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江門市區因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會合處,江南的A2%A9%E5%B1%B1" class="innerlink" title="煙墩山" target="_blank">煙墩山和江北的蓬萊山對峙如門,故名江門。早在元末明初,這里便形成墟集。
江門的商品經濟萌芽于14世紀,在蓬江區圩頂的地方有一個小圩集,每逢一、三、五圩期,鄰近四鄉的農民和漁民將生產的農副產品及魚產品拿到這里銷售或交換。后來圩集逐漸向海灘擴展,到16世紀,已發展成為“千艘如蟻集江濱”相當熱鬧的商品集散地。到了明末清初,更是“客商聚集,交易以數百萬計”。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粵海關成立,在江門設立正稅口,俗稱“江門常關”。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根據《中英緬甸通商條約》專款,江門成為了西江的xxx個上下客貨停靠站,屬三水管轄的一個分支機構。同年10月,粵海關在江門設立辦公所,這是首次以條約形成把江門定為人和商品入境的小關口,江門也就成為了西江南路對外貿易的水路交通樞紐和商品流通中心。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0年)江門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后,成為了五邑乃至粵西地區的對外通商口岸,清光緒二十八年八月初四(即1902年9月5日),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通商行船條約》(即《馬凱條約》),將江門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并相應設置海關。1904年3月7日,江門海關正式成立,粵海關把江門和甘竹兩個常關劃為江門海關管轄。
1904年3月7日,江門開放為對外貿易口岸時,將海關設在靠近河的東北入口2英里的西江右岸(即北街),在其對面有優良的錨地。因此,大噸位的船只無需進入河內,由民船或舢板將旅客和貨物從城內運上大輪船。
1925年,江門定為省轄市。
1931年,撤銷市建制,復歸新會縣轄。
1951年1月,從新會縣析置江門市。后又分屬過粵中行署、肇慶專區、佛山專區管轄。此時為新會縣轄江門市。
1983年,江門市定為省轄地級市,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新會、臺山、開平、恩平、鶴山和陽江、陽春7縣。
1988年,陽江、陽春分出另設陽江市。1992年至1994年五縣先后撤縣設市,由江門市代管。
2002年9月,新會撤市設區。新會區轄原縣級新會市的會城鎮、大澤鎮、司前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崖門鎮、雙水鎮、羅坑鎮、大鰲鎮、睦洲鎮,區人民政府駐會城鎮,將原縣級新會市的棠下鎮、荷塘鎮、杜阮鎮劃歸江門市蓬江區管轄。
江門市2002年轄蓬江、江海、新會三區及臺山、開平、鶴山、恩平四個縣級市,轄區范圍俗稱“五邑”。共同的歷史,同出一宗的地緣人緣,加上海外對五邑的影響,使江門五邑展現出豐富的民俗風情。其中新會、臺山、開平、恩平四縣俗稱“四邑”,加上鶴山則稱“五邑”。江門市區為蓬江區和江海區" target="_blank">江海區。縣級新會市于2002年6月22日并入江門市成為其第三個區。[1]
行政區劃
江門市現轄蓬江、江海、新會(三區)和代管臺山、開平、恩平、鶴山4個縣級市。[2]
區劃代碼
|
區劃名稱
|
英文名稱
|
面積(平方公里)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備注
|
---|---|---|---|---|---|---|
440703
|
蓬江區
|
Pengjiang District
|
320.53
|
環市街道
|
529000
|
舊稱江門市城區 |
440704
|
江海區
|
Jianghai District
|
110.53
|
滘頭街道
|
529000
|
舊稱江門市郊區 |
440705
|
新會區
|
Xinhui District
|
1387.02
|
會城街道
|
529100
|
|
440781
|
臺山市
|
Taishan City
|
3285.91
|
臺城街道
|
529200
|
|
440783
|
