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葉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異名

    艾(《廣西中藥志">廣西中藥志》)。

    來源

    為牻牛兒苗科植物香葉天竺葵的全草。

    植物形態

    香葉香葉

    香葉天竺葵,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全株芳香,密被短毛或淡黃色小腺毛。莖基部木質化,節處膨大。葉互生,寬心形或近圓形,近掌狀5~7深裂,裂片再分裂為狹裂片,邊緣被細毛,有不相等的缺刻,兩面密被毛;葉柄長4~6厘米;托葉扁闊,常脫落。傘形花序與葉對生,花小;苞片4,卵形或闊卵形:萼片5;花瓣5,玫瑰紅色或粉紅色,有紫脈紋,上方兩瓣較大;雄蕊10,不具腺體;雌蕊1,子房5室,花柱5。蒴果5裂,成熟時由喙部向上卷曲裂開。花期春、夏間。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采集

    全年可采。

    化學成分

    本品可產揮發油0.22%。油含甲酸酯13.9~21.4%,牻牛兒醇45.08~63.13%和香茅醇45.48~57.33%。尚含薄荷酮、有機酸、甲醇、環氧芳樟醇、甲基庚烯酮月桂烯、檸檬烯、對-聚傘花素、檸檬醛、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吡喃。

    性味

    廣西中藥志》:"味辛,氣香,性溫散。"

    功用主治

    ①《廣西中藥志》:"治風濕,疝氣。"
    ②《廣西植物名錄》:"治陰囊濕疹,疥癬。"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1.5兩)。外用:煎水洗或搗

    烹飪指導

    香葉香葉

    多用于醬類菜肴或湯類的調味,此外,煲仔菜亦多使用。干葉亦可作罐頭的矯味劑。為西餐常用芳香調味料之一。適合在烹調肉類的時候,或者是調制肉類的沾醬加一點進去,但因它的味道很重,所以不能加太多,否則會蓋住食物的原味:
    1. 以磨成粉末月桂葉來說,一般家庭煮一大鍋肉,也只需要大約用小指甲挑一點點的分量就夠了;
    2. 如果是以整片葉子來算,一片葉子意一鍋肉就綽綽有余了;
    3. 如果是用在醬料的調制,選小下點的葉子就可以了。

    藥物作用

    香葉香葉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月桂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urus nobilis L.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常綠喬木,高可達9-12m,樹皮黑褐色。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約6-11cm,寬2-4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稍波狀,反卷,深綠色,破碎后有清香;葉脈羽狀,兩面隆起;葉柄長約1cm,紫色。傘形花序腋生,雌雄異株;花小,直徑3-4mm,黃色,總花梗長約1cm,梗基有總苞;雄花花被片4,倒卵形,先端鈍圓;雄蕊12,每輪3數排列,花藥內向瓣裂;雌花花被4,雌蕊1,子房1室,柱頭短,稍成頭狀。漿果橢圓形,暗紫色。花期4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原產于地中海一帶。
    資源分布:我國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地區、四川、云南等地有引種栽培。
    【性狀】性狀鑒別 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6-11cm,寬1.5-4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微波狀,反卷,上表面灰綠色,下表面色淡,兩面側脈和網脈顯著突起,無毛;葉柄長5-8mm,無毛。革質,不易折斷。氣芳香,味辛涼。
    【化學成份】
    葉含芳香油,主要成分是芳樟醇(linalool),丁香油酚(eugenol),牻牛兒醇(geraniol),1,8-桉葉素(1,8-cineole),松油醇(terpineol),乙酰丁香油酚(aceiyleugenol),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α-蒎烯(α-pinene),水芹烯(phellandrene)等;還含倍半萜內酯:大牻牛兒內酯(germacranolide),月桂烯內酯(laurenobiolide),木香烯內酯(costunolide),南艾蒿烯內酯(artemorin),過氧南艾蒿烯內酯(verlotorin),巴爾喀蒿烯內酯(santamarin,balchanin),瑞諾木烯內酯(reynosin)。又含黃酮類成分:山柰酚(kaempferol)的和槲皮素(quercetin)的3-蕓香糖甙,3-葡萄糖甙,3-半乳糖甙,3-鼠李糖甙,3-阿拉伯糖甙及蕓香甙(rutoside)。另含(D-葡配甘油型)-3-辛酮糖(D-glucoglycercr-3-octulose)。尚含生物堿:網葉番荔枝堿(reticuline),波爾定堿(boldine),黃肉楠堿(actinodaphnine),N-甲基黃肉楠堿(N-methylactinodaphnine),異南天竹種堿(isodomesticine),去甲異南天竹種堿(noriedomesticine),新木子堿(neolitsine),無根藤次堿(launobine),蓮葉桐堿(nandigerine,hernangerine),芳香厚殼桂堿(cryptodorine)。
    皮和木材中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乙酸-α-松油酯(α-terpinyl acetate)和1,8-桉葉素。樹皮含網葉番荔枝堿、黃肉楠堿和無根藤次堿。
    根含黃肉楠堿、無根藤次堿和心形蓮葉酮堿。
    【藥理作用】抗病毒作用 平皿內試驗表明,用月桂葉油浸涂2cm直徑圓濾紙片,在平皿內任其揮發,皿蓋上加入鼻病毒17型稀釋液0.02ml(含病毒100TCID50),33℃接觸60分鐘即有殺滅作用。與紗布條上鼻病毒17型、流感病毒A3-昆軍75-五株、腺病毒7型接觸30分鐘、60分鐘及120分鐘,以接觸60分鐘以上的作用明顯,將人胚氣管塊加入0.2ml鼻病毒17型100~1000TCID50,吸附30分鐘,與月桂葉油(浸涂于2cm直徑圓濾紙)發揮之氣體接觸90分鐘,能殺滅病毒。如將吸附延長3h以上,揮發油則不能完全殺死病毒。由此提示,有部分病毒侵入氣管塊之細胞內,而揮發油則不能進入細胞內。給人用月桂葉油揉酸制劑滴鼻,并以鞣酸作為對照,表明該揮發油有短期的預防感冒的功效,無副反應。
    【性味】辛;微溫
    功能主治】健胃理氣。主脘脹腹痛;跌撲損傷;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煎湯洗浴。

