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歷史沿革

    古代 

    孫中山像中山

    中山古稱“山"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9%A6%99%E5%B1%B1" target="_blank">香山”,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時代"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6%96%B0%E7%9F%B3%E5%99%A8%E6%97%B6%E4%BB%A3" target="_blank">新石器時代,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個島嶼,此時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漁獵、生活。近十幾年,在中山發現了多處新石器時代的古人生活遺址,包括有南朗鎮的龍穴彩陶遺址、石岐區的白水井遺址、大涌鎮的全祿遺址等,出土了一批彩陶、磨制石器、夾砂陶器等文物。其中,南朗鎮的龍穴遺址還是一個由新石器時代直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沙丘遺址,在后期的遺存中還發現有青銅器和鑄銅石范等物。

    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后,中山屬南海郡番禺縣轄地。秦朝末年,趙佗創立南越國,中山屬南越國領地。

    前111年,漢武帝滅亡南越國,中山重回漢朝中央管轄。秦漢時期,中山除了原先生活在此地的南越人外,開始有少量的中原人移居至此。

    三國時,中山屬于吳國領地。

    西晉末年,晉朝皇族之間爆發了史稱“八王之亂”的宮廷權力爭斗,為躲避戰亂,大批中原人口移居嶺南,其中一部分來到香山島上。東晉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東官郡,中山改為東官郡轄地。

    南北朝時期的劉宋永初元年(420年),東官郡改為東莞郡,中山屬東莞郡轄地。隋朝開皇十年(590年),中山屬寶安縣轄地。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寶安縣更名東莞縣,中山屬東莞縣轄地。因為中山盛產海鹽,官府開始在今珠海市山場村設立了名為香山鎮的軍事營鎮。

    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設立香山寨,仍屬東莞縣。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由于香山寨的發展,升級為香山縣,中山始有縣級行政區劃,此時的香山縣隸屬于廣州府。南宋末年,宋端宗在元軍的追殺下,曾逃往香山躲避,南宋滅亡后,大批南宋皇族和官員的后裔流落定居于香山。

    明朝,香山北部地區開始淤積成陸,此時才與大陸相連。清朝,珠江三角洲一帶開始逐步修筑防洪防潮的河道堤圍,香山縣圍墾的田地在不斷增加,農業產量也在提高。在清朝嘉慶年間,由于農業的發展,香山由原來的下等縣改成與南海、番禺、東莞等縣同列的大縣。

    清朝,珠江三角洲一帶開始逐步修筑防洪防潮的河道堤圍,香山縣圍墾的田地在不斷增加,農業產量也在提高。在清朝嘉慶年間,由于農業的發展,香山由原來的下等縣改成與南海番禺東莞等縣同列的大縣。

    近現代 

    辛亥xxx后屬廣東省。1925年(民國14年)4月15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縣。1949年后,先后屬珠江、粵中、佛山地區。1949年后,先后屬珠江、粵中、佛山地區。

    1951年1月,中山縣設置1個區級鎮(石岐鎮)、11個區。1953年3月改設17個區、3個區級鎮。同年6月,中山縣分出珠海縣后,全縣設15個區,3個區級鎮。1955年8月,全縣各區均以區(鎮)所在地命名。1957年2月,撤區改設鄉,15個區改劃為34個大鄉

    1953年3月12日內務部批準設立石岐市(省轄市),以中山縣石岐鎮的行政區域為其行政區域。、

    1957年2月,撤區改設鄉,15個區改劃為34個大鄉。

    1958年8月,各大鄉建立人民公社"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4%BA%BA%E6%B0%91%E5%85%AC%E7%A4%BE" target="_blank">人民公社。同年10月,全縣34個公社合并為7個大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全縣共轄34個耕作區。

    1959年3月20日國務院批準撤銷石岐市,將原石岐市的行政區域全部劃歸中山縣。1959年10月,石岐公社改為石岐鎮;12月,經廣東省人民委員會確定為縣級鎮,仍稱中山縣石岐鎮,屬中山縣和佛山專區雙重管轄。

    1961年8月,恢復區建制,其中張家邊區轄欖邊、南蓢、翠亨等7個公社。1963年初,撤銷區建制。

    1963年初,撤銷區建制。

    1976年12月,全縣設3個區級鎮、25個公社。

    1983年12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山縣撤縣改市(縣級),由佛山市代管。1983年11月,撤銷公社,改稱區公所,下轄鄉(鄉級鎮)。1988年1月7日,升為地級市。

    1984年2月,撤銷石岐鎮,設立中山市石岐中區、石岐煙墩區、石岐岐江區、石岐蓮峰區、石岐西區,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該5個區稱作城區。

    1986年7月,從南蓢區劃出4村成立翠亨村鎮;12月,撤區改鎮建制,并擴大市區范圍,郊區和環城、張家邊劃入市區。

    行政區劃 

    沿革 

    中山夜景中山夜景

    1995年,轄9街道24鎮:中山港街道、中區街道、東區街道、西區街道、郊區街道、環城區街道、岐江區街道、蓮峰區街道、煙墩區街道、三鄉鎮、三角鎮、大涌鎮、小欖鎮、五桂山鎮、古鎮鎮、東鳳鎮、東升鎮、民眾鎮、沙朗鎮、沙溪鎮、坦洲鎮、坦背鎮、板芙鎮、阜沙鎮、南頭鎮、南朗鎮、神灣鎮、浪網鎮
    、黃圃鎮
    、港口鎮、翠亨村鎮、橫門鎮、橫欄鎮。市政府駐東區。

    1996年9月,將中區、煙墩區、蓮峰區、岐江區4個街道合并為中區街道;同年12月,石岐郊區街道改為北區街道。1998年1月1日,環城區街道正式更名為南區街道。1998年,撤銷翠亨村鎮、橫門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南蓢鎮。1998年8月,撤銷管理區。1999年,撤銷沙朗鎮并入西區街道,撤銷坦背鎮并入東升鎮。

