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國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Nations)是12集大型電視紀錄片。這一部12集電視紀錄片,記錄了葡萄牙"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8%91%A1%E8%90%84%E7%89%99">葡萄牙、西班牙、荷蘭"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8%8D%B7%E5%85%B0">荷蘭、英國"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8%8B%B1%E5%9B%BD">英國、法國"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6%B3%95%E5%9B%BD">法國、德國"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5%BE%B7%E5%9B%BD">德國、俄國、日本"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6%97%A5%E6%9C%AC">日本、美國"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7%BE%8E%E5%9B%BD">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并總結大國崛起的規律。這是中國中央電視臺xxx部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歷史為題材并跨國攝制的大型電視紀錄片。
背景
中國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中國的富強,將創造人類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這一過程深刻影響著世界格局。近代以來160多年的追趕,使我們更需要去探索自己的強國之路。
中國的幾代xxx反復強調:我們的發展,要吸收和借鑒全人類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應該以什么樣的胸懷和態度來看待曾經在近現代歷史上引領世界潮流的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可以從中借鑒什么樣的經驗和教訓?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了第九次集體學習,學習的內容是:世界上9個主要國家自15世紀以來的興衰史。此后,關于這段歷史的學習在其他各級黨政部門多次進行。
基于這樣的背景,中央電視臺推出了12集電視系列片《大國崛起》來解讀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探究其興盛背后的原因。
15世紀以來,隨著地理大發現,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了解和競爭。在近現代,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后登場,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
《大國崛起》即以上述九國的發展歷史為內容。
內容介紹
該電視片在2006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黃金時間21:30首播,每集大約50分鐘。本片播出後,中央電視臺和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本片的一套八冊同名系列圖書,內容有了大規模擴充;并於2007年5月1日黃金時間20:55起在A2%91%E9%81%93">中國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再次播出。香港無線電視翡翠臺於2007年7月2日開始播出此片,由狄娜主持;監制為霍澤基。該電視片采訪的名人有《大國的興衰》一書的作者保羅?甘乃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耶魯法學院教授布魯斯?阿克曼、法國前總統德斯坦、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等。《大國崛起》全片共12集,每集50分鐘,以九國崛起的大致時間為序。分別為:

xxx集 海洋時代(開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15世紀,歐洲最早的兩個民族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國家力量支持下進行航海冒險: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揮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們開辟了從大西洋往南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線;在伊莎貝爾女王的資助下,哥倫布代表西班牙抵達了美洲。
當麥哲倫完成人類xxx次環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終于由地理大發現連接成一個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國也就此誕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競爭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線和殖民掠奪建立起勢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國,并在16世紀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成為xxx代世界大國。
但是,這兩個依靠掠奪迅速崛起而沒有發展工商業的帝國很快盛極而衰。
第二集 小國大業(荷蘭)
地處西北歐、面積只相當于兩個半北京的小國荷蘭,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9%B2%B1%E9%B1%BC">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他們設計了造價更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斗士。
