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起源
對于世界上xxx封電子郵件(e-mail),根據資料,有兩種說法:
xxx種說法
1969年10月世界上的xxx封電子郵件是由計算機科學家Leonard K.教授發給他的同事的一條簡短消息。
據《互聯網周刊》報道世界上的xxx封電子郵件是由計算機科學家Leonard K.教授發給他的同事的一條簡短消息(時間應該是1969年10月),這條消息只有兩個字母:“LO”。Leonard K.教授因此被稱為電子郵件之父。
Leonard K.教授解釋,“當年我試圖通過一臺位于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計算機和另一臺位于舊金山附近斯坦福研究中心的計算機聯系。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從一臺計算機登錄到另一臺
機。當時登錄的辦法就是鍵入L-O-G。于是我方鍵入L,然后問對方:‘收到L了嗎?’對方回答:‘收到了。’然后依次鍵入O和G。還未收到對方收到G的確認回答,系統就癱瘓了。所以xxx條網上信息就是‘LO’,意思是‘你好!’”
第二種說法
1971年,美國國防部資助的阿帕網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出現了:參加此項目的科學家們在不同的地方做著不同的工作,但是卻不能很好地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家使用的是不同的計算機,每個人的工作對別人來說都是沒有用的。他們迫切需要一種能夠借助于網絡在不同的計算機之間傳送數據的方法。為阿帕網工作的麻省理工學院博士Ray Tomlinson把一個可以在不同的電腦網絡之間進行拷貝的軟件和一個僅用于單機的通信軟件進行了功能合并,命名為SNDMSG(即Send Message)。為了測試,他使用這個軟件在阿帕網上發送了xxx封電子郵件,收件人是另外一臺電腦上的自己。盡管這封郵件的內容連Tomlinson本人也記不起來了,但那一刻仍然具備了十足的歷史意義:電子郵件誕生了。Tomlinson選擇"@"符號作為用戶名與地址的間隔,因為這個符號比較生僻,不會出現在任何一個人的名字當中,而且這個符號的讀音也有著"在"的含義。阿帕網的科學家們以極大的熱情歡迎了這個石破天驚般的創新。他們天才的想法及研究成果,現在可以用最快的--快得難以覺察--速度來與同事共享了。許多人回想起來,都覺得阿帕網所獲得的巨大成功當中,電子郵件功不可沒。(這個說法也是較為廣傳的。)
發展歷程
雖然電子郵件是在70年代發明的,它卻是在80年才得以興起。70年代的沉寂主要是由于當時使用Arpanet網絡的人太少,網絡的速度也僅為56Kbps標準速度的二十分之一。受網絡速度的限制,那時的用戶只能發送些簡短的信息,根本別想象那樣發送大量照片;到80年代中期,個人電腦興起,電子郵件開始在電腦迷以及大學生中廣泛傳播開來;到90年代中期,互聯網瀏覽器誕生,全球網民人數激增,電子郵件被廣為使用。
Eudora簡史
使電子郵件成為主流的xxx個程序是Euroda,是由史蒂夫·道納爾在1988年編寫的。由于Euroda是xxx個有圖形界面的電子郵件管理程序,它很快就成為各公司和大學校園內的主要使用的電子郵件程序。
然而Euroda的地位并沒維持太長時間。隨著互聯網的興起,Netscape和微軟相續推出了它們的瀏覽器和相關程序。微軟和它開發的Outlook使Euroda逐漸走向衰落。
在過去5年中,關于電子郵件發生的xxx變化是基于互聯網的電子郵件的興起。人們可以通過任何聯網的計算機在郵件網站上維護他們的郵件帳號,而不是只能在他們家中或公司的聯網電腦上使用郵件。這種郵件是由Hotmail推廣的。如今Hotmail已經成為一大熱門網站,微軟在8月宣布,郵件服務的用戶已經達到了1.1億。但微軟在1998年收購此網站的時候卻僅用了4億美元,這個價格后來令Hotmail的創建者沙比爾·布哈蒂爾后悔不迭。
Hotmail的成功使一大批競爭者得到了啟發,很快電子郵件成為門戶網站的必有服務,如雅虎,netscape,Exicite和Lycos等,都有自己的電子郵件服務。
原理
電子郵件的發送和接收
電子郵件在Internet上發送和接收的原理可以很形象地用我們日常生活中郵寄包裹來形容:當我們要寄一個包裹時,我們首先要找到任何一個有這項業務的郵局,在填寫完收件人姓名、地址等等之后包裹就寄出而到了收件人所在地的郵局,那么對方取包裹的時候就必須去這個郵局才能取出。同樣的,當我們發送電子郵件時,這封郵件是由郵件發送服務器(任何一個都可以)發出,并根據收信人的地址判斷對方的郵件接收服務器而將這封信發送到該服務器上,收信人要收取郵件也只能訪問這個服務器才能完成。