    2000年5月,撤銷中區街道辦事處和北區街道辦事處,組成石岐區街道辦事處;撤銷浪網鎮,將其并入民眾鎮;6月8日正式實施。至2000年底,全市設置19個鎮、4個街道、1個開發區,轄94個居委會、400個村委會。

    2002年,中山市轄5個街道(東區、西區、石岐、環城、中山港)、19個鎮(港口、三角、民眾、南蓢、三鄉、坦洲、神灣、板芙、大涌、沙溪、橫欄、古鎮、小欖、東鳳、南頭、阜沙、黃圃、東升、五桂山),400個村委會、124個居委會。
    2003年9月1日,南蓢鎮更名為南朗鎮。2005年11月10日,撤銷五桂山鎮,設立五桂山街道辦事處。至此,中山市轄6個街道、18個鎮。

    2008年末,中山市戶籍總人口146434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2615人。轄6個街道(石岐、東區、西區、環城、中山港、五桂山)、18個鎮(港口、三角、民眾、南朗、三鄉、坦洲、神灣、板芙、大涌、沙溪、橫欄、古鎮、小欖、東鳳、南頭、阜沙、黃圃、東升)。市政府駐東區街道。

    2009年末,中山市面積1770.42平方千米,轄6個街道、18個鎮,120個社區、159個行政村。市政府駐東區街道。

    區劃 

    中山市是中國四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截至2011年9月1日下轄1個xxx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6個街道、18個鎮;鎮(街道)下轄若干個行政村和社區;行政村下轄若干村民小組,社區下轄若干居民小組。鎮辦事機構為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機構為街道辦事處;行政村辦事機構為村民委員會,社區辦事機構為社區居民委員會。

    石岐街道、東區街道、西區街道、南區街道、五桂山街道、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即:中山港街道)
    黃圃鎮、南頭鎮、東鳳鎮、阜沙鎮、小欖鎮、東升鎮、古鎮鎮、橫欄鎮、三角鎮、民眾鎮、南朗鎮、港口鎮、大涌鎮、沙溪鎮、三鄉鎮、板芙鎮、神灣鎮、坦洲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中山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出海口。地理坐標:東經113°9′2″至113°46′,北緯22°11′12″至22°46′35″。市境面積1800平方公里,東與深圳市、香港隔海相望,中山港至香港51海里;東南與珠海市接壤,毗鄰澳門,石岐至澳門60公里;西面和西南面與江門市"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6%B1%9F%E9%97%A8%E5%B8%82" target="_blank">江門市、新會市和斗門縣相鄰;北面和西北面與廣州市南沙區順德市" target="_blank">順德市相接;馬鞍和大茅等海島分布在市境東西的珠江口沿岸。

    地形地貌 

    中山市中山市

    中山市地形平面輪廓似一個緊握而向上舉的拳頭,南北狹長,東西短窄。地形配置分北部平原區、中部山地區和南部平原區。平原面積約占全市面積的68%,山地占25%,河流占7%。市境三面環水,境內主要水道從西北流向東南,5000多條河涌和人工排灌渠道縱橫交織,互相連通,以沖口門為頂點呈放射狀的扇形分布。中山地形是在華南準地臺的基礎上,經過漫長的氣候變化和風雨侵蝕,形成了以沖積平原為主,低山丘陵臺地錯落其間的水鄉地形地貌。平原基底是花崗巖,屬淤積浮生平源。

    中山市平原面積約1242平方公里,由低山丘陵分隔成三大片:北部平原,范圍東起張家邊,西至古鎮,北達黃圃,南到石岐附近,面積約850多平方公里,是全市最廣闊的平原;南部平原又稱金斗灣平原,南及東南與珠海市接壤,西南傍磨刀門水道,北和西北背靠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高丘陵,面積約11O平方公里,是市內第二大平原;西南部平原,位于磨刀門水道中游東側,面積近100平方公里,地勢偏低,大部分在海平面以下,地下水位高,是市內低層土壤分布地區。灘涂主要分布在市境東面沿海、西南部沿海和河岸,有的已越過橫門外側,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全市海岸26公里,瀕臨珠江口伶仃洋一帶,大部分屬淤泥質海岸,由于沖積物不斷下沖沉積,灘涂面積不斷擴大,西、北江河口逐年向外伸展,成為新的沖積平原。

    中山市低山丘陵臺地位于市境中部偏南,面積約400平方公里。以五桂山為主脈,與周圍諸山形成全市低山丘陵臺地的主體,海拔高度多在100至300米之間,300米以上山峰10多座。山脈行列有卓旗山、旗山、長腰龍山、大尖山、南臺山、周東坑山、白云逕山、五桂山、飛云洞山等9條山列,其中五桂山最高,海拔531米,山列較連續,地勢雄偉,東南坡延至珠海市境。竹篙山區位于五桂山以西,西至磨刀門水道,面積較五桂山區小,基底以花崗巖為主,抗風化力較強,山勢較高峻,有300米以上高峰5座,最高峰白水林達473米。五桂山區和竹篙山區的低山丘陵,基本都有植被覆蓋;在溪流發育的溝谷,喬木和灌木叢較多。山區丘陵xxx,高度漸降,是廣闊的丘陵和等高明顯的臺地,主要分布在沙溪、張家邊等鎮。臺地海拔一般在25至50米之間,風化層厚,多已開發成為果園旱田"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6%97%B1%E7%94%B0" target="_blank">旱田,市境的文化活動和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這一帶地區。鄉村聚落設置、公路取道,也多與臺地有關。

