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簡介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位于福建東部、閩江下游沿岸,是福建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海西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心。是產生進士、狀元和兩院院士最多的中國城市之一。福州還是300多萬海外華人的祖籍地,為福建一大僑鄉。

    名稱來源

    福州,別稱榕城、三山、左海、冶城、閩都,簡稱“榕”,福建省省會,位于福建東部、閩江下游沿岸,是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海峽西岸經濟區政治、經濟、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心。首批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國綜合實力五十強城市、曾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環保模范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宜居城市”、“福布斯xxx最佳商業城市百強城市”的美稱。

    “福州”之名始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因州郡西北有座福山的緣故,而改原閩州都督府為福州都督府。但福山到底在哪里至21世紀尚無定論,清代乾隆年間刻印的《福州府志》指出長樂的董奉山舊名福山,但因董奉山位置并不在福州城西北,有人便認為福山是福州西北的蓮花山(又名永福山),還有人認為福山可能是福州西郊的保福山。

    歷史上,尤其在宋代以前,福州的名字曾經歷過多次變遷。福州最初為公元前202年建立的閩越國的都城冶,又稱東冶。?西漢始元二年(前85年),設冶縣。東漢建安元年(196年),冶縣改為侯官縣。

    在西方文獻中的名稱

    自1980年代末以來,使用羅馬字母的國家比較普遍以Fuzhou來作為“福州”名稱的拼寫,這一拼法轉寫自漢語拼音的Fúzhōu,即漢語普通話中“福州”的發音。此前,“福州”的名稱在西方文獻中有著多種不同的拼寫方式。

    18世紀中葉荷蘭人所繪的福州灣(Bay von Hocsieu,即閩江口海域)地圖中將福州寫為Hocsieu

    13世紀的《馬可波羅游記》將福州寫作Fugiu,這種拼寫可能來自當時的官話。

    明末的荷蘭人從福州話借音,將“福州”拼成Hocsieu,這一拼法還有Hockzieuw,Hoksieu,Hochsieu等多種變體,法文中則拼寫為Hoksyeu。同樣采用福州話中的讀音,英語中曾將“福州”寫為Hokchew、Hockchew、Hokchue、Hokchiu、Hokcheu等,其中如Hokchew、Hockchew在東南亞的華人社群中至今仍有使用。

    16世紀的一些西班牙的歷史學家(如貢薩列斯·德·門多薩等人)曾將福州拼寫成西班牙文的Aucheo或Ucheo。此外,19世紀末福州平話字和閩南語白話字發明之后,也有用Hok-CIU來拼寫“福州”的例子。

    英語文獻中使用漢語官話發音轉譯的“福州”的寫法還有foochow、Fuchow、Fuhchau、Fuhchoo、Fou-chou、Fou-chou-fou等,法文中則用Fou-Tchéou,德文中則用Futschau。19世紀末Foochow、Fuchow和Fuhchau的用法并存,但Foochow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的詞匯,并且一直沿用至中國推廣以漢語拼音拼寫地名的規則之前。[4]

    歷史沿革

    遠古至六朝

    閩越國冶城的瓦當

    根據考古發掘,福州的新石器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平潭殼丘頭文化與公元前3000年的閩侯曇石山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史籍開始出現“閩越”的稱呼。這一時期,福州的居民乃是古閩人,或是閩越人。公元前306年越國滅亡后,南逃的部分越國貴族與福州當地居民融合。公元前222年,秦朝設閩中郡,現今的福州隸屬于它。

    公元前202年,漢高帝5年無諸被封為閩越國國王,于今福州冶山一帶的冶城建都,又稱東冶,乃福州建城之始。公元前110年,漢朝滅閩越國,閩越人被強制遷徙到江淮一帶,閩越族消亡,冶城衰落。直到公元前85年(始元二年)才在此設立冶縣。