1. 電子郵件的發送
SMTP是維護傳輸秩序、規定郵件服務器之間進行哪些工作的協議,它的目標是可靠、高效地傳送電子郵件。SMTP獨立于傳送子系統,并且能夠接力傳送郵件。
SMTP基于以下的通信模型:根據用戶的郵件請求,發送方SMTP建立與接收方SMTP之間的雙向通道。接收方SMTP可以是最終接收者,也可以是中間傳送者。發送方SMTP產生并發送SMTP命令,接收方SMTP向發送方SMTP返回響應信息。
連接建立后,發送方SMTP發送MAIL命令指明發信人,如果接收方SMTP認可,則返回OK應答。發送方SMTP再發送RCPT命令指明收信人,如果接收方SMTP也認可,則再次返回OK應答;否則將給予拒絕應答(但不中止整個郵件的發送操作)。當有多個收信人時,雙方將如此重復多次。這一過程結束后,發送方SMTP開始發送郵件內容,并以一個特別序列作為終止。如果接收方SMTP成功處理了郵件,則返回OK應答。
對于需要接力轉發的情況,如果一個SMTP服務器接受了轉發任務,但后來卻發現由于轉發路徑不正確或者其他原因無法發送該郵件,那么它必須發送一個“郵件無法遞送”的消息給最初發送該信的SMTP服務器。為防止因該消息可能發送失敗而導致報錯消息在兩臺SMTP服務器之間循環發送的情況,可以將該消息的回退路徑置空。
2. 電子郵件的接收
電子郵件協議第3版本(POP3)
要在因特網的一個比較小的節點上維護一個消息傳輸系統(MTS,Message Transport System)是不現實的。例如,一臺工作站可能沒有足夠的資源允許SMTP服務器及相關的本地郵件傳送系統駐留且持續運行。同樣的,要求一臺個人計算機長時間連接在IP網絡上的開銷也是巨大的,有時甚至是做不到的。盡管如此,允許在這樣小的節點上管理郵件常常是很有用的,并且它們通常能夠支持一個可以用來管理郵件的用戶代理。為滿足這一需要,可以讓那些能夠支持MTS的節點為這些小節點提供郵件存儲功能。POP3就是用于提供這樣一種實用的方式來動態訪問存儲在郵件服務器上的電子郵件的。一般來說,就是指允許用戶主機連接到服務器上,以取回那些服務器為它暫存的郵件。POP3不提供對郵件更強大的管理功能,通常在郵件被下載后就被刪除。更多的管理功能則由IMAP4來實現。
郵件服務器通過偵聽TCP的110端口開始POP3服務。當用戶主機需要使用POP3服務時,就與服務器主機建立TCP連接。當連接建立后,服務器發送一個表示已準備好的確認消息,然后雙方交替發送命令和響應,以取得郵件,這一過程一直持續到連接終止。一條POP3指令由一個與大小寫無關的命令和一些參數組成。命令和參數都使用可打印的ASCII字符,中間用空格隔開。命令一般為3~4個字母,而參數卻可以長達40個字符。
因特網報文訪問協議第4版本(IMAP4)
IMAP4提供了在遠程郵件服務器上管理郵件的手段,它能為用戶提供有選擇地從郵件服務器接收郵件、基于服務器的信息處理和共享信箱等功能。IMAP4使用戶可以在郵件服務器上建立任意層次結構的保存郵件的文件夾,并且可以靈活地在文件夾之間移動郵件,隨心所欲地組織自己的信箱,而POP3只能在本地依靠用戶代理的支持來實現這些功能。如果用戶代理支持,那么IMAP4甚至還可以實現選擇性下載附件的功能,假設一封電子郵件中含有5個附件,用戶可以選擇下載其中的2個,而不是所有。
與POP3類似,IMAP4僅提供面向用戶的郵件收發服務。郵件在因特網上的收發還是依靠SMTP服務器來完成。
電子郵件地址的構成
電子郵件地址的格式由三部分組成。xxx部分“USER”代表用戶信箱的賬號,對于同一個郵件接收服務器來說,這個賬號必須是xxx的;第二部分“@”是分隔符;第三部分是用戶信箱的郵件接收服務器域名,用以標志其所在的位置。
特點
電子郵件是整個網絡間以至所有其他網絡系統中直接面向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的系統,它的數據發送方和接收方都是人,所以極大地滿足了大量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需求。
電子郵件指用電子手段傳送信件、單據、資料等信息的通信方法。電子郵件綜合了電話通信和郵政信件的特點,它傳送信息的速度和電話一樣快,又能像信件一樣使收信者在接收端收到文字記錄。電子郵件系統又稱基于計算機的郵件報文系統。它參與了從郵件進入系統到郵件到達目的地為止的全部處理過程。電子郵件不僅可利用電話網絡,而且可利用其它任何通信網傳送。在利用電話網絡時,還可在其非高峰期間傳送信息,這對于商業郵件具有特殊價值。由中央計算機和小型計算機控制的面向有限用戶的電子系統可以看作是一種計算機會議系統。電子郵件采用儲存-轉發方式在網絡上逐步傳遞信息,不像電話那樣直接、及時,但費用低廉。
簡單來說,即
傳播速度快
非常便捷
