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比例是指“達芬奇黃金比例”,其比值為1∶0.618或1.618∶1,即長段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認為xxx有審美意義的比例數字。人的臉型的黃金比例是:兩個瞳孔間的距離是左耳到右耳距離寬度的一半以下;眼睛和嘴的距離是額頭發跡線到下頜長度的三分之一。
基本介紹

黃金比例是一個定義為 (√5-1)/2 的無理數。
黃金比例的獨特性質首先被應用在分割一條直線上。如果有一條直線的總長度為黃金比例的分母加分子的單位長,若我們把他分割為兩半,長的為分子單位長度,短的為母子單位長度 則長線長度與短線長度的比值即為黃金比例。
國際認可的臉部黃金比例界定了雙眼、嘴巴、前額及下巴之間的最佳距離。以女性為例,一張具吸引力的臉孔,雙眼瞳孔之間距離必定少于兩耳距離的一半。
發現歷史
由于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研究過正五邊形和正十邊形的作圖,因此現代數學家們推斷當時畢達哥拉斯學派已經觸及甚至掌握了黃金分割。
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多克索斯*個系統研究了這一問題,并建立起比例理論。
公元前300年前后歐幾里得撰寫《幾何原本》時吸收了歐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系統論述了黃金分割,成為最早的有關黃金分割的論著。
中世紀后,黃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數學家帕喬利稱中末比為神圣比例,并專門為此著書立說。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稱神圣比例為黃金分割。
到19世紀黃金分割這一名稱才逐漸通行。黃金分割數有許多有趣的性質,人類對它的實際應用也很廣泛。最著名的例子是優選學中的黃金分割法或0.618法,是由美國數學家基弗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70年代在中國推廣。
完美臉部
怎樣才算一張完美臉孔?藝術巨匠達芬奇窮一生精力,希望用畫筆找出答案;科學家和數學家循數字計算黃金比例;整形專家則直接動手創造。英國18歲少女科爾蓋特卻“得來全不費工夫”,天生麗質的她,臉孔幾乎完全符合所謂的“黃金比例”,并因此獲選為“全英xxx素顏”。
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勵下,科爾蓋特決定參加比賽。參賽者必須以素顏示人,曾接受整容或化學注射的人一律不準參賽。科爾蓋特在8000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贏得一份模特兒合約,其廣告及海報也會出現在全國各地。
國際認可的黃金比例界定了雙眼、嘴巴、前額及下巴之間的最佳距離。以女性為例,一張具吸引力的臉孔,雙眼瞳孔之間距離必定少于兩耳距離的一半,科爾蓋特的比例便為44%;她的眼睛、嘴唇與發線、下巴的距離比例為32.8%,也貼近黃金比例。
圣安德魯斯大學心理學院一名專家稱,一般人左右兩邊臉孔通常并不勻稱,科爾蓋特卻幾乎完全對稱,為其美貌加分。科爾蓋特平常只化淡妝,她希望這次獲獎,能提醒人們更欣賞自己與生俱來的臉孔。
科爾蓋特正準備參加高考,逢周六則在迪爾海邊一家薯條店兼職。她并不抗拒投身模特兒行業,但目前正為入讀大學商業管理系而努力。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7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