    三國時期福州為東吳的造船中心之一。晉太康年間晉安郡首位太守嚴高修筑了福州子城,開鑿東湖、西湖以及運河(即今天的晉安河),奠定了后世福州城的雛形。永嘉二年(308年)五胡亂華之際,晉安郡成為八姓入閩的中原漢人移民重要定居地。

    隋唐時期

    南朝、隋唐時,福州曾作為豐州、泉州、閩州的州城。唐武德六年(623),析建州閩縣等地復設泉州(即今福州市)。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改設福州都督府,從此,福州就定了名。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審知隨其兄王潮率兵南下,占領福建全境,創立閩國,定都福州。王審知安置中原移民。唐天復元年(901年),王審知在子城外環建大城,設八城門、九便門、三水門,稱“羅城”,全部用印有“錢紋”圖案的城磚砌城。羅城內除官吏居住外,還讓百姓按規定地段修建住宅,分段圍以高墻,稱之為坊,這便是“三坊七巷”的雛型。

    開平元年(907年),在大城南北增筑月城,大城夾在其中,人稱“夾城”。因南門外一帶地勢低洼,又建城墻以防洪。是時全城略呈圓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于山)、烏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別稱三山。后來,王審知的兒子王延鈞立國號“大閩”,將福州改稱為“長樂府”。

    宋元明清

    閩國創建者王審知的雕像

    北宋開寶七年(974年),福州刺史錢昱在夾城之外增筑外城。南宋紹興之后,金兵猖獗,中原涂炭,福州被視為“武陵桃源”,避亂者漸次而來,典章人物,極一時之盛。南宋末,益王趙昰登基于福州,升福州為福安府,作為行都。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福建行中書省于泉州,三年后遷返福州。

    明代,統治者輕徭薄賦,獎廉肅貪,鼓勵墾荒,發展生產,福州經濟恢復,紡織業、商業、航海業復蘇。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代的夾城與宋代的外城基礎上砌石城以防倭,此為府城。此城沿用至辛亥xxx后才陸續被拆除

    明末,清兵入關,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稱福州為天興府,又稱“福京”,作為行都。明清時,福州為福州府府治。

    鴉片xxx后,福州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擴大。城內、南臺和倉山連成一片,上杭、下杭、中亭、臺江成為商賈云集的街市,倉山成為外國領事館區。在近代史上,福州曾經是中國海軍、造船業的發祥地,為中國培養出一代早期著名的海軍將領英才。[1]

    民國及共和國時期

    1913年,福建的二次xxx失敗后,福州軍閥爭權、政局動蕩,各派系軍閥先后進駐福州掌握福建省的行政權,直到1926年12月13日,北伐軍占領福州并結束了福州的軍閥統治。

    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軍和國民黨內部分反蔣中正的勢力在福州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xxx政府,定首都于福州,蔣中正隨即率軍進攻福建,于1934年1月16日占領福州,閩變失敗。

    1937年xxxxxx爆發后,日本于1941年4月21日至1941年9月3日以及1944年10月4日至1945年5月18日期間兩度占領福州。

    1946年,福州設市。中國人民xxx于1949年8月17日占領了福州城。

    1980年3月30日,中國國務院批準福州成為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又批準在馬尾興辦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20世紀90年代,福州經濟經歷了高速發展,到了2009年5月,國務院又公布了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決議,許多人認為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推動福州的經濟發展。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福州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

    福州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下游,介于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1′。東瀕東海,與臺灣地區省隔海相望,西鄰三明市和南平市,北接寧德市區,南連莆田市,陸域總面積12152.5平方公里。福州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閩江穿城而過,形成“枕山、面海、襟江”的格局。

    地形地勢

    福州市區所在地屬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蓮花峰。境xxx勢自西向東傾斜。全市總面積12,15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總面積1043平方公里。

     

    氣候條件

    福州氣候福州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

    福州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冬短夏長,溫暖濕潤,無期達326天,年平均日照數為1700~198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6~20℃,最冷月1~2月,最熱月7~8月,年相對濕度約77%。