成本低廉
廣泛的交流對象
信息多樣化
比較安全
選擇郵箱
電子郵件選擇
在選擇電子郵件服務商之前我們要明白使用電子郵件的目的是什么,根據自己不同的目的有針對性的去選擇。
如果經常和國外的客戶聯系,建議使用國外的電子郵箱。比如Gmail, Hotmail, MSN mail,Yahoo mail等。
如果是想當作網絡硬盤使用,經常存放一些圖片資料等,那么就應該選擇存儲量大的郵箱,比如Gmail, Yahoo mail,網易163 mail,126 mail,yeah mail,TOM mail,21CN mail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自己有計算機,那么xxx選擇支持POP/SMTP協議的郵箱,可
以通過outlook,foxmail等郵件客戶端軟件將郵件下載到自己的硬盤上,這樣就不用擔心郵箱的大小不夠用,同時還能避免別人竊取密碼以后偷看你的信件。當然前提是不在服務器上保留副本。我建議這么做主要是從安全角度考慮。
如果經常需要收發一些大的附件,Gmail,Yahoo mail, Hotmail, MSN mail,網易163 mail, 126 mail, Yeah mail等都能很好的滿足要求。
若是想在xxx時間知道自己的新郵件,那么推薦使用中國移動通信的移動夢網隨心郵,當有郵件到達的時候會有手機短信通知。中國聯通用戶可以選擇如意郵箱。
如果只是在國內使用,那么QQ郵箱也是很好的選擇,擁有QQ號碼的郵箱地址能讓你的朋友通過QQ和你發送即時消息。當然你也可以使用別名郵箱。另外隨著騰訊收購foxmail使得騰訊在電子郵件領域的技術得到很大的加強。所以使用 QQ郵箱應該是很放心的。
另外還可以根據所在區域選擇地方性的郵箱,比如北京的朋友們就可以選擇千龍網郵箱,廣州的朋友們可以選擇21CN郵箱。
使用收費郵箱的朋友要注意郵箱的性價比是否值得花錢購買,也要看看自己能否長期支付其費用,網易VIP 郵箱、188財富郵都很不錯,尤其是提供多種名片設計方案非常的人性化,強烈推薦大家使用。
也可以使用自己的寬帶服務商提供的郵箱,比如鐵通的用戶可以選擇68CN企業新時速郵箱等。
關于支持發送接受的附件的大小其實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很多人認為一定要大。其實一般來說發送一些資料附件都不超過3MB,附件大了以后可以通過WinZIP, WinRAR等軟件壓縮以后再發送。郵箱基本上都支持4MB以上的附件,知名的郵箱都已提供超過10MB的附件收發空間。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你的郵箱支持大的附件你的朋友的郵箱是否也支持大的附件呢?如果你能發送大的附件而你的朋友的郵箱不支持接受大的附件那么你的郵箱能支持再大的附件也毫無意義,所以這個問題并不重要。
還可以根據自己最常用的IM即時通信軟件來選擇郵箱,經常使用QQ就用QQ郵箱,經常用雅虎通就用雅虎郵箱,經常用MSN就用MSN郵箱或者Hotmail郵箱,當然其他電子郵件地址也可以注冊為MSN帳戶來使用。喜歡用網易泡泡的就用網易163郵箱。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不能忽視。在桌面操作系統中Windows 操作系統占據了90%的時常份額。也就是說還有10%的朋友使用的是linux及蘋果操作系統。由于firefox瀏覽器不能很好的支持網頁中的很多java腳本程序,所以對于新手來說很難配置瀏覽器,也就是說通過WEB 訪問郵箱可能遇到困難,所以這些朋友一定要選擇支持POP/SMTP功能的郵箱,通過Kmail 等客戶端軟件收發郵件。還有使用linux及蘋果Unix操作系統的朋友們不推薦使用MSN mail和Hotmail,除了不支持POP/SMTP以外,因為他們是微軟的競爭對手,為防止微軟采取不正當方法阻撓郵件收發,所以使用上述操作系統的朋友們xxx不要使用Hotmail及MSN mail. 在這些操作系統上也沒有微軟的官方MSN軟件,只能使用聊天工具的插件實現MSN的部分功能。
常見電子郵箱
微軟睿郵(微軟)
Exchange郵箱(陽光互聯)
Outlook mail(微軟)
MSN mail(微軟)
Gmail(谷歌)
35mail(35互聯)
Yahoo mail(雅虎)
QQ mail(騰訊)
FOXMAIL(騰訊)
163郵箱(網易)
126郵箱(網易)
188郵箱(網易)
21CN郵箱(世紀龍)
139郵箱(移動)
189郵箱(電信)
夢網隨心郵
新華郵箱
人民郵箱
中國網郵箱
新浪郵箱
常見處理軟件
The Bat!
Windows Live Mail Desktop
KooMail
夢幻快車DreamMail
Becky!
