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陳皮又稱橘皮,《綱目》:“橘皮,苦能瀉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乃元氣知母,肺乃攝氣之要,故橘皮為二經氣分之要,但隨所配而補瀉升降也。”《日用本草》:“能散能瀉,能溫能補,能消膈氣,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本草經疏》:“辛能散,苦能瀉,溫能通行,則逆氣下,嘔嗽止,胸中瘕 熱消矣,脾為運動磨物之臟,氣滯則不能消化水谷,為吐 逆、霍亂、泄瀉等證,苦溫能鑿脾家之濕,使滯氣運行,諸證自療矣。”《本草匯言》:“味辛善散,故能開氣;胃苦開泄,故能行痰;其氣溫平,善于通達,故能止嘔、止咳,健脾和胃者也。東垣曰:夫人以脾胃為主,而治病以調氣為先,如欲調氣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橘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帶、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區。10至12月果實成熟時,摘下果實,剝取果皮,陰干或通風干燥。橘皮入藥以陳久者為良,故名陳皮、貴老。王好古云:“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故曰紅皮、陳皮。”
橘皮藥材,除上述橘類的果皮外,柑類及甜橙的果皮,有時亦作橘皮使用。
性味歸經
【性味】苦、辛,溫。
【歸經】歸肺經、脾經。
相關配伍
1、與蒼術、厚樸等同用,用于中焦寒濕脾胃氣滯者,脘腹脹痛、惡心嘔吐、泄瀉。
3、與枳實、生姜等同用,用于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克;或入丸、散。
禁/宜人群
氣虛及陰虛燥咳患者不宜。吐血證慎服。
炮制方法
除去雜質,噴淋水,潤透,切絲,陰干。
生理特性
1、陳皮:常剝成數瓣,基部相連,有的呈不規則的片狀,厚1~4mm。外表面橙紅色或紅棕色,有細皺紋和凹下的點狀油室;內表面淺黃白色,粗糙,附黃白色或黃棕色筋絡狀維管束。質稍硬而脆。氣香,味辛、苦。
2、廣陳皮:常3瓣相連,形狀整齊,厚度均勻,約1mm,點狀油室較大,對光照視,透明清晰。質較柔軟。
產地
產于福建、浙江、廣東、廣西、江西、湖南、貴州、云南、四川等地。
相關論述
1、《名醫別錄》:下氣,止嘔。
2、《本草綱目》:療嘔噦反胃嘈雜,時吐清水。
自制陳皮需先煮再晾
陳皮氣味清新,還可以行氣,助消化,陳皮梅等小吃也膾炙人口,是常用的藥食兼用品。泡上一壺陳皮茶,在三餐之間分三次把它喝完,會覺得一身輕松。不過很多人喜歡把吃過的橘皮晾干,當作陳皮泡茶喝,這種做法不但不保健,還可能給健康帶來危害。
近年來橘子樹常遭病蟲害,為防止蟲害,增加產量,在橘子樹開花到結果期間,果農都要噴灑大量農藥。目前用于蔬菜與水果的農藥有300多種,而且大部分不易分解,一旦農藥殘留在橘子表面,就很難去除。據日本農民運動全國聯合會稱,2003年5月從進口的陳皮等4種藥材中共檢測出6種農藥,其中甚至含有在日本禁止使用的有機磷類殺蟲劑。
此外,為防止細菌侵入橘子內,延長保鮮期,果農會將摘下的橘子用保鮮劑浸泡后再上市。這種做法對果肉不會有什么影響,但橘皮上會殘留部分毒素。用這樣的橘皮直接泡茶喝,會對身體產生危害。因此,未經處理的陳皮xxx不要用來泡茶飲。
要得到放心的陳皮,xxx是在吃橘子前,先用清水沖洗掉表面的污物,然后用清水蓋過5厘米左右,流水浸泡不少于30分鐘;然后在適量的堿水(在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堿5至10克配制成)中浸泡5至15分鐘;再用清水沖洗3次左右。必要時可加入果蔬洗劑之類的清洗劑,以增加農藥的溶出;也可以將清洗后的橘子置于沸水中2至5分鐘后立即撈出,再用清水洗一兩遍,就能得到安全、無毒的陳皮了。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3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