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編輯
編輯基因組編輯或基因組手術,是對DNA進行靶向修飾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統稱,包括植物、動物和人類的基因組。
作用方式
編輯所謂的設計核酸內切酶用于在復雜生物體的基因組中引入靶向變化。 這些酶在預定的目標序列處切割雙鏈 DNA,造成雙鏈斷裂。 雙鏈斷裂反過來激活細胞中的 DNA 修復過程,例如非同源末端連接 (NHEJ) 或同源修復,也稱為同源定向修復 (HDR)。 雖然基因是使用 NHEJ 專門滅活的,但 HDR 可用于將定義的突變或整個 DNA 片段定向插入基因組。
酶
編輯常用的設計核酸酶類別包括鋅指核酸酶 (ZFN)、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核酸酶 (TALEN)、CRISPR/Cas 方法、CRISPR/Cpf1 系統和大范圍核酸酶(修飾的歸巢核酸內切酶)。 在鋅指核酸酶、TALEN 和大范圍核酸酶中,對 DNA 的特異性識別是由特定的蛋白質部分進行的,而在 CRISPR 系統中,它是由特定的 RNA 介導的。
應用
編輯基因組編輯用于微生物(白色基因工程)、植物(綠色基因工程)、動物(紅色基因工程)和人類(基因治療)基因組的靶向改變。 基因組編輯可用于特異性破壞基因(基因敲除),在基因組中的特定位置引入基因(基因敲入),或糾正基因中的點突變。
堿基編輯
編輯基因組編輯的一種新的精確方法是改變DNA序列中的單個堿基(堿基編輯)。 無法再切割 DNA 的 Cas9 核酸酶的突變形式與脫氨酶結合。 這種融合蛋白能夠與sgRNA特異性識別所需的DNA序列,并通過脫氨作用改變堿基。 在與胞苷脫氨酶融合的情況下,胞苷轉化為尿嘧啶,通過 DNA 修復和復制被胸苷取代。 這會將堿基對 C-G 突變為 T-A。 或者,Cas9 可以與腺苷脫氨酶偶聯,使腺苷轉化為肌苷,在 DNA 修復和復制后被鳥苷取代。 在這種情況下,堿基對 A-T 被轉換為 G-C。 堿基編輯效率在5%到50%之間。 因為 DNA 沒有被切割,不需要的變化不太常見。所有 12 種可能的點突變都可以通過 prime 編輯實現。
監管方面
編輯對于基因組編輯生物是否應歸類為轉基因生物 (GMO) 以及是否應因此應用適用于 GMO 的指南,目前尚無一致意見。 目前,農業中的可能應用,以及可想象的醫學用途都處于前景。
植物育種
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建議,基因組編輯的植物只要不含有外來DNA,就等同于常規育種的植物。 這一觀點考慮到這樣一個事實,即基因組編輯植物通常與傳統育種植物沒有區別,而且它們也可以使用傳統方法進行育種。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7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