Foxmail
微郵
IncrediMail
Mozilla Thunderbird
Outlook Express
MailWasher
電子郵件聚合器
選擇電子郵件一般從“信息安全,反垃圾郵件。防殺病毒,郵箱容量,穩定性,收發速度,能否長期使用,郵箱的功能,進行搜索和排序是否方便和精細,郵件內容是否可以方便管理,使用是否方便,多種收發方式等綜合考慮。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不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郵箱。
使用技巧
快速查找郵件
要在一大堆信件中找到想要的內容并不輕松,“查找郵件”選擇允許用戶在多個文件夾中搜索郵件,以查找文件夾或子文件夾中的任何郵件。單擊“編輯”菜單,選擇“查找郵件”,以下任何條件都可以為查找郵件的標準:誰發送的郵件、郵件的主題或標題、郵件中的文本等。
自動添加簽名
在OutlookExpress5用以下方法可實現自動簽名功能:
(1)啟動OutlookExpress后,選擇“工具選項”命令
(2)在“選項”對話框中,單擊“簽名”標簽
(3)在“簽名”標簽中,單擊“在所有發出的郵件中添加該簽名”前的方框,使之處于選中的狀態,以便自動簽名功能生效
(4)在“簽名”框中,新建一個簽名名稱,在下面文本框中鍵入你想添加的所有個人信息,如姓名、聯系地址、電話等
(5)若希望在回復和轉發郵件時同樣自動添加簽名,則可以單擊“不在回復和轉發的郵件中添加簽名”前的方框,使之處于不選中的狀態
(6)單擊“確定”按鈕,下次建立新郵件時就會在你的郵件中自動添加上簽名了。當然,可以單擊“高級”按鈕,為你的每個賬號設置一個漂亮的簽名。
拒收垃圾郵件
在“工具”菜單欄中選擇“收件箱助理”,點擊“添加”,該窗口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面是“處理條件”,下面是“處理方法”。比如經常收到垃圾郵件,如果想從今以后不再收到它,可以在“處理條件”欄目中選擇“發件人”,并在其中填入上述地址;接著,在“處理方法”中選擇“從服務器上刪除”;點擊“確定”后,可以看到在描述框內,則直接從服務器上刪除”的描述,這就達到了目的。
備份地址簿
在OutlookExpress中,通訊簿是很重要的,它記錄了你的所有通訊地址,但由于一些原因,需要重裝系統時或格式化磁盤時,對通訊薄的備份就顯得很重要了。在“C:windowsApplicationDataMicrosoftAddressBook”目錄中找到一個名為username.wab的文件,其中的username為在電腦中的注冊用戶名。這就是您的通訊簿,可以把它備份在指定路徑下,以便以后重裝OutlookEx?press后copy到原目錄。
脫機寫郵件
單擊“文件”菜單,選擇“脫機工作”,用戶就可以在不聯機的情況下,從容地寫好電子郵件。此時發送的新郵件都被保存在發件箱窗口中,只有當你按下“發送和接收”鍵,OutLookEx?press才會自動連通因特網將信件發出。
解決亂碼方法
使用電子郵件xxx的煩惱莫過于收到亂碼郵件了,這個問題對新手來說尤其嚴重。現在好了,在OutlookExpress5提供了解決亂碼的方法:首先選擇亂碼郵件,單擊“查看”菜單指向“編碼”命令中的“簡體中文(GB2312)”即可,也可指向“編碼”命令中的“其他”,這里提供了“阿拉字符”、“波羅的海字符”、“中歐字符”等19種字符選擇,你只需單擊“簡體中文(HZ)”即可。另一種方法是:首先選擇亂碼郵件,單擊鼠標右鍵打開郵件快捷菜單,選擇“屬性”命令;然后在出現的對話框中單擊“詳細資料”標簽,單擊右下角的“郵件源文件……”按鈕,這時就會打開郵件的源文件碼,這樣就可看到郵件的內容了。
熟悉Outlook Express
其實,Outlook Express的功能遠不止這些。正是由于功能多,給用戶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才使得網友們迷戀于它。下面我們還是從Outlook Express 的界面來談吧。
Outlook Express 的界面:
Outlook Express 的界面由菜單欄、文件夾列表、內容區和狀態欄五大部分組成。
菜單欄:
菜單欄由文件、編輯、查看、工具、郵件、幫助七項組成。
點擊每一項都會拉出一個菜單。Outlook Express 的絕大部分功能都可以在這里實現。
工具欄:
一般位于菜單欄下方,但二者位置也可以調整。方法是拖住左邊突出的地方,隨意放在某個地方即可。工具欄由一些功能按鈕組成,它們是一些常用功能的快捷方式。
點擊按鈕,可以彈出新郵件編輯窗口,在這個窗口中,就像上面介紹的一樣,填入地址、主題等,寫點內容,就可以發送了。
此按鈕主要用來發送和接收郵件。想查看有無新郵件,或者寫好的信要發出,都可以用此按鈕。
它相當于一個通訊錄,用來存放通訊地址(就是電子郵件地址呀)的。我們可以使用通訊簿來存儲電子郵件地址、家庭和單位地址、電話和傳真號碼、數字標識、會議信息、即時消息地址,以及個人信息,如生日、周年紀念日和家庭成員等,使 Outlook Express 易于檢索。它還可用來在 Internet 上查找用戶和商業伙伴。還可以存儲個人和公司的 Internet 地址,并且可以直接從通訊簿鏈接到這些地址。功能很強大吧?
用來查找郵件和通訊簿中的信息。點擊此按鈕會彈出下圖所示的窗口。輸入收到時間的搜索范圍,然后開始查找,就可以給出符合條件的郵件。另外還可以根據發件人、收件人、主題、附件標記等等進行搜索。此功能在查找大量郵件時使用較好。
文件夾列表和內容區:
包括兩部分,郵件列表區和郵件預覽區。文件夾列表區和內容區的操作方式與windows資源管理器的操作及其類似。比如,點擊收件箱文件夾,右邊的內容區顯示的就是收件箱中的郵件(郵件其實就是一種文件呀)。點擊選中的郵件,就可以閱讀其內容了。
狀態欄:
位于Outlook Express 窗口最下方,能夠顯示Outlook Express的工作狀態。
使用附件發送郵件:
如果想給你的同學發送一個文件、一張圖片、一段聲音文件時,該怎么辦呢?