日漸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里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并建立起一個充分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8%81%94%E5%90%88%E8%82%A1%E4%BB%BD%E5%85%AC%E5%8F%B8">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貿易的一半;他們建起了世界上xxx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17世紀成為荷蘭的世紀。
由于國土面積、人口等天然不足,17世紀末,荷蘭逐漸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權。但直到今天,荷蘭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蘭人開創的商業規則依然在影響世界。
第三集 走向現代(英國?上)(16—17世紀)
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的英國,在1588年與西班牙xxx艦隊的海戰中大獲全勝,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臺。從中世紀走向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強有力的君主制成為關鍵的一環。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對海洋探險和貿易的鼓勵、開明的治國態度和處理社會矛盾的妥協手段,使這個地處邊緣的島國,迎來了早期的輝煌。
但是,接下來的國王查理一世卻因為堅信君權神授,違背了英國早在13世紀時由《大憲章》所確定的國王必須遵守法律的原則,和議會之間進行了一場為時四年的xxx,戰敗后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最終,英國通過光榮xxx,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完成了向現代社會的轉型。
相對寬容的社會環境,為英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為工業xxx的到來做好了準備;同時,也讓這個島國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位置。
第四集 工業先聲(英國?下)(18—19世紀)
隨著英國殖民擴張和海外市場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手工工場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需要。為了鼓勵發明創造,英國頒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專利法》。這一切,使得英國出現了全民熱衷于發明、生產和貿易的景象。
當牛頓"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7%89%9B%E9%A1%BF">牛頓發現了宇宙運行的規律后,科學的精神滲透到英國社會中;當瓦特最終以xxx蒸汽機解決了最核心的動力問題后,英國工業化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全面展開;當亞當?斯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后,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球市場。
在各種合力下,英國成為世界上xxx個工業化國家。在此期間,英國打敗了強鄰法國,成為全球xxx大殖民帝國。
19世紀中后期開始,殖民地日益成為英帝國的負擔,而市場經濟"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8%87%AA%E7%94%B1%E5%B8%82%E5%9C%BA%E7%BB%8F%E6%B5%8E">自由市場經濟的弊端也逐漸顯現,英國的發展開始減慢,最終喪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第五集 激情歲月(法國)
17世紀時,國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起歐洲大陸xxx大的xxx王權,并籍此將法國的經濟、文化、軍事力量都帶到了歷史上的xxx個高峰,巴黎城就在那一時期誕生。路易十四對文化藝術的喜好培育了國民對思想文化的推崇,席卷了整個歐洲的啟蒙思想在法國得到了普遍傳播。
啟蒙思想打破了歐洲中世紀的神學枷鎖,開啟了理性的大門,而法國社會一直無法解決的三個等級之間的矛盾卻愈演愈烈。1789年,法國大xxx爆發,《人權與公民權宣言》頒布。
但是,歐洲各君主國的絞殺使法國出現了極端事件和長期動蕩。這時,拿破侖以大xxx之子的形象出現,用征服歐洲的方式再次將法國帶向巔峰。
然而,武力擴張并不能維持大國地位。直到二戰之后,法國才在戴高樂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的帶領下,恢復了往日的光榮。
第六集 帝國春秋(德國)
當歐洲各國紛紛建立民族國家之際,歐洲大陸中部的一片國土始終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對分裂有著痛苦記憶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喚著一個統一的國家。
通過不懈努力,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過經濟統一實現政治統一的方式得以實施,關稅同盟的建立使貿易壁壘被打破,德意志經濟快速發展。
鐵血宰相俾斯麥則在歐洲列強環飼的夾縫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準備后,發動了三場對外的xxx。
xxx步是1864年初挑起對丹麥的xxx。把屬丹麥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兩公國(居民多數為德意志人)并入德國。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對奧地利的普奧xxx。1866年7月3日在薩多瓦戰役中,普魯士獲得決定性的勝利。根據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約,奧地利退出德意志聯邦,普魯士兼并了荷爾施泰因以及xxx中站在奧方的幾個德意志聯邦諸侯國,統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魯士領導下的北德意志聯邦。