    地質狀況 

    中山市出露地層以廣泛發育的新生界第四系為主,在北部、中部和南部出露有古生界、中生界地層和北部零星出露的元古界震旦系的古老地層。新生界第四系在境內分布廣泛,按其成因類型分為殘積層、沖洪積層、沖積海積層和海積層。地質構造體系屬于華南褶皺束的粵北、粵東北、粵中坳陷帶內的粵中坳陷。粵中坳陷又分為若干個隆斷束,中山則位于其中的增城至臺山隆斷束的西南段。市境內斷裂構造發育,分布廣泛,出露清楚。按其走向可分為北東向、北北東向、北西向和東西向數組。褶皺構造,由于沉積巖出露不多,且受斷裂變動和巖漿侵入的破壞,因而褶皺構造多不完整,較明顯的僅有深灣褶皺、雍陌褶皺兩組。

    水文特征 

    中山市中山市

    中山市河網密度是中國較大的地區之一。各水道和河涌承納了西、北江來水,每年4月開始漲水,10月逐漸下降,汛期達半年以上。東北部是北江水系的洪奇瀝水道;中部是東海水道,下分支雞鴉水道和小欖水道,匯合注入橫門水道;西部為西江干流,在磨刀門出海。還有黃圃水道、黃沙瀝等互相溝通,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河網地帶。全市共有支流289條,全長977.1公里。

    主要水道有雞鴉水道北接容桂水道,兩岸北起經東鳳鎮、阜沙鎮;東岸北起經南頭鎮、馬新聯圍和民三聯圍,在大南尾與小欖水道匯流,注入橫門水道出海,全長33公里,面寬200至300米。該水道宣泄西江洪流,兩岸成為中山市的防洪地區。小欖水道北接順德市馬寧水道,于鶯哥咀注入市境內。兩岸途經小欖、坦背、港口鎮;東岸途經東鳳、阜沙鎮,在大南尾與雞鴉水道匯流注入橫門水道出海。全長31公里,面寬150至300米。該水道宣泄上游西江洪水,河道兩岸成為市境主要的防洪地區。橫門水道上接小欖、雞鴉、石岐水道,經張家邊、中山港區,由橫門流出珠江口。全長12公里,面寬800至1000米。黃沙瀝西接雞鴉水道,向東流經黃圃、三角鎮邊界,至石基沙頭匯入洪奇瀝,全長10公里,面寬130至150米。是黃圃鎮、三角鎮、民眾鎮農田的排灌河,又是雞鴉水道的主要排洪分支。黃圃水道西接雞鴉水道,東至三星圍口接洪奇瀝,全長11公里,面寬100至150米。是黃圃、南頭鎮農田的排灌河。

    石岐河橫穿市境中部,往東北經郊區、張家邊區出東河口水閘,注入橫門水道;西往南經環城區和板芙鎮,至西河口水閘,出螺洲門,全長46公里,面寬80至200米。

    北臺溪發源于五桂山的風吹羅帶峰和梅花地頂之間。主干流向北及西北,流經檳榔山、石瑩橋,轉西抵梅花坑經馬槽水出石鼓撻、南坑口、紫泥灣等村,經大東洋山穿過岐關公路的北臺橋,繞湖洲山北麓注入石岐河。全長23公里,面寬6至12米。大環河(小隱涌)發源于五桂山主峰和風吹羅帶峰之間。主干流向北及東北,流經大寮村會童子坑水,過舊屋林,出西椏,經大環村,注入橫門水道。全長25公里,面寬8至15米。

    氣候特征 

    中山處于北回歸線以南,熱帶北緣,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氣候溫暖。太陽輻射角度大,終年氣溫較高,全年太陽輻射量為105.3千卡/cm2,其中散射輻射量為57.7千卡/cm2,平均直射輻量為45.5千卡/cm2。全年太陽總輻射量xxx為7月,可達12千卡/cm2,最弱為2月,只有5.6千卡/cm2。光照時數較為充足,有高產的光能利用潛力。光照年平均為1843.5小時,占年可照的42%。全年光照時數最少時間為2月上旬至4月上旬,平均每天2.8小時,最多時間為7月至10月,平均每日6.7小時。氣候溫暖,四季宜種,歷年平均溫度為21.8℃。年際間平均溫度變化不大。全年最熱為7月,日均溫度28.4℃;最冷為1月,日均溫度13.2℃。無期長,霜日少,年平均只有3.5天。受海洋氣流調節,冬季氣候變化緩和。相對濕度蒸發量。相對濕度多年平均為83%,xxx是1957年為86%,最小是1967年和1977年為81%。年內變化,5月至6月大,12月至1月小。蒸發量多年平均為1448.1毫米,xxx是1971年為1605.1毫米,最小是1965年為1279.9毫米。

    中山市的氣象災害種類較多,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既有寒潮冷害、低溫霜凍,又有高溫酷暑、熱帶氣旋;既有暴雨洪澇,又有干旱咸潮;既有雷電災害,又有龍卷風"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9%BE%99%E5%8D%B7%E9%A3%8E" target="_blank">龍卷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重大的氣象災害,如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熱帶氣旋正面襲擊、特大洪水、嚴重干旱以及嚴重冷害等,在中山也時有發生。

    自然資源  

    太陽能資源 

    平均太陽總輻射量達445155.4焦耳/平方厘米,是廣東省太陽輻射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之一。

    水資源 

    中山屬豐水地區,年降雨量1738毫米,降水量共達29.18億立方米,西江和北江流經該市的磨刀門、橫門、洪奇瀝總水量1497億立方米,每畝平均水量達12.57萬立方米。此外,中山市地處濱海,可利用潮差進行排灌。

