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簡介

    廣播: guǎng bō
    英文:Radio broadcasting;Broadcast;Be on the air;Airing 粵語發音:gwong2bo3
    廣播(Broadcasting)是多點投遞的最普遍的形式,它向每一個目的站投遞一個分組拷貝。它可以通過多個單次分組的投遞完成,也可以通過單獨的連接傳遞分組的拷貝,直到每個接收方均收到一個拷貝為止。
    通過無線電波或導線傳送聲音的新聞傳播工具。通過無線電波傳送節目的稱無線廣播,通過導線傳送節目的稱有線廣播。

    相關企業

    江蘇廣播集團。
    據調查江蘇省廣播電視" target="_blank">電視A2" class="innerlink" title="集團" target="_blank">集團,上半年該集團實現收入56.24億元,同比增加13.68億元,增長32.2%。
    廣播電視廣告到款量同比增長17.22%,其中,衛視" target="_blank">江蘇衛視到款量同比增長19.43%,幸福教育公司同比增長63.38%。新興業態穩步推進。新媒體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5.6%。[1]
    中影集團
    據調查中影集團,該集團上半年新開業影院6家,銀幕數44塊,座位數7469個。截至上半年,中影控股影院有55家,銀幕數361塊,座位數59040個。
    據初步統計,中影股份公司201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0.6億元,同比增加8億元,增幅79.27%,遠高于全國電影票房41%的增長幅度,整體實現利潤總額5.14億元,比2011年同期增幅120.01%

    歷史

    (圖)廣播電視塔廣播電視塔

    1895年,意大利馬可尼和俄國波波夫同時發明無線電波

    1899年3月28日,馬可尼成功地發了xxx封電報"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7%94%B5%E6%8A%A5" target="_blank">電報(英國法國)。

    1906年12月25日,范斯頓的馬薩諸塞實驗電臺首次廣播,從廣播工程技術標準上看,廣播從此誕生,它最早是娛樂工具。

    1920年8月31日,美國底特律8M實驗臺廣播了密執安州長初步獲勝的新聞,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廣播新聞

    1920年10月27日,美國匹茲堡KDKA電臺正式成立,具有合法經營權的xxx家電臺。它的播音標志著廣播事業的正式誕生。[3]

    1922年11月14日,倫敦ZLO廣播站正式開始在英國廣播每日節目,該站在1927年改為英國廣播有限公司,即BBC。

    1923年1月24日,美在華xxx個電臺正式開播,呼號為ECO,是中國xxx家廣播電臺。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開播,呼號XNCR,是中xxx產黨最早的廣播電臺。1949年3月25日,新華廣播電臺遷到北平,同年12月5日,改名為人民廣播電臺"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4%B8%AD%E5%A4%AE%E4%BA%BA%E6%B0%91%E5%B9%BF%E6%92%AD%E7%94%B5%E5%8F%B0" target="_blank">中央人民廣播電臺。[4]

     收聽方式

    終端接收

    通過收音機等終端設備接收信號來收聽廣播,不過只能收聽到有限的幾個頻道

    在線收聽

    目前很多電臺都提供了互聯網" target="_blank">互聯網收聽服務,很多網站都收集了這些電臺的收聽地址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在線收聽廣播節目

    原理

    廣播的原理廣播的原理

    廣播(broadcasting)是多點投遞的最普遍的形式,它向每一個目的站投遞一個分組的拷貝。它可以通過多個單次分組的投遞完成,也可以通過單獨的連接傳遞分組的拷貝,直到每個接收方均收到一個拷貝為止。 

    人耳可聽見的聲音叫聲波"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5%A3%B0%E6%B3%A2" target="_blank">聲波,聲波的頻率范圍在 20HZ — 20000HZ 。聲波在空氣中傳播時衰減很大,傳輸的距離很近。無線電波的頻率遠遠高于人耳可聽見的頻率范圍,傳播的介質是電磁場"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7%94%B5%E7%A3%81%E5%9C%BA" target="_blank">電磁場