第三步是1870年的普法xxx。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麥的挑動下,法國向德國宣戰。拿破侖三世吹噓說,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軍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魯士,而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堅決反對分裂的德意志民族。1870年9月2日,德軍在色當戰役取得對法國的決定性勝利,生俘了拿破侖三世。至此,統一南德的障礙已除,德國的民族xxx的任務已經完成。俾斯麥驅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凡爾賽宮宣告了德國的統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國。俾斯麥也同時出任德意志帝國的宰相。)在1871年完成了德國統一。他遵循歐洲大國的均衡原則,為德國帶了寶貴的和平發展空間。
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業xxx的前沿,用30多年的時間超過英國,成為歐洲xxx、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但是,隨后德國卻很快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
二戰后,德國再次分裂。通過對xxx的深刻反省,德國最終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國家的再次統一。
第七集 百年維新(日本)
150多年前,在四艘美國黑船的脅迫下,長期閉關xxx的島國日本選擇了不戰而開國。外部壓力成為國家內部變革的動力,黑船來航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維新正式開始。
在“求知識于世界”的維新綱領指導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組成的巖倉使節團到歐美各國考察。此后,日本開始了國家工業化:大久保利通以拿來主義的方式推進殖產興業、文明開化,開辦大量官營工廠,并大力扶持民營企業。
日本現代企業之父澀澤榮一棄官經商的傳奇經歷成為那個時代的注腳。
大久保的繼任者伊藤博文則順應國內自由民權運動的呼聲,制定了鞏固維新成果的日本xxx部憲法。但是,同時寫進《大日本帝國憲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軍國主義抬頭的隱患。
原子彈"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5%8E%9F%E5%AD%90%E5%BC%B9">原子彈爆炸的蘑菇云"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8%98%91%E8%8F%87%E4%BA%91">蘑菇云結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迷夢。二戰后的日本,以《和平憲法》為基礎,在美國扶持下,經濟迅速發展。在1968年,即明治維新百年之際,成為當時僅次于美國和蘇聯的世界經濟強國。
第八集 尋道圖強(沙俄)
1697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歐洲各國游歷和學習。歸來后,他用強硬手段推行了一場社會變革。從穿衣、吃飯,到科學教育、商業活動、軍隊建設,彼得用野蠻的方式推進了俄羅斯的文明進程,他甚至親自審訊反對改革的太子。在打敗了強敵瑞典之后,彼得下令建造起一個面向歐洲的新首都圣彼得堡。
繼承彼得改革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引進歐洲的啟蒙思想,重視教育,并試圖起草法律,但改革無法觸動農奴制。女皇的業績最終只能表現在領土擴張上,在18世紀后期,俄羅斯成為地跨歐亞美的大國,并成為歐洲事務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農奴制使俄羅斯很快在經濟、技術領域落后于完成了工業化的英法等國。在xxx—xxx—改革的多次反復中,這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徘徊的民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列夫?托爾斯泰等一批俄羅斯知識分子希望能夠找到一條自己的道路。正是在這樣的思考中,俄羅斯逐漸創造了屬于自己的獨特文明。
第九集 風云新途(蘇聯)
1917年,蘇維埃政權在十月xxx后誕生。在探索從未有人實踐過的社會主義道路時,列寧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及時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調整為新經濟政策,保護了農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國投資者。蘇聯經濟逐漸復蘇。
列寧去世后,在面臨封鎖和xxx威脅的國際環境下,斯大林決定加快工業化進程,開始實施計劃經濟,優先發展重工業。隨著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蘇聯一躍成為工業強國,令當時正處于經濟危機中的歐美各國驚嘆不已。工業化成就的光芒掩蓋了蘇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經濟模式的弊端。而很快到來的二戰檢驗了這一工業化成果。蘇聯新工業區的威力和蘇聯人民的巨大犧牲,使它贏得了xxx的勝利,也贏得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有的地位。
作為一次xxx的偉大實踐,蘇聯為全人類提供了xxx的經驗和思考。今天,俄羅斯人正在為民族復興而努力,這個民族的未來值得期待。
第十集 新國新夢(美國?上)(17世紀—19世紀)