Kaiping City
|
1658.59
|
長沙街道
|
529300
|
||
440784
|
鶴山市
|
Heshan City
|
1081.30
|
沙坪街道
|
529700
|
|
440785
|
恩平市
|
Enping City
|
1696.73
|
恩城街道
|
529400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江門位于北緯21°27′至22°51′,東經111°59′至113°15′之間。地處廣東省的中南部、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西部。東鄰佛山市順德區、中山市、珠海市斗門區,西接陽江市陽東縣、陽春市,北與云浮市新興縣、佛山市高明區、南海區為鄰,南瀕南海,毗鄰港澳。距廣州市60公里,距香港115公里,距澳門65公里,距深圳市85公里。
面積9541平方公里,其中海島面積235.17平方公里,約占珠三角土地面積41698平方公里的23%,約占全省陸地總面積的5.32%。江門全境北自鶴山市古勞鎮的麗水,南至臺山市的下川鎮圍夾島,相距142.2公里;東自新會區大鰲尾,西至恩平市那吉鎮蛤坑尾,相距130.68公里。江門市區位于市域東部,東西相距46.6公里,南北相距79.55公里。臺山市、新會區的南部和恩平市的東南部瀕臨南海,大陸岸線長283.36公里。島嶼岸線共長331.51公里。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有97個,其中臺山市上川島面積xxx,為137.16平方公里;下川島次之,為81.73平方公里。屬江門市水深200米以內的沿海大陸架,東起黃茅海,西至鎮海灣,面積約2257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線長615公里,占全省的1/5。
地形地貌
江門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西北部山地丘陵廣布,東部、中部、南部河谷、沖積平原、三角洲平原寬廣,丘陵、臺地錯落其間,沿海砂洲發育,組成錯綜復雜的多元化地貌景觀。
江門市山地丘陵4400多平方公里,占46.13%。境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約占1.77%。800米以上的山脈有9座,多為東北--西南走向。恩平、開平市與新興縣接壤的天露山,長70余公里,走向偏北,主峰海拔1250米,為全市最高峰。北部的菱髻頂、皂幕山,東部的鑊蓋尖和南部的笠帽山、涼帽頂,均山勢陡峻,巖古峋,呈"V"型谷發育。500米以下的山丘、臺地面積約占總面積80.34%,多分布于山地xxx,開平、臺山、江門市區的沖積平原內有零星點綴。
丘陵多無峰頂,呈緩波起伏,坡面多為第四紀堆積。河流沖積平原、三角洲平原約占總面積17.89%,其中江門市區、新會以南由西江、潭江形成的三角洲平原面積達500平方公里,位于臺山南部由大隆洞河、都斛河形成的廣海都斛平原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由西江、潭江下游支流形成的河流沖積平原沿河作帶狀分布,中游狹長,下游寬闊,現多為良田。
境xxx質構造以新華夏構造體系為主,主體為北東向恩平--從化深斷裂,自恩平經鶴城斜貫全市延出境外;東部沿西江河谷有西江大斷裂。兩支斷裂帶構成境內基本構造格架。境內有震旦紀、寒武紀、奧陶紀、泥盆紀、石炭紀、二迭紀、三迭紀、侏羅紀、下第三紀及第四紀等地質年代的地層,尤以第四紀地層分布最廣。入侵巖形成期次有加里江期、加里東--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尤以燕山期最為發育,規模xxx。
氣候特征
江門地處華南亞熱帶,常年綠色植被,四季常春。江門市屬亞熱帶低緯地區,位于珠江口西岸,全區有285公里的海岸線,受季風" target="_blank">海洋性季風影響,氣候特征是溫暖多雨,日照平均在1700小時以上。氣候溫暖濕潤,適宜種植水稻和各種經濟植物,無霜期在360天以上,終年無雪,氣溫年際變化不大,年平均氣溫全區均在22℃左右。 夏季會有臺風和暴雨。溫度:冬天最低5℃,夏天最高38℃。
自然資源
淡水資源
江門全市境內水資源豐富,年均河川徑流量為119.66億立方米,占全省河川年均經流量6.65%;水資源總量為120.8億立方米,占全省水資源總量6.49%。西江干流于境內長76公里,自北向南流經鶴山。西江也是珠江xxx的主干支流。