    人們為了使聲音傳的更遠,就讓聲波信號借助無線電波信號的搭載。在專業術語中把搭載聲波的叫載波。

    廣播節目的發送是在廣播電臺進行。廣播節目的聲波,經過電聲器件轉換成聲頻電信號,并由聲頻放大器放大,振蕩器產生高頻等幅振蕩信號;調制器使高頻等幅振蕩信號被聲頻信號所調制;已調制的高頻振蕩信號經放大后送入發射天線"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5%A4%A9%E7%BA%BF" target="_blank">天線,轉換成無線電波輻射出去。   

    廣播廣播

    無線電廣播的接收是由收音機實現的。收音機的接收天線收到空中的電波;調諧電路選中所需頻率的信號;檢波器將高頻信號還原成聲頻信號( 即解調) ;解調后得到的聲頻信號再經過放大獲得足夠的推動功率;最后經過電聲轉換還原出廣播內容。   

    綜上所述,可以把無線電通信( 廣播也屬于無線電通信范疇)的發送和接收概括為互為相反的三個方面的轉換過程,即:傳送信息一低頻信號、低頻信號一高頻信號、高頻信號一電磁波[5]

    分類

    根據傳播手段分

    廣播塔廣播塔

    1、無線廣播

    通過無線電波傳送節目的,稱無線廣播

    2、有線廣播

    通過導線傳送節目的,稱有線廣播

    根據傳播媒介分

    1、聲音廣播

    傳送聲音的,稱為聲音廣播,簡稱廣播;

    2、電視廣播

    傳送聲音、圖像的,稱為電視廣播,簡稱電視

    3、網絡廣播"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7%BD%91%E7%BB%9C%E5%B9%BF%E6%92%AD" target="_blank">網絡廣播

    是一種網絡流媒體,它通過在Internet站點上建立廣播服務器,運行特定軟件再把節目傳播出去,人們通過在自己的計算機上安裝和運行廣播接收軟件連接這些站點,然后就可方便地收聽廣播節目,還可閱讀廣播信息。 

    特點

    1、廣播是xxx僅靠聽覺就能獲得新聞信息的媒體

    2、廣播是各種費用最經濟的媒體;

    3、廣播的傳播速度快捷而有效; 

    4、現代信息技術給廣播提供了全新的發展視野。

    信息時代三大技術:數字技術"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6%95%B0%E5%AD%97%E6%8A%80%E6%9C%AF" target="_blank">數字技術、網絡技術衛星技術傳媒"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4%BC%A0%E5%AA%92" target="_blank">傳媒的運用,使廣播媒體成為xxx的受益者,也使廣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廣為傳播”。[1]

     廣播劣勢

    選擇性和保留性差。傳播效果稍縱即逝,耳過不留,信息的儲存性差,難以查詢" target="_blank">查詢和記錄
    線性的傳播方式,即廣播內容按時間順序依次排列,聽眾受節目順序限制,只能被動接受既定的內容,選擇性差。
    廣播只有聲音,沒在文字和圖像,聽眾對廣播信息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播控技術

    調制方式

    廣播電臺廣播電臺

    1、調幅廣播

    調制方式為調幅的廣播。習慣上指長、中、短波的聲音廣播。

    (1)、短波廣播

    主要利用天波電離層反射,傳播距離遠,且因天波不受地形影響,可以越過高山等障礙,可以對邊遠地區或山區廣播。其缺點是受電離層活動的影響較大,收聽穩定性差。

    (2)、中波廣播

    同時利用地波和天波傳送,在地面接收范圍內收聽穩定性能好。其缺點是發射機和發射天線的體積較大。

    2、調頻廣播"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8%B0%83%E9%A2%91%E5%B9%BF%E6%92%AD" target="_blank">調頻廣播