很簡單,在編輯新郵件的界面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按鈕,那就是附加。有一個曲別針!我們就是用這個曲別針來夾帶聲音、圖片以及其他文件的。請看下面的畫面:
從計算機上搜了半天,好容易找到一個較好的圖片,點擊一下發送。那位咭咪是不是收到你的信了呢?還是查看一下吧。點擊發送/接收,一會兒結果出來了,
發送成功!
事實上,只要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的,都可以附件的方式附加發送。但要注意,文件不要太大喲。給同學發送一個聲音文件,看看效果如何。
3.使用標識,防止偷看
Outlook Express 允許管理多個賬戶,如果這些賬戶并不屬于你自己,那么你的郵件有可能被別人看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嘛。為了保住這一點小秘密,怎么辦才好呢?
將鼠標移動到內容區的標識,點擊一下彈出菜單,選擇添加新標識。
這時將彈出如下畫面:
輸入jimi。下方有一個啟動時詢問密碼,這個可很重要啊,它能保證你的郵件不被別人看到。點中這個復選框,將彈出輸入密碼對話框。可在這里輸入你容易記住的密碼。最后,點擊確定按鈕就可以了。
這樣要查看用戶migi的郵件,必須輸入密碼才能進行。在啟動Outlook Express后呈現的應該是主標識界面,也就是每個用戶都能夠看到的界面,要換到你的賬戶,可以從內容區標識下拉菜單上選取切換標識。這時會彈出切換標識窗口:
輸入密碼后點擊確定按鈕,就會切換到你的賬號上了。注意,輸入的密碼一定要正確。計算機可是只認密碼不認人。
永遠解除亂碼的方法
對OutlookExpress5進行設置,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電子郵件的亂碼,方法為:(1)打開OutlookExpress5,選擇“工具”菜單中的“選項”命令,單擊“閱讀”標簽;(2)單擊“字體”按鈕,選擇“簡體中文(GB2312)”并把它設置為默認值,設置好后按“確定”按鈕回到“閱讀”對話框;(3)單擊“國際設置”按鈕,選中“為接收的所有郵件使用默認的編碼”,確定退出。再次打開所有郵件,中文郵件就不會亂碼了。
備份郵件
IE的OutlookExpress雖然能導出郵件,遺憾的是只能一封一封地導,要是幾封信那還好,下面方法可實現。具體步驟如下:
(1)打開OutlookExpress,進入要備份的信箱,如收件箱
(2)選擇要備份的郵件。按住鍵,點擊xxx封和最后一封郵件可全選;按住Ctrl鍵,點擊所需郵件可選擇多個郵件
(3)用鼠標左鍵點擊“轉發郵件”。此時,您剛才所選的郵件被作為附件,夾在新郵件中
(4)在“新郵件”對話框中選擇“文件”菜單中的“另存為(A)……”命令,然后為此郵件取個文件名即可。———以上方法可以有選擇地導出郵件。如果您想徹底保存郵件,那就到C:WINDOWSApplicationDataMicrosoftOutlookExpressMail文件夾中,將所有的文件全部備份即可。
不用Word作為默認郵件編輯器
Word啟動時間長、占用內存多、郵件長度大,這必然會增加郵件的傳送時間,因此xxx不用它作為默認郵件編輯器。
電子郵件的擴展
多用途因特網郵件擴展
多用途因特網郵件擴展(MIME,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是一種使電子郵件除了包含一般的純文本以外,還可攜帶圖片、聲音和視頻等二進制文件的協議。當然,它要求郵件的發送方和接收方必須有能解讀MIME電子郵件的程序。
MIME的基本思想是:對郵件主體增加結構,通過一定的編碼規則將非ASCII消息轉化為ASCII文本的形式,以實現正確傳輸。常用的MIME的信頭字段有:MIME-Version字段指明MIME的版本;Content-Transfer-Encoding字段說明傳送時是如何對郵件主體進行編碼的,編碼方式可以是普通的7位字符或8位字符,也可以是64基本字符編碼(Base 64 encoding)或引用的可打印編碼(Quoted-Printable encoding);Content-Type字段指明消息的類型,如text/palin、image/gif、video/mpeg等,斜杠前是大類,斜杠后是其下的子類型,目前共有7個大類,分別為文本(Text)、圖像(Image)、音頻(Audio)、視頻(Video)、應用程序(Application)、消息(Message)和多重成分(Multipart)等。
Base 64 encoding是一種通用的編碼方法,其原理是把3個字節的數據用4個字節來表示。這樣的4個字節,每個字節中實際用到的都只有前六位,所以不受只能傳輸七位字符限制的影響。Quoted-Printable encoding的原理是把一個八位的字符用兩個十六進制數值來表示,然后在前面加“=”。例如,經過這樣編碼的文件通常形如:=B3=C2=BF=A1=C7=E5=A3=AC=C4=FA=BA=C3。
