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骨
編輯髂骨,是一塊扁骨,是骨盆的骨頭之一。髂骨(外文名ilium)(中文讀音qià gǔ),是髖骨的組成部分之一,構成髖骨的后上部,分髂骨體和髂骨翼兩部分。
前部寬大的為髂骨翼,后部窄小為髂骨體。它們的下方的突起分別稱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跡。髂骨翼內面平滑稍凹,稱髂窩,窩的下界為突出的弓狀線,其后上方為耳狀面與骶骨構成骶髂關節。
人類
編輯髂骨加寬如鏟子至髂骨鏟,故稱骨盆鏟。 游離邊緣稱為髂骨梳或髂嵴。 它終止于大的前脊柱(脊柱髂腹側或脊柱髂前上)。 這個可觸及的脊柱是治療師的重要標志(用于定位麥氏點、蘭茨點、腹股溝區域的邊界)以及許多肌肉和腹股溝韌帶的附著點。 下面還有兩個骨突,髂結節(髂前下位)和髂恥隆起(髂恥骨)。骨嵴在髂骨鏟的內側延伸,成為關節面,讓人聯想到耳朵,它與骶骨形成骶髂關節。髂骨鏟外側為臀相,臀肌群的起源。
髂骨的下部是髂骨柱,與另外兩塊髖骨(恥骨和坐骨)一起形成髖臼。
其他哺乳動物
編輯在四足哺乳動物中,髂骨鏟指向上。 朝向脊柱向內的駝峰稱為骶骨駝峰。 它承載著骶髂關節的耳廓。 向外突出的部分稱為髖結節。
在髂骨柱的內側,弓狀線運行到髂恥隆起處,髂骨與恥骨接壤。
與人類一樣,髖臼由所有三塊骨盆骨形成。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7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