    20世紀后期后常出現熱島效應,又福州為盆地地形,夏季中午氣溫高達36℃以上。福州主導風向東北風,夏季偏南風為主,7~9月是臺風活動期,每年平均臺風直接登陸市境有2次。最佳旅游季節為每年4-11月。

    行政區劃

    福州轄五區二市六縣。設33個街道辦事處,158個鄉鎮:

    鼓樓區:面積 35平方千米,郵政編碼350001。區人民政府駐津泰路。

    臺江區:面積 18平方千米,郵政編碼350004。區人民政府駐廣達路。

    倉山區:面積 146平方千米,郵政編碼350007。區人民政府駐麥園路。

    馬尾區:面積 248平方千米,郵政編碼350015。區人民政府駐君竹路。

    晉安區:面積 567平方千米,郵政編碼350011。區人民政府駐岳峰鎮。

    福清市:面積1932平方千米,郵政編碼350300。市人民政府駐融城街。

    長樂市:面積 724平方千米,郵政編碼350200。市人民政府駐吳航街。

    閩侯縣:面積2130平方千米,郵政編碼350100。縣人民政府駐甘蔗街。

    連江縣:面積1191平方千米,郵政編碼350500。縣人民政府駐鳳城鎮。

    羅源縣:面積1079平方千米,郵政編碼350600。縣人民政府駐鳳山鎮。

    閩清縣:面積1469平方千米,郵政編碼350800。縣人民政府駐梅城鎮。

    永泰縣:面積2243平方千米,郵政編碼350700。縣人民政府駐樟城鎮。

    平潭縣:面積 371平方千米,郵政編碼350400。縣人民政府駐潭城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

    福州榮譽

    2012年榮獲“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稱號。

    政治制度

    福州市是一個地級市,由福州市政府進行管理,市長通過福州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福州市的政治體制與xxx各地級政府基本相同,中xxx產黨福州市委員會(中共福州市委)對市內重大決策有決定權,其實際權力要大于福州市政府,其最高職務為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組織上由中共福州市級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福州市人民代表大會是福州市的權力機關,每屆任期為五年,由下一級的縣(市)、區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間接選舉產生,負責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審議行政、司法等機關的工作報告和預決算報告,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重大事項,監督本級人大常委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選舉、罷免選舉市人大常委會、福州市正副市長、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福州市政治協商會議則是由非xxx人士組成,僅負責協商政府工作等。福州下屬的各區、縣、縣級市則有各自的縣、區級政府和人民代表大會機構

    中xxx產黨是福州市xxx的執政黨。福州同時也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均駐福州。

    人口狀況

    人口數量

    福州市福州市

    根據2011年6月的統計數據,福州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區分布為:福州市7115370人,其中鼓樓區687706人,臺江區446891人,倉山區762746人,馬尾區231929人,晉安區792491人,閩侯縣662118人,連江縣561490人,羅源縣207677人,閩清縣237643人,永泰縣249455人,平潭縣357760人,福清市1234838人,長樂市682626人。[3]

    全市戶籍總人口649.41萬人,市區常住人口296.30萬人,市區戶籍人口190.02萬人,均居福建第二位,市區非農業戶籍人口158.33萬人,居福建xxx位,是中國的特大城市之一。

    人口結構

    根據官方統計,福州籍的海外人口達到300多萬,還有80萬福州族群分布于臺灣地區。

    福州全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860140人,占12.09%,65歲及以上人口為584126人,占8.21%。

    20世紀晚期以來,大批來自福建省內其他地區和外省的外來人口涌入福州就業。21世紀初福州的外來人口有44.74萬,主要分布在市區,占總人口的7%左右,大部分為來榕務工的勞動力,其中來自福建本省和外省的勞動力大概各占一半,外省勞動力主要來自四川、江西、安徽、湖南、浙江、貴州。