    調制方式為調頻的廣播。目前都使用超短波波段。調頻廣播的優點是音質好,抗干擾能力強,因此立體聲廣播、電視伴音和節目傳送通常采用調頻制。

     3、立體聲廣播

    采用立體聲技術進行的廣播。雙聲道立體聲廣播是通過一個或兩個不同頻率的廣播頻道播送對應于聽眾使用具有雙聲道重放系統的立體聲收音機接收,以辨別出聲源的相對位置而產生立體聲感。用普通收音機也可以接收到同一節目的內容,但沒有立體聲感。為了滿足與單聲道兼容的需要,大多采用了導頻制的調頻立體聲廣播。它只使用一個調頻廣播頻道,用調制的基本聲音頻帶送“左加右”信號,副載波調幅頻帶和導頻送“左減右”信號。目前已出現了四聲道立體聲廣播。

    廣播波段

    為了避免各種業務電臺頻率之間的相互干擾,中國和世界各國都將無線電頻譜劃分為若干頻段,其中可用于廣播業務的頻段統稱為廣播波段。在廣播波段中,有一部分供廣播業務專用,有一部分則供廣播與其他業務共用。

    按中國現行規定,廣播波段可分為長波(150~285千赫)、中波(525~1605千赫)、短波(2.3~26.1兆赫)、米波(48.5~223兆赫)、分米波(470~796兆赫)等。

    音響

    1、噪聲

    無規則噪聲。由于元器件載流子騷動而產生的連續頻譜的波動噪聲。在播控系統中,無規則噪聲基本取決于前置放大器中xxx級半導體管電子管"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7%94%B5%E5%AD%90%E7%AE%A1" target="_blank">電子管及其線路。微音噪聲。播控設備中電子管或其他元器件受到機械振動而引起的噪聲。亦稱顫動噪聲。半導體管的播控設備出現微音噪音的可能性比電子管要小得多。 

    2、頻率響應

    亦稱頻率特性,是播控系統和播控設備的重要指標。在上述系統和設備中,當各頻率的輸入電壓或聲壓保持不變時,其輸出端電壓或聲壓與頻率的關系稱為頻率響應。播控設備的頻率響應以1千赫電平為參考點,在給定上、下限頻率范圍內以電平正、負偏離量來表示(單位分貝)。 

    3、交流哼聲

    在電子設備的輸出中出現電源頻率(50赫)或其整數倍頻率的噪聲稱為交流哼聲。在電子管的播控設備噪聲中,交流哼聲占相當大的比例。而半導體管播控設備的交流哼聲則較小。

    4、串音

    由于電磁感應"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7%94%B5%E7%A3%81%E6%84%9F%E5%BA%94" target="_blank">電磁感應、靜電耦合或漏電等原因,使一個音頻電路的信息串擾到另一個音頻電路中去,這種現象叫串音。串音也是音頻信號傳遞中較為嚴重的干擾,因此對多聲道錄音來說,應規定各聲道間的串音衰減指標。 

    射頻干擾

    如果播控中心與廣播發射臺或電視發射臺的距離較近,而播控系統的屏蔽性能又不太好,則高頻與超高頻信號便可能串入音頻系統。串入后的射頻信號,在某個非線性環節得到解調,形成各種不規則的噪聲干擾。為了克服射頻干擾,應在播控設備中的適當部位安裝濾除射頻的裝置、加強弱電平環節的屏蔽以及采用對比平衡電路等。  

    節目錄制

    播音室

    波音波音

    聲學上經過處理的、供播出和錄制廣播節目用的專用房間。播音室要求有較好的隔音條件,要有必要的防振設施,以防止固體傳聲。室內的天花板及墻壁應按照要求的混響時間及擴散聲場的指標設置多種不同的吸音材料和擴散體。

