粉刺、男性乳房增大;嚴重時

    類固醇藥物類固醇藥物

    會對生命帶來威脅,比如說心臟病和肝癌。如果及時停用,大部分副作用可以逆轉,但有些副作用是xxx性的!絕大部分關于類固醇對人身體帶來的副作用的數據是來自于病例報告。從這些病例報告中可以看出類固醇對人類身體健康帶來的危害沒有被深刻地理解。從動物研究數據中得出結論:使用類固醇人的生命都不長!


    荷爾蒙


    類固醇嚴重破壞了體內荷爾蒙系統。類固醇嚴重地打亂了體內正常的荷爾蒙的產生,引起可挽回或不可挽回的身體變化。可挽回的身體變化包括精液的數量和睪丸的縮小;不可挽回的身體變化包括男性荷爾蒙的衰竭和乳房的增大。在于一些男性健美運動員的調查中發現,由于他們的荷爾蒙系統被破壞,絕大部分人的睪丸都縮小和乳房明顯增大;女性健美運動員的調查則發現他們趨于男性化,主要表現在乳房變小、體內脂肪明顯減少、皮膚變得非常粗糙、陰蒂增大、聲音變低、體毛增多,頭發變少。如果繼續使用,那么,一些副作用根本就不可能被挽回!

    骨骼肌


    類固醇嚴重破壞了骨骼肌系統。不斷增長的睪丸激素和其它性激素可以使青少年的身體成長非常快。然而,當荷爾蒙在到某種水平時,它會使骨骼停止生長,永遠不會再有身高上的變化!

    心血管


    類固醇嚴重破壞了心血管系統。類固醇可以人引發一些心血管疾病,比如心臟病和中風。因為它可改變體內脂蛋白的水平(脂蛋白起到把膽固醇帶入到血液中的作用)。尤其是口服類的類固醇可以提高低濃度指蛋白水平,卻降低了高濃度脂蛋白的水平,這樣就會使脂類物質儲存在動脈中,阻礙了血液循環。如果血液不能正常到達心臟,那么,就會引起心臟病發作;如果血液不能正常到達大腦,那么就會引起中風。此外,類固醇還可以引起血液在血管中凝塊,嚴重阻礙了血液的正常流轉,破壞了心肌的正常供血。

    肝臟


    類固醇對肝臟的影響。類固醇可以引肝臟內產生瘤和血囊腫。如果它們破裂,將會引起內臟大出血。

    類固醇對皮膚的影響。類固醇可以引起痤瘡、粉刺、濃胞、毛發和皮膚大量出油。

    皮膚


    類固醇可以引發一系列的傳染病。許多類固醇使用者在注射沒有一定的衛生條件和注射技術或與其他人共用針具。此外,有些類固醇在生產是就不衛生。這些因素可以給使用者的生命帶來極大的威脅。比如艾滋病病毒和乙肝、丙肝。此外,使用者也可能會患上感染性心內膜炎,細菌會使心臟患有致命性的炎癥和注射點的膿腫。

    行為


    類固醇對人行為上的影響。據科學研究表明類固醇使用者,特別是大劑量使用者平時表現非常易怒并且具有很強的暴力傾向。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7222/

    (24)
    詞條目錄
    1. 結構組成
    2. 類別功能
    3. 固醇類
    4. 膽汁酸和膽汁醇
    5. 類固醇激素
    6. 蟾蜍毒
    7. 皂角苷配基
    8. 濫用后果
    9. 荷爾蒙
    10. 骨骼肌
    11. 心血管
    12. 肝臟
    13. 皮膚
    14. 行為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