    民族宗教

    福州當地居民以漢族的福州族群為主,還包括被官方識別為漢族的福州疍民以及畬族、滿族等少數民族人口。

    福州居民宗教信仰多元,包括了佛教、道教、基督教的新教和天主教、伊斯蘭教等;其中以佛教、道教信徒最多。受傳統儒家思想影響,福州人祭祀祖先和地主(土地公)非常普遍,許多家庭中設有祖先和地主牌位。

    主要姓氏

    根據2006年的人口數據,福州人口最多的首十個姓氏依次是林、陳、黃、鄭、王、張、李、吳、劉、楊。

    福州民間有“林陳半天下,黃鄭滿街擺”的說法,xxx的陳、林兩姓人口在2002年時為190.54萬,占到福州市總人口的32%左右,而十大姓氏的人口則占到總人口的62%左右。

    這個排名與全國十大姓頗為不同,但與鄰近的臺灣地區相近。在古代中原漢人移民福州的歷史上有八姓入閩之說,即西晉末年的永嘉年間,由于胡人占領中原而被迫逃離家園南下移民入閩的八個漢人姓氏為:林、陳、黃、鄭、詹、邱、何、胡。

    語言文字

    福州最主要的本土語言為閩東語支的福州話(俗稱平話),近現代也稱為福州語,它是福州族群與福州疍民的母語,屬漢語閩語支,是閩東次語支的代表,約成型于唐末五代閩國時期,保留了許多上古漢語、中古漢語和古閩越族語言的語音和詞匯,和普通話差異極大,無法互通。

    福州畬族居民的母語為畬語,畬族人稱之為“山哈話”(山客話),屬于苗瑤語系畬語支,由于宋元時期畬族人曾與客家人混居于閩粵贛交界地區,因此畬語受客語的影響很大,在遷入福州以后,畬語又受到福州話的一定影響

    書寫上,民間傳統常采用漢字的福州俗字進行民間文學、閩劇劇本的編寫和傳抄,在近現代,福州俗字也用于翻譯福州語圣經、基督教作品等等。而現代的語言學家們則用考本字的方法為福州話找到音形意更符合歷史源流的漢字寫法。19世紀中期到福州的歐美基督新教傳教士還發明了福州話的拉丁化文字——平話字,并用平話字進行宗教、語言、教育等方面書籍的編寫。

    物產資源

    礦產資源

    福州是礦產資源豐富,葉臘石、花岡石、硅砂等非金屬礦,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占有一定地位。

    森林資源

    全市林地面積7792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65%,現有森林總面積947萬畝,林木總蓄積量16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7.8%,綠化程度達88.6%。

    地熱資源

    全市市區地熱總儲量達9800立方米,是中國三大溫泉區之一。

    海洋資源

    海域總面積11.0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線總長的三分之一。沿海多天然良港,可興建1─20萬噸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個:福清灣、羅源灣、興化灣久負盛名,是全國少有的深水港灣。東部沿海的海壇島面積251.4平方公里,是全省xxx大島,全國第五大島。島上的三十六腳湖,湖面積達2.1平方公里,是全省xxx大天然淡水湖。其它較大的島嶼有江陰島、瑯歧島、粗蘆島、川石島、大練島等。農作物一年三熟,盛產、麥、油菜、甘薯。淡水養殖類有120種,海洋魚類500多種,陸生動物屬保護和禁僭的有20多種。

    經濟作物

    福州物產豐富,素有“福海寶地”之譽。福州森林覆蓋率達54.8%左右,是中國三大林業基地之一。糧食以水稻為主,一年三熟。主要經濟作物蔬菜、水果、甘蔗、茶葉、蠶桑、花卉等;其中,名優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生產已形成規模與特色。[2]

    經濟概況

    福州城市

    20世紀中葉之前,福州經濟以農業為主,20世紀下半葉,福州的工業逐漸超越農業成為xxx產業。從1980年代起,福州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2008年福州國民生產總值中xxx產業占10.3%,第二產業占47.4%,第三產業占42.3%。