    礦產資源 

    中山市中山市

    中山的地質發展歷史悠久,地殼變動頻繁,但地層分布比較簡單,富礦地層缺乏,已探明并開發利用的礦產僅有花崗巖石料、砂料和耐火黏土固體可燃礦產:泥炭土是中山xxx的燃料礦藏,分布在張家邊,含油率一般在10%左右,部分高達16%至18%。質量較好,但儲量僅100萬噸左右,表土層薄,開采成本低,可供地方作小型露天開采。金屬礦產有磁鐵礦"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7%A3%81%E9%93%81%E7%9F%BF" target="_blank">磁鐵礦、黑鎢礦、砂錫礦等,均因儲量少,品位低,礦脈分散,開采價值不高。建筑礦產:蠔殼,大量分布在北部三角洲平原,埋藏深度不大,厚度可達2至4米,成條帶狀及層狀分布,含豐富質,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石材以花崗巖為主,主要分布在五桂山低山丘陵區;高嶺土,主要分布在環城和張家邊等地。其中石料主要是云母花崗巖" target="_blank">黑云母花崗巖、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和花崗閃長巖,廣泛分布于市內的低山、丘陵和臺地,以五桂山和竹嵩嶺儲量最為豐富;砂料以中粗粒石英砂為主,主要分布于市內東部龍穴、下沙一帶沿海地區;耐火黏土主要分布于火炬開發區濠頭村附近。

    動植物資源 

    中山大中型獸類的主要活動場所分布于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山高丘陵地區,現存的經濟動物主要有小靈貓、食蟹獴豹貓、南狐、穿山甲、板齒鼠和各種鳥類、蛇類等;平原地區以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和鼠類為主;水生動物有類、甲殼類和多種貝類。植被代表類型為熱帶季雨林型的常綠季雨林,植物主要種類有610多種,隸屬于105科358屬,森林覆蓋率為12.95%。

    交通  

    航空運輸 

    2013年,中山市的服務機場是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根據遠期規劃,將完善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為國際復合型門戶樞紐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及粵西國際機場為區域性樞紐機場,其他支線機場為補充的全省民用機場布局。到二O一五年末,廣東民用機場之間協同作用將進一步增強,年旅客吞吐能力將達到約一億人次。

    城市巴士 

    中山市公共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是具有國家道路運輸二級企業資質的市內規模xxx的國有公交客運主導企業,公司在國內較先以城鄉一體化的運營模式服務社會,并在國內率先自發推行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共汽車,全部巴士裝有冷氣與熒光幕提示,車上語音系統以普通話、粵語、兩種語報站。

    巴士公司:中山巴士、小欖巴士(欖運)、古鎮巴士、南蓢巴士(南朗)、坦洲巴士。

    快速公交 

    為推進公交骨干網絡建設、推進各鎮區與中心城區快速接駁,中山市計劃從2013年至2015年分四個階段建設主城區快速公交系統

    中山市首期快速公交專用道示范線——“城區利和廣場至火炬區xxx”(BRT),該線路全長12.9公里,預計投資1.1億元,投放60輛公交車,高峰發班間隔為5分鐘,實現全程30分鐘內到達。計劃7月動工建設,年底前投入運營。

    公共單車 

    為紀念辛亥xxx100周年,中山市公共自行車于2011年10月9日正式啟動,建成180個站點,投入4000輛公共自行車,為全市人民提供服務。

    公共單車辦卡地址:2014年之前開通有“中山紀念堂
    ”、“竹苑壹加壹”、“假日廣場”、“博愛醫院”、“中山公共汽車總站”、“北區公園”、“人民醫院"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4%BA%BA%E6%B0%91%E5%8C%BB%E9%99%A2" target="_blank">人民醫院
    ”、“西區郵局”、“南區市場”九個辦理點。

    軌道鐵路 

    廣珠城際軌道交通,簡稱廣珠城軌,又稱廣珠城際鐵路,由北面的廣州市廣州南站途經佛山市順德區、中山市,南至珠海市拱北口岸的珠海站,并經延伸線連接珠海機場,又設一支線由中山市小欖鎮經中山市古鎮,跨西江,連接江門市新會區會城街道東甲。該線和廣深城際軌道交通是珠三角城際快速軌道「A」字型網絡中的兩條主干線。2011年1月7日正式通車,從廣州南站到珠海北站最快僅需41分鐘。

    中山地鐵(規劃中)日前,《中山市綜合交通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專家評審會上明確全市干線道路遠景總體網絡布局為“三環、二十三射、十七連”,還提出構建“X”型國鐵網絡,市內規劃6條地鐵線路,其中1、2、3號線爭取在2020年前后啟動建設。

    深茂高速鐵路(建設中),鐵集團廣東西部沿海鐵路建設籌備組對外發布《新建深圳至茂名鐵路地質勘察監理招標公告》,透露深茂鐵路將設18個車站,東起深圳北,終點至茂名東站。其中,深茂鐵路將在中山設民眾、中山北、橫欄三個站點,跨越6個鎮區。

    人口 

    中山市中山市

    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位于中山市東部,總面積7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88萬人。
    二、石歧區是中山市的中心城區,面積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萬人。
    三、東區位于中山市城區東部,面積71.4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33萬人。
    四、南區位于中山市城區的南部,面積4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12萬人。
    五、西區位于中山市區西部,面積26.7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21萬人。
    六、小欖鎮位于中山市北部,總面積74.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5萬多人。
    七、南頭鎮位于中山市北部,總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8萬多人。
    八、黃圃鎮位于中山市北部,面積83.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27萬人。
    九、古鎮鎮位于中山市西北部,總面積47.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6萬人。
    十、三角鎮位于中山市北部偏東,總面積70多平方公里,京高速公路、番中公路、南山公路穿鎮而過,交通便利。全鎮常住人口5.3萬人。
    十一、東鳳鎮位于中山市北部,全鎮面積5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萬人。
    十二、東升鎮位于中山市西北部,全鎮總面積8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6萬人。、
    十三、阜沙鎮位于中山市北部,面積3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萬人。
    十四、民眾鎮位于中山市東北部,面積127.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7.35萬人,是著名的嶺南水鄉。
    十五、港口鎮位于中山市北部,總面積70.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44萬人。
    十六、沙溪鎮位于中山市城區西部,總面積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萬多人,有海外僑胞、港澳臺胞8萬多人,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的美稱。
    十七、橫欄鎮位于中山市西部,面積7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萬多人。
    十八、大涌鎮位于中山市西南部,總面積45.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8萬人,旅外鄉親3萬人多人。十九、三鄉鎮三鄉鎮位于中山市南部,毗鄰珠海,面積9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4萬人。
    二十、坦洲鎮壓位于珠江口西岸,中山市南端,面積13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萬多人。
    二十一、南朗鎮位于中山市東部,為中山市主要的沿海鎮區,海岸線26公里在,總面積206.0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78萬人,旅居海外僑胞近5萬人。
    二十二、神灣鎮位于中山市西南部,面積5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近2萬人。
    二十三、板芙鎮位于中山市南部,總面積82.0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07萬人。
    二十四、五桂山位于中山市城區南部,是廣東省著名的xxx老區。全鎮面積11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7300多人。