1620年,五月花號載著一百多名英國清教徒來到北美大陸。遵照登陸前簽訂的《五月花號公約》,清教徒開始了在新大陸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國強行增收印花稅"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5%8D%B0%E8%8A%B1%E7%A8%8E">印花稅,殖民地獨立xxx爆發,1776年,北美13個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堅合眾國,并在1787年制定了對美國發展影響深遠的成文憲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此時,大量移民帶來了歐洲最先進的技術成果,拿過歐洲接力棒的美國,迅速完成了xxx次工業xxx。
美國快速發展,但制憲會議上懸而未決的奴隸制問題,最終在1860年導致了一場xxx。林肯總統帶領北方打贏了這場維護國家統一的xxx,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漸壯大。在政府推動下,歷時一個多世紀的西進運動成果斐然。
此后,愛迪生將美國率先帶入電氣時代"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7%94%B5%E6%B0%94%E6%97%B6%E4%BB%A3">電氣時代,對發明和創新的制度性保障成為這個國家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1894年,美國成為世界xxx大經濟強國。這個年輕的國度已站在第二次工業xxx的潮頭。
第十一集 危局新政(美國?下)(20世紀初—二戰結束)
自由競爭,使得美國迎來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黃金年代。一大批壟斷性的大公司、大財團相繼出現,xxx家托拉斯集團—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6%A0%87%E5%87%86%E7%9F%B3%E6%B2%B9%E5%85%AC%E5%8F%B8">標準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但問題很快顯露:壟斷導致中小企業倒閉,機會平等喪失;社會嚴重兩極分化,勞資矛盾激化。美國人開始反思這種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1901年上任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順應進步主義的思想和社會的要求,通過反壟斷和立法保障工人權益等方式,開始了美國歷史上xxx次政府干預經濟的行動。
隨后,福特生產線的誕生、電氣時代一批新技術和發明的出現以及xxx次世界大戰帶來的訂單,進一步壯大了美國經濟。
1929年,波及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來臨,美國損失慘重。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加大了政府管理經濟的力度,通過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國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開創了看得見的手(政府)和看不見的手(市場)共同作用于經濟的混合經濟模式"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6%B7%B7%E5%90%88%E7%BB%8F%E6%B5%8E%E6%A8%A1%E5%BC%8F">混合經濟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美國歷史新的轉折點,美國在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都成為世界xxx強國,并由此開始主導世界。
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結篇)
一、大國之謎
回顧500年來各個世界大國發展的歷程,討論大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單一的因素一定是錯誤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卻值得關注:要形成一個統一的力量、有凝聚力"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6%B0%91%E6%97%8F%E5%87%9D%E8%81%9A%E5%8A%9B">民族凝聚力、重視思想文化的繁榮、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于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后發國家在國家力量主導下加快現代化步伐等。
二、大國之惑
歷史上的大國依靠掠奪殖民地和武力爭霸崛起,已被證明結局并不美好;妄圖依靠xxx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證明結果事與愿違。德國的興衰是xxx的例證。同樣,歷史一再證明:沒有永遠的霸權國家,大國的興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歷史法則,英國在主導世界兩個世紀后也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位置。
三、大國之路
二戰后,各國逐漸開始理智地尋找大國之路。日本通過跨國公司戰略實現了經濟崛起;美國在信息xxx和高科技領域的xxx使得國家持續發展。
當全球市場把世界緊緊聯結在一起,大國之間的互動、合作和依存關系開始增強,具有歷史眼光和戰略智慧的國家開始做出理性的判斷。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時代潮流中,法國和德國攜手開啟的歐洲新秩序引人關注,歐盟為和平與合作的國家發展模式提供了時代的注腳。
四、大國之思
對于理想的大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關于大國的話題,也許是一個永遠無法窮盡的討論。我們不知道21世紀的變化將把大國帶向何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建立xxx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5%92%8C%E8%B0%90%E4%B8%96%E7%95%8C">和諧世界,將是人類共同努力的方向。
評論集錦