    2009年,福州的第三產業的比重首次超過了第二產業。福州市的經濟現在處于增長期,2009年的生產總值是2524億元,年增長率為12.8%,人均GDP為3.71萬元,官方公布的城鎮人口失業率為3.3%。

    福州經濟以水產業、輕紡工業、機械工業電子信息業、房地產建筑建材業、旅游業這六個產業為重點支柱產業。由于擁有大量海外移民,福州的僑匯和民間金融業非常繁榮,在大量僑匯僑資等的注入下,福州中小型民營企業較為發達,主要集中在長樂、福清兩個縣級市,紡織鋼鐵是民營企業的支柱產業。2009年中國國務院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決議出臺后,進一步刺激了福州經濟的發展和房地產市場升溫。

    農業

    福州的海洋水產養殖從古代到近代,農業長期是福州的經濟支柱,雖然福州溫暖潮濕的氣候適合農作物生長,但人口多耕地少一直是福州農業所面臨的一大問題,到了20世紀下半葉,福州經濟轉型,xxx產業產值雖然持續上升,但其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則一路下滑。2008年福州農業產值為402.31億元,占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10.3%。福州的海洋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相當發達,是福州農業的xxx支柱,2008年其產值占到全市農業生產總值的52%。

    福州也是亞洲xxx的彈涂魚養殖基地、大黃魚和鰻魚的重要產地,當地日本鰻魚產量占全世界的1/5。農副業也比較重要,茉莉花、食用菌、橄欖、子、觀賞花卉、茶葉等都屬于福州xxx宗的農副產品。茉莉花茶原產于福州,是福州重要的農產品,但21世紀以來陷入衰退的困境。

    福州的畜牧業主要以豬禽為主。2001年,福州市的豬肉、禽肉及禽蛋總產量約占畜禽產品的89%。2009年,全市共有生豬存欄192萬頭,家禽存欄1654萬只。福州原有地方豬品種福州黑豬和平潭黑豬,但均已滅絕。

    工業

    福州市

    福州經濟現以工業為主導,2009年工業生產總值為3949.28億元,占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47.4%。福州近現代工業起步于晚清,1866年清朝政府引進西方的硬件設施、技術和人才在福州馬尾港興建了近代中國xxx家專業機器造船廠馬尾造船廠,為遠東地區早期最先進的造船廠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福州的工業僅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13.6%。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福州工業主要通過計劃經濟的方式經營,發展緩慢,1980年代以后才開始大規模發展,到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福州工業形成了以輕紡、電子機械、化工為支柱產業的結構,福州的工業產值居福建省第二位,擁有東南汽車、冠捷電子、星網銳捷、新大陸集團和福耀玻璃等大型企業,是中國及亞洲最重要的顯示器生產基地之一。在區域分布上,福州市區以及沿海的福清、長樂經濟比福州其他地區發達,高新產業主要集中在市區的福州軟件園等區域,汽車、機械產業在閩侯、福清等地。21世紀初期在重點建設的工業區和投資區包括有福州市區的金山工業區、軟件園,福清的江陰工業區、元洪投資區,閩侯的青口投資區,長樂的濱海工業區,羅源、連江的羅源灣工業區。

    商業

    福州市主要的商業區包括了鼓樓區的東街口、臺江區的中亭街這兩個福州傳統的商業區。20世紀后期在二環路與工業路交界處興起了萬象、寶龍城市廣場一帶的寶龍商圈以及在城市北部的五四北商業金融中心。而在老牌商業區臺江,當地也開始了臺西中心商務區(CBD)的建設,規劃打造金融街以及地標建筑。

    旅游業

    福州在1986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其旅游資源主要在于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所帶來的人文景觀和山海相連的自然地理條件帶來的自然景觀,如三坊七巷、鼓山、平潭海壇島的龍王頭海濱等。福州市將旅游業列為支柱產業來發展,2007年旅游業總收入為180.82億元,占當年福州市國民生產總值1974.59億元的9.16%,接待國內游客802.1萬人次,國際游客58.9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達5.9868億美元,位列中國城市第12名。