江門主要河流有西江、潭江及其支流和沿海諸小河。西江、潭江、朗底水、蓮塘水、蜆崗水、白沙水、鎮壓海水、新昌水、公益河、新橋水、址山水、江門水道、天沙河、沙坪河、大隆洞河、那扶河等16條河流的集水面積均在100平方公里以上。西江干流于境內長76公里,自北向南流經鶴山市、蓬江區、江海區和新會區、經磨刀門、虎跳門出海,境內流域面積1150平方公里,出海水道寬闊,河床坡降小,水流平緩,灘涂發育。其中江門水道稱為江門河,又稱蓬江,從東北向西南橫貫江門市區,與潭江相匯,經新會銀洲湖、崖門注入南海。潭江自西向東流經恩平市、開平市、臺山市和新會區,經銀洲湖出崖門注入黃茅海,干流于境內長248公里,境內流域面積6026平方公里。全市蓄水工程2340宗,總庫容量34.2億立方米。其中大中型水庫32座,庫容量共18.49億立方米。水力理論蘊藏量41.38萬千瓦,其中可裝機容量24.24萬千瓦,約占58.6%。此外,還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總計436.7萬噸/日。
溫泉資源
江門市境內優質礦泉和溫泉分布廣泛。已探明的礦泉有9處,已通過勘查評價并開發的有4處,其中開發成規模的有1處。溫泉分布于恩平市的那吉鎮、良西鎮,臺山市的三合鎮、都斛鎮,新會區的崖門鎮,開平市的赤水鎮。其中,流量xxx的是臺山市三合鎮的臺山溫泉和新會區崖門鎮的古兜溫泉,日流量達3000立方米;水溫最高的是臺山市都斛鎮的莘村溫泉,水溫達73℃。
生物資源
江門市森林總蓄積量830.2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43%,林業用地綠化率87.6%。西北部、南部山地有原始次生林數千公頃,生長野生植物1000多種。其中古兜山有野生植物161科494屬924種,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紫荊木、白桂木、華南杉、吊皮錐、繡球茜草、海南石梓、粘木、巴戟、火力楠、藤槐等。在恩平市七星坑亞熱帶次生林區,經專家考察鑒定,植物種類有735種,其中刺木沙欏等12種屬xxx和省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有2種植物形狀奇特。 境內野生動物有獸內100余種、鳥類500余種、蛇類100多種、昆蟲類200多種,其中山豬、小靈貓、山蛤、龜、鷓鴣、鱉、蛇、穿山甲等于西北部山地常見。沿海和近海經濟魚類有80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有100多種,年捕撈量1萬噸以上的有15種。
人口
僑鄉
江門五邑是全國著名僑鄉,僑鄉文化獨具魅力,有“中國xxx僑鄉”的美譽。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近400萬,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10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五邑籍華僑、華人分布在亞洲地區的約占20%,美洲地區的約占70%。
人口分布
人口412.64萬,其中非農村人口200.9萬,市區人口133萬。人口密度469人/平方公里。人口中民族數達52個,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8.66%,其余51個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最多,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0%。
區劃名稱
|
面積(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2010年11月)
|
戶籍人口(2010年末)
|
常住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
---|---|---|---|---|
江門市
|
9540.60
|
4448871
|
393.7萬
|
468.11
|
蓬江區
|
320.53
|
719120
|
47.35萬
|
2233.51
|
江海區
|
110.53
|
254365
|
16.01萬
|
2330.11
|
新會區
|
1387.02
|
849155
|
626.81
|
|
臺山市
|
3285.91
|
941087
|
98.66萬
|
286.49
|
開平市
|
1658.59
|
697395
|
69.05萬
|
420.89
|
鶴山市
|
1081.30
|
494935
|
36.82萬
|