    經濟

    中山市2013年生產總值(GDP)2638.9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10.0%。其中,xxx產業增加值66.87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1463.71億元,增長10.9%;第三產業增加值1108.35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5:55.5:42.0。民營經濟增加值1311.95億元,增長7.1%,占全社會GDP的比重達49.7%。中山市人均GDP達83393元(折13473美元),增長9.4%。

    xxx產業 

    2013年農業總產值111.77億元,增長2.2%。全年糧食作物播種22.4萬畝,下降0.96 %;經濟作物種植9.34萬畝,增長2.86 %;蔬菜種植35.49萬畝,增長2.06 %;水果種植9.82萬畝,下降1.35%。糧食總產量7.27萬噸,下降6.2%;蔬菜產量51.04萬噸,增長1.9%;水果產量16.73萬噸,增長4.5%。2013年出欄生豬38.76萬頭,下降10.51 %;三鳥上市848.35萬只,下降7.2%;肉類總產量3.77 萬噸,下降12.53 %。全年水產品產量35.42萬噸,下降0.1%。其中海水產品 2.19萬噸,下降1.27 %;淡水產品 33.23萬噸,下降0.02 %。

    第二產業 

    中山市中山公園中山市中山公園
    中山市實施“工業立市、“工業強市”和“產業強市”戰略,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抓好名牌戰略和技術創新,工業生產保持快速健康增長勢頭,增幅連續三年位居珠三角首位。擁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國家精細化工生產基地、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中國包裝印刷生產基地、中國五金制品產業基地、中國燈飾之都、中國休閑服裝名鎮、中國紅木家具生產專業、中國電子(中山)基地、中國電子音響產業基地、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中國牛仔服裝名鎮等13個xxx產業生產基地。

    2013年中山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404.17億元,增長11.6%。3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257.02億元,增長10.2%。分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95.68億元,增長16.8%;民營企業514.49億元,增長9.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722.44億元,增長9.9%;股份制企業413.60億元,增長14.5%。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687.28億元,增長10.1%;重工業569.75億元,增長12.9%。

    2013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8%,其中醫藥制造業增長28.8%,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3.9%,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下降2.4%,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下降8.5%。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6.4%,其中裝備制造業增長12.6%,鋼鐵冶煉及加工業增長16.7%,石油及化學行業增長24.7%。傳統優勢工業增加值增長10.5%,其中金屬制品業增長5.8%,食品飲料業增長29.0%,家用電力器具制造業增長12.7%,建筑材料增長9.4%,家具制造業增長9.3%,紡織服裝業增長7.0%。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421.32億元,增長16.0%;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252.51億元,增長15.8%。總資產貢獻率13.98%,資本保值增值率108.85%,流動資產周轉率2.57次,成本費用利潤率4.98%,資產負債率59.45%,產品銷售率94.93%。

    第三產業 

    中山市完善第三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對民間資本從事第三產業實施優惠政策,鼓勵現代流通業和旅游業發展,商貿物流業取得進展。

    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0.55億元,增長10.4%。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15.08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5.47億元,分別增長10.6%和8.4%。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801.56億元,增長10.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88.99億元,增長6.0%。

    2013年在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中,全年汽車類零售額114.60億元,增長18.8%;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90.36億元,增長12.7%;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26.77億元,增長8.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19.36億元,增長4.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16.86億元,下降1.6%;日用品類零售額14.6億元,增長6.6%。
    2013年郵電通信業務總量86.25億元(2010年不變價),增長7.5%。年末全市移動電話用戶663.80萬戶,增長21.2%;本地電話用戶109.04萬戶,下降5.9%。全市國際互聯網絡用戶99.64萬戶,增長14.4%。2013年旅游總收入198.0億元,增長8.7%,其中旅游外匯收入2.39億美元,增長9.57%。年末全市共有星級店30家,星級酒店客房數3632間,客房開房率48.8%。

    政治 

    市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薛曉峰

    市長:陳良

    政協主席:丘

    教育 

    中山市2005年成功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3.86萬人,增長6.4%;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5.26萬人,下降2.7%;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在校學生2.52萬人,下降3.3%;小學在校學生25.75萬人,增長4.6%;幼兒園在園幼兒11.07萬人,下降0.4%。全市小學適齡兒童、初中毛入學率分別為xxx和112%,高中升學率達96.2%,普通高考錄取率達96.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61.5%。

    高等院校 

    高等院校: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中山職業技術學院、香山大學(籌辦中)

    高等院校分校:廣東藥學院中山校區、廣東理工職業學院中山校區、湖南工業大學中山包裝學院  

    成人高校:中山市廣播電視大學、中山市新華專修學院    

    普通高中

    中山紀念中學、中山市xxx中學、中山市華僑中學、中山市實驗高級中學、中山市桂山中學、中山市第二中學、廣東博文學校、華師中山附中、中山市楊仙逸中學、中山市龍山中學、中山市小欖中學、中山市東區中學、中山市濠頭中學、古鎮高級中學、東升高級中學、中山市五桂山中學、中山市橫欄中學、中山市南頭高級中學、小欖實驗高級中學、民眾高級中學、中港英文學校、民眾聯翔學校、中山外語學校、吉東教育集團等。