    根據不同的用途,播音室的面積可分為15~80平方米不等。語言播音室的面積一般在30平方米以下,混響時間為0.4~0.5秒。文藝播音室面積較大,按演員的人數和節目的性質設計不同的面積和不同的混響時間。在利用多聲道錄音后期加工工藝的演播室中,為了增加每個聲道間的分隔能力和保留后期加工的余地,則要求設置強吸聲、強擴散的設施。其混響時間均控制在0.5~1秒,與演員人數和節目性質等無關。

    混響室

    具有較長混響時間和擴散聲場的錄音專用房間。在錄音或錄音復制過程中,為了改善音響效果,需要利用混響室在聲音中人為地增加混響或制造回聲。混響時間要求為3~5秒或者更長。混響室聲擴散性要好,并做適當隔聲、隔振處理。室內可設活動吸聲結構,以改變混響時間。

    播出形式

    傳統廣播

    網絡廣播系統網絡廣播系統

    1、直播

    用于重大活動的即時報道、需要及時傳播的新聞報道或者便于邊播出邊與受眾溝通;

    2、錄播

    先將節目錄制,然后播出,這種形式較多。

    3、轉播

    將異地的廣播信號通過衛星或者其他傳輸設備進行轉接然后播出。

    網絡廣播

    1、直播(Live)

    主要應用于重大活動的即時報道。它就是電臺電視臺實際播出節目的網上傳輸形式,其優點是時效性強,生動實際,而且用戶可在xxx時間獲取信息。

    2、點播(On-demand Audio/Video)

    點播是將節目根據內容做成一個個片段,你可根據標題或分類選擇所喜愛的片段來收聽收看。這種播放形式具有節約資源的優點,而且選擇性和針對性也更強。 

    發展趨勢 

    21世紀是網絡的世紀。在20世紀的最后幾年,互聯網一經登陸中國,便以強勢媒體的姿態出現,發展勢頭迅猛,社會影響廣泛。1998年5月,聯合國新聞委員會正式提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互聯網成為第四媒體,從此,互聯網有了與廣播、電視和報紙三大傳統媒體相平等的大眾傳媒地位。到2000年,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媒體紛紛“觸網”,以至于這一年被人們稱為新聞媒體的“上網年”。   
    信息時代三大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衛星技術在傳媒的運用,使廣播媒體成為xxx的受益者,也使廣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廣為傳播”。   
    廣播要想擺脫目前弱勢媒體的不利處境,求得大的發展,小打小鬧、局部調整、就節目談節目、就廣播說廣播顯然是不行的;而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衛星技術為廣播進行脫胎換骨般的變革提供了充分的技術保障。如今,廣播在采訪、編輯、傳輸、制作、播出、收聽、貯存等方面進行全面革新,時機已經成熟,條件已經具備,而且,一些走在廣播改革前沿的電臺,已經做出了成功的示范。  

    數字音頻廣播音質純凈如同激光唱盤,使廣播的娛樂功能更加完美;而且數字音頻廣播抗干擾性很強,在移動中收聽也沒有雜音,符合人們在移動中收聽的新需求。在廣播的采訪、編輯、制作和播出等方面,數字化的工具和設備不斷出現。2000年3月世廣衛星“亞洲之星”發射成功,亞洲之星一個波束的覆蓋面積是14000萬公里,可以覆蓋中國全部的國土。在世廣衛星服務范圍內的人,只用一個小小的接收器,就能夠從衛星上直接收聽廣播。廣播的“廣為傳播”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 

    網絡技術為廣播開創新的傳輸方式——網絡廣播,搭建了堅實的平臺。廣播與網絡的融合已成為一種趨勢。 

    走上互聯網的廣播擴大了傳播范圍,還彌補了廣播與生俱來的缺陷:線性傳播、稍縱即逝、無法保存、不能檢索、看不到文字。網絡廣播融會了互聯網與音頻廣播的優點,使廣播節目能保存、有文字、可點播,隨意檢索與下載,并xxx增加了信息量。隨著廣播技術的發展,網絡廣播將真正突出個性化服務的特色,為特定受眾提供特定服務,實現和聽眾的交互性、互動性播出。