457.12
|
恩平市
|
1696.73
|
50.19萬
|
290.99
|
經濟
綜述

201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000.18億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xxx產業增加值158.81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013.03億元,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828.34億元,增長6.8%。在第三產業增加值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11%,批發和零售業增長3.8%,住宿和餐飲業增長2.5%,金融業增長12.8%,房地產業增長12.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5萬元,增長9.4%。
xxx產業
2013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86.73萬畝,下降1.9%;糧食產量92.67萬噸,下降4.4%;肉類產量29.29萬噸,增長0.2%,其中豬肉產量19.62萬噸,增長3.7%。
第二產業
2013食品制造業增長25.3%,紡織業增長8.0%,服裝及服飾業增長17.7%,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增長11.7%,家具制造業增長5.4%,造紙及紙制品業增長14.9%,印刷和記錄媒介的復制業增長6.0%,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2.0%,橡膠及塑料制品業增長19.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28.4%,金屬制品業增長16.1%,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5.3%,其他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下降1.3%,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長14.4%,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4.0%,儀器儀表制造業增長9.4%,汽車制造業增長36.2%。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0%,其中醫藥制造業增長5.3%,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14.6%。
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5.0%,其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4%,汽車制造業增長36.2%,船舶制造業下降25.4%。
2013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01.4%,其中資產貢獻率10.7%,資產負債率57.2%,成本費用利潤率5.6%,全員勞動生產率147146元/人,產品銷售率94.6%。主營業務收入2813.59億元,增長13.4%;利潤總額149.98億元,增長28.7%。虧損企業382家;虧損企業虧損總額12.05億元,下降27.7%。
第三產業
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3.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65.92億元,增長17.1%;零售業零售額735.83億元,增長12.2%;住宿業零售額11.16億元,下降4.3%;餐飲業零售額90.79億元,增長9.0%。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650.37億元,增長12.8%;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253.33億元,增長9.9%。