萬維網電子郵件服務
隨著因特網的發展,又產生了基于萬維網瀏覽方式的電子郵件服務。采用這種方式的電子信箱只是提供了更方便的郵件收發服務,電子郵件在因特網上的傳輸仍然依靠SMTP實現,而且這類服務通常都同時提供POP3取信方式。使用萬維網電子郵件服務,用戶只需使用瀏覽器訪問服務提供商的電子郵件系統網站,在其網頁上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到自己的電子信箱后,就可以在線處理電子郵件了。萬維網電子郵件服務的優點是用戶無需特別準備設備或客戶端軟件,只要能夠瀏覽因特網,就可享受到電子郵件服務商提供的較多先進的電子郵件功能。例如,可自定義的垃圾郵件過濾器、臨時設置的郵件轉發、郵件到達時利用尋呼機通知用戶、當用戶休假時對信件自動回復等。
安全問題
(一)安全知識
電子郵件的安全問題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郵件可能給系統帶來的不安全因素,二是郵件內容本身的隱私性。對此,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些電子郵件安全方面的小竅門。
1. 瀏覽器的安全設置。
以IE為例,首先建議將IE升級到最新版本,然后點擊“工具→Internet屬性”,進入“安全”選項卡,在這里可以對四種不同區域(包括“Internet”、“本地Intranet”、“受信任的站點”以及“受限制的站點”)分別進行安全設置。對于“Internet”區域通過“自定義級別”可以按照自己的安全考慮加以設置。雖然大多數Cookie對于系統來說是安全的,但在“隱私”選項卡中對它加以設置可以適當保護自己的隱私。如果擔心信件內容的泄露,可以在“內容”選項卡中進行證書的設置等。
2. 關閉電子郵件地址自動處理功能。
由于軟件中自動處理功能的日益增加,我們會越來越多地看到由于意外地選擇了錯誤收件人而造成的安全事件了。微軟Outlook中的“可怕的自動填寫功能” 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在使用下拉式清單的時候很容易不小心選擇臨近實際收件人的收件人。在討論類似商業機密之類敏感信息的時候,這樣的操作很容易導致各種安全事件的出現。
3. 群發郵件的時候采用密送(BCC)的設置。
從安全角度來說,將電子郵件地址與沒有必要知道的人分享,是一個壞做法。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將電子郵件地址與陌生人分享也是不禮貌的。在發送電子郵件給多個人的時候,可以選擇收件人(TO)或者抄送(CC)的方式,這樣的情況下,所有收件人可以分享所有的電子郵件地址。如果沒有明確確認電子郵件地址應該被所有收件人分享的時候,應該使用密送(BCC)的設置。這樣的話,收件人不會知道還有其它接收者的存在。
4. 做好閱后的工作。
如果在公共場所收發信件,信件內容的隱私性就變得至關重要。可以通過“Internet 選項”的“常規”選項卡刪除文件(包括所有脫機內容)、清除歷史記錄以及刪除Cookie。另外,還可以到“內容”選項卡的“個人信息”欄進行自動完成設置,清除表單以及密碼等。
(二)安全考量因素
安全考量包括傳輸安全、儲存安全、發送者身份確認、接收者已收到確認、拒絕服務攻擊等。有兩種標準:PGP和S/MIME。
1、傳輸安全?
傳輸過程可能被竊聽。為了應付這情況,有兩種解決方法:
使用SSL連接,當前的兩種郵件接受協議和一種郵件發送協議都支持安全的服務器連接。在大多數流行的電子郵件客戶端程序里面都集成了對SSL的支持。將郵件加密之后,用普通連接傳輸。比如由GnuPG等加密軟件在寄送前加密,Outlook也可以。
2、儲存安全
對已加密的郵件,可以選擇不保存解密后的郵件。已加密的郵件是指發送者在發送之前對郵件本身進行加密,不是指加密傳輸。如果郵件本身已加密,則沒有必要進行加密傳輸。對非加密的郵件(指發送者在發送之前沒有對郵件本身進行加密,至于是否使用加密傳輸是另一回事),郵件的儲存安全就如同于其他文件的儲存安全一樣,重點在于防范非授權使用。當然,就如同可以對一般文件進行加密一樣,也可以對這些非加密的郵件在收到后進行加密。
3、接收者已收到確認
接收者可能抵賴說他/她沒有收到電子郵件。為了應付這情況,出現了不同的解決方法,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套普遍被采納的方案。微軟公司的MicrosoftExchange Server就提供Delivery Receipt。因為是機器發的“接收者已收到確認”,所以接收者可能有意或無意地刪除了郵件。
4、拒絕服務攻擊?