    收音機

    收音機收音機

    原理簡介

    天線接收到的高頻信號通過輸入電路與收音機的本機振蕩頻率(其頻率較外來高頻信號高一個固定中頻,我國中頻標準規定為465KHZ)一起送入變頻管內混合——變頻,在變頻級的負載回路(選頻)產生一個新頻率即通過差頻產生的中頻,中頻只改變了載波的頻率,原來的音頻包絡線并沒有改變,中頻信號可以更好地得到放大,中頻信號經檢波并濾除高頻信號。再經低放,功率放大后,推動揚聲器發出聲音

    本機工作

    C1、B1組成天線輸入回路。VT1、B2、B1、C組成變頻級。VT1為變頻管。初級線圈與C構成變頻級負載。C1、B2組成本機振蕩電路,C6為振蕩耦合電路,VT2、VT3組成中頻放大電路,2AP9為檢波電路,R9為音量電位器(帶電源開關),C16為高頻耦合電容。
    VT4、VT5為前置低頻放大級、VT6、VT7組成乙類推挽功率放大器。R16、C21、C17為電源波波電路。R1、R2、R3、R4、R5、R6、R7、R12、R10、R11、R13、R17、R18為各級的直流偏置電阻

    安裝

    ①整機電路分析,熟悉元件在印刷板上安裝位置。
    ②元器件焊接、安裝(安裝時應檢查元器件的好壞)。
    ③檢查電路,將安裝好的收音機和電路原理圖對照檢查下列內容。
    a.檢查各級晶體管的型號,安裝位置和管腳是否正確。
    b.檢查各級中周的安裝順序,初次級的引出線是否正確。
    c.檢查電解電容的引線正、負接法是否正確
    d.分段繞制的磁性天線線圈的初次級安裝位置是否正確。
    e.用指針式萬用表R×100檔測量整機電阻,用紅表筆接電源負極線,黑表筆接電源正極引線,測得整機電阻值應大于500歐。
    以上檢查無誤后,方能接通4.5伏電源。
    超外差式收音機的調試。新裝的收音機。必須通過調整才能滿足性能指標的要求,其調整內容有:調整各級晶體管的工作點,調整中頻頻率,調整覆蓋(即對刻度)統調(調整頻率跟蹤即靈敏度)。

    調整內容

    ①調整靜態工作點:各晶體管的作用不同,所處的工作點不一樣,各級靜態工作點的調整是通過無信號時(本機振蕩停振)無外加信號時各晶體管發射極電阻上的電壓的大小分別來衡量的。分級調整R1、R4、R12、R17、R18使VT1級電壓為-0.5~0.7V。VT2級R6上電壓-0.5~0.7V。VT3級R7上電壓為-0.25~0.4V,VT5級R14上電壓為-0.7~0.9V,VT6、VT7級是共集電級電流為2~6mA。
    ②調整中頻:目的是使三個中周變壓器(中頻調諧回路)的諧振頻率調整為固定的中頻頻率465KHZ,由于所用中周是新的,一般廠家已調整到465KHZ,所以調試時,接收某一個電臺,用無感起子調節中周磁芯,調整順序是由后級往前級即先調Bz3再調Bz2至喇叭聲音最響為止。
    ③調頻率覆蓋(調收音機的頻率范圍535—1605kHz):調整時裝上一個刻度盤,使雙連可變電容全部旋進和旋出指針分別在刻度盤530—1630千周的線上,旋動雙連可變電容器使指針對準640千周刻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用無感起子旋動振蕩線圈的磁芯收聽640千周電臺廣播,聲音適中旋動雙連可變器電容使指針對準1500千周刻度附近。調整振蕩回路微調電容C3接聽1500千周附近電臺廣播,如此高端、低端反復調整幾次。
    ④統調(調整頻率跟蹤)目的使本機振蕩頻率在接收頻率范圍(中波段535~1650kHz)和遠比外來信號頻率高465KHz即本機振蕩頻率范圍為1000kHz~2070kHz。因此,采用電容相同的C1、C2雙連可變電容器進行同步調節,通常在所選頻范圍內的高、中、低三點進行跟蹤,即三點統調,為了實現良好三跟蹤在本機振蕩回路串聯一個墊整電容C及并聯一個微調補償電容C,在輸入回路并聯一個補償微調電容C,具體調整,然后調輸入回路補償電容Cz使音量最響。
    中端調整在1000KHZ附近收聽廣播,使聲音最響此時調整雙連電容器動片中的花片上的C片,撥動片距。若撥動花片時,輸入減小,則中端不失諧,將花片撥回原處,若輸入增大,還需在撥動對邊花邊進行補償,也可改變墊整電容容量

