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剎車片簡介
編輯汽車剎車片也稱汽車剎車皮,是指固定在與車輪旋轉的制動鼓或制動盤上的摩擦材料,其中的摩擦襯片及摩擦襯塊承受外來壓力,產生摩擦作用從而達到車輛減速的目的。
汽車剎車片一般由鋼板、粘接隔熱層和摩擦塊構成,鋼板要經過涂裝來防銹,涂裝過程用SMT-4爐溫跟蹤儀來檢測涂裝過程的溫度分布來保證質量。
構造介紹
編輯其中隔熱層是由不傳熱的材料組成,目的是隔熱。摩擦塊由摩擦材料、粘合劑組成,剎車時被擠壓在剎車盤或剎車鼓上產生摩擦,從而達到車輛減速和制動的目地。由于摩擦作用,摩擦塊會逐漸被磨損,一般來講成本越低的剎車片磨損得越快。摩擦材料使用完后要及時更換剎車片,否則鋼板與剎車盤就會直接接觸,最終會喪失剎車效果并損壞剎車盤。
剎車原理
編輯剎車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來自摩擦,利用剎車片與剎車碟(鼓)及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將車輛行進的動能轉換成摩擦后的熱能,將車子停下來。一套良好有效率的剎車系統必須能提供穩定、足夠、可控制的剎車力,并且具有良好的液壓傳遞及散熱能力,以確保駕駛人從剎車踏板所施的力能充分有效的傳到總泵及各分泵,及避免高熱所導致的液壓失效及剎車衰退。車子上的剎車系統分為碟式和鼓式兩大類,但是除了成本上的優勢外,鼓式剎車的效率遠比不上碟式剎車。
摩擦
『摩擦』是指兩相對運動物體接觸面間的運動阻力。摩擦力(F)的大小是與摩擦系數(μ)及摩擦受力面所受垂直方向的正壓力(N)的乘積成正比,以物理學公式表示成:F=μN。對剎車系統來說:(μ)是指剎車片與剎車碟的摩擦系數,N是剎車卡鉗活塞對剎車片所施的力(Pedal Force)。摩擦系數越大所產生的摩擦力就越大,但是剎車片與碟盤間的摩擦系數會因為摩擦後所產生的高熱而有所變化,也就是說摩擦系數(μ)是隨溫度的的變化而變化,每一種剎車片因為材質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摩擦系數變化曲線,因此不同的剎車片會有不同的最佳工作溫度,及適用的工作溫度范圍,這是大家選購剎車片時所必須知道的。
剎車力的傳遞
剎車卡鉗活塞對剎車片所施的力就稱為:剎車踏板力(Pedal Force)。駕駛人踩在剎車踏板的力經由踏板機構的xxx放大效果后,經由真空動力輔助器(power boost)利用真空壓力差的原理再將力量放大,用來推動剎車總泵。剎車總泵所發出的液壓力利用的液體不可壓縮的動力傳遞效果,經由剎車油管傳遞到各分泵,并運用『帕斯卡原理』將壓力放大,推動分泵的活塞對剎車片施力。『帕斯卡原理』(Pascal's Law)是指在一密閉的容器內任何位置的液體壓強均相同。
壓力是由施力除以受力面積所得,壓力相等的情況下,我們正可以利用改變施、受力面積的大小比例來達成動力放大的效果(P1=F1/A1=F2/A2=P2)。用在剎車系統上,總泵與分泵壓力的比值就是總泵活塞面積和分泵活塞面積的比。
配備:ABS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顧名思義就是『防鎖死剎車系統』。大家都知道xxx的制動效果是發生在輪胎鎖死前的瞬間,如果能夠讓剎車制動力一直保持在與輪胎摩擦力平衡的狀態,那麼將獲得xxx的制動效果。當剎車的制動力大過輪胎的摩擦力就會造成輪胎鎖死,一旦發生輪胎鎖死那麼輪胎與地面間的摩擦就由『靜摩擦』變成『動摩擦』,不但摩擦力大幅降低更會失去轉向循跡能力。由於輪胎的鎖死是剎車制動力和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比較的結果,也就是說車子行進間輪胎鎖死與否的極限是會隨輪胎本身的特性、路面的狀況、定位角度、胎壓、懸吊系統的特性而『隨時不同』。 ABS是利用裝在四個輪子的車速感應器,去判斷輪胎的鎖死與否,排除了人體感官的不確定因素,準確的控制適時的釋放剎車分泵的液壓,達到防止剎車鎖死的目的。目前的ABS大多采用每秒鐘可連續踩放12~60次的設計(12~60Hz),相對於頂尖職業賽車手的3~6次已是超高水準的表現,踩放的頻率越高越能將剎車制動力維持在越接近極限的邊緣。ABS所能達到的準確及可靠度已經超乎人的極限,因此我們說:ABS是買車時最物超所值的配備。尤其是Air-Bag相對於的危險性更是如此。
內容由隨風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06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