2013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類增長34.4%,肉禽蛋類增長39.3%,蔬菜類增長38.1%,服裝類增長15.1%,中西藥品類增長15.0%,日用品類增長45.8%,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20.0%,石油及制品類增長5.6%,汽車類增長23.4%。
2013年旅游住宿設施接待游客1409.9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8%,其中,國際游客169.59萬人次,增長2.7%;國內游客1240.39萬人次,增長10.8%。全年旅游賓館客房出租率61.2%。旅行社組織國內游54.57萬人次,下降24.5%;組織國外游12.9萬人次,下降13.5%。旅游總收入223.28億元,增長21.2%,其中,國際旅游收入7.97億美元,增長14.1%;國內旅游收入173.88億元,增長23.2%。
2013年末各類保險公司45家,保險中介機構(含分支機構)44家。全年保費收入58.19億元,比上年增長0.6%,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38.29億元,下降7.7%;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9.90億元,增長21.6%。共支付各項賠款24.13億元,增長34.5%,其中,壽險業務給付13.81億元,增長67.9%;財產險業務賠款10.32億元,增長6.2%。
交通
陸運
江門現建有廣珠城軌江門支線,從新會站乘坐城軌快車20分鐘可到南站" target="_blank">廣州南站,從江門站乘坐城軌慢車40分鐘——1小時可到廣州南站。全市高速高路通車里程達約400多公里,與其它珠三角城市都可在1小時內到達。途經江門的廣珠鐵路在2011年底開通,2013年在建的有江門至恩平的城軌、粵西高速鐵路、開平至臺山城軌,珠海至臺山城軌、廣佛江珠城軌等多條鐵路軌道。
佛江高速公路也已經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成為珠海、佛山地區前往江門的最便捷的通道。
水運
水運有江門港、新會港、臺山港等多個大型江海港口。其中臺山銅鼓港可達30萬噸級港口。
政治
市委 | 書記 | 毛榮楷 | |||
副書記 | 鄧偉根、鄒家軍 | ||||
常委 | 周偉萬、黃悅勝、李長峰、馮立堅、吳曉謀、張耀斌、柯文仲、王積俊 | ||||
秘書長 | 馮立堅 | ||||
人大 | 主任 | 劉海" target="_blank">毛榮楷 | |||
副主任 | 梁清兆、聶黨權、陳敏標、葉一鳴、秦有朋、任宋波、魏志平、黎兆元 | ||||
市政府 | 市長 | 鄧偉根 | |||
常務副市長 | 黃悅勝 | ||||
副市長 | 鐘軍、易中強、陳佳林、藍華、吳國杰 | ||||
秘書長 | 林飛鳴 | ||||
政協 | 主席 | 趙基耀 | |||
副主席 | 譚繼祖、李旭、樹培" target="_blank">趙樹培、伍勁華、吳森、趙翠玲、林錦清、馬躍敏 | ||||
秘書長 | 趙崇柏 |
教育
高等教育
名稱 | 創立時間 | 性質 |
大學" target="_blank">五邑大學 | 1985年 | 全日制本科綜合性大學 |
職業技術學院" target="_blank">江門職業技術學院 | 1984年 | 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
廣東南方職業學院 | 2009年 | 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 |
中小學教育
中等教育 | 小學教育 |
江門市xxx職業高級中學
|
|
江門市江華小學
|
|
江門市培英高中 |
江門市紫茶小學
|
江門市棠下中學
|
|
江門市第十一中學 |
滘頭小學
|
江門市怡福中學 | |
江門市景賢中學 | |
江門市培英中學 | 愛民小學 |
第二中學" target="_blank">江門市第二中學 | 培英小學 |
江門市華僑中學 | |
江門市第八中學 |
發展小學
|
滘北小學
|
|
江門市第九中學 |
江南小學
|
江門實驗中學 |
江門市華興小學
|
江門環市中學
|
甘光儀小學
|
江門市農林小學
|
|
江門市五邑碧桂園中英文學校初中部 |
紫沙小學
|
江門市五邑碧桂園中英文學校[4] |
社會文化
文化特色
國學大師雷鐸對江門文化的歸納“僑、樓、泉、風”,用四個字來概括江門五邑的文化特色。
“僑”是江門xxx的優勢,無論是從人數上,還是從歷史上,江門的華僑文化在廣東地區都是xxx的。