《大國崛起》一片為討論國家發展問題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歷史資源和文明資源。全片展示了九國通過不同方式、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強國歷程,體現出各自鮮明的不可重復的時代特征和民族個性,也探討了某些相通的規律。
《大國崛起》一片將五百年來世界大國的歷史立體地、直觀地呈現給了觀眾。不拘泥于歷史的支脈,不進行文明的比較,注重歷史帶給現實的思考。
《大國崛起》一片是中國的電視工作者和中外學術界合作的成果。中外百余位來自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等不同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及前政要接受了本片的采訪,使本片得以反映出各國專家對于國家發展相關問題的思考和現階段對世界歷史與現實的認知程度。
《大國崛起》一片是中國紀錄片人為回望世界歷史提供的一個獨特的視角。制作歷時三年,同時也在電視表現手法上力求創新。
《大國崛起》的七個攝制組分赴歐、亞、美九個國家進行深入采訪和實地拍攝,拍攝了大量歷史檔案、文物、遺跡等,獲得了大量xxx手資料。
《大國崛起》用電腦特技"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7%94%B5%E8%84%91%E7%89%B9%E6%8A%80">電腦特技復原了大量重要的歷史瞬間: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探險、荷蘭的大型商船隊、英國全盛時期的xxx屆博覽會"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4%B8%87%E5%9B%BD%E5%B7%A5%E4%B8%9A%E4%BA%A7%E5%93%81%E5%A4%A7%E5%8D%9A%E8%A7%88%E4%BC%9A">萬國工業產品大博覽會、攻陷巴士底獄、德國xxx個火車站、美國黑船逼迫日本開國、彼得大帝興建圣彼得堡、蘇聯討論xxx個五年計劃、五月花號抵達美洲等等。
《大國崛起》一片,是中國電視人以電視傳媒這一特別的載體來展現近現代世界發展的一次實踐。
它試圖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為當下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尋找鏡鑒;試圖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以尋找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為敘述平臺;試圖在風云四起的歷史變遷中,尋找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力量。對于正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中國,本片期許以開放的心態為國人打開視野;對于正處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世界,本片期許能為人類共同的進步提供思考。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后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同名書籍
作者:唐晉
責任編輯:楊美艷
封面設計:張云飛
出版發行:人民出版社"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4%BA%BA%E6%B0%91%E5%87%BA%E7%89%88%E7%A4%BE">人民出版社
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解讀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
主創人員
出品人:趙化勇
總監制:羅明、袁正明
總策劃:袁正明、麥天樞
學術指導:錢乘旦
總撰稿:陳晉
創作總監:康健寧
監制:郭振璽、韓建群、高小平
總制片人:任學安
總編導:任學安
執行總編導:周艷
編導:劉軍衛"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5%88%98%E5%86%9B%E5%8D%AB">劉軍衛、程樂平、段駿、李寧、高曉蒙、蘇全軍、石世侖、高雋、萬劍英、畢岳昆、章曉宇、李成才、劉穎、黃蔚、包潤峰
撰稿:周艷、章曉宇、孫岷、崔文華
攝影:潘大為、劉維明、蘇全軍、李臻、曲立南、司光志、畢岳昆、劉才云
歷史腳本:秦海波、董正華、高岱、高毅、徐健、宋成有、徐天新、何順果
作曲:葉小綱
解說:孫占山
音樂編輯:李寧
錄音:李 寧
國際制片:徐雨、王洪彬、秦海波、周崢、彭文蘭、彭仲民、張旻、張文鵬、王克力、白峻松、安雪楓
動畫制作:劉華、滕杰、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助編:顧銳、劉嘉維"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5%88%98%E5%98%89%E7%BB%B4" target="_blank">劉嘉維、郭亮、秦磊、李臻、劉興華、張世敬、楊麗娜、劉飛飛
制片主任:崔小龍、郭寧、陳龍、雷磊
國際制片主任:譚湘江、陶立保
總制片人:任學安
承制: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多堂影視廣告有限公司
英文字幕制作:新加坡新傳媒電視私人有限公司
香港版本
由狄娜主持,每集除了開頭結尾及廣告前後有狄娜之評論外,其主要內容沒有太大改動。
主要特色
狄娜之評論以國際視野看待外國的發展模式,不單從經濟角度的發展,而且從政治的發展角度,評述中國之形勢。在廣東地區,每旦提及敏感話題則用插播廣告遮蓋。
總結篇
邀請了岑建勛和劉紹佳一齊討論中國的發展之路,當中提及中國的社會環境、及國際的形勢,中國崛起的方向。
啟示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國家利益.,大國的崛起,從根本上,在于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既包括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硬實力”,也包括文化、思想等“軟實力”。
現實的經驗表明,必須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全面發展,提高綜合實力;重視文化的作用,積極創新。同時要認識到,強國道路是多元的,最關鍵的是符合國情。與國際社會搞好關系,營造和平穩定的國內外環境,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