    職業高中  

    中山市技師學院、中山市高級技工學校、中山市中等專業學校、沙溪理工學校

    體育

    2013年全年共舉辦市級體育賽事活動500余項次、鎮(區)級活動200余項次。參加省級以上體育競賽人數1800人,獲金牌210枚、銀牌246枚、銅牌263枚。20年來,中山體育健兒先后有5.15317次超(破)17項世界紀錄、1人1次破1項亞洲紀錄,在國際、國內大賽中表現出色。
    (1)在2009年第五屆東亞運動會中,代表中國參賽的中山籍運動員蘇炳添獲得男子100米冠軍。
    (2)在2009年第十屆武術錦標賽"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4%B8%96%E7%95%8C%E6%AD%A6%E6%9C%AF%E9%94%A6%E6%A0%87%E8%B5%9B" target="_blank">世界武術錦標賽中,代表中國參賽的中山籍運動員吳毅懿獲得南拳冠軍。
    (3)在2006年舉重錦標賽"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4%B8%96%E7%95%8C%E4%B8%BE%E9%87%8D%E9%94%A6%E6%A0%87%E8%B5%9B" target="_blank">世界舉重錦標賽中,中山運動員邱紅霞女子53公斤級比賽中打破挺舉和總成績世界紀錄,并獲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三項冠軍。
    (4)在第49屆世界射擊錦標賽中,中山市運動員劉忠生勇奪男子25米手槍速射亞軍,并與隊友一起以破世界紀錄的成績獲得該項目的團體冠軍,為我國取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參賽席位。
    (5)2001年11月,中山運動員盧裕富帶領廣東體操隊奪取第九屆全國運動會男子體操團體冠軍
    (6)2001年11月,中山運動員彭莎獲第九屆全國運動會女子體操高低杠金牌。

    長洲社區連年舉辦了“翠景文化藝術節”,2005年榮獲“全國社區文化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等殊榮。火炬區設立體育基金會,2003年建成全民健身體育廣場,2004年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全市休育設施網絡完善,2007年率先實現“四個xxx”(即xxx的鎮區建有全民健身廣場,xxx的行政村建有健身苑,xxx的社區建有健身點,xxx的全民健身設施免費向社會開放)。三鄉鎮小瑯環公園榮獲“全國優秀全民健身活動站(點)”稱號。小欖鎮群眾體育運動蓬勃發展,建有全民健身廣場3個、居民健身區65個、多功能體育館10座,游泳場館20個,籃球場431個,1997年被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

    中山先后成功承辦了xxx屆世界女子足球錦標賽(中山賽場)、第十二屆世界青年女子手球錦標賽、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第十四屆全球華人杯羽毛球邀請賽、第九屆全運會柔道賽等國際性和全國性大型體育賽事。

    社會

    科技 

    中山市中山市

    2013年,中山市專利申請量21818件,增長18.6%;專利授權量14218件,增長30.44%。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2432件,增長33.99%,發明專利授權量464件,下降1.28%。全年新增38個省級工程中心、28家市級工程中心、28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市市級以上工程中心增至384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263家;新引進3個市級創新科研團隊,累計引進7個創新科研團隊(其中省級2個、市級5個);新引進2家院士工作站,累計引進 3個院士工作站。批準引進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分支機構,中山市國家重點實驗室分支機構增至5家。

    2013年,中山市共有2個項目獲得國家專利優秀獎;11個項目獲得省科技獎,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2個項目獲得省專利獎,其中專利金獎1項、專利優秀獎1項;市級科技獎90項,其中產學研合作獎3項、科技進步獎87項;市級專利獎44項,其中專利金獎10項、專利優秀獎31項、優秀專利發明人3人。

    文衛 

    2013年末中山市共有文化事業機構29個,營業性文藝表演團體7個,文化藝術館1個、鎮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25個,博物館6個、鎮區文化站24個、村文化室280個。全年舉辦群眾文化活動4500場。市、鎮兩級共有廣播電臺、電視臺、廣播電視站22個,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xxx,開通數字電視節目141套。全年報紙出版總印數3795萬份,圖書館總藏量133.7萬冊。

    2013年末中山市共有衛生機構586個,增長4.1%。醫院床位12102張,增長7.9%。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8180人,增長6.2%。其中,執業醫師5299人,增長8.7%;執業助理醫師761人,下降6.4%;注冊護士7915人,增長5.4%。

    社會保障 

    2013年,中山市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17.01萬人,增長2.4%。其中參保職工190.05萬人,增長2.2%;參保離退休人員26.96萬人,增長4.1%。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255.90萬人,增長2.1%。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63.46萬人,增長3.4%;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92.44萬人,下降0.1%。參加城鎮醫療保險的農民工98.45萬人,增長1.9%。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149.42萬人,增長3.0%。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151.11萬人,增長3.0%。其中參加工傷保險農民工人數98.57萬人,增長0.9%。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6532人。

    2013年,中山市社區服務設施數343個,其中城鎮130個農村213個。享受撫恤補助優撫對象8126人,優撫事業費用3487.3萬元;社會困難救濟人數45827人,最低生活保障阿拉米達縣戶數5324戶,發放低保金額3972.6萬元,自然災害救濟費100萬元。

    文化藝術 

    友好城市 

    日本守口市(1988年4月18日)

    美國—檀香山市(1997年10月13日)

    美國—阿拉米達縣(2002年11月11日)

    澳大利亞—凱恩斯市(2003年9月19日)

    墨西哥—庫利亞坎市(2007年6月1日)