樓,顧名思義,是指江門的碉樓文化。
泉,是指溫泉。江門地下溫泉資源豐富,被稱為“溫泉之鄉”。溫泉除了其物質的意義以外,其象征意義更加值得挖掘,“溫泉之下是地震帶,熱流不停地涌動;五邑地區也出現了很多富于激情、勇于創新的人物,歷史上,陳白沙、梁啟超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通過對這些人物的研究,可以喚起五邑人像地泉一樣的能量與創新熱情。”
風,是指風氣。歷史上的五邑是個十分富庶的地方,曾出產過品類繁多、質地優良的土特產,有“小澳門、小廣州”之稱,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很多優秀的人物。改革開放以后,廣東領全國改革風氣之先,五邑也不甘落后。
至于飲食文化,江門人愛吃,什么飲食文化都能得到融合,什么地方的飲食文化也能找到。而江門的食市也興旺,到達了三步一餐廳,五步一飯館的地步。而家居飲食則以嶺南飲食習慣為主。
語言
江門市各市區之間以及廣播、電視等領域通用廣州話,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員交流的增多,普通話也成了較為通用的語言。各市區內均使用方言。江門的方言屬于漢語粵方言中的四邑話(五邑話)。四邑話與廣府(廣州)話基本相通。同屬四邑話,但是臺山、開平、恩平、新會、鶴山等各市、區之間的語音、聲調、詞匯等方面又有差異。鶴山的共和、鶴城,新會的部分山區,臺山的赤溪、斗山,開平東北部的水井等地,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使用客家方言。
粵劇
五邑地區曲藝文化底蘊深厚。如粵劇復興鼻祖——清末開平籍名伶鄺新華,民國時期的四大名旦、四大名丑、以及解放后的藝術大師紅線女。粵劇使用廣州話演唱以后,將大量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粵曲如木魚、龍舟、粵謳、南音等吸收到粵劇里來,使粵劇真正成為充滿南粵文化氣息的粵語粵韻的地方大戲。此后,粵劇中的精美唱段在流傳過程中又從粵劇中獨立出來,為群眾廣為傳唱,私伙局由此而興,蔚然成風。
清代同治年間,因李文茂率伶人響應太平天國xxx,粵劇處于長達10多年的禁足。伶人為了生存,尋找突圍之路。同治七年,兩廣總督瑞麟為其母大局祝壽,廣東班武生鄺新華和花旦勾鼻章以一部《太白和番》大戲大受嘉賓贊賞,鄺新華和勾鼻章借機向瑞麟提出解禁之請,經瑞麟向朝廷奏請,獲得準許。鄺新華振臂一呼,伶人紛紛響應,幾年后,粵劇會館——八和會館,在廣州成立。
1913年,江門建起專演粵劇的大同戲院,會城建起普慶戲院,臺山阮氏華僑,在端芬鎮建起大同戲院,在斗山建起聯華戲院。開平的赤坎、三埠先后建起七八間戲院,這些戲院,成為省港名班的演出場所。
豐富的戲劇土壤和舞臺,造就了一批批伶人。繼鄺新華后,五邑名伶粵劇名宿陳非儂(外海)、20世紀30年代粵劇“四大名旦”譚蘭卿(新會雙水)、粵劇“四大名丑”廖懷俠(荷塘)、葉弗弱(臺山),唱響舞臺,成為名角。恩平籍芳艷芬獨創“芳腔”,在粵劇界備受推崇,風頭一時。省內大小戲班里的文武生、樂手、花旦,來自五邑地區的更是難以統一。
2002年,臺山、開平和新會,被中國曲協授予“中國曲藝之鄉”。
旅游
江門市名勝古跡有東漢遺跡新會玉臺寺、崖門古戰場、梁啟超故居、小鳥天堂、陳白沙祠、唐代一行禪師觀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臺山上下川島、開平立園、鶴山大雁山、原始森林、恩平馮如故居、七星坑原始森林、歇馬舉人村風景區等。
江門市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有: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古兜溫泉、金山溫泉、錦江溫泉、立園景區、小鳥天堂
其它:叱石山風景區、潮連洪圣公園、茶庵寺、陳少白故居、大雁山、仙鶴湖、東坡亭、崖門古炮臺、石澗紫云觀、梁啟超故居、崖山祠、銀湖灣濕地公園、赤坎古鎮、梁金山風景區、臺西路步行街及歷史街區、端芬汀江圩、北陡浪琴灣。
特產
陳皮" target="_blank">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特指用新會柑果皮經在新會境內曬制和貯存陳化的干品,是“廣陳皮”xxx。是新會傳統土特名產。歷史上曾經有過栽培面積近10萬畝,初級產品產量超5000噸的高峰。種植面積近1萬畝,初級產品產量約1000噸。
新會冬蟲草
蟲草是一種藥食同源的傳統珍稀補品,新會及周邊已形成較大規模的蟲草子實體生產基地,年產蟲草子實體約27噸。