為了妨礙某一用戶使用電子郵件(比如不讓她/他收到電子郵件),拒絕服務攻擊指往被攻擊的用戶的郵箱發送大量的垃圾郵件,將郵箱塞滿。這樣被攻擊的用戶就無法收到那些有用的電子郵件了。這種安全顧慮目前相當程度已被解決。一是郵箱不斷增大,另一原因是郵件服務提供商都提供了一些的過濾措施。過濾措施有時也會把有用的電子郵件當成垃圾郵件。現已有一部分郵件服務供應商使用替身郵,防止外界對郵件帳戶進行跟蹤。
(三)安全性防范
如果由于病毒或者黑客侵襲導致網站不能正常訪問,無疑會對公司的形象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透視企業網站首先要關注一下網站的安全性防范。
1. 網絡防火墻
其實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網站安全性的問題,可是出于成本考慮,大部分企業只是在網站服務器端安裝了網絡防火墻軟件。雖說網絡防火墻對于常見的惡意病毒和網絡攻擊能夠起到一定的防護效果,但畢竟沒有不透風的墻,任何一款網絡防火墻軟件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著自身的漏洞,再加上現在的木馬、黑客類軟件越來越多,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想要繞開防火墻侵入系統內部已經不再是天方夜譚。更何況一些網站服務器安裝的網絡防火墻還是過時的老版本,甚至已經很久沒有更新過。如果從網站本身的網絡安全防護角度考慮,采用硬件防火墻設備無疑是最佳的解決之道,畢竟更為靈活和豐富的設置功能可以增加網站服務器更高的安全系數。
2. 網絡安全架構
還有一些企業為了節約費用,將網絡共享服務器、郵件服務器和網站服務器整合在一臺計算機中,但是在投入使用之后卻忽視了安全防范問題。這倒不是指服務器缺少郵件過濾和病毒防范措施,而是在網絡架構方面存在著缺陷。大部分企業雖然配置了單獨的SMTP網關防病毒系統,但是沒有考慮到對于企業內部網絡的安全防范,比如企業的內部郵件并沒有進行處理,類似“網絡天空”的郵件病毒很可能導致郵件服務器癱瘓,從而影響網站服務器的正常運行。其實只要在郵件服務器進行相應的配置,把所有來自于內部IP地址的郵件先轉發至SMTP網關服務器進行過濾處理,然后再進行下一步轉發渠道即可解決(如圖1)。一般情況下,盡可能的不要在一臺計算機中運行多個服務,畢竟多運行一種服務就會增加一份故障發生隱患,真正做到專機專用才是最佳方法。
3. 人為防范
另外,網站安全性防范很重要一個環節在于人為防范。有些公司并沒有配備專職網絡管理員,網站服務器自從投入運行之后就鮮有人問津,或許數周甚至數月之后才會去維護一下。這種長時間不聞不問的態度也難以確保網站安全,倘若黑客在這期間攻破了防火墻入侵系統,并且將木馬或者病毒移植在服務器中,那么很可能會導致大量瀏覽該網站的用戶感染病毒,直接的后果就是對公司的形象和聲譽造成影響。更有甚者,有些網絡管理員把網站服務器變成自屬的一塊網絡天地,擅自架設FTP、論壇或者其它網絡服務,占用系統資源不說,更給黑客入侵系統提供了可乘之機。
國內企業網站的弊端
許多企業都投入可觀的資金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但是時間一長,這些網站往往名存實亡,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幾種現象:
1. 網站長期不更新,有的企業網站已經幾年沒有更新過,甚至公司已經搬遷但網頁上什么都沒有改,給客戶造成很多麻煩,訂單落入其他公司的手里也就不奇怪了。
2. 網站永遠沒有客戶想要的內容。現在有很多客戶喜歡通過網站查閱進行比較,但有些企業網站能提供的資料實在太少,往往這些資料要從第三方網站上才能找到,結果往往是客戶與提供完備資料的企業先行聯系。
3. 網站提供的信息太多太雜,沒有重點,不僅浪費投資和運營成本,客戶尋找所需資料也不容易。那么成功企業的網站究竟是怎樣定位的呢?根據調查,在26家進入世界500強的美國企業中,76.9%的企業設立有專門的“產品與品牌”欄目; 38.5%的企業在網站首頁上設有“網上服務”專欄,用戶可享受方便快捷的在線辦理服務;96.2%的企業在網站首頁上設有“聯系我們”的欄目,用戶點擊該處即可直接與企業取得聯系,向企業反饋各種用戶信息。反觀國內同樣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75%的企業設立了產品介紹專欄,但是能夠提供網上服務功能的寥寥無幾,也只有一半的網站建立了“聯系我們”欄目。從這些數字對比不難看出,國內網站并沒有網絡營銷意識,不知道如何利用網站進行營銷,尤其是對于網站的實際作用并不看好,網站的定位還只是一個初級的產品宣傳介紹站點,與國外成型的網絡咨詢、網絡訂單、網絡售后等一條龍完整網絡營銷服務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
其他信息
@的讀音和意義
@與英文單詞"at"的讀音一樣,音標[?t]。
雷·湯姆林森是E時代我們不能忘記的人:就因為他選擇了@,伊妹兒(E-mail)產生了。早在1971年的時候湯姆林森就在研究一個程序,他想做到把某個程序的文件轉移協議與另外一個程序的發信和收信的功能結合起來,從而使一封信能從一臺主機發送另外一臺主機上,經過很多次的努力,他的xxx個郵件誕生了。此時計算機剛剛通過阿帕網聯系起來。