    交通運輸

    公路

    “十一五”交通發展基本情況

    福州市作為全國最早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至2005年,福州市公路里程已達5156.229公里,擁有公路橋梁90022.16米、1170座;公路隧道52164.2米、54座。其中:

    高速公路254.48公里,占福州市公路總里程的4.94%,占福建省高速公路里程1210公里的21%;

    高速公路接線公路7.935公里,占全市公路里程的0.15%;

    專養公路為1902.166公里,占全市公路里程的36.89%。

    全市公路密度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擁有公路45.1公里,居全省第5位;平均每萬人擁有公路7.81公里,居全省第7位;平均每百萬人公里1/2方擁有公路18.77公里,居全省第8位,實現福州市公路建設史上的歷史性突破。

    航空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距市區47公里,年周轉旅客可達1500萬人次。福州已與國內40個城市通航,其中,飛往北京、長沙成都上海、廣州、貴陽、海口、杭州、昆明、廈門、南昌、深圳、溫州、武漢、香港、澳門等地天天都有航班往返。

    鐵路

    福州火車站位于福州市區北部,在華林路的最北端,公交5、17、20、26、51、821、905、917、949、951路以及亞細亞專線、西二環專線、農大專線均能到達。福州站與全國鐵路網相接,火車可通全國各地。

    水運

    福州港閩江航線上達南平,下至馬尾,馬尾港海上客輪可達普陀山、寧波等地。

    內部交通

    福州市內公共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市內無論遠近,均為一票制(10月16日到來年的5月14日票價為1元,5月15日到10月15日因所有公交空調全線開啟,票價為2元)。另外還有眾多的出租車(桑塔納起價8元,1.8元/公里;富康起價7元,1.4元/公里)、摩托車等出租車日夜服務。

    文化教育

    福州民風淳樸、文化昌盛,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早在三國兩晉時期,嚴高、虞愿、江淹等名流已在福州傳播中原文化。唐開元年間,福州就設立書院廟學。

    宋代,福州教育、文化更為發達,當時,福州開設的巢經樓是中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石鼓書院亦被稱為海內四大書院之一。

    明清以來,福州更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匯集地。

    根據21世紀初的統計,福州市有高等院校一共31所,學生共計13.5239萬。福州著名的中學有福州xxx中學、福州第三中學、福州格致中學、福州第八中學、福建師大附中。福州并設有中國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當地的重要大學有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工學院、福建中醫學院閩江學院等。烏龍江南岸的福州大學城建于21世紀初,福州多所大學的主校區位于其中。

    民俗風情

    福州市

    福州民間習俗可分為節俗、婚喪壽事俗、鄉俗、食俗、穿戴俗五大類別,主要有鬧花踩高蹺、舞龍燈、舞獅子、賽龍舟、登高等民俗活動。

    福州的元宵節習俗,自古就有“海濱鄒魯”美稱的福州不僅物產豐富,節日活動也層出不窮。他們節日氛圍可用嚴肅、活潑、浪漫、美妙以概之。元霄期間,城內閩王廟、南后街,臺江茶亭街、中亭街一帶,燈火通明,徹夜狂歡。鄉鎮街道會在元宵之夜游燈上街,結合迎神賽會。俗話說,三十的火,十五的燈。福州元宵鬧花燈,成為春節的重頭戲。獨屬于福州人民的“送燈”活動,寄托著他們添丁發財,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福州立夏風俗,居民共品“鼎邊糊”。鼎邊,是福州著名小吃,又名鼎邊糊。相傳,起源于漢閩越王無諸時期的兩位侯爺,他們倆統兵行軍經過福州時,百姓前往勞軍,陰差陽錯發明鼎邊糊,因其風味獨特,遂被福州百姓所流傳,兩位侯爺因此被尊稱為“鼎邊王”。福州不少地方都會在立夏這天舉辦活動,讓大家品嘗美食,也借鼎邊濃濃的福州坊巷味,促進鄰里和諧,將鼎邊文化和福州傳統民俗文化帶到大家的身邊。[5]