荔枝" target="_blank">荔枝
江門市著名的早熟荔枝有麻園早果,在農歷三月率先上市,以其上市早,果型大,肉脆、味甜而聞名全省。此外中遲熟種有錦殼槐枝,大批引進糯米糍、桂味等優良品種。
杜阮涼瓜
蓬江區杜阮鎮的杜阮涼瓜(又稱雷公鑿),果型短,蒂部寬園、果尖似鑿子,色綠如翡翠,肉厚脆口,一年三季種植,以秋季品質xxx。
金山火蒜
金山火蒜是開平特產,種植在開平長沙、水口鎮一帶,蒜粒特園,肉肥衣薄,蒜味濃郁,每年十月種植,次年三月收獲。收獲后用火熏過,故稱火蒜。開平除出品原粒蒜子外,還加工制成甜酸蒜頭等產品。
鶴山紅煙
鶴山紅煙久負盛名,傳統品種是牛舌煙,又名“金英鐘”,原產清遠市源潭一帶,后在鶴山推廣,這種煙葉窄長似牛舌故名"牛舌煙"。葉面平整紅致,葉肉肥厚,煙味郁香醇,是加工"生切煙絲"上乘原料。
新會葵扇
新會葵扇是用蒲葵葉加工而成。新會葵扇以形狀特別端正見稱,再加上精制加工,在明代就被選作貢品。在的葵扇除一般加工扇涼用外,成品已工藝品化,在扇面上有用電烙山水圖畫,用彩色絲剌繡動物、花鳥;在扇柄上有用竹、骨、象牙等鑲嵌;扇邊有單色單邊的,也有彩色五邊的。
花生餅" target="_blank">外海花生餅
外海花生餅是外海歷史悠久的小食之一,馳名江門五邑地區,是使用傳統制作方法,用精選的花生、優質的白砂糖精制而成。xxx不含防腐劑和色素,是健康的綠色食物,在常溫下可保質約十天。它入口松化、香甜適中、食后齒夾留香。可隨意吃,也可作煎糯米薄餅、湯圓餡,令人回味無窮,作茶藝小食更佳。是饋贈親友、團圓喜慶的最佳食品。
榴花牌白糖
榴花牌白糖是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的,以顆粒均勻潔白、質地優良著稱。
三桁瓦菜刀
三桁瓦菜刀是江門市區的傳統產品,過去用人工鍛造,以其鋼質優良,加工工藝精湛而見稱,如今已發展成大廠,除生產各種型號菜刀外,還生產不銹鋼廚具系列等。
乳" target="_blank">水口腐乳
水口腐乳是開平市水口鎮特產,歷史悠久。它是用豆腐作原料,經過發酵、加鹽、加料等工序制成。特點是酥化、咸度適中,香味誘人,是佐餐的極好小菜,也可以作為燒菜佐料,使燒出來的菜味更加可口。
劍花
鶴山雅瑤鎮清溪鄉是有名的劍花之鄉。由于劍花有清熱解暑、滋潤的作用,可鮮食,可曬干,一般用來煲豬骨湯。每年七、八月是收花季節,大量供應上市。
荷塘沖菜
荷塘沖菜是江門市荷塘鎮的著名特產,由于制作工藝獨特,咸淡適度,味甘香甜,爽脆可口,價廉物美,廣受市民歡迎,遠銷海內外。
白石韭黃
白石韭菜是江門白石的傳統土特產,由于種植韭菜、韭黃的技術非常講究,生產出的韭菜鮮嫩金黃,每次上市都成搶手貨,廣受消費者歡迎。
開平馬岡鵝
馬岡鵝是開平馬崗有名的土特產,已有百多年的飼養史。馬崗鵝早熟易養,肉質鮮嫩,個體重達10多斤。
恩平瀨粉
恩平市北部地區以瀨粉為主食。瀨粉,吃來易,做來難。從選料到制作,工序頗為復雜,而且必須合數戶之人力始能制作。合格粉團制作的粉條,無繼粉,入口軟、紉、爽、滑。不合格者,入口硬、澀、糊,失去瀨粉的獨特風味。
鎮濠泥雞
主要在開平市水口鎮聯竹鄉鎮濠、茂竹兩村制作泥雞。每到農歷年關,來自鶴山、臺山、恩平、新會等地的商販們便駕車來采購泥雞,作年貨銷售。
古井燒鵝
古井燒鵝是新會的馳名特產,具有皮脆汁美、肉香甘甜的特點,深受食客喜愛。據說,古井燒鵝是用南宋宮廷秘方制作的。
上南燒肉
鶴山市個有著古老文化的城市,其中上南村的燒肉就有著悠久歷史,上南村燒制豬肉的商家僅存3家,豬選擇的是本地土養的1年豬。很多本地及南海,番禺,順德等吃客趕大早來到村里的市場搶購。
著名人物
梁啟超 | 張其光 | 陳白沙 | 陳少白 | 馮如 | 梁思成 |
梁思永 | 梁思禮 | 易建聯 | 楊丞琳 | 劉德華 | 甄子丹 |
周潤發 | 楊婉儀 | 余文樂 | 關智斌 | 梁朝偉 | 曾志偉 |
黃家駒 | 黎民偉 | 紅線女 | 歐陽震華 | 朱玲玲 | 譚詠麟 |
張可頤 | 胡杏兒" target="_blank">胡杏兒 | 鐘鎮濤 | 梁詠琪 | 麥嘉 | 黃貫中 |
黃家強 | 李克勤" target="_blank">李克勤 | 譚耀文 | 梁漢文 | 蘇永康 | 吳浩康 |
林子祥 | 黃凱芹 | 陳美琪 | 黎姿 | 林敏俐 | 小肥 |
葉世榮 | 潘志文 | 甄妮 | 趙學而 | 徐少強 | 梁舜燕 |
戴愛蓮 | 陳啟泰 | 芳艷芬 | 關德興 | 鄭伊健 | 何家勁 |
鄭融 | 容祖兒 | 陳慧珊 | 杜汶澤 | 岑建勛 | 伍思凱 |
城市榮譽
江門是廣東省xxx批綠化達標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