湯姆林森為人非常謙虛,當人們問他xxx封郵件上所寫的內容是什么時候,他說他根本記不得,因為當時他實驗次數實在太多了。但在《吉尼斯世界記錄》上記下的湯姆林森的xxx封郵件的內容是電腦鍵盤上的第三排字母,也就是QWERTYUIOP。歷史上xxx個數字地址是tomlinson@bbn?tenexa,也就是湯姆林森的郵件地址。
很多人都問湯姆林森為什么在那么多的字符中看上了@時,他說為了將個人的名字和他所使用主機分開,他必須要設定一個標志,使得個人名字和主機分開,他說他一眼就看中了那個字符,就因為它的簡潔,所以湯姆林森說:“它在鍵盤上那么顯眼的位置,我一眼就看中了它,我甚至沒有嘗試其他的字符。”
垃圾郵件
垃圾郵件(spam)還沒有一個非常嚴格的定義。一般來說,凡是未經用戶許可就強行發送到用戶的郵箱中的任何電子郵件。
在垃圾郵件出現之前,美國一位名為桑福德·華萊士(或稱Spamford或「垃圾福」)的人,成立了一間公司,專門為其他公司客戶提供收費廣告傳真服務,由于惹起接收者的反感,以及浪費紙張,于是美國立法禁止未經同意的傳真廣告。后來垃圾福把廣告轉到電子郵件,垃圾郵件便順理成章地出現。
郵件病毒是指通過電子郵件傳播的病毒。一般是夾在郵件的附件中,在用戶運行了附件中的病毒程序后,就會使電腦染毒。需要說明的是,電子郵件本身不會產生病毒,只是病毒的寄生場所。
電子郵件炸彈
電子郵件炸彈是最古老的匿名攻擊之一,通過設置一臺機器不斷的大量的向同一地址發送電子郵件,攻擊者能夠耗盡接受者網絡的寬帶。由于這種攻擊方式簡單易用,也有很多發匿名郵件的工具,而且只要對方獲悉具體電子郵件地址就可以進行攻擊,所以這是最值得防范的一個攻擊手段。
電子郵件炸彈可以說是目前網絡安全中最為“流行”的一種惡作劇方法,而這些用來制作惡作劇的特殊程序也稱為E-mailBomber。當某人或某公司的所做所為引起了某位好事者的不滿時,這位好事者就會通過這種手段來發動進攻,以泄私憤。這種攻擊手段不僅會干擾用戶的電子郵件系統的正常使用,甚至它還能影響到郵件系統所在的服務器系統的安全,造成整個網絡系統全部癱瘓,所以電子郵件炸彈是一種殺傷力極其強大的網絡武器。
電子郵件廣告
電子郵件廣告是以電子郵件為傳播載體的一種網絡廣告形式,電子郵件廣告有可能全部是廣告信息,也可能在電子郵件中穿插一些實用的相關信息,可能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是多次的或者定期的。通常情況下,網絡用戶需要事先同意加入到該電子郵件廣告郵件列表中,以表示同意接受這類廣告信息,他才會接受到電子郵件廣告,這是一種許可行銷的模式。那些未經許可而收到的電子郵件廣告通常被視為垃圾郵件。
電子郵件過濾器
電子郵件過濾器(EmailFilter)可以根據電子郵件中包含的信息自動地將收到的電子郵件進行歸類并將其收入相應的文件夾或郵件箱的閱讀軟件。例如,來自一個用戶的叔叔Joe的所有郵件可能放在一個名為“UncleJoe”的文件夾中。過濾器也可用于封鎖或接收發自指定來源的電子郵件。
電子郵件數據庫特殊格式的數據庫,包含存儲在您計算機上的電子郵件。在接收/發送每封郵件后,每封接收/發送的郵件都被保存在數據庫中。在全面掃描您的計算機時,將掃描這個數據庫。在實時監控模式中,將掃描所有收到和發出的電子郵件是否有病毒。
職場應用規則
1、不要越級發郵件
E-mail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容易被轉發,這一點對于喜歡越級E-mail的“小聰明們”來說是致命的。
2、不要轉發不該轉發的E-mail
同樣,假如你收到了某某同事發來的帶有偏見內容的E-mail,你做到自己知道就行了,并深深感謝他的信任,不要到處轉發或復制粘貼,更不要為證明“這不是我說的,是XX說的”而當著他人面打開E-mail頁面,你就變成了辦公室的不良信息傳播者,失去了同事最起碼的信任。
3、保留好發送E-mail的證據
有時候E-mail可能因網絡問題不能按時送達,也可能不小心被收件者刪掉了,或者收件者根本就是故意說沒收到,怎么辦?在發E-mail時給自己抄送一份就得了,或者保留在發件箱里。同樣,其他人發給你的工作E-mail也要保留三個月以上再考慮xxx刪除,以備發生問題時“對質”。
4、私人E-mail躲開公司網絡監控
很多公司都有網絡監控一說,我們就寧可信其有吧。我們總有點私事吧,躲開監控也不難,可以用擅發E-mail的手機,隨時隨地上網,發送接收都可以避開公司的網絡監控。比如跟戀人談談情說說愛,或者跟培訓班的老師發發作業,都很方便。
5、讓E-mail幫助自己樹立勤奮形象
不能半夜給客戶打電話談價格,不能在出差途中、火車上給老板打電話匯報情況,怎么辦?很簡單,發E-mail啊。只管在晚上零點之后給客戶、老板發E-mail談工作吧,當他們收到時會為你的勤奮感動的!同樣,在不方便打電話的時候打開手機給客戶、老板發E-mail,說一句:我在火車上,周圍比較亂,在用手機發E-mail……老板最喜歡這樣的員工了。
6、不要忘記E-mail的正確收發時間
同一個E-mail前后10分鐘發送可能就影響大局。
把手機的E-mail收發設置短信一樣的提醒聲音;對于需要在確定的時間點上發送出去的重要E-mail可以在手機的備忘錄中將其記錄下來,一到時間就會提醒你。老板可以說沒有看到E-mail,但你不能說你沒有發。動一動手指頭不麻煩,幫你省掉無數的誤會、責備。
7、不要忘記正確“抄送”和“密送”
當需要把文件傳達給其他人時,固然要抄送到每位,但別忘了要抄送到主管上級、老板那里,雖然他可能根本沒有時間看,但這種“以資證明”的行為不可缺少。尤其是你想表揚你的下屬或團隊的時候,這種抄送更是比表揚本身還重要。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