    制作物品

    月桂冠

    香葉香葉

    【詞語】:月桂冠
    【注音】:yuè guì guān
    【釋義】:1.月桂葉編制的花冠。古希臘人視月桂為圣物,凡競技獲勝或詩文優美者,授之,以示榮譽。后世歐洲大學中亦以此贈予學者。郭沫若 《蘇聯紀行·七月二日》:“有 拿破侖 的大理石等身像一尊,頭上帶著月桂冠,是一八一二年進攻 莫斯科 時他親自帶來的。”

    月桂精油

    【品名】月桂 Bay
    【產地】摩洛哥
    【氣味】甜甜的香料味,有點像肉桂
    【應用歷史與相關神話】
    埃及人用月桂用得極多,它也倍受羅馬人的青睞,羅馬人視之為智能、護衛與和平的象征。人們也常將月桂樹與醫療之神阿波羅聯想在一起。月桂的拉丁字源Laudis意為『贊美』,所以在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勝的人,都會受贈一頂月桂編成的頭環,而『桂冠詩人』的意象,也正是由這個典故衍生出來的。
    有個故事相傳,若將一片月桂葉置于枕下,你就能夢到好預兆。比較實際一點的用法,是把它加在湯或醬汁里,長久以來人們都這么做的原因,在于月桂能增加唾液分泌以幫助消化。在希臘,人們仍在教堂的樓層上遍灑月桂葉,這大概是要借重它的抗菌特質。月桂樹的木材很耐用,所以人們拿它來做手杖。它的英名俗名除了叫Bav以外,有時也被稱為Laurel 。
    【功 效】
    止痛、抗神經痛、抗菌、抗痙攣、開胃、收斂、促進膽汁分泌、利尿、通經、退燒、利肝、殺蟲、助產、激勵、利胃、促進發汗、補身。
    【心靈療效】有輕微的麻醉效果,使心靈溫暖平靜。
    身體療效】
    對消化系統有顯著的助益,可以幫助你打開胃口、祛退脹氣、安撫胃痛,而且養肝補腎,促進尿液流動。
    不管是風濕痛、一般性疼痛或是扭傷,月桂均有減輕癥狀的效果,尤其是與玫瑰、杜松調和使用的時候。在感覺寒冷的情況下,特別適合以月桂為處方。同時,藉由它發汗的作用,月桂也能降低體溫。用在傳染性疾病上的功效卓著,可能還有助于治療支氣管炎
    能調理生殖系統,調節流量過少的月經,并可在生產時加速產程。也能幫助耳朶感染的病情好轉,進而減輕暈眩的感覺,恢復平衡
    【皮膚療效】
    頭發及頭皮的良好補品,可刺激毛發生長并清除頭皮屑。據說也能打散淤血,安撫發炎,以及縮小結疤的范圍。
    【適合與之調和的精油
    雪松芫荽、尤加利、姜、杜松、薰衣草、檸檬、馬郁蘭、甜橙、玫瑰、迷迭香、百里香、依蘭。
    【注意事項】
    泡個灑滿月桂葉的澡是羅馬人的最愛,但是月桂精油卻會刺激皮膚,甚至可能波及黏膜組織,因此它適不適合用在按摩中仍存有爭議。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979/

    (5)
    詞條目錄
    1. 異名
    2. 來源
    3. 植物形態
    4. 采集
    5. 化學成分
    6. 性味
    7. 功用主治
    8. 烹飪指導
    9. 藥物作用
    10. 制作物品
    11. 月桂冠
    12. 月桂精油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