    民間藝術 

    中山民間藝術豐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龍獅鶴鳳、崖口飄色等。中山是民歌之鄉,民間流行的民歌有咸水歌、高棠歌、大繒歌、客家山歌、鶴歌、姑妹歌、漁鼓、龍舟"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9%BE%99%E8%88%9F" target="_blank">龍舟、小調兒歌等,其中以咸水歌和高棠歌最有特色,這兩種民歌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流行于坦洲鎮等大沙田區。中山舞龍分為木龍、火龍、金龍、沙龍、草龍、游龍、板龍、云龍等8個種類。2006年,坦洲咸水歌、小欖菊花會、沙溪涼茶被納入xxx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朗崖口飄色、五桂山白口蓮山歌、沙溪鶴舞、黃圃麒麟舞、黃圃飄色等5項民間藝術形式被納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小欖菊花會 
    小欖鎮位于中山市北部。小欖人種菊從南宋開始,已有700多年歷史。而舉行菊花會,則起源于清代乾隆元年即丙辰年(公元1736年),以每隔60年舉辦一屆“甲戌菊花大會”的歷史傳統而聞名海內外,被譽為“菊城”,以后小欖每年秋季舉行一次。每到花期,種菊人將藝菊移到菊社觀摩品評,交流菊藝心得,成為中山小欖的傳統節日。菊花會期間,萬盆菊花競相開放,小欖人除了舉行大型的菊花展覽,還要開展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有曲藝、飄色、舞龍、舞獅等多項文藝表演。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喜氣洋洋地歡度這xxx小欖特色的盛會,統統聚焦于由菊花組成的藝術海洋,盡情感受著來自“中國菊花文化藝術之鄉”小欖的魅力。

    水鄉文化 

    中山市民眾鎮是嶺南一帶保存最完整、xxx有水鄉特色的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景區,有“嶺南水鄉”的美譽。嶺南水鄉民俗民風濃郁,極富嶺南地方特色。優美的環境,淳樸的民風,有如世外桃源。為更好開發挖掘本土旅游優勢資源,發展鄉村生態旅游,中山于2007年推出“中山市嶺南水鄉旅游文化節”,舉辦“和諧鄉村”攝影展、名優農產品展銷會、鄉村美食風情街、動物演藝秀、水鄉運動會、水鄉民俗展、水上民歌邀請賽等豐富多彩活動。其中極具鄉土氣息的“水鄉運動會”最有趣味性,群眾參與性也強,包括水上拔河、扒禾桶、水上捉鱔、水上捉鴨、夫妻背跑等多項賽事。

    語言

    中山市的語言狀況較為復雜,主要使用粵方言、閩方言及客家方言。其中使用粵方言的人數最多,占總人口的84%,全境可通用
    粵語,一般稱作白話,分為4種:
    (1)石岐話,主要分布在石岐區、東區、西區、南區和南朗鎮。
    (2)沙田話(近順德話),主要分布在南頭鎮、黃圃鎮、東鳳鎮、小欖鎮、阜沙鎮、東升鎮、橫欄鎮、港口鎮、民眾鎮、坦洲鎮、板芙鎮及西區的沙朗、南朗鎮的橫門等地。
    (3)三角話(近東莞話),主要分布在三角鎮。
    (4)古鎮話(近新會話)主要分布在古鎮鎮。
    隆都話,俗稱西鄉村話、中山閩語。隆都話是是沙溪、大涌兩鎮方言,中山市內的坦背鎮觀欄村、南區環城的月山村、寮后村、金溪村、沙田村、樹涌村,板芙鎮的深灣村,神灣鎮的芒涌村,珠海市淇澳島等較小的“方言島”。使用該方言的人口約12萬人。內部大致可以分為4種:隆都話(狹義)、張家邊話、南蓢話、三鄉話。
    客家語主要分布在五桂山鎮、神灣鎮及坦洲鎮的南部。

    旅游 

    中山故居中山故居

    中山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點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月平均氣溫以1月最低13.3℃,7月最高28.4℃。春秋兩季是到中山旅游的最佳季節。春季(3月至5月中旬),需帶薄外套或毛衣;夏季(5月下旬至9月中旬),溫度高達31℃,雨量充沛,需帶雨具;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上旬)需穿毛衣及輕便外衣;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天氣稍涼,要帶件大衣。

    石岐區景點  

    孫文西路步行街、逸仙湖公園、岐江公園、中山公園、獅山海蝕遺址、煙墩塔、中山百貨、西山寺、興中廣場、中山市博物館、逢源商業街、南下新碼頭、大信新都會、岐江河、 中山紀念堂

    東區景點  

    假日廣場、長江水庫、中山市文化藝術中心、興中道、孫文公園、中環廣場、中山長江水世界、益華百貨、利和廣場、紫馬嶺公園

    西區南區景點 

    中山詹園、楊仙逸故居、環城美食街

    其他景點 

    孫中山故居、辛亥xxx紀念公園、泉林山莊、龍瑞塔、浦江世澤坊、嶺南水鄉、翠竹林漂流樂園、中山翠亨村、天下為公紀念公園、鄭觀應故居、安堂牌坊、雍陌石板路、陸皓東故居、升平人瑞坊、茅灣石板路、百齡流芳坊、獅山海蝕遺址、石嶺山海蝕遺址、探花及第坊、來青亭、小攬鎮人民公園、中山溫泉、美溪塔、小瑯環洞、鹿鳴湖、鴉崗苑閣、五桂山逍遙谷、中山翠竹林漂流樂園、中山城  

    美食特產 

    中山特色美食中山美食在全國乃至海外都有名,"吃在中山"是珠三角市民、港澳臺同胞以及海外僑胞的共識。中山有大小食肆6000多家。

    美食 

    城區:咀香園杏仁餅、鴿" href="index.php?doc-innerlink-%E7%9F%B3%E5%B2%90%E4%B9%B3%E9%B8%BD" target="_blank">石岐乳鴿