    電臺發展

    1895年,意大利馬可尼和俄國波波夫同時發明無線電波
    1899.3.28,馬可尼成功地發了xxx封電報(英國至法國)
    1906.12.25,范斯頓的馬薩諸塞實驗電臺首次廣播,從廣播工程技術標準上看,廣播從此誕生。它最早是娛樂工具。
    1920.8.31,美國底特律8M實驗臺廣播了密執安州長初步獲勝的新聞。(最早的廣播新聞)
    1920.10.27,美國匹茲堡KDKA電臺正式成立,具有合法經營權的xxx家電臺。它的播音標志著廣播事業的正式誕生
    1923.1.24美在華xxx個電臺正式開播,呼號為ECO,是中國xxx家廣播電臺。
    1940.12.30,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開播,呼號XNCR。中共創辦的xxx個廣播電臺。

    海外發展

    廣播走出去成效顯著。實現了以調頻、中波為主、短波為輔的戰略目標" target="_blank">目標,是我國際廣播歷史上的重大轉變。國際臺在美國加拿大" target="_blank">加拿大、利比亞、柬埔寨等國新增了8個整頻率直接落地項目,境外整頻率電臺達19個。首次在美國重點城市整頻率落地。每天新增落地播出時間149小時,累計落地總時數達到每天700.5小時。
    新中國的英語廣播誕生于xxx" target="_blank">xxx年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的英語電子媒體主要是以中國國際廣播臺的英語臺為主打媒體,并主導著我國的對外廣播,成為我國重要的對外傳播窗口。截至2010年底,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每天能用61種語言,累計播出節目2471個小時,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0年共收到來自世界161個國家和地區的聽眾來信、電子郵件等300萬件,遍布世界各地的聽眾俱樂部3165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目前不僅是我國擁有海外受眾最多、影響xxx的外宣單位之一,它的廣播語種、播出時間、發射功率和聽眾來信四項指標也均居世界國際廣播電臺前列。

    廣播地址

    以太網和IPv4網都用全1的地址表示廣播,分別是ff:ff:ff:ff:ff:ff和255.255.255.255。
    令牌環網絡使用IEEE 802.2控制域中的一個特殊值來表示廣播。

    使用廣播的協議

    ARP
    DHCP
    NTP(網絡時間協議)
    路由守護進程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118/

    (2)
    詞條目錄
    1.  簡介
    2. 相關企業
    3. 歷史
    4.  收聽方式
    5. 終端接收
    6. 在線收聽
    7. 原理
    8. 分類
    9. 根據傳播手段分
    10. 根據傳播媒介分
    11. 特點
    12.  廣播劣勢
    13. 播控技術
    14. 調制方式
    15. 廣播波段
    16. 音響
    17. 射頻干擾
    18. 節目錄制
    19. 播音室
    20. 混響室
    21. 播出形式
    22. 傳統廣播
    23. 網絡廣播
    24. 發展趨勢 
    25. 收音機
    26. 原理簡介
    27. 本機工作
    28. 安裝
    29. 調整內容
    30. 電臺發展
    31. 海外發展
    32. 廣播地址
    33. 使用廣播的協議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