    傳統藝術

    閩劇

    又稱“福州戲”。明代,昆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xxx前后,稱“閩班”。1924年,鄭振鐸先生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釵》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評話是福州地區主要曲藝品種,講究唱、說、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十番原名“協歡”,意為聲協和而成歡,是福州主要地方樂曲之一,由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曲調悠揚動聽。

    軟木

    以質地松軟的栓樹皮材料,經手工精雕巧鏤,制成山水、園林、花鳥等圖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厚的民族特色。

    地方特產

    福州角梳

    福州特產的傳統工藝品中,脫胎器、牛角梳和紙傘被稱為“榕城三寶”;壽山石雕、脫胎漆器和軟木畫合稱“榕城三絕”。當地的平潭水仙花、永泰李干、閩筍干、福州脫胎漆器為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福州其他特產還包括橄欖、龍眼荔枝、芙蓉李、溫泉等。

    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確定茉莉花為市花、榕為市樹、福桔為市果。“福州茉莉花茶”于2008年被核準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而作為市樹的榕樹也于1997年8月28日被福建省人大第八屆34次會議通過為福建省的省樹。

    飲食文化

    以福州菜肴為代表的閩菜福州菜是閩菜的代表,閩菜有“福州菜飄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選料精致,刀工嚴密謹慎;講究火候,注重調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預示了四大光鮮特征:一為刀工靈巧高明,寓趣于味,素有切絲如發,片薄如紙的美譽,比力有名的菜品如炒螺片。二為湯菜眾多,變化多種多樣,素有“一湯十變”之說,最有名的如佛跳墻。五大代表菜:佛跳墻、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五碗代表:太極芋泥、鍋邊糊、肉丸、魚丸、扁肉燕。

    主要景點

    青云山

    ?鼓山

    位于永泰、莆田、福清三個縣市結合部,距縣城10公里,景區海拔1130米。青云山著名的景點有20多處,如狀元洞、通天洞、紅軍洞、正德洞、通天大王洞、一線天、鷹爪巖、云濤觀日巖、玉女相思巖、三轎巖、神龜巖等景觀。自然景觀主要可分為山、巖、崖、谷、水、瀑、泉、洞、潭和動、植物兩類。有“南武夷”之美稱。

    林則徐紀念館

    福州的林則徐祠堂額稱"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高大的牌樓式的大門檣,氣勢凌空。大門前有一對石獅拱護,栩栩如生。入大門是"儀門廳",中間石鋪甬道,兩側分立8尊青石雕刻的石人、石獸,兩旁的回廊里,則陳列20多面的儀仗執事牌,"紫禁城騎馬"、"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江蘇巡撫"、"陜西巡撫"等等。有楹聯曰:"焚毒沖云霄,正氣壯山河之色;揮旗抗敵寇,義征奪鬼魅人心。"令人高山仰止,感佩萬端。
    "林文忠公祠"是于1982年改為"林則徐紀念館"。臨街的門墻新匾"林則徐紀念館",又左匾"中興宗袞",右匾"左海偉人"。

    西湖公園

    ?西湖公園

    福州西湖公園位于市區西北部,是福州迄今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稱福建園林明珠,名列全國36個西湖前茅。現占地面積為42.51公頃,其中陸地面積12.21公頃,水面面積30.3公頃。

    三坊七巷

    福州至21世紀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這些坊巷中最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區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居民3678戶,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內,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嚴復、林覺民等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構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旅游貼士:

    氣候:福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9℃左右,最佳的旅游季節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