    東部:沙田風味、南朗鴨粥、雜交三黃雞、茂生圍香焦

    西部:民田菜、沙溪扣肉、五香狗肉

    南部:神灣菠蘿

    北部:小欖菜、小欖菊花宴、菊花炸魚球、黃圃臘味

    特產 

    杏仁餅杏仁餅

    小欖菊花肉:小欖地區盛產菊花。充分利用菊花作食品便應運而生,其中最負盛名是菊花肉。菊花肉是選用豬的背部肥肉、切成透明薄片用糖腌制, 外面拌一層半鮮半干的糖漬菊花瓣而成。
    神灣菠蘿:盛產于中山市神灣鎮的菠蘿,名之為神灣菠蘿,神灣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山地肥沃,特別適宜菠蘿生長。經過長期選種培育,神灣所產的菠蘿,一般每個一市斤左右,色澤金黃,皮薄肉厚,更難得是芯細爽脆無渣,甜蜜清香而無酸味,濃郁果香留齒頰間經久不散。
    荼薇花食品:小欖鎮除盛產菊花外,以荼薇花為原料所制成的食品,也是有名的傳統土特產品。如荼薇蛋卷,是以雞蛋漿烘干為皮,荼薇花瓣、砂糖為餡,食來既有蛋香,又有濃郁的荼薇花香。
    石硤龍眼:中山所產的龍眼,以欖鎮九洲基的脆肉龍眼最為有名。石硤龍眼的特優品系--中山脆肉龍眼,質量后來居上。
    中山粉果金吒:中山粉果,歷史悠久,其中以金吒為代表,它是以豬腮肉(肉質不膩)配以南乳、花椒、八角等調料。金吒的吃法可要講究:從尖端食起,到肉餡時,先吮一口油香,然后咬肉食。不然,冒失一口咬下去,那油沫便四濺。
    杏仁餅:稱旅游食品、紀念品,粵語自鑄新詞謂之“手信”,經濟而傳神。 杏仁餅在進入市場以前,前身就是民間的炒米(粉)餅。后經大戶人家管飲食的傭人通過改用綠豆粉又加料、升檔發展而來的。

    城市榮譽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人民滿意城市 
    中國和諧之城 
    xxx十大xxx幸福感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暢通工程模范城市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 
    全國品牌經濟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聯合國人居獎國家環保模范城市 
    全國雙擁模范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著名人物 

    人物 籍貫 活躍時期 主要事跡
    陳臨 香山 漢朝 蒼梧太守、廷尉
    鄭愚 香山 唐朝 尚書左仆射(尚書省的副職)
    周尚文 神涌 明朝 選龍巖丞,官至御史
    黃瑜 縣城 明朝 授長樂縣知縣
    黃經 石岐南門麻洲 明朝 任沾益州同知,旋任教職,得泗州學正
    黃畿 縣城 明朝 潛心研習《大易》、《中庸》,追封翰林院編修
    黃佐 縣城 明朝 擢南京國子祭酒
    何派行 小欖 明朝 陜西行太仆寺少卿
    楊遇春 仁都 明朝 官至廣西南寧參將
    麥揮 小欖 明朝 按敘晉鎮撫
    袁三接 鄉籍未詳 明朝 官至光祿寺少卿、應天府丞升府尹
    李孫宸 小欖 明朝 禮部尚書
    何吾騶 小欖 明朝 入閣掌理朝政實權
    盧兆龍 小欖 明朝 吏部給事中掌計典
    鐘寶 淇澳 清朝 平定臺灣地區
    麥佑 小欖 清朝 授刑部主事,升山西司郎中
    鄭應元 縣城 清朝 由庶吉士授內閣中書
    何耀泰 小欖 清朝 官至山東文登協副將
    何士祥 小欖 清朝 署香山協副將
    黃琮 香山 清朝 海門營參將
    黃培芳 不詳   清朝 封內閣中書銜
    劉其昌 龍瑞村 清朝 殿試一甲第三探花及第
    何長清 小欖 清朝 授廣東水師提督
    何定江 小欖 清朝 金門鎮總兵、浙江定海鎮總兵
    孫中山 香山 近代 “xxx國父”
    楊仙逸 香山 近代 "中國xxx空軍之父"
    阮玲玉 南朗左步關村 近代 中國早期影星
    朱慕飛 西椏 近代 中國xxx位女飛行
    佘詩曼 祖籍中山 現代 入選「壹電視大獎」的十大電視藝人之一
    吳卓羲 祖籍中山 現代 偶像實力派
    江嘉良 中山 現代 前世界杯乒乓球賽男子單打冠軍、團體冠軍
    古天樂 祖籍中山 現代 華人地區著名影視巨星
    葉倩文 祖籍中山 現代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蘇妙玲 中山 現代 最有氣質的快樂女聲
    林欣彤 中山 現代 香港TVB選秀節目《超級巨聲》第二季冠軍
    備注 中國近現代規模xxx的四大百貨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的創始人馬應彪、郭樂、郭泉、劉錫基、李敏周、蔡昌、蔡興等均為香山人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175/

    (8)
    詞條目錄
    1. 歷史沿革
    2. 古代 
    3. 近現代 
    4. 行政區劃 
    5. 沿革 
    6. 區劃 
    7. 地理環境 
    8. 位置境域 
    9. 地形地貌 
    10. 地質狀況 
    11. 水文特征 
    12. 氣候特征 
    13. 自然資源  
    14. 太陽能資源 
    15. 水資源 
    16. 礦產資源 
    17. 動植物資源 
    18. 交通  
    19. 航空運輸 
    20. 城市巴士 
    21. 快速公交 
    22. 公共單車 
    23. 軌道鐵路 
    24. 人口 
    25. 經濟
    26. 第一產業 
    27. 第二產業 
    28. 第三產業 
    29. 政治 
    30. 教育 
    31. 高等院校 
    32. 普通高中
    33. 職業高中  
    34. 體育
    35. 社會
    36. 科技 
    37. 文衛 
    38. 社會保障 
    39. 文化藝術 
    40. 友好城市 
    41. 民間藝術 
    42. 水鄉文化 
    43. 語言
    44. 旅游 
    45. 石岐區景點  
    46. 東區景點  
    47. 西區南區景點 
    48. 其他景點 
    49. 美食特產 
    50. 美食 
    51. 特產 
    52. 城市榮譽 
    53. 著名人物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