    住宿:福州市內有很多福建各地縣城駐省會的辦事處,那里的客房價格便宜,地點也不錯,想節省一點的話可以住在這樣的地方。

    交通:福州出租車的司機不怎么愛載短途旅客,好在福州公交很方便,輻射了福州市區幾乎所有的景點,賓館和商業中心。

    飲食:福州的名菜有佛跳墻、荔枝肉、紅糟醉香雞、八寶書包魚、雞茸魚唇、琵琶、荷包魚翅等。吃佛跳墻及其它傳統名菜可以去聚春園。福州的傳統特色小吃有魚丸、芋泥、鍋邊糊,芋果、九層果、光餅、肉松、蔥肉餅、燕皮、線面、春卷。在“味中味”小吃店,可以品嘗到福州的各種傳統名點。

    購物:福州當地盛產多種土特產品,市果福桔在全國柑桔評比中名列前茅;福州軟木畫國內外xxx;壽山石雕是福州的千年工藝珍品;脫胎漆器,曾榮獲國際頭獎。此外,福州玉雕、牙雕、角梳、肉松、福果等,亦久負盛名,十分暢銷。

    出行:福州豐富的民間娛樂活動更是游客不能錯過的,傳統戲劇至今盛行不衰,在城內各大劇院經常有巡回演出,其中以福州評話和福州戲最為精彩

    著名人物

    福州是中國東南的歷史文化名城,據不完全統計,歷代福州籍進士達4100多人,其中文狀元16人,武狀元7人,位居全國各府州前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福州永泰縣曾七年蟬聯“三狀元”,宋嘉定元年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均為榕籍人士,都被譽為中國科舉史上的奇跡。

    21世紀初,福州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有50余人,居全國各大中城市前列。

    在福州的歷史上,既出現了無諸、王審知、陳若霖、林則徐、沈葆楨、陳寶琛、林覺民、林森這些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也出現了張經、劉步蟾、薩鎮冰、劉冠雄、陳紹寬、陳長捷這些重要將領,以及陳靖姑、倪柝聲等宗教名人,林紹良等商界巨頭,圍棋大師吳清源,更有陳夢雷、嚴復、侯德榜、陳體誠、林徽因、陳岱蓀、林家翹、陳景潤、陳彪等享譽盛名的學者和張元干、林紓、冰心、胡也頻、鄭振鐸、郭風、陳運和等著名文人。

    友好城市

    截至2009年9月3日,福州市已經與7個國家建立了10對國際友好城市關系(按締結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日本長崎市、日本那霸市、美國錫拉丘茲市、美國塔科瑪市、巴西坎皮納斯市、澳大利亞肖爾黑文市、圭亞那首都喬治敦市、波蘭科沙林市,肯尼亞蒙巴薩市、韓國光陽市。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4184/

    (5)
    詞條目錄
    1. 簡介
    2. 名稱來源
    3. 在西方文獻中的名稱
    4. 歷史沿革
    5. 遠古至六朝
    6. 隋唐時期
    7. 宋元明清
    8. 民國及共和國時期
    9. 自然地理
    10. 地理位置
    11. 地形地勢
    12. 氣候條件
    13. 行政區劃
    14. 福州榮譽
    15. 政治制度
    16. 人口狀況
    17. 人口數量
    18. 人口結構
    19. 民族宗教
    20. 主要姓氏
    21. 語言文字
    22. 物產資源
    23. 礦產資源
    24. 森林資源
    25. 地熱資源
    26. 海洋資源
    27. 經濟作物
    28. 經濟概況
    29. 農業
    30. 工業
    31. 商業
    32. 旅游業
    33. 交通運輸
    34. 公路
    35. 航空
    36. 鐵路
    37. 水運
    38. 內部交通
    39. 文化教育
    40. 民俗風情
    41. 傳統藝術
    42. 地方特產
    43. 飲食文化
    44. 主要景點
    45. 青云山
    46. 林則徐紀念館
    47. 西湖公園
    48. 三坊七巷
    49. 著名人